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升本政治练习题.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79781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政治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升本政治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升本政治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升本政治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升本政治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问题 D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二个的问题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

2、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

3、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A.能动性B.间接性C.客观性D.直接性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

4、根本区别的是(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l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1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初期 B19世纪40年代中期C19世纪70年代末期 D19世纪80年代中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阅读经

5、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1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不可逆性C可知性 D伸张性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22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

6、,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就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2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理论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5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指出入的认识可以通

7、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C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27社会存在是指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8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29以宏观的

8、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C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30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3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

9、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33.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10、)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35.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6.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37.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 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 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 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 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38.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11、 ) A. 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 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39.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40.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C.十八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41. 通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4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3. 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

12、客观唯心主义44.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A.人的自觉活动B.多数人参与的活动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活动46.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47. 国家是代表(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4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

13、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49、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5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5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14、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55.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15、D.物质生产 5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7.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5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9.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6、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60.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6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62.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63.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

17、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64.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65.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66.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67.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

18、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6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70.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7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

19、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7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属于( )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73度是( )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74.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

20、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75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D.时空性 76.实践是指()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7、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8.学习马克思主义

21、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问题 D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二个的问题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

22、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D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C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23、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D )A.能动性B.间接性C.客观性D.直接性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B )A原始社会B.农

24、业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A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l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B )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

25、D.个别劳动时间1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B )A18世纪90年代初期 B19世纪40年代中期C19世纪70年代末期 D19世纪80年代中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C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1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D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A客观实在性 B不可逆性C可知性 D伸张性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D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1在马克思主义

26、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22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就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2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理论认识

27、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5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D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指出入的认识可以通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D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C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27社会存在是指 ( 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8自

28、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 A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29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 A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C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30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C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31.中国古代哲

29、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33.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

30、说明( C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35.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A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6.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D ) A.

31、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37.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B ) A. 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 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 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 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38.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D ) A. 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 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39.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40.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D)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C.十八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41. 通

32、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4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D)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3. 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C)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44.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B)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C)A.人的自觉活动B.多数人参与的活动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性的活动46

33、.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A)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47. 国家是代表(D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4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B)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49、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34、(A)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5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5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

35、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55.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D)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5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7.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58.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9.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60.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6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D)

37、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62.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D)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63.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64.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65.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38、 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66.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67.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B)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6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

39、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70.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B ) A.唯物主义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7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7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 能实现的,属于( D )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

40、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73度是(B )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74.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75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D.时空性 76.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7、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专升本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