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74377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年级:姓名:7720曹刿论战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能正确翻译疑难的句子。2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了解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和简洁精炼的笔法。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大意,培养正确、流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2.引领学生赏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即曹刿和鲁庄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优秀品质。1.能熟练地翻译课文,并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赏析鲜明的人物形象。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2.体会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了解剪裁得当的

2、叙事特点和简洁精炼的笔法。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导入: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从“不世出”的拿破仑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近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的长勺之战;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展现智慧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他就是曹刿。二、走近作者,资料拓展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1.了解左传。2.简介背景:课文谈论

3、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和节奏。2.小组竞读。要读得齐,读得

4、响,读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及正音。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间、帛、孚、勺、辙、靡”等。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生字生词字音详见“课前预习”中的“字词集萃”)3.学生齐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或复述课文大意。明确概括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并论述了战前的准备和取

5、胜的原因,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一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一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的时机一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四、师生互译,疏通文意1.学生个体自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向注释、工具书、同学或老师解难。)2.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合作关系,形成共学优势,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做点拨调控。

6、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然后小组间或自己把疑难的问题提出来,全班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4.文言字词归类:重点字词归类详见“课前预习”中的“字词集萃”)五、演课本剧,再现形象同学们扮演不同角色,再现人物,解析疑难问题。师: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荐两个同学来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另外学生推荐了一名女同学扮演同乡人。)师:这讲台既是鲁庄公的王宫,又是战斗时所乘的战车。这场课本剧分三个片断:请问参战释疑,每个片断我先说几句旁白,你们就开始演。师: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学生老师共同评论。六、品读课文,探究内容1.学生

7、自主朗读第一段,探究如下问题。(1)曹刿的身份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

8、品质。(4)对于战前三方面的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讨论后明确: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请同学注意:“福”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6)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人下文写他

9、临阵参战指挥。(7)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2.学生齐声朗读第二段,探究如下问题。(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明确:由鲁庄公指挥,曹刿协助。这从“公与之乘”可以看出。“乘”有两义:为共乘一车,“乘”读chn;为另给一车相随,“乘”读shn。课文从“乘”义说,这样比较好理解,因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车论战才方便。(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3)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在“彼竭我盈”之时。战斗刚开始,不待

10、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曹刿阻止了他(“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部分,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3.学生听老师朗读第三段,探究如下问题。(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

11、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2)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七、研读课文,突破难点1.师:小组讨论:本文最主要的人物有哪些?揣摩人主要物形象I: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具体情况而定,只要不离谱应予以

12、肯定。)最后总结。明确:(1)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2)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2.师:同学们跳读课文,揣摩对

13、比衬托手法。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3.师:同学们浏览课文,揣摩文章详略。文章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题的中心是“论战”,着眼于曹刿“远谋”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而对于作战的战争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八、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是,历史的

14、天空中依然闪烁星辰,不免让我们频频回顾,学习了曹刿论战,你是如何评价他们呢?请以“我喜欢曹刿,因为。”“我喜欢(不喜欢)鲁庄公,因为。”的句式来谈。示例:我喜欢曹刿“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因为他不认为战争只是“肉食者”的事,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喜欢曹刿沉稳谨慎的性格,因为他不急于追逐齐军,而是通过实地观察,再作决断,最终大获全胜。我喜欢鲁庄公能知人善任,因为他打破了以地位、职位用人的法则,只要谁有才,就用谁。我不喜欢鲁庄公对军事的一无所知,我也不喜欢他不知道取信于民的闭塞狭隘,作为一代君主,不说样样精通,但是应该比较全面或略知一二。九、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2. 把本文中古今异

15、义的词汇总,并写出其古今意义。 1.这堂课我遵循了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规律即心理特征,遵循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规律,由激趣入题、朗读开路到自译文言、同学探讨、老师点拨,又由演课本剧来再现形象到品读课文,分析课文,突破难点,拓展延伸,既符合新课标三维目标,又呈现了不少亮点。在这一课时里,我也尝试了“学生问题教学法”。问题本应学生自己提出来,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是保守的自己提出来,所以,课还是略显传统。但在学生回答时,例如围绕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对学生的质疑、回答进行了肯定,然后引导他们从文中找依据来争论,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我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面对学生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我的引导有时略显生硬。有时会将学生硬拽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的感觉。当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不一致时,教师随机应变,相机点拨,顺势引导的功夫,我是要千綞百炼,不断提高的。总之,不管是成功,还是不足,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太大了,有自信,有启发,有冷静的审视,有更多的思考,它将使我在语文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饶有兴趣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