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讲座突破“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两个难点教案 鲁科版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讲座突破“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两个难点教案 鲁科版
年级:
姓名:
- 9 -
专题讲座(十) 突破“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两个难点
难点一 滴定曲线中的五个关键点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特别是“一强一弱”类(如NaOH—CH3COOH、NH3·H2O—HCl),中和滴定曲线出现的频率更高、题目一般在某一溶液中持续滴入另一溶液的反应曲线,主要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酸碱性的判断、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解决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问题的关键是巧抓“5点”,即曲线的起点、恰好反应点、中性点、反应一半点和过量点,先判断出各个点中的溶质及溶液的酸碱性,以下面室温时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 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
滴定曲线
关键点
离子浓度关系
原点(点0)
原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 HA溶液pH>1说明HA是弱酸;c(HA)>c(H+)>c(A-)>c(OH-)
反应一半点(点①)
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混合液,此时溶液pH<7,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c(Na+)>c(HA)>c(H+)>c(OH-)
中性点(点②)
此时溶液pH=7,溶液是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Na+)=c(A-)>c(HA)>c(H+)=c(OH-)
恰好完全反应点(点③)
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是碱性,c(Na+)>c(A-)>c(OH-)>c(HA)>c(H+)
过量点(点④)
此时,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c(OH-)>c(A-)>c(H+)
难点二 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
1.四大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符号
适用体系
平衡关系式(实例) 及平衡常数表达式
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任意水溶液
H2OH++OH-KW=c(H+)·c(OH-)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
Ka或Kb
弱酸或弱碱溶液
HFH++F-Ka=
盐的水解平衡常数
Kh
弱离子的盐溶液
CH3COO-+H2OCH3COOH+OH-Kh=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Ksp
难溶电解质
Mg(OH)2(s) Mg2+(aq)+2OH-(aq)
Ksp[Mg(OH)2]=c(Mg2+)·c2(OH-)
2.相关规律
(1)Qc与K的关系
二者表达式相同,若Qc<K,平衡正向移动;若Qc=K,平衡不移动;若Qc>K,平衡逆向移动。
(2)平衡常数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升高温度,Ka、KW、Kh均增大,而Ksp一般会增大。
(3)KW、Ka(Kb)、Ksp、Kh之间的关系
①一元弱酸一元强碱盐:Kh=KW/Ka;
②一元强酸一元弱碱盐:Kh=KW/Kb;
③多元弱碱一元强酸盐,如氯化铁:Fe3+(aq)+3H2O(l)⇌Fe(OH)3(s)+3H+(aq) Kh=c3(H+)/c(Fe3+)。将K=c3(H+)×c3(OH-)与Ksp=c(Fe3+)×c3(OH-)两式相除,消去c3(OH-)可得Kh=K/Ksp。
[典题示例]
角度一 利用电离常数确定离子浓度比值的变化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①,现向10 mL浓度为0.1 mol/L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②
B.c(NH)/c(NH3·H2O)③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④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
=c(CH3COO-)⑤
典题剖析: 抽丝剥茧 溯本求源
关键信息
信息分析与迁移
信息①
电离常数相等,则其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相等
信息②
水的电离程度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也受能够水解的盐的影响
信息③
需利用电离平衡常数分析
信息④
从原子守恒和溶液体积的变化上分析
信息⑤
由CH3COOH与NH3·H2O的电离程度相等分析
D [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氨水,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氨水,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错误;因为氨水的电离常数Kb=,所以=,因为温度不变Kb不变,随氨水的加入c(H+)减小,不断减小,B错误;加入氨水,体积变大,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变小,C错误;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氨水与CH3COOH恰好反应,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故CH3COO-和NH的水解程度相同,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可得c(NH)=c(CH3COO-),D正确。]
角度二 利用电离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正误
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①(25 ℃)
Ka=1.77×10-4
Ka=4.9×10-10
Ka1=4.3×10-7
Ka2=5.6×10-11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双选)( )
A.2CN-+H2O+CO2===2HCN+CO2-
B.2HCOOH+CO===2HCOO-+H2O+CO2↑
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③
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④
典题剖析: 抽丝剥茧 溯本求源
关键信息
信息分析与迁移
信息①
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可知,酸性:HCOOH>H2CO3>HCN>HCO
信息②
利用“相对强的酸能制取相对弱的酸”原理分析
信息③
弱酸的强弱程度不同,中和碱的能力也不相同
信息④
根据电荷守恒和水解程度大小进行分析
AD [根据电离平衡常数,HCN的电离程度介于H2CO3的一级电离和二级电离之间,因此A中反应错误,应为CN-+H2O+CO2===HCN+HCO;H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H2CO3的一级电离,因此B正确;等pH的HCOOH和HCN,HCN溶液的浓度大,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后者消耗NaOH的量大,C正确;在HCOONa和NaCN溶液中分别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COO-)+c(OH-),c(Na+)+c(H+)=c(CN-)+c(OH-)。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NaCN水解程度大,溶液中OH-浓度大,H+浓度小。根据电荷守恒,两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为2[c(Na+)+c(H+)],而Na+浓度相同,H+浓度后者小,因此等体积、等浓度的两溶液中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D错误。]
角度三 利用水的离子积常数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如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D [任何水溶液中都有KW=c(H+)·c(OH-),因此两条曲线间任一点均有此关系,A项正确;XZ线上任意点溶液呈中性,M区域在XZ上方均有c(H+)<c(OH-),B项正确;T1时KW小于T2时KW,则T1<T2,C项正确;XZ线上任意点溶液呈中性,但只有在25 ℃时pH=7,D项错误。]
角度四 Ksp在污水处理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下表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MgCl2
Mg(OH)2
MgCO3
溶解度(g/100 g水)
74
0.000 84
0.01
A.已知MgCO3的Ksp=6.82×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且c(Mg2+)·c(CO)=6.82×10-6
B.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
C.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2CO3溶液
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的硬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HCO+Ca2++2OH-===CaCO3↓+MgCO3↓+2H2O
B [含有MgCO3的溶液中一定有c(Mg2+)·c(CO)=6.82×10-6,但是c(Mg2+)、c(CO)不一定相等,如溶液中同时含有MgCl2或Na2CO3,A项错误;加热MgCl2溶液过程中MgCl2水解,因HCl挥发,在加热、灼烧后最终得到的是MgO,加热MgCO3溶液过程中因Mg(OH)2更难溶,MgCO3转化为Mg(OH)2,灼烧Mg(OH)2得到MgO,B项正确;由于Mg(OH)2的溶解度更小,故除去粗盐中的MgCl2的最佳试剂是NaOH溶液,C项错误;石灰水处理硬水得到的沉淀是CaCO3和Mg(OH)2的混合物,D项错误。]
角度五 平衡常数间关系的综合应用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ΔH1<0(Ⅰ)
2NO(g)+Cl2(g)⇌2ClNO(g) K2 ΔH2<0(Ⅱ)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①=______________(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O和0.1 mol Cl2,10 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 min内v(ClNO)=7.5×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__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__________α1(填“>”“<”或“=”),平衡常数K2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若要使K2减小③,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含0.2 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 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 L溶液A,溶液B为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c(NO)和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④为__________。(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 mol·L-1,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7×10-5 mol·L-1)
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⑤的方法是________。
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c.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 d.向溶液B中加适量NaOH
典题剖析: 抽丝剥茧 溯本求源
关键信息
信息分析与迁移
信息①
反应(Ⅰ)×2-反应(Ⅱ)即得到新反应,利用平衡常数定义可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信息②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
信息③
根据反应的焓变分析
信息④
据盐类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分析
信息⑤
由“越弱越水解”可知,A溶液的碱性比B溶液的碱性弱,pHA<pHB。要使pHA=pHB,则应使pHA增大或pHB减小
解析: (1)由题可知K1=,K2=
,反应(Ⅰ)×2-反应(Ⅱ)得: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故K==;(2)转化的n(Cl2)=×7.5×10-3 mol·L-1·min-1×2 L×10 min=7.5×10-2 mol,则平衡后的n(Cl2)=0.1 mol-7.5×10-2 mol=2.5×10-2 mol;转化的n(NO)=7.5×10-3 mol·L-1·min-1×2 L×10 min=0.15 mol,则NO的转化率α1=×100%=75%;反应(Ⅱ)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需不断缩小体积,相当于加压,有利于平衡右移,故平衡时NO的转化率增大,即α2>α1;因为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2不变;反应(Ⅱ)的ΔH<0,升温会使平衡左移,K2减小;(3)不考虑水解与电离可得溶液A中c(NaNO3)=c(NaNO2)=0.1 mol·L-1,又知HNO2的电离常数Ka=7.1×10-4 mol·L-1大于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7×10-5 mol·L-1,HNO2的酸性大于CH3COOH,根据越弱越水解规律,CH3COO-的水解程度大于NO,故c(NO)>c(NO)>c(CH3COO-);溶液A、B显碱性且溶液A的pH小于溶液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或者向溶液B中加适量水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
答案: (1)
(2)2.5×10-2 75% > 不变 升高温度
(3)c(NO)>c(NO)>c(CH3COO-) bc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