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易混淆知识点.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67914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1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易混淆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易混淆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易混淆知识点 1 单选题 1、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周一良、吴于廑认为:“15世纪中叶奧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控制传统商路。”而雷海宗则认为:“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上述现象说明 A.历史研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 B.周一良、吴于廑的研究比较符合事实 C.两种解释均背离了历史真实 D.历史研究须辨析史料真伪,孤证不立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史学界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两种对立观点说明,历史研究须辨析史料真伪,孤证不立,D项正确;仅有一个历史问题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不能说明历史研究“过于依赖主观判断”,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周一良、吴于廑的研究更符合事实,B项错误;在没有材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武断地将两种解释一并否定,C项错误。 2、17世纪末,从意大利的建筑设计、法国的内饰品,到中国瓷器、印度织物和土耳其的古物以及来自亚洲、非洲、美洲珍稀奇异的食品,这些过去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地进入英国中等阶层的消费清单。这说明当时 A.东方从属西方格局形成B.全球贸易规模扩大 C.西欧价格革命作用显现D.英国殖民霸权确立 答案:B 解析: 17世纪末正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贸易范围和内容扩大,因此出现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形成,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商业革命,排除C项;18世纪中期,英国殖民霸权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3、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并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欧洲为中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排除AC两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4、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财主富豪,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这场热潮出现的根本动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们对财富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C.教会对探险推动D.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14世纪西欧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此西欧国家对于来自东方的商品的需求增加,加之奥斯曼帝国的阻碍了传统的路上商路,因而新航路才开始开辟,A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财富的欲望,因而B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西欧国家打着传播基督教义的旗号开辟新航路,才得以去海外掠夺财富,因而C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西欧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得以开辟的手段,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拉丁美洲有很多地名以耶稣(San-)和圣母玛利亚(Santa-)为名,如圣地亚哥San Diego)阿根廷的城镇圣萨尔瓦多(San aslvador),巴拉圭的城镇圣玛利亚(Santa Maria)等。这表明 A.天主教在全球范围传播由此开始B.殖民入侵影响了美洲的风俗文化 C.生产力水平低限制本土宗教发展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宗教的传播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区大力传播天主教,导致了这类地名的产生,B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天主教在全球范围传播由此开始,排除A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说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影响,而资本原始积累是对欧洲而言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哥伦布说:“我们的到来使这些土著人知道了如何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妇女们开始穿上了像是衣服的遮蔽物;还有,房屋也保持了卫生和干净,并且开始形成了政治观念”。这说明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A.加强了美洲与外界的联系B.以传播先进文明为出发点 C.客观上有利于美洲的进步D.促进了美洲妇女的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这些土著人知道了讨价还价;妇女们开始穿上了像是衣服的遮蔽物”可知,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美洲与外界的联系加强,A项错误;西班牙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出发点是掠夺财富,不注重对美洲的开发,故BD项错误。 7、哥伦布在《航海日记》里写道:“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美洲人)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朝,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由此可见,哥伦布的航海活动重在 A.文化交流B.自由贸易C.扩充人口D.殖民扩张 答案:D 解析: 根据“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可得出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对外殖民扩张,获得当地的土地与财富,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8、1450—1750年,英格兰的总价格指数从100上涨到600;1500—1592年,法国价格增长了十倍,在对巴黎食品市场价目表的分析中,谷物价格一直飞涨,直到90年代中期才有所好转。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争霸的影响B.工业资本的掠夺 C.商业革命的冲击D.贵金属大量流入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二百多年间,西欧诸国物价特别是谷物价格飞涨,主要原因是贵金属大量流入,引起了价格革命,D项正确;殖民争霸并非西欧物价上涨的原因,A项错误;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占主导的是商业资本而非工业资本,B项错误;16世纪前后西欧物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革命,并非商业革命的冲击,C项错误。 9、16世纪西方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天主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可知这位外交官说的时间是新航路的开辟,因此,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D项正确;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天主教与材料“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信息不符,排除A项;早期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是武力掠夺,排除B项;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如图是世界上第一张茶叶广告,出现在1658年英国伦敦的《政治和商业家》上。该广告大意为:曾由各位医师证明的品质优异的中国饮料,中国人称之为茶,其他国家则称其为Tay或者Tee。这是第一次在报纸上刊登宣传茶叶的广告。这则广告在当时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饮茶和贸易的发展B.成为研究中英贸易的唯一史料 C.改变了欧洲原有的社会风尚D.促进中英首次直接贸易关系的实现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曾由各位医师证明的品质优异的中国饮料,中国人称之为茶,其他国家则称其为Tay或者Tee。这是第一次在报纸上刊登宣传茶叶的广告”可知,该广告对中国“茶”的介绍,使英国人更多的了解了“茶”的品质,推动了饮茶和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的广告主旨是对茶的介绍,并不能就此推断其“成为研究中英贸易的唯一史料”,排除B项;材料中的广告只是在英国出现吧,且广告并不能改变欧洲的社会风貌,排除C项;材料中的广告不能体现中英“首次直接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11、《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是一部葡萄牙人的民族史诗,它称赞探险家达·伽马是一位历尽艰辛却一路宜扬葡萄牙历史的民族英雄。达·伽马之所以被葡萄牙人崇拜是因为他 A.找到南美洲合恩角B.发现了澳洲新大陆 C.开辟了亚欧新航线D.完成首次环球航行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达·伽马1497年—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开辟了亚欧新航线,C项正确;AB项与达·伽马无关,排除AB项;麦哲伦的船队从大西洋出发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2、下图是一份1451-1597年英国--般消费品平均价格指数统计表(1451-1475年指数为100),这反映的西欧历史现象是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工业革命D.“三角贸易” 答案: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5到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现象,这主要和欧洲的价格革命有关,美洲金银大量输入,引发货币贬值,物价上涨,A正确;商业革命主要体现为商品种类增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及商贸中心转移等方面,B排除;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C排除;材料与三角贸易无关,D排除。故选A。 1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在16—17世纪进行“三角贸易”。依据相关史实能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 ①“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②标志着“马尼拉帆船贸易”日渐兴盛 ③贩卖黑奴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④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巨额的人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三角贸易”是指欧洲人到非洲掳掠黑人再贩卖到美洲的黑奴贸易,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谋取暴利,因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①正确;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为美洲的开发带去了廉价的劳动力,故③正确;长达数百年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加剧非洲的贫穷落后,故④正确;“马尼拉帆船贸易”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开展的亚洲和美洲之间的海上贸易活动,与“三角贸易”无关,故②排除。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项。 14、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B.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C.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D.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伦敦处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位置,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伦敦城市人口大幅增长,故选D;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 小提示: 15、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据此可知,哥伦布此行 A.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B.是为了发现美洲新大陆 C.意图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路D.密切了欧亚大陆的联系 答案:C 解析: 依据“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直向正西航去”,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受地圆学说的影响,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因此此行意图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路。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哥伦布此行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A排除;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具有偶然性,哥伦布甚至误以为到达的是东方的印度,还将美洲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B排除;哥伦布实际上没有到达东方的亚洲,而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因此此行密切了美洲与欧洲之间的联系,而非欧亚大陆之间的联系,D排除。故选C。 填空题 16、美洲物种的外传 物种 地区 传入途径 推广 玉米 欧洲 由____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 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 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中国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____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马铃薯甘薯 欧洲 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中国 ____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欧洲 由____人带入欧洲 (起初仅供观赏) 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中国 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____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 欧洲 无 ____世纪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中国 无 ____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答案:     西班牙     明朝     明朝     西班牙     光绪     15     16 根据所学,玉米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明朝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甘薯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起初仅供观赏)。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辣椒15世纪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17、其他航路的开辟目的:_____、______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__________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答案:     英国     荷兰     大西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他航路的开辟目的:用过、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18、如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航海路线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归途中发现了好望角。与图中序号对应的是①。故答案为①。 小提示:仔细看清图示,熟记四个航海家的成就。 19、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提高了全球________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改变了人们的________,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对当地________产生了一定影响。 答案:     粮食     饮食习惯     环境 根据所学知识,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故填空1 .粮食;2 .饮食习惯;3 .环境。 20、重商主义(15至18世纪) (1)主张:         拥有量是国家贫富标志,发展对外贸易,获取金银,鼓励出口确保出超、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由政府直接         经济。 (2)形式:①西、葡侧重控制金银;②英国侧重对外扩张(商业战争和航海法令);③法国由皇家创办手工工场,制造贸易顺差。 答案:财富;干预 根据所学知识,重商主义主张财富拥有量是国家贫富标志,发展对外贸易,获取金银,鼓励出口确保出超、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由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故填空1 .财富;2 .干预。 2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支持国家 时间 航海家 航线 影响 葡萄牙 1487年 _________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1497—1498年 ___________ 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 西班牙 1492年 ________________ 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______________ 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最终回到西班牙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答案: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航海家主要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22、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____,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____。 (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4)推动了____。 (5)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答案:     全球粮食产量     人们的饮食习惯     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4)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5)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23、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丰富人们____,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答案:食物种类 根据所学,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24、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______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_______贸易和新兴的_______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______商人很快在与______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流行,______人大量死亡,______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商人就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______洲,换取或抓捕非洲黑人,运到____洲卖为奴隶,形成“______贸易”。 (3)葡萄牙人入居______后,很快形成以此地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______洋、_______洋和_______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______、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______果阿,再转运到______各国;还以______为据点,参与中日之间的_______贸易。所获白银绝大部分都流入______内地。 (4)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______和______间进行,使用武装商船“______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运回______,所获白银也大量流入______。 答案:     海路     印度洋     大西洋     欧洲     阿拉伯     印第安     美洲     非     美     三角     澳门     大西     印度     太平     生丝     印度     欧洲     澳门     丝银     中国     菲律宾     墨西哥     马尼拉     马尼拉     中国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欧洲商人很快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流行,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商人就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换取或抓捕非洲黑人,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三角贸易”。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很快形成以此地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还以澳门为据点,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所获白银绝大部分都流入中国内地。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间进行,使用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运回马尼拉,所获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25、16世纪:葡萄牙将________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________和________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________ 答案:     巴西     马六甲     中国澳门     商站 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因此史学家在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玉米)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2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其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3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程度。仅1545至1560年,经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了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4   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课中,教材的编写者们使用了以下的几个标题:①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大规模进行。②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③早期殖民扩张开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背景。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并且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大量白银的涌入,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从材料4中,任选一个标题,并结合教材内容,用相关史实对此加以阐述。 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体。早期殖民扩张。大规模的移民(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玉米种植的适应性强与其世界性流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任意两点);价值:①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②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④成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⑤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任意两点); (2)变化: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强。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物种交换与植物大交流(任意两点给);原因:①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②早期殖民扩张。③世界日益连成一体。④人口迁移与流动加快。⑤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⑥西欧逐渐崛起,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任意三点); (3)影响:①黄金热的癫狂状态,反映了上升时期西欧人的一种价值追求。②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奴隶贸易,使财富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③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从传统迈入近代,西欧开始崛起。⑤欧洲发生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旧制度逐渐解体、新制度日益发展起来,社会转型和近代化(任意三点); (4)标题:②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阐述:①三大贸易圈齐头并进,相继形成。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形成三角贸易。③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贸易网络。④出现了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⑤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任意三点);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体;早期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及所学知识可知,大规模的移民(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种植的适应性强与其世界性流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价值:根据材料“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根据材料“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及所学知识可知,成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变化:根据材料“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却大部分运往欧洲销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了欧洲的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因此流向了世界各地,如马铃薯、西红柿、番茄、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及所学知识,可从商品的种类、流通量、规模大为增强。商品的全球流通加快。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物种交换与植物大交流等方面概括。原因: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处时代及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日益连成一体;人口迁移与流动加快;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西欧逐渐崛起,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等方面分析原因。 (3)影响:根据材料“仅1545至1560年,经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了5500千克,白银246000千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及所学知识,可从黄金热的癫狂状态,反映了上升时期西欧人的一种价值追求;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奴隶贸易,使财富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传统迈入近代,西欧开始崛起;欧洲发生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使得旧制度逐渐解体、新制度日益发展起来,社会转型和近代化等方面分析。 (4)根据题意要求,从材料4中,任选一个标题,并结合教材内容,用相关史实对此加以阐述。如选择标题:②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运用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可知①三大贸易圈齐头并进,相继形成。②欧洲非洲美洲之间形成三角贸易。③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贸易网络。④出现了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⑤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等等。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 世纪初,尼德兰安特卫普的集市逐渐发展起来。安特卫普集市一年举行两次,每次开放两周。安特卫普的市政当局拥有管理集市的权利,制定了针对钱币兑换和商业信用的制度,不强迫外来商人必须出售所有带来的商品等。14 世纪20-30年代,安特卫普地区的集市吸引了整个尼德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英格兰羊毛商、布匹零售商,一些意大利商人、南德意志商人还带来了大量布匹、酒、胡椒、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到了15世纪末,安特卫普集市开始向综合性的交易所转变。 ——摘编自宁凡《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以尼德兰集市为例》 材料二 明初以来集市日渐发展和繁荣,如盛产线罗纱绸的盛泽镇,“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连决”;以产包头绢而闻名的双林镇,“各直省客商云集贸贩,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在这些市镇上,作坊主们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需要,不断扩大其生产规模,并雇佣了较多的工匠。这些市镇附近的农村越来越多地从事商品作物的经营。如有的种桑、蔗、红花,棉;有的种蔬菜、水果、烟草等,但作坊主们“得不到官方的鼓励”,作为农业经济补充的商品化,往往被限制在维持小农经益的再生产限度内。随着人口的增长,“政府也变得更加集权,以试图控制迅速增加的民众”。这一切都导致了市场力量的发育与运作过程完全被扭曲。 ——摘编自韩大成《明代的集市》等 (1)据材料一,归纳安特卫普集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集市发展和繁荣的积极作用。 (3)据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两地集市转型一成一败的不同原因。 答案:(1)定期交易;地方管理;交易自由;市场国际化;商品种类丰富;手工业品为主;市场性质转变。(任答5点) (2)积极作用:促进了工商业市镇发展;推动了长途贩运发达;发展了雇佣关系;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任答5点) (3)经济方面,安特卫普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市场秩序规范;明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政治方面,安特卫普政府鼓励、维护集市发展;明代专制统治强化,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抑制了集市发展。 解析: (1) 根据“14 世纪初,尼德兰安特卫普的集市逐渐发展起来。安特卫普集市一年举行两次,每次开放两周。”得出定期交易;根据“安特卫普的市政当局拥有管理集市的权利,制定了针对钱币兑换和商业信用的制度,”得出地方管理;根据“14 世纪20-30年代,安特卫普地区的集市吸引了整个尼德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英格兰羊毛商、布匹零售商,一些意大利商人、南德意志商人还带来了大量布匹、酒、胡椒、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得出交易自由;市场国际化;商品种类丰富;手工业品为主;根据“到了15世纪末,安特卫普集市开始向综合性的交易所转变。”得出市场性质转变。 (2) 根据“明初以来集市日渐发展和繁荣,如盛产线罗纱绸的盛泽镇”得出促进了工商业市镇发展;根据材料“各直省客商云集贸贩,里人贾鬻他方,四时往来不绝”得出推动了长途贩运发达;根据“并雇佣了较多的工匠”得出发展了雇佣关系;根据“但作坊主们“得不到官方的鼓励”,作为农业经济补充的商品化”得出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生产;根据“政府也变得更加集权,以试图控制迅速增加的民众”得出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3) 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概括,可得出安特卫普成功原因:经济方面,安特卫普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市场秩序规范;明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政治方面,安特卫普政府鼓励、维护集市发展;明代专制统治强化,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抑制了集市发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征服战争过程中一旦遇到抵抗,他不惜大动屠刀。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材料二   (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同时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材料三   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战争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摘编自【德】苏珊娜·保尔森《吃太阳的家伙》 材料四   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 ——摘编自【澳】杰克·特纳《香料传奇: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 材料五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植物如何成为“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4)明清时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来植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产生的影响。 答案:(1)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文明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发展。大国扩张只是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促进文明文化的和平交流。 (3)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 (4)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口大增;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解析: (1)根据“亚历山大在征服战争过程中一旦遇到抵抗,他不惜大动屠刀”、“(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文明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发展。大国扩张只是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促进文明文化的和平交流。 (3)根据“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得出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而且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 (4)综合材料五内容和所学可知,外来植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口大增;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29、新航路为世界提供联接通道,也使殖民扩张掠夺登上历史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指出参与材料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参与这一事件三个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简述殖民扩张与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影响。 答案:(1)国家:西班牙、葡萄牙。历史人物: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 (2)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不平等贸易。影响: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解析: (1)材料一地图是新航路开辟的地图,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西班牙王室和葡萄牙王室支持者新航路的开辟,据此可以回答两个国家为:西班牙、葡萄牙。列举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著名的航海家,此时的航海家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任意列举三个即可) (2)材料二主要论述早期殖民掠夺与扩张及其带来的影响。根据题目设问“方式”及“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作答。方式:根据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得出,野蛮的掠夺、屠戮;不平等贸易。影响: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