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毕业论文-—我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设计.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65939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6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毕业论文-—我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大学毕业论文-—我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大学毕业论文-—我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大学毕业论文-—我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大学毕业论文-—我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研究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银行业存款保险制度研究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位论文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 密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 密 (在3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年 月 日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

2、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3、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4、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

5、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

6、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

7、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

8、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摘 要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国金融安全网的成员之一,起着维护公众信心、隔绝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银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并非医治银行脆弱性的灵丹妙药,反而还蕴藏着巨大的制度风险。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固然能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存在缺陷的制度设

9、计也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政府和学者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调查研究。但作为一个仍处于转轨阶段的国家,我国在各方面的改革仍在继续推进,经济、政治环境仍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可谓是日新月异。本文以我国的最新国情为基础,首先结合存款保险理论和银行脆弱性理论,较深入的分析了银行脆弱性的生成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稳定器作用及其负面效应,明确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目标以及要素选择;然后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和印度的存款保险设计成熟模式,介绍了国际机构的良好建议,得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最后深入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论证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

10、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前提下,参照前述得出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较优模式经验,设计了可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模式,从制度目标、组织方式、职能安排、参保方式、赔付限额和保险对象、费率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构想,论文明确了困扰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实际实施时的保费收取问题,指出初期应实施以机构差异收费率制并逐步向完全差异费率制过渡的理想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存款保险 道德风险 银行脆弱性AbstractAs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state financial safety net, deposit ins

11、urance system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public confidence, isolating financial risks and promoting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ector. In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its value has also been fully reflected. But th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tself is not a

12、 panacea for treatment of bank fragility, but also a vast reservoir of the system risk. Well-designed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of course,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however, defective design of the system may also give rise to a counterproductive effect.In order to

13、 establish a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that is suitable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many years ago, our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had already begun investigations. As a country that is still in transitional stage, however, Chinas reform in all aspects has never stopped in terms that economic and pol

14、itical environment is still evolving, especially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which is changing each passing day. Based on the latest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this paper firstly combines the deposit insurance theory and bank fragility theory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

15、ism of banking vulnerability,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s financial stability role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devices, all of 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a specific policy objectives of a effectiv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and elements of choice. Then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

16、posit insurance design maturity models in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India and introduces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good suggestions from which we can learn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demonstrates the need for

17、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the feasibility and possible difficulties. By taking full account of China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and referring to the preceding better and more matur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experience, this paper has designed an feasible deposit insurance syst

18、em for China, in terms of specific system goals, organization, functions arrangements, insurance methods, payment limits, the insurance coverage and rate design.This paper has solved the deposit insurance premium problem, pointing out that at the initial stage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rate system sho

19、uld be implemented and gradually be transformed to a full risk-based different premium system. 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suggests further improvements should be taken to optimize our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Key words: deposit insurance, moral hazard, banking vulnerability 目 录摘 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1.1 研

20、究背景1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31.2.1 国外研究现状31.2.2 国内研究现状8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01.3 研究目的11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4.1 研究思路111.4.2 研究方法12第二章 存款保险制度概述132.1 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132.2 存款保险的性质与特征132.2.1 存款保险制度的性质132.2.2 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142.3 存款保险制度的职能划分与主要内容142.3.1 存款保险制度的职能划分152.3.2 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52.4 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172.4.1 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172.4.2 存款保险的现状与发展

21、趋势17第三章 基于银行稳定的存款保险制度分析193.1 银行体系脆弱性与存款保险制度193.1.1 银行体系脆弱性生成机制分析193.1.2 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器作用分析243.1.3 存款保险制度可能的负面效应253.2 存款保险的制度选择:理论框架283.2.1 两种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分析283.2.2 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目标303.2.3 存款保险制度的要素选择31第四章 存款保险的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354.1 美国的经验354.1.1 建立背景354.1.2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特点354.2 日本的经验384.2.1 建立背景384.2.2 日本存款保险制度的特点394.3 印度

22、的经验404.3.1 建立背景404.3.2 印度存款保险制度的特点414.4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以及国际机构的良好建议424.4.1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424.4.2 国际机构的良好建议44第五章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475.1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475.1.1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依然重要475.1.2国有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495.1.3 我国银行体系改革初见成效515.1.4 稳健性有所加强但脆弱性依然突出525.2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555.2.1 存款保险制度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555.2.2 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56第六章

23、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性分析与实施策略616.1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准备616.1.1 市场基础616.1.2 法律基础616.1.3 推动力626.2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特殊问题636.2.1 我国面临参保方式选择的困难636.2.2 我国面临保费制度选择的困难646.2.3 我国面临如何将众多农村银行机构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的问题656.3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策略666.3.1 政策目标666.3.2 组织形式666.3.3 职能设计666.3.4 参保形式与保障范围676.3.5 存款保险的保障程度686.3.6 保险基金696.3.7 费率制度设计706.3.8 过渡期

24、726.4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与优化726.4.1 建立存款保险法律体系,完善金融法律制度726.4.2 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与手段736.4.3 健全银行财务审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约束机制746.4.4 对中小金融机构给予适当优惠政策746.4.5 加强对公众的风险教育75第七章 结束语777.1 研究结论777.2 后续研究77参考文献79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82致 谢83第六章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现实性分析与实施策略第一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存款保险制度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自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

25、司以来,截至到2007年全球已有95个国家先后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s: IADA Member Profiles www.iadi.org Dec.3 2007。作为国家主导的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份,存款保险制度是在银行资产遭受损失时保障存款人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抑制个别金融机构倒闭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我国金融从业者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也并不陌生。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

26、度,即虽无明文规定,但在金融机构破产和退出的过程中,往往由国家财政出面为破产金融机构中的个人存款提供全额担保。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开始逐步改革和放开金融市场。但由于监管的不到位以及我国金融机构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金融风险开始显现,如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1999年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近几年以来,金融风险有加剧的趋势,仅2005年就有海南赛格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海南华银信托投资公司、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三亚中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5家海南信托公司进入了破产程序。因此,为了抵御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秩序和社

27、会安定,以及同世界金融市场接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提到议程。早在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首次指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1997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研究和筹建全国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机构。此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着手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并对欧美有关国家存款保险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200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大连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存款保险国际论坛”,就相关议题同与会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前后,学术界对于我国是否应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具体的制度安排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尽管出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我国仍未能

28、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但我国的金融改革并未停滞。从2005年至今,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宏观金融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四大国有银行中,中、建、工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已经成功上市。08年,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已完成,至此,大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基本顺利完成。此外,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仍在深化改革。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使得银行的资产质量及服务指标得到全面改善,治理结构日益完善,资本充足率大幅上升,以资本充足为根本的风险防范体系

29、初步形成,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清偿能力已大大提高,这为将来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为履行入世承诺,我国进一步放开外资银行的业务准入。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8年底,已有29家外资法人银行业机构获准开业。此外,还有外国银行分行117家、代表处242家。外资银行已经获批可经营包括人民币存贷款在内的多种业务。截至2008年,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1.37万亿元,占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2%,并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面对金融危机的浪潮,在我国现行的隐形存款保险制度下,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就是一旦出现外资银行倒闭的情况,我国政府是否应该为外资银行中的我国公民的本币及外币存款

30、进行担保,这是以前没有考虑过的新情况;第三,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从06年开始加大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成立了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互助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与已有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一起,构成了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与一般的商业银行相比,这些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相对很小,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更为有限,因此,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应如何将这些农村金融机构纳入存款保险体系也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此外,虽然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有诸多制度上的必要性,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相比也有许多优点,但其并非”天赐福音”,也非治疗银行脆弱性的灵丹妙药,相反,其自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制度性风险。首先,存款保险制

31、度的建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制度设计和推出时机的选择都可能对银行体系的经营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导致存款人及银行方面的相机行为及道德风险行为,保费制度的设计可能造成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从而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阻碍银行的正常发展,违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初衷。其次,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效果因国家、制度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并未能使人类社会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对历次金融危机中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分析也可发现如果没有金融安全网中其他成员的有效支持,单一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的所起的作用有限。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到其对银行业稳定发

32、展的综合影响,从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和整体金融稳定的角度,综合考虑保障的收益和成本,且只能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根据各国不同的国情进行制度设计。从08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大量金融机构倒闭、重组或被政府接管。在此次危急中,我国的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日益开放的金融环境,激烈的金融竞争及图谋不轨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我国的宏观金融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作为国家主导的金融安全网上的重要一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变得迫切起来。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1、 关于银行风险与银行脆弱性的研究(1)银行(

33、金融)脆弱性的内生机制Irving Fisher在1933年对银行脆弱性做了比较经典的解释,提出了所谓“债务通缩”理论 Roger Lagunoff and Stacey L. Schreft: A Model of Financial Fragilit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98-01,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1998。他认为银行体系脆弱性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尤其与债务清偿紧密相关。根据他的观点,银行脆弱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即经济衰退导致工业产品及整体价格水品下降,企业实际债务负担加重,从而造

34、成违约。此后,早期的经济学家大都从银行的外部环境入手研究和阐述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生成机制,并认为经济周期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根源。1982年,Hyman Minsky在其著作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一书中首次对金融脆弱性做了较为系统的解释,逐步形成了“金融脆弱性假说”,并对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Susan K. Schroeder: A Minskian Analysis of Financial Cri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EPA Working Paper 2002-09, August 2002。Minsky主要从企业的角度研究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35、,他研究发现金融脆弱性主要体现为信贷市场的脆弱性,而信贷市场的脆弱性又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的高负债经营。J.A.Kregel(1997)从银行角度研究信贷市场的脆弱性,提出了“安全边界说”,指出银行不恰当的风险评估方法导致银行体系脆弱的主要原因Kregel J.A.: Margins of Safety and Weight of the Argument in Generating Financial Fragility Journal of Economics Issues, VoL XXXI, No.2 June, 1997Diamond和Dybvig在1983提出了著名的D-D模型,对银行

36、体系脆弱性的微观机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论述了在金融市场上有可能存在的多重均衡,从而打开了这项研究的新局面,并被学术界公认为这个领域的典范之作。 Diamond, Douglas W. and Philip H. Dybvig: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1.91,June 1983, pp.401-419Diamond和Dybvig认为银行的主要经营活动为提供期限转换机制,借短贷长,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使得银行可能长期处于“挤对”平衡之中。按照D-D的设想,这些平衡

37、是所有客户都知晓的随机函数,当客户觉得挤对的概率低时就会将资金存入银行,而当观察到可能使挤对概率提高的负面事件时,挤对风潮就爆发了。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解释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他们认为在金融交易中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下降。(2)存款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存款挤兑。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必然在金融市场上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Stiglitz和Weiss(1981)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贷款人,借

38、款人对其贷款所投资的项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Joseph E. 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81, pp.393.410。Guttentag和Herring(1984)将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理论扩展到银行可能采取的信贷配给上,指出信贷配给现象随着不确定水平和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的提高而增加 Guttentag, Jack and Richard Hea

39、ring: Credit Rationing and Financial Disorder, Journal of Finance, Yo1.39, December 1984, pp.1359-82。Mishkin(1996)指出正是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产生的存款人“囚徒困境”引起的存款市场上的挤兑行为,从而金融机构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Frederic S. Mishkin: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Crises: A Developing Countrys Perspective, Annual World

40、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6 (World Bank) pp. 29-62(2)银行(金融)脆弱性的外生机制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对银行脆弱性问题研究开始转向银行脆弱性的外生机制。众多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的视角涵盖了诸如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全球化、过度借债、存款保险、隐性担保、金融自由化及汇率制度的选择等方面上。这些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外生机制进行了解释。Krugman(1998)认为道德风险和过度投资交织在一起,导致了银行危机,指出在政府的隐性担保下,金融中介的投资决

41、策并非建立在预期回报的基础上 Paul Krugman: What Happened to Asia? unpublished, from http:/www.mit.edu./people/, Krugm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IT, 1998。 McKinnon and Pill(1998)则强调过度借债的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非银行部门出现了所谓“欣快症”时,会出现由信贷膨胀导致的宏观经济过热,从而引致银行体系不稳定 Ronald McKinnon and Huw Pill, International Overborrowing: A Decompo

42、sition of Credit and Currency Risks, Working Papers 98004, Stanford University, 1998。Demirgul-Kunt和Detragiache(1998)认为在时机尚未成熟和条件尚不具备(特别是存在管理规则、监督手段、激励等制度性不健全时,推行金融自由化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最终导致危机产生 Demirguc-Kunt A. and E. Detragiac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IMF working pa

43、per WP/98/83, June 1998。Ilker Domac和Maria Soledad Martinet Peria(2000) 的研究表明,尽管最优汇率制度的选择视特定国家所处的环境和时期而定,很难得出一般的结论,但固定汇率制度能使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变得最小,提高政策的可信度,从而增加银行体系稳定性 。Gonzalez-Hermosillo,Pazarbabsioglu和Billings (1997)将研究集中在不良贷款水平上,认为银行体系脆弱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并以经验证据表明,只有同时考虑了不良贷款水平和资本充足率,CAMEL体系的评估才有统计意义上的依据 Gonzalez-

44、Hermosillo, Pazarbabsioglu and Billings: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System Fragility A Study of Mexico, IMF Staff Papers, Vo1.44, September 1997, pp.295-314。Keeley(1990)指出,存款保险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银行更高的风险承担 Keeley, Michael C.: Deposit Insurance, Risk, and Market Power in Bank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1.80 (Dec), 1990, pp.1183.1200。Erkki Koskela和Ru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