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要1.2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1.3 可行性研究结论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2.2 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项目区现状3.2 土地资源权属现状 3.3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4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4.1 指导思想4.2 建设原则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5.1 项目建设目标5.2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6.1 环境现状调查6.2 劳动安全卫生6.3 消防措施第七章 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7.1 投资估算7.2 资金来源7.3 进度安排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
2、8.1 组织机构8.2 项目管理8.3 项目保障8.4 项目建成后的管理第九章 招标方案9.1 招标依据9.2 招标范围9.3 招标组织形式9.4 招标方式9.5 招标程序第十章 效益分析10.1 经济效益分析10.2 社会效益分析10.3 生态效益分析第十一章 综合评价第十二章 附表、附图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宝鸡市陇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东兴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1.1.2 项目建设地点:陇县东南镇东兴村1.1.3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1.1.4 项目单位所有制形式:民营1.1.5 项目法人代表:李玉怀1.1.6 项目主管单位:陇县畜产局1
3、.1.7 项目性质:改扩建1.1.8 项目建设目标:利用现有奶牛养殖场条件,通过改扩建基础设施,建成占地40亩、存栏奶牛500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1座;选择退耕还林户200户入驻奶牛场,每户饲养奶牛1头,解决退耕户后续产业发展增收的问题。1.1.9 项目建设期及进度:1年,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1.1.10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标准化奶牛舍1200m2;运动场6000 m2;病牛隔离舍5间100 m2;产房10间200 m2;畜牧兽医室4间80 m2;饲料加工用房6间120 m2;青贮窖5000 m3;大型沼气工程1座600m3;消毒池10 m2;消毒通道20 m
4、2;待挤厅50 m2;硬化路面100m;围栏隔离带200 m;种草植树绿化面积500 m2;配套改扩建水、电、路工程。购置消毒防疫冻配诊疗设备4套;大型铡草机械3套;中型饲料粉碎机械2套;自动化挤奶机1套;鲜奶检测设备1套;饲料运输车1辆。购买奶牛200头。1.1.11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042万元,其中土建工程832万元,设备50万元,购牛160万元。申请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专项资金132万元,企业自筹750万元,退耕户自筹160万元。1.1.12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存栏奶牛500头,生产鲜奶2100吨,繁殖牛犊200头,出栏残肉牛100头,可实现销售收入732万元,生产
5、总成本568.7万元,年实现利润163.3万元。项目建成后,可使退耕户年增加收入206.32万元,解决退耕户就业人数720人,人均增收2865元。1.1.13编制单位: 陇县畜牧工作站1.2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1.2.1国家出台的10条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 中央财政奶牛良种补贴政策; 后备母牛补贴政策; 挤奶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扑杀政策; 奶牛政策性保险制度;支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政策; 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的信贷支持; 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奶牛良种工程;重点地区特别困难奶农临时救助政策。1.2.2省市县关于大力发展奶牛产业的相关政策 陕政发(2009)47号文件关
6、于稳定奶业生产保护奶农利益的通知。宝政发(2008)42号文件关于搞好奶业生产推动畜牧业突破性发展的通知、宝政办发(2010)11号文件关于切实落实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陇办发(2009)10号关于突破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方案、陇政办发(2009)34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步伐的实施意见。1.2.3 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政策 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报指南(暂行)(陕发改农经【2010】1471号)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关于申报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陕发改农经【2011】770号);陕西省
7、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关于申报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通知(宝市发改农发【2011】367号)。1.3 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省、市、县奶畜产业和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适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技术成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调整农业结构作用明显,选址适宜,辐射带动能力强,风险性小,市场前景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目前实施本项目十分可行,且非常必要,建议有关部门立项并予以支持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2.1.1陇县退耕还林基本情况。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陇县15个乡镇退耕地造林面积达1
8、1.62万亩,涉及退耕还林农户6830户,2.77万人,森林覆盖率提高7.7个百分点,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为了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国家要绿,农民得利”的目标,陇县及时落实中央林业惠农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农民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把发展后续产业同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鼓励发展奶牛养殖、生猪生产、土鸡养殖等畜牧生产,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产业体系,带动后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怎样解决这些退耕还林户的增收发展问题,实现退得出、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已是当务之急。2.1.2陇县奶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畜牧业是陇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
9、也是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围绕畜牧大县建设,陇县把奶畜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大计来抓。通过实施奶牛良种扩繁、发展标准化养殖园区、加强良种引进与推广、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功能和政策扶持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畜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奶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产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从2008年后半年以来,由于实行禁牧,缺乏饲草饲料,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奶牛业出现奶农亏损、饲养积极性不高、奶牛外流等现象。其表象原因为: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养管理水平不高;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却是:退耕户无地方养
10、殖奶牛,奶牛产业形不成规模,生产方式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弱,尤其是缺少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奶牛业极易受市场风潮冲击。所以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吸纳退耕户养殖奶牛是彻底扭转当前退耕户后续产业发展增收的有效途径。2.1.3全国奶牛产业发展趋势。“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方方面面都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实行规模化饲养。只有实行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才能将先进的饲养技术集成,标准化实施,达到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有效的对鲜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彻底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2010年,我国奶业在恢复中加快发展,在调整中不断提高,奶牛存栏、奶类产量总体稳定,标
11、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稳步提高,生鲜乳收购秩序明显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总体良好,乳制品消费市场购销两旺。但奶业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养殖方式落后,乳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成本上涨挤压奶牛养殖效益,奶粉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奶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的终极目标是畜产品数量与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效益最大化。而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产业规模大小和集约化经营程度的高低上,所以只有抓住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现代化运作于一体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这一关键环节,才能整体提升奶业生产水平。实践证明,以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为平台,可集成运用多项综合技术,实现畜牧科研战果和生产实际的有效对接,是加速技术转化、提
12、高奶业综合效益,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2.1.4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的重要性。陇县农户散养奶牛单产水平为4860公斤,而县内6个规模养殖场和27个奶牛园区奶牛单产平均为6560公斤,超出散养户35%,充分说明了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的巨大差别。所以大力兴建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鼓励退耕户进入奶牛养殖场发展奶牛养殖,是加快发展奶畜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把退耕户散养奶牛向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集中,通过实施奶牛良种扩繁、无公害鲜牛乳生产、规范化饲养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可以迅速提高奶牛品种质量和生产水平,极大地促进科技兴牧热潮的兴起,树立良种、良法相配套,生
13、产、效益相协调的良性发展模式,推动奶畜特色产业的早日形成。同时以标准化奶牛养殖场为基地,选择退耕户进入养殖场养殖奶牛,可有效解决退耕户后续产业发展增收的问题,退耕户可通过养殖奶牛、销售优质饲草、进场当饲养工等3种方式增加收入,这将对全面提升广大退耕户的科技水平,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增加退耕户经济收入,加快特色农业大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确保退耕户拓宽增收渠道的需要。实施退耕还林后,退耕户享受国家直补政策,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随着退耕还林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户的生活很可能会再次陷入困境,由于陇县山大沟深、气候冷凉、土地瘠薄,粮食作物产量低,农业基础设施滞
14、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广种薄收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保住退耕还林成果,使其“稳得住,不反弹”,就必须组织和带领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展增收渠道。2.2.2确保退耕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项目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为目的,以增加科技含量和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水平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和收益,使退耕农户因面积减少而引起的总产和收益减少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的目的。奶牛养殖是舍饲养殖,即可避免放牧破坏生态环境,又可充分利用退耕地生产优质饲草饲喂奶牛,因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群众容易接受。通过实施本项目,在带动退耕
15、户增收的同时,又可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为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2.3确保饲草饲料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陇县天然草场和牧草资源丰富,通过发展奶牛养殖,可以促使退耕农户对现有牧草资源的管理、养护和合理利用,使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其次,发展奶牛养殖,还可以调动退耕农户种植牧草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陇县退耕还草面积。 2.2.4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的需要。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只有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跳出林业抓林业,广开门路, 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才能有利于后续产业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后续产业的发展壮大;才能有利于农户稳定增收。要扎实巩固退耕
16、还林成果,必须切实解决好退耕农户的增收问题,牢牢抓住“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展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三个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在后续产业发展上下功夫。陇县是奶牛生产大县,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奶牛生产,是解决退耕户增收的重要途径。2.2.5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资料报导,目前发达国家奶业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美国占21%,加拿大占26%,澳大利亚占31%,新西兰占48%,而我国只占5%。在畜产品结构中,发达国家肉类与奶类产量的比例一般是1:2以上,德国为1:4,荷兰
17、为1:46,而我国为1:0.33,即奶类产量是肉类产量的1/3;发达国家人均每天来自奶类产品蛋白质的摄入量高达15克,而我国仅有1.5克。发达国家人均奶类占有量:美国263.8公斤,澳大利亚525.9公斤,而我国目前仅有21.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即与同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也远远不如。同时目前我国的奶类消费也极不平衡,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居民很少或从来不消费乳品,消费量仅为城镇居民的1/10,差距相当大。因此,我国农业和畜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把突出发展奶业做为我国加快农业和畜牧业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做为今后长期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2.2.6陇县社会经济和奶畜产业化
18、发展的需要。陇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是陕西省奶牛基地县, 是全国313个奶牛优势区域县之一,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都极适宜发展奶畜产业。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重视下,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良好格局,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陇县发展奶牛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省、市县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奶牛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有利于发展奶畜产业。陇县奶牛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群众发展奶牛的热情高涨,奶牛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陇县属工业欠发达县,无大中型工业,是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理想区域,大力发展
19、奶畜产业是山区农户致富和县级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社会、市场的需求趋势分析,奶牛产业还存在规模小、科学养殖水平低下、优质奶源极其不足、养殖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奶畜产业化发展的进程,阻碍着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建设奶畜大县的步伐,因此极有必要进行本项目建设。2.2.7扩大奶牛养殖规模提升产业效益的需要。 通过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可以推动畜牧实用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保持奶畜业健康稳定发展。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占地40亩,奶牛场建设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奶牛饲养实行人畜分离相对集中,封闭管理。现有牛舍800
20、m2,干草棚340 m2,机械挤奶厅240 m2,办公室13间260 m2,拥有大型铡草机2台,5吨制冷贮藏奶罐1台,现存栏奶牛268头,该奶牛场管理机构健全,奶牛品质优良,有稳定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但目前部分设施规模较小,不能满足退耕还林农户发展奶牛养殖的需要,急需进行改扩建。通过项目建设,可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提高奶牛生产管理水平,带动和辐射周围奶农,促进产业上水平出效益,促进全县经济更快更好发展。2.2.8确保牛奶质量和发展现代奶业的需要。 奶业是农业中最具现代性、多功能性的产业之一。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可提高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21、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养殖、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是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奶业的必然要求。现代奶业集饲养、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其特征其中表现为规模化发展、科学化饲养、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建设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场,通过应用现代化的物质装备、引进良种奶牛和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完善配套设施,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把奶牛场建成奶牛良种繁育和标准化饲养管理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奶业生产方式、经营形式、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加快奶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由传统技术向现代科技的转变,推进全县奶畜产业升级。2.2.9奶牛集中养殖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需要。畜牧业是陇县的传统
22、优势主导产业,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陇县是全国奶牛改良基地县,2009年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313个奶牛优势区域县(市)之一,名列全省16个奶牛优势区域县之首。为打造全省奶业强县、乳品大县,2006年以来,陇县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以奶畜为主畜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在原有扶持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对奶农从县境外每购进一头良种成年奶牛县财政提供5000元贴息贷款,从国外每购进一头高产奶牛县财政提供1万元贴息贷款,一贴三年;在乡镇兽医站冻配的奶牛,每生产1胎,县财政给养牛户直补20元;每建成一个标准化小区,一次性补助水、电、路配套资金20万元;每建成一个标准化
23、示范小区,奖给乡村2万元;建成奶牛大乡和大村,分别奖给乡村2万元和1万元;并优先解决养牛大户饲养、饲草贮存用地和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用地,促进了畜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同时,为了实现全县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县上加大了科技推广力度,先后举办科技培训100多场次,印发奶牛养殖方面的技术资料1万多份,强力推广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标准化饲养管理、生态化饲养、疫病防治等先进科技实用技术。并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选派30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城关镇高堎村、牙科乡粱甫村等30个奶畜养殖大村,全面落实“1带20”的科技推广模式,坚持经常为奶畜户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多年来的技术指导,奶畜科技示范户所
24、养奶牛每头年均单产提高了321公斤,生产成本降低了7.8%。与此同时,县上对和氏、关山、正和等3户乳品加工企业在资金、政策、用地等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完成了和氏扩产改造项目,使企业生产和销售迅速增长,带动了奶畜产业大发展。2010年,陇县奶畜产业以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大量发展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鼓励散养户奶牛进入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饲养,为退耕还林农户发展奶牛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此背景下,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申请实施该项目,可以依靠项目的技术和资金,提高奶牛养殖场的利用率,迅速解决退耕还林农户后续产业发展增收的问题。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项目区现状3.1.1地理位置与范围
25、: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陇县东南镇东兴村非基本农田区内,占地面积40亩(土地已落实),此处地势平坦、广阔,饲草资源丰富,气候环境良好,水质优良充沛且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都十分便利,可覆盖东南镇退耕还林农户200多户。3.1.2自然条件:陇县位于陕西省西部边陲,地处渭北黄土高原西部的陇山东麓,与甘肃省平凉市接壤,是古丝绸之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要道,是陕西通往甘肃、宁夏的西大门,隶属于宝鸡市。地跨东经1062632107817,北纬34351735645之间。南临秦岭山脉,北靠黄土高塬,渭河支流-千河纵横其间。东西长59.7公里、南北宽 57.6公里,面积2286.62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航
26、测数)为54.34万亩,林地184.48万亩,草地71.6万亩。陇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境内沟壑纵横、山、川、塬相间,海拔800.2-2466米,年降雨量555.3mm,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日照时数1714小时,年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10.9,无霜期130-199天,年相对湿度85-60%,地理气候特点十分宜农宜牧。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和省上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和陕西省奶牛基地县。3.1.3社会经济状况:陇县辖10镇6乡,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5.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9万,占90.2%,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豆类
27、、薯类、辣椒、烤烟、鲜果、蔬菜、药材等,工业以乳品加工、建材、酿造为主,201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9.38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亿元,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产值9.0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2%,全县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农民人均全年总收入52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0元,其中农民人均牧业总收入43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4%。陇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又是陕西省奶牛基地县,是全国划定的313个奶牛优势区域县(市)之一,名列全省16个奶牛优势区域县(市)之首,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都极适宜发展奶畜产业。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全县的奶畜产业已初具规模,基本
28、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良好格局,成为全县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底,全县奶牛存栏6.04万头, 较2005年的4.2万头增长43.8%;奶类总产16.5万吨,较2005年的9.7万吨增长70.1%;已建成5000头奶牛乡镇7个,500头以上奶牛大村12个,百头以上奶牛大村50个,5头以上奶牛养殖大户2659个;建成奶牛养殖园区(场)22个,机械化挤奶站40个,奶站合格率达100%,50%的奶牛进入园区饲养,100%的奶牛实行了机械化挤奶;和氏、关山、正和3家乳品加工企业2010年奶粉产量1.38万吨、液态奶2.7万吨,乳制品总产量突破4万吨大关,日加工鲜奶111.8吨
29、,实现产值43170万元,实现利税3756万元。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较2005年的3.5亿元增长1.5倍。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优质管道奶生产基地。本项目建设涉及的东南镇东兴村发展奶牛产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基础条件良好、政策配套,群众积极性高,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奶牛业自然条件极为优越,实施本项目充分可行。东兴村位于陇县千河南岸,距县城约3公里,东南镇主干道穿越本村,交通十分方便。2010年全村经济收入1876万元,其中农林牧副渔总收入1012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53.9%;牧业收入686万元,占农
30、林牧副渔总收入的67.8%。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其中以奶牛为主的养殖收入207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69.9%。奶牛产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村奶牛存栏542头,其中产奶牛386头,年产鲜奶2130.7吨,头均产奶5520公斤,实现收入655万元。东兴村是全镇奶牛养殖大村之一,是陇县“一村一品”奶牛养殖示范村,建设该项目对带动全县退耕还林农户发展奶牛产业,走集约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将起到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3.1.4劳动力资源:全县有16个乡镇,158个行政村,100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59255户,23.37万人,耕地面积53.33万亩,农村劳动力13.96
31、万人。东南镇有11个村81个村民小组25763人,耕地面积2.45万亩,有乡村劳动力16845人。东兴村有5个村民小组447户1690人,耕地面积2376亩,有劳动力882个。劳动力资源丰富。3.1.5退耕还林状况:全县退耕还林面积11.62万亩,涉及15个乡镇6830户,2.77万人。东南镇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涉及退耕还林农户680户,2400人。该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全镇200多退耕户,解决720人的致富增收问题。3.1.6基础设施: 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地处陕西省陇县东南镇东兴村,是由下岗职工、复转军人李玉怀于2007年投资创建的以奶牛养殖为主的个人独资企业。养殖场是经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
32、组办公室审批,宝鸡市农业局、陇县畜产局重点扶持发展的现代化民营企业,主要从事鲜奶生产、销售和优质高产奶牛繁育等业务。企业注册资本605万元,占地面积40亩。已建有开放双列式牛舍800 m2、干草棚340m2、挤奶厅240 m2、办公室260 m2,拥有大型铡草机2台、5吨制冷贮藏奶罐1个,现饲养奶牛268头。2009年6月省委书记赵乐际、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市长戴征社和县级领导先后多次莅临养殖场考察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奶牛场资产总额达800.6万元,年内生产鲜奶811.98吨,实现产值259.4万元,实现利润18.8万元,为全县发展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树立了典范。3.2土地资源权属现
33、状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充分利用东兴村原砖瓦厂废弃荒地,占地40亩,已于2007年5月与东南镇人民政府、东兴村委会签订了30年土地利用合同,并经县土地管理部门备案登记管理。3.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3.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奶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成趋势,各级政府对此都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奶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3.3.2项目负责人简况。项目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李玉怀是该项目的负责人。李玉怀,现年37岁,男,陇县东南镇东兴村1组人,中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2002年,李玉怀渡过13年军旅生涯,复员回到家乡陇县。2006年在自己的家乡东南镇东兴村开始筹建奶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目前养
34、殖场存栏奶牛268头。2007年,李玉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创业明星”,2008年被宝鸡市人民政府评为“创业之星”,2009年省委书记赵乐际亲临养殖场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同年被共青团宝鸡市委、市科技局评为“农村青年星火致富带头人”,2010年被共青团陇县委员会评为首届陇县杰出青年农民和新长征突击手。3.3.3 奶牛产业发展条件优越。陇县是典型的农牧业县,农牧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而畜牧业又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重视。项目区农户有丰富的奶牛养殖经验,优越的饲草及农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奶牛养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3.3.4市场机遇成熟。由于近年农副
35、产品市场低迷,农资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粮食作物种植成本逐年增加,边际效益下降,实现粮食和秸杆转化增值,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的趋势明显增加,为项目实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3.3.5 区位优势明显。陇县地理位置特殊,省道312线、宝中铁路、宝汉高速贯通全境,交通运输便利,信息网络发达,为项目产品的外销和降低运营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3.3.6饲料资源丰富。本项目所需自然资源主要是饲草,陇县共有天然草场57万亩,年苜蓿留床面积8万亩,其他人工牧草5万亩,年合计共可产各类青干草4.5亿公斤,此外全县年种植小麦约30万亩,玉米等秋田20万亩,可产秸杆3亿公斤,可饲养家畜24万个牛单位,
36、是目前饲养量的3倍,另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草面积将逐年扩大。根据规划,全县还草面积将达2万亩,年亩产草量按3000公斤计算,共可年产青草6000万公斤,可饲养奶牛6000头,而且人工种草以苜蓿为主,营养丰富,是奶牛的最佳饲料,所以饲料资源特别丰富,完全可满足需要。3.3.7技术力量雄厚。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创办已有4年,企业内设场长办公室、生产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等4个办事机构,现有正式职工14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等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人,普通工人6人。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陇县畜牧工作站组建了6人技术团队,为本项目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创造了条件。各项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并申办了
37、动物防疫合格证、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明。项目建设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全部从从县内外奶牛养殖场聘请,从事奶牛养殖时间较长,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管理方案,为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实践,养殖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职工养牛经验丰富,现有牛场的产奶水平,经营水平,饲养管理水平均位于陇县同行前列,因此完全能够满足其场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3.4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4.1项目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分析。本项目实施后,终端产品为鲜奶,而原料奶生产、乳制品加工、奶制品消费是奶业发展中的三个重大环节。从陇县宝鸡市
38、及 整个陕西省来说规模奶牛场数量极其有限,所产鲜奶份额占不到社会需求量的20%,而且规模奶牛场由于技术力量大都较强,饲料配合营养全面,牛群品质高,所产鲜奶各项内在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都大大优于社会散户,深受乳品企业欢迎,鲜奶交售价格普遍比社会零散鲜奶价格要高出40-50%,而且本项目在基础母牛的选购,设施设备的布局,建设方面将在产品质量上更加重视,同时在饲养管理方面将全部严格执行、农业部制定的奶牛标准化规范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进行饲养、养殖,所以本项目的产品质量将是市场竞争的最强劲优势。3.4.2产品营销策略。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已与县内和氏、关山、正和3家乳品加工企业结成紧密关联型企业,所产鲜奶全部
39、供应县内3户企业,少量销售到蒙牛集团(宝鸡)。目前仅县内3家乳品企业日需原料奶300吨,而且收购量仅有100余吨,相差200余吨。加上进驻宝鸡市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蒙牛集团的需要,原料奶产出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实施本项目所产出的优质鲜奶销售不存在问题。产品销售有充分保障,其市场前景极为广阔。3.4.3市场风险分析。由于本项目产品鲜奶属特殊商品,量大且存放时间很短(1-2小时),所以与当地乳品加工企业的销售市场呈正相关,乳品加工企业销售市场好,本项目的产品销售随之也好,乳品企业销售市场不畅,特别是产品发生滞销或停滞后,本项目的鲜奶销售就将会立即出现重大风险,变质腐败,造成重大损失。积极支持乳
40、品加工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把好鲜奶质量关,建立鱼水关系,促使乳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永立不败之地,是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最佳对策。由于本项目主产品鲜奶属特殊商品,量大且存放时间很短(1-2小时)所以与当地乳品加工企业的销售市场呈正相关,乳品加工企业销售市场好,本项目的产品销售随之也好,乳品企业销售市场不畅,特别是产品发生滞销或停滞后,本项目的鲜奶销售就将会立即出现重大风险,变质腐败,造成重大损失。3.4.4人为因素分析。本项目主要合作方式是吸纳退耕还林户进入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或进场当饲养工或向养殖场销售优质饲草,无论是哪一种合作方式,养殖场和退耕户均应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合作合同或协
41、议,以保障双方的利益。3.4.5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积极支持乳品加工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把好鲜奶质量关,建立鱼水关系,促使乳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永立不败之地。同时应及时签订合作合同或协议,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指导思想以退耕农户为对象,坚持农户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实行国家补助和项目实施单位投入并举的原则,吸纳退耕户进入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后续产业发展增收,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2建设原则4.2.1 项目规划与退耕农户相结合
42、。优先安排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困难及退耕地没有收益的贫困退耕农户。4.2.2 合理布局。成片规划,相对集中,稳步推进。4.2.3 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国家支持和实施单位筹集建设标准化奶牛场建设,退耕户投资购买奶牛。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5.1项目建设目标建成占地40亩、存栏奶牛500头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1座;选择退耕还林户200户入驻奶牛场,每户饲养奶牛1头,解决退耕户后续产业发展增收的问题。5.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建标准化奶牛舍1200m2;运动场6000 m2;病牛隔离舍5间100 m2;产房10间200 m2;畜牧兽医室4间80 m2;饲料加工用房6间120 m2;
43、青贮窖5000 m3;大型沼气工程1座600m3;消毒池10 m2;消毒通道20 m2;待挤厅50 m2;硬化路面100m;围栏隔离带200 m;种草植树绿化面积500 m2;配套改扩建水、电、路工程。购置消毒防疫冻配诊疗设备4套;大型铡草机械3套;中型饲料粉碎机械2套;自动化挤奶机1套;鲜奶检测设备1套;饲料运输车1辆。购买奶牛200头。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6.1环境现状调查6.1.1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粪便和污水,每天排放量约20吨,无有害化学物质及其他有害物影响。6.1.2环境保护措施。建立沼气池,对粪污进行发酵综合利用。在鲜奶生产贮存
44、和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鲜奶操作规程、卫生质量标准和生鲜乳质量监管制度,确保批批质量安全可靠。6.1.3环境影响评价。经环境保护部门对项目建设评价,本项目建设采取的环保措施切实可行,符合国家环保规定。6.2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6.2.1劳动安全管理。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对生产及环境中的安全卫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和完善安全卫生制度,保护生产的安全和卫生。6.2.2高温作业区。对挤奶站和锅炉房采取机械通风和降温措施,以保证人员生产安全。6.2.3强劳动作业。对饲料运输、饲料加工、粪污清理等强劳动作业,在设计中以机械作业为主,安排人工间歇操作。6.2.4噪声污染作业。除对铡草机、挤奶机
45、、粉碎机等噪声设备采取了减振降噪措施外,对操作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噪声源与作业面分隔,降低其危害性,采用先进的仪器表控制技术远距离操作,真正作到安全防护。6.2.5设备防护。传动设备、动力设备设防护网和防护罩。6.2.6用电安全。用电低压系统采用接零保护。6.2.7场区卫生。场区内绿化按花园式单位考虑,种植相应的花草树木,设置专人对场区定期打扫,维护绿化,以保持场区环境卫生。6.3消防措施6.3.1总体布局。消防总图布置把消防作为重点考虑,饲料加工区内设置消火栓及灭火器具。6.3.2消防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则(GBJ16-87)1997年局部修订本,该项目消防水量最大的为贮草棚,消防水
46、量为15L/s,合54m3/h。6.3.3消防水源及供水方式。本项目消防水源及供方方式由场区已有水源及其配套设备保证供给。6.3.4灭火器具。本项目饲草棚、饲料库等属于轻危险级的A类,灭火基准3A,保护面积20m2/A,每具灭火器保护面积为60m2。采用手提式磷酸盐干粉灭火器。第七章 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7.1投资估算7.1.1投资估算依据。钢材 4000元/吨;水泥400元/吨;砖头300元/千块;砂石 60元/米3 ;人工 60元/工日;钢架结构1500元/米2;砖混结构;1000元/米2。7.1.2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042万元,其中土建工程832万元,设备50万元,购牛16
47、0万元。(见附表1: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7.2资金来源 申请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专项资金132万元,企业自筹750万元,退耕户自筹160万元。7.3 资金使用和管理 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牛舍、隔离舍、畜牧兽医室、饲料库、青贮窖、消毒池、消毒通道、待挤厅及水电路渠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行先由建设单位垫支修建,待建设主体全部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拨付建设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所需自筹资金由建设单位筹集,退耕户购买奶牛所需资金有退耕户自筹解决,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7.4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建设期1年,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结束。2011年元月至2011年3月前期准备;201
48、1年3月至2011年8月进行土建工程建设;2011年9月至10月进行设备购量安装;2011年11月至12月退耕户选购奶牛并进入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见附表2: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机构 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李玉怀具体负责按设计要求对本项目计划任务的落实、施工所需人财物的组织统筹。同时聘请县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圈舍的设计、施工技术指导、质量检查验收。在项目督查工作中,发现存在问题立即通知予以改进,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本项目在建设期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由项目负责人专门负责,统一协调、督促指导本项目的土建质量管理、工程进度和设备采购安装等具体事宜。8.2项目管理 项目由陇县畜产局管理,陇县东兴生态养殖场实施,项目区东南镇政府协助。由实施单位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良种引进、农户培训等,全程接受县退耕还林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乡镇政府负责落实退耕农户,组织退耕农户购买奶牛并进场养殖奶牛,同时做好其它协调工作。8.3项目保障8.3.1项目建设管理。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