1、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五 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新人教版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五 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新人教版年级:姓名:- 9 -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8海南高考)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碘的需要量增加C.饥饿感增强D.TSH分泌增加【解析】选C。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注射甲状腺激素使糖的分解加快
2、,饥饿感会增强,A项错误、C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具有负反馈的特点,注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TSH,自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会减少,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的需要量会减少,B、D项错误。2.(2021运城模拟)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稳态维持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增多抵御寒冷B.大量HIV侵入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内环境稳态无法维持C.摄食过咸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D.炎热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多体温稳定【解析】选C。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
3、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抵御寒冷,A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大量HIV侵入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损,使得内环境稳态无法维持,B正确;摄食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得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C错误;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正确。3.(2018全国卷)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
4、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和生理作用。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以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激素并没有提供能量,不能说明是高能化合物,A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发挥作用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了一定的信息后被灭活,没有体现
5、催化作用,也不是细胞的结构组分,B、C错误。性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性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D正确。4.(2021太原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题指南】关键知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解析】选A。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垂体
6、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只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定向作用于甲状腺细胞,故A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产热增多,故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含量,它们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由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故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故D正确。【易错提醒】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只运输给靶细胞激素产生后,可随血液流经每一细胞,但由于激素分子的特异性,只有细胞膜上具有特异受体的细胞靶细胞才能特异性地结合激素
7、分子。5.(2021九江模拟)餐后或一次性摄入较多的糖,血糖浓度的暂时升高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多种内分泌腺,最终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分泌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B.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C.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D.胰岛B细胞接受的信息有高血糖浓度、神经递质等【解析】选A。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分泌增加会增加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使血糖降低,A错误;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下丘脑中含血糖调节中枢,B正确;突触包括突触
8、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在传出神经元和内分泌腺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C正确;高浓度血糖可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D正确。6.(2021南充模拟)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是反馈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B.健康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多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解析】选D。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引起甲状腺肿大,故甲状腺肿是反馈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A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产
9、热,故健康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其靶器官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其靶细胞和靶器官分布于全身,C正确;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7.(2021眉山模拟)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产热与散热是不平衡的B.由于寒冷引起人体不自主战栗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辐射和对流能够散热的前提是体温高于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D.引起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或舒张的感受器是不同的【解析】选A。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产热
10、与散热是平衡的,这样可以保持体温相对稳定,A错误;寒冷环境下人体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正确;体温高于气温和周围物体温度时可通过辐射和对流来散热,C正确;引起皮肤血管反射性收缩或舒张的感受器是不同的,因为属于不同的反射,D正确。8.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不手术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不注射A.实验组:;对照组:B.实验组:;对照组:C.实验组:;对照组:D.实验组:;对照
11、组:【解析】选C。依题意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综上分析,实验组处理为,对照组处理为。9.(创新性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
12、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解析】选D。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本题中下丘脑直接控制松果体,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暗信号会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而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褪黑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对促进睡眠不利,D错误。【拓展延伸】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模型(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
13、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2)反馈调节:甲状腺或性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10.(2021新乡模拟)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香草酸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高温刺激激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辣椒素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后,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C.有人吃辣椒会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空调房降温,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解析】选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
14、导,A 错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如果喝热饮会激活香草酸受体,从而加重疼痛,B正确;此时会增加散热,皮肤毛细血管会舒张,C 错误;进入低温空调房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进而维持机体体温恒定,D错误。11.(创新性低钠血症)(2021丹东模拟)肝脏是人体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肝衰竭患者失去肝脏的正常调节功能时,极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现象。低钠血症(血清钠盐低于135 mol/L)是肝衰竭的常见现象,患者的下丘脑产生精氨酸加压素(AVP)过多,与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VPV2受体结合效率提高,导致稀释性低血钠和内环境中渗透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氨酸加压素与抗利尿激素在调节渗透
15、压方面表现为协同关系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肝衰竭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这是肝细胞受损引起的D.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应建议患者注意不要长期低钠饮食【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精氨酸加压素增多,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也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以AVP和抗利尿激素在调节渗透压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肝细胞受损会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所以肝衰竭患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C正确;低钠血症应注意补充钠,所以
16、若要缓解低钠血症,应建议患者注意不要长期低钠饮食,D正确。12.(2021蚌埠模拟)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下丘脑既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又能合成和释放e激素D.通过肾上腺产生d进行的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解析】选C。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都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A正确;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e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
17、放的,C错误;通过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进行的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13.(20分)(2020全国卷)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_,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该激素具有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过程
18、、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稳态。(1)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有酸痛感。(2)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3)大量出汗既丧失大量水分,又丧失部分无机盐,因此应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无机盐。答案:(1)无氧呼吸(2)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电解质(或无机盐)14.(20分)(综合性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2020江苏高考)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从而降低
19、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填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减少,导致、合成和分泌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的名称是_,其生理作用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压、水盐平衡、体温平衡等稳态调节方面的知识。(1)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
20、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答案:(1)(特异性)受体神经(或负反馈)(2)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