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 前 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选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必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
2、有责任感的公民。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区域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二)综合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三)思想性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3、四)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五)实践性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二、课程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
4、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一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4规定的少
5、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4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6、。(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4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选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
7、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
8、宣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关于“课程内容”部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1)“课程内容”部分由“标准”和“活动建议”等组成;(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球仪标准活动建议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l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l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l 用简单的方法演
9、示地球自转和公转。l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替转。2地球仪l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l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科制作简易地球的模型。(二)地图标准活动建议l 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l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级,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l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l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l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开展运
10、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 路线,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二、世界地理(一)海洋与陆地标准活动建议1海陆分布l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l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海陆变迁l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l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开展拼图游戏、模拟稿示等活动。例如,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自选实验材料或使 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说明:“知道板块构
11、造学说”一项,要注意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二)气候标准活动建议1天气l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l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l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l 会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l 会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l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3主要气候类型l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l 举例说明纬度位量、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l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开展参观、
12、观测、体验等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容,模拟预报天气。说明:“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等媒体天气预报中经常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三)居民标准活动建议1人口与人种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l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l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2语言和宗教l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我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l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3聚落l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
13、景观的差识。l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l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开展辩论活动。 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好”等辩题组织辩论。(四)地域发展差异标准活动建议l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l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送国家的分布特点。l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开展讨论活动。例如,收集两个不 同发展水平地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并 开展讨论。(五)认识区域标准活动建议1认识大洲l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制地形、气候、球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认识地区l 在地图上找
14、出某地区的位量、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l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l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l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l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l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l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3认识国家l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5、。l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l 用实例说明某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l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l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l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l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l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 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 以适当方式(
16、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说明: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南、北极地区是选学区域。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世界范目内选择至少一十大洲、四十地区(例如南亚)和五十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大洲地区一国家”组合应涉及所有大洲,其内容必须涵盖本单元全部“标准”。就某一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
17、织材料。三、中国地理(一)区域与人口标准活动建议1区域与行政区划l 运用地图说出魏国的地理位量及其特点。l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l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l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测。l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l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开展拼图游戏、学习交流等活动。例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拼图游戏,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二)自然
18、环境与自然资源标准活动建议1.自然环境l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l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授国气候的主要因素。l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l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l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自然资源l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l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情。l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l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例如,实地观察家乡
19、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特征,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说明:“标准“没有有面面俱到地指出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三)经济与文化标准活动建议1经济发展l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l 运用资料说出魏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l 比较不同变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l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2文化特色l 举例说
20、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l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围绕“高速铁路(铁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辩题组织辩论。(四)地域差异标准活动建议l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推河,说明。秦岭一l 淮河)绒的地理意识。l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l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开展地理知识竞 赛活动。例如,围绕“秦岭惟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知识竞赛。说明;为方便教学,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地域差异,过里将我国划分为
21、四大地理单元。四大地理单元是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而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应该注意,这是一种宏观尺度的地域划分,即使在同一地理单元内也存在着棋大的差异。(五)认识区域标准活动建议1.位置与分布l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l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l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l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2联系与差异l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l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l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l 举例说
22、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l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摸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l 运用有关资料分别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3环境与发展l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l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l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l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l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意环境的重要性。开展学习交流、撰
23、写小论文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精、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说明;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窖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选学区域。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须从全国范国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
24、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但所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本单元所有“标准”。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时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四、乡土地理标准活动建议l 运用地图,描述家乡的地理位量,分析其特点。l 利用图文材科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其原因。l 举例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家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l 运用家乡的人口资料与全国人口情况进行比较,说出家乡人口数量和人口变化的特点。l 了解家乡的对外联系现状,认识家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l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关注家乡的未来发 展,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开
25、展乡土地理调查、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例如,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开展调查,交流调查结果,开 展为实现家乡的绿色生活献计献策活动。说明:乡土地理是选学内容。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情感。过里的“乡土”范围一般是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也可以讲授本地区(省辖市)地理,或者本省(直辖市、自精区)地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提倡积极开发小尺度区域(乡、政以下)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
26、安排一节野外(校外)考查或社会调查。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了解课程设计思路,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苦,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燕地理教学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例如,在以一个国家
27、为例学习区域地理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该国的地理位量、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该国地理特征的综合影响。(二)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阿,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可以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经纬阿内容的教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类似“设计出行路线进行救援”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解
28、、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三)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都承载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信息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祛,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盈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倒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及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倒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
29、机网络资源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合乐、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含、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四)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橙的学习环境。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一方面,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地图知识,以“我帮学校做规划一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构建开
30、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的目的。另一方面,应提倡开展野外(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尉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人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二、评价建议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选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救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应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
31、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一)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窖标准确定评价标准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对地理知识的评价,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确定评价的层改要求。倒如,对于要求描述、说出的内容,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的表述状况;对于要求学会、运用、举倒、用实倒说明、用图说明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和进步状况,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穆到具体情境之中。对地理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方法和要镁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例如,若评价“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32、,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选一标准要求的地理技能,可以采取布量学生读地形图、完成读图分析题等方式加以评价。评价可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考查学生能否利用和澈活下图所示的认知结构,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头脑中有无这样的认知结构,如有,阿要判断其是否完整和准确;二是评估学生是否有条理、有顺序并能熟练地从地势、地形类型构成和地形分布状况等方面获取信息;三是评估学生船否合理运用从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获取的信息得出相关结论。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以评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以及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情况为基本目标。在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过程的表现时,应重点评价学生:(1)能否
33、提出地理问题;(2)艟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以及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获得资料;(3)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4)船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5)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在评价学生地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时,应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顸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进行评价。例如,要检测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的达成度,教师可先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让学生根据地图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区域并举出实倒,说明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薹异。具体让学生
34、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探究:(1)如何选择代表性区域;(2)从哪些方面对所选区域进行比较; (3)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以上撵究活动可以评价学生地理比较方法一运用是否合理。为此应当观察学生是否船有救利用地图,是否有条理、有步骤、认真细致地观察地图;要判断学生所选择的比较地域和确定的比较项目是否合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上述的观察与判断,可以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水平作出相应的评价。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1)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2)是否积极主动
35、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大胆质疑;(3)是否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乐于听取同伴的建议,修正、发展自己的观点;(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5)是否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6)是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7)是否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二)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符合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要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予以考查和评价,因此要发挥不同评价方法的
36、特点,规避其不足。丰富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主要有纸笔测验法、档案袋法、观察法等;相应的评价方祛有纸笔测验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方法、观察评价方法等。1纸笔测验评价方法纸笔测验评价方法是通过学生的书面阅菩,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运用纸笔测验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试题的质量至为关键,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量、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2)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
37、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并进行考查。(3)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以设计填图、填充、选捍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2档案袋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方祛是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体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作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努力程度、自我反思能力及其景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在建立档案袋
38、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更多地将其作为“反映学生进步一和“展示学生作品”的工具。应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与教师一样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此外,家长、管理者等也可以参与档案袋的评价。3观察评价方祛观察评价方法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行为表现等的观察记录,对照事前制订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1)参与一般地理学习活动的表现,如在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一般地理活动中的表现;(2)在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讨论、实地观察与观测、真实性情景的问题解决等地理探究活动中的表现;(3)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状况,如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掌
39、握与运用;(4)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三)评价的实施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落选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建议对学生的替阿、捕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都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法眷在的不足,因而评价应采取多种方祛。要重视多元评价,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鼓威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终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习档案袋可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绘制的地图、制作的模型、收集的地理图片和资料;地理探究活动
40、的过程记录、疑难问题及其解答;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价,而不是一捉性的、部分内容或部分项目的评价。地理学习评价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缎、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四)评价结果的解释评价结果的解释就是通过对利用评价工具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掘进行分析处理,作出评价结论。评价结果的解释重点应放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上,在于“发现阿光点、激励自信心”。评价结果的解释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出多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评价。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岿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评语既要简练、中肯、有针对性,叉要富于感情、有重点、不求全责备,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
41、。给学生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三、教材编写建议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以本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合理组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结构体系,而不必拘泥于区域地理的学科体系。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教科书编写者
42、选择区域时,既要注意区域的典型性、独特性,也要注意区域知识组合的覆盖面,适当分散难点,注意知识再现。(二)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地理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一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注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群体的发展,不断积累素材,及时加以修订。(三)设计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窖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注意我国各个地区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地理教科
43、书的地区适应性。地理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应具有不同层次和一定的弹性。例如,可适当安拌一定数量的磕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四)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琦能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体现课程基本理念所提倡的探究学习方式。采取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倒如,可以设计一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新内容;可以将有些内容设计成开放式的,不直接提供结论。(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窖经现方式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人手,课文要简明、通俗、科学、直观、生动、亲切,活动的设计要密
44、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易程度恰当;提倡多使用地图以及剖面图、景观图、示意图、遥感图等图像;采用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索、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导人;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操作、有创意的活动和练习;安插一些引人人胜、拓展知识的地理小故事。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建设学校地理操程基本资源库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立基本的地理课程资源库。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地图集、地理挂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软件、教学实践场所等,
45、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备的教具、设备和教学用固有;地球仪、三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机、岩石和矿物标本、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世界与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政区与交通图、中国地形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应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祷量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软件外,还可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量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二)利用学生学习经验资源教师
46、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应鼓威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绾辑地理小报、墙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教师应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学习和实践成果。(三)开发社会地理课程赍源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学校所在地区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都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
47、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也可邀请有关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和座谈;有条件的地区可创建地理实习基地。(四)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取各种适用于地理教学的电子资源,如地理文字资料、地理图像、地理视频、地理动画、地理书刊、电子教案等。网络资源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数量巨大、获取方便、内容新颖、成本较低,是地理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库。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教师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科学性、思想性、适宜性,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为创造生动、丰富、有效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