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谈中国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年级:姓名:- 21 -第10课*谈 中 国 诗初读强基自主学习 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1)数见不鲜司空见惯数见不鲜PK台司空见惯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侧重于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不觉得新鲜,客观性强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侧重于本不该常见却经常见到,不值得奇怪,主观性强(2)一蹴而就一挥而就词义辨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做事情轻而易举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多用来形容写字或写文章(3)妨碍
2、妨害妨碍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 有害于。侧重于危害、有害。2.易错识记(1)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2)不了了之: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3)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4)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在横线处。(1)对于很多人来说,高悬村庄上空的农村大喇叭可谓司空见惯;但你也许不知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大喇叭的作用也是非常“硬核”呢。(数见不鲜司空见惯)(2)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成绩夺冠,为祖国70华诞献礼。然而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金牌的背后凝结着郎导
3、和女排姑娘们的汗水。(一蹴而就一挥而就)(3)看图选词(妨碍妨害)2.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的正误。(1)对于个人而言,垃圾分类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如果没有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处理只能是空中楼阁。()(2)如果忽视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会不了了之,审计的最终目的就不能实现。()(3)某著名导演表示,在赣南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过无数荡气回肠的故事,“八子”便是真实写照。(。“荡气回肠”多指文章、乐曲,此处指事迹,应用“可歌可泣”。)(4)强台风登陆后会以其拔木转石之力,对所经过的地区造成巨大破坏。()三、语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纯粹的抒情诗
4、的精髓(su)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中国诗一蹴(c)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B.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sh)见不鲜。譬(p)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C.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yun)剪掠。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c)。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y)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t)泪和叹息的静默。【解析】选C。A项中“精髓”的“髓”应读su;B项中“数见不鲜”的“数”应读
5、shu;D项中“吞言咽理”的“咽”应读y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明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B.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C.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临风除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D.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解析】选D。A项中的“明言”应为“名言”。B项中的“娥眉”应为“蛾眉”。C项中的“临风除尘”应为“凌风出尘”。
6、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C.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D.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解析】选A。A项主客颠倒,应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B.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7、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D.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解析】选B。A项中“长诗”一词应加双引号;C项中第二个逗号改为破折号,表示插入语;D项中“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间应用顿号。5.下面8个句子顺序混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
8、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A.B.C.D.【解析】选B。8个句子属议论性质;凡议论性的文字,其思路都要遵循“提出问题解说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首先“提出问题”职责的肯定是句。于是,先淘汰了A、C两项。比较B、D两项,只要确定与句衔接的是句还是句,意思贯通、十分流畅的是句。可见,此题答案非B项莫属。四、内容感知1.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内容?【明确】文章主要是从中国
9、诗与外国诗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诗的特征。2.阅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选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A.中国诗是早熟的,因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没有出现过史诗和戏剧诗,而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B.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C.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原因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
10、“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D.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泳价值是很大的。【解析】选A。“因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没有出现过史诗和戏剧诗”错,原文是“中国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一、魅力作家博学鸿儒,文化昆仑钱钟书 生平: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其治学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代表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1、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二、文学知识比 较 文 学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三、脉络梳理四、内容概览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文章开宗明义:在阐明“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时,主要是引用西方文化名人的材料和西方的诗歌来进行比较,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作者列举中外诗歌,从民族风俗学、风格学,乃至哲理意
12、义学等多个角度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中国的抒情诗篇幅短小,讲究含蓄蕴藉,中国诗歌的风格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等。文章后半部分申明了本次演讲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的原因,并借此说明中国诗歌尽管在表现形式上确实有别于外国诗歌,但是它首先是诗,具有诗的基本特征,而且由于人类的基本习性是相同的,所以“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既对中外“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告诫了外国朋友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诗歌,以及对中国诗歌研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研读提能探究学习目标一:概括内容要点,理解
13、作者观点1.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具有哪些特征?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明确】从发展看(1)中国诗是早熟的从形式看(2)中国诗篇幅较短从技巧看(3)中国诗富于暗示从语言看(4)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从内容看(5)中国诗社交诗较多,宗教诗几乎没有2.在论述中国诗的特点时,作者把哪一个特点说得最详细?为什么?【明确】(1)作者把中国诗具有含蓄蕴藉,富于暗示说得最详细。作者首先说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意外,耐人寻味。接着说中国诗往往在无言中蕴含神秘;中国诗喜用疑问句发问引思,令人荡气回肠。(2)之所以说得最详细,就是要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因为中国诗的含蓄凝练、晦涩难懂的特点是最出名的。
14、3.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明确】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在中国诗里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目标二:赏析类比、对比手法4.本文善用类比的手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明确】用读者熟悉的事物加以类比,可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说服力。如为证明“中国诗是早熟的”,“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作者用了中国绘画里早已有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这一例子。作者还用中国的辩
15、证法极为周密进行类比,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5.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很多地方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使观点阐述得清楚明白。细读课文,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明确】诗歌种类和特征中国诗外国诗史诗(1)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2)发达短诗(3)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4)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风格(5)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中国诗的安静(6)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
16、惊天动地的神威手法(7)“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来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8)擅长叙事目标三:赏析精彩语句6.赏析下列语句的含意、手法。(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明确】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
17、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这段话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的思想方法。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己认为的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传下去,贻害无穷。(2)“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意是什么? 【明确】“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3)“有
18、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语言有何特点?请加以赏析。【明确】运用比喻修辞,语言诙谐幽默,借“哈巴狗儿”讽刺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表达作者反对中西文化本位论,提倡中西方文化兼容并包的观点。(4)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明确】本句综合运用比喻、通感、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作者把研读中国诗的感受比喻成在中国小住可以增加对本国的爱恋,又比喻为离家远
19、征可以更好地体会家乡的甜蜜,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感受到研读他国诗歌的意义。对家乡、对本国文化的爱恋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感受,而“甜蜜”是一种味觉上的感受,在这里作者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心理上的感受形象化、具体化,作者又将“甜蜜”反复使用,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效果。1.本文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点拨】主要特点: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 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谈论中国诗要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然后层层推进,阐述中国诗的特点。每一个特点的论述,都包含着对比与综合。对比,是把中外诗歌作对比;综合,是在诸多材料中综合中国诗的特点。文章结尾,作者又宕开一笔,
20、“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使文章说理辩证周密。课文的整个结构圆通灵活,充满机巧。2.有人认为课文最后一段是赘笔,你是怎么认为的?请简要说明理由。【点拨】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 它是在做总结,得出文章的结论:“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指出中国诗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读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备选要点】这篇文化随笔,处处显露着钱钟书先生语言的丰富、幽默与机警。从本文可以看出,他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哪些特点?【点拨】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作者在论述中
21、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用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读者在接受这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旁征博引,居高临下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多个国家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议论文,往往是艺术杂谈似的谈笑风生,中间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1.根据课文观点,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我的思考:_参
22、考示例:同:都是作者心坎情绪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广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刻画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魄力。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究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泳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
23、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2.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绝句仅有二十个字,但完全符合作者所说的“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结合诗意,谈谈你对“易尽”和“无垠”的理解。我的思考:_参考示例: “易尽”的是“千山”“万径”“孤舟”“寒江”等客观景物,“无垠”的是异常幽静、沉寂的氛围,以及诗人既郁闷苦恼又清高孤傲的矛盾心理。群读培优拓展学习中西诗在人伦上的比较朱光潜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
24、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杀。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我以为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
25、,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 、韩孟、苏黄、纳兰性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 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 ,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
26、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在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以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看是一件耻事。第三,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
27、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像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和布朗宁诸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怨”的胜境。总观全体,我们可以说,西诗以直率
28、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中西方爱情诗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爱情自古就是人类所崇尚的美好情怀,也一直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这一点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概莫能外。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历史的不同,中西方爱情诗的表现也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爱情诗的起源从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诗经里的首篇关雎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绘出男人对于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再如,邶风静女中描绘了一对情侣在城墙约会的情形,诗中细腻地描绘出姑娘表达爱意的含蓄以及小伙子焦急的心情,再现了他们恋爱的甜蜜与苦恼。此外,
29、诗经里还有很多篇幅用来描写爱情,不但有男人对女人的爱恋,更有女人对男人的爱,如郑风溱洧中描绘了一个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在河边嬉戏游玩的场景,反映了情侣们恋爱时的愉悦心情。纵观中国古代诗歌中对爱情的描绘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爱情诗在表达上比较隐晦,对情人的描绘不会出现具体的形象,大多是写意为主,重在感情意境的表达。典型的例子有蒹葭,诗里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中非常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是内心情感的独白,没有具体倾诉的对象。这样的诗句读起来使人感到朦胧之美,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非常大,这种朦胧感更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达到与作者心灵上高度一致的撞击。诗经中还有
30、很多类似的篇幅,如静女篇等。从这些诗歌的描绘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些痴情少年对女性的追求,而这些女性的形象往往是模糊的,只有意境在,未必有切实的人存在。所以,中国诗歌中对爱情的描述往往以写意为主,这一点和西方诗歌对爱情的表达有着很大差异。爱情在中国文化的结构中处于边缘地带,爱情主题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隐喻式”的表达方式。诗人善于以物寄托情感,例如,“红豆”表达相思,“青丝”谐音情思,“莲子”谐音怜子等。在儒家文化“男女授受不亲”的熏染之下,青年男女在表达感情上越加隐晦,因而,中国人在表达爱情上是含蓄的,诗人们的笔下也多是含蓄的表达方式。西方爱情诗的源头可
31、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希腊是爱情诗的发源地。西方的爱情诗和中国的诗歌起源一样,最初都是民歌,民歌的特点质朴醇厚,大多是用来传唱的,歌唱时有乐器相伴。西方爱情诗歌中大多以追逐自己爱慕的对象并赞美爱人本身为主要表达内容。西方诗人善于运用细节来描绘爱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他们笔下的恋人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笔下呈现的是丰满的血肉之躯,如充满爱意的眼神,温柔的嘴角,温润的脸庞,在阳光下跳动的睫毛、灵动的秀发、优美的身姿等,如英国诗人艾德蒙斯宾塞的美啊,我的恋人,诗人笔下呈现的是自己爱人非常完整的形象,笔触间透露着作者的爱恋之情。西方文化中爱情主题居于社会文化的首要地位,爱情主题发展的制约因素少之又少,所
32、以西方文化中对于爱情的表达就显得外向、直白,青年男女不避讳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爱情是神圣的情感,人们对于自己心仪对象的表白往往是直接的,社会舆论也持支持的态度,因此人们在表白感情时没有道德感上的考量,往往无所顾忌。西方人会在一见钟情之后当晚就带着乐器去姑娘的窗前表白,倾诉衷肠。如果在感情的发展上有压力,他们会选择“私奔”,表现出的是对爱情的敬仰与执着之念。因而,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尤其爱情诗中对爱情的表达是直白、奔放的,诗人多用写实的手法描绘爱人的外在形象,感情表达热情、有力。(有改动)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西诗在人伦上
33、的比较一文中,作者认为给爱情诗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和把忠君爱国诗贴上爱情的徽帜都有些牵强附会。B.中西诗在人伦上的比较文中谈到中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女子的社会地位较低,夫妇恩爱起于伦理观念,夫妇间没有志同道合的乐趣。C.中西方爱情诗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爱情诗在表达上比较隐晦,大多以写意为主;而西方爱情诗表达直白、奔放,多用写实手法。D.两篇文章都使用了比较手法,都通过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都有深层原因的探讨,说理深入浅出,易于读者理解。【解析】选B。“夫妇间没有志同道合的乐趣”表述绝对化。2.(思维发展与提升)钱钟书在谈中国诗里从多个角度比较中国诗和西洋诗的不同特点。朱光潜则只比
34、较了中西诗在人伦上的不同特点。请对中西诗在人伦上的比较一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答:_参考答案:内容不同。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而中国叙人伦的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要多一些。爱情诗的情感基调不同。西方爱情诗大多写于婚媾之前,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为多,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常以惜别悼亡诗为最佳,最善于“怨”。3.(审美鉴赏与创造)中西方爱情诗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参考答案:文章使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第段介绍了中国爱情诗的起源及内容,表现了爱情的美好,为下段论述中国爱情诗的表达特点做了铺垫;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
35、下的作用。4.(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人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东西方文化广泛深入交流融合,爱情的表达越来越自由、直白,中国古典诗歌中那种“隐喻式”的含蓄表达已不适合时代,那些充满“怨”情的古诗也已失去阅读价值。你是否赞同以上观点?谈谈你的理由。答:_参考答案:不赞同这种观点。尽管东西方文化深度交融,西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但东方文化底蕴深厚芳华千古,“隐喻式”的含蓄表达更有民族特色,更能彰显爱情的美好。充满“怨”情的古诗仍有巨大的审美价值,所包含的美好情感仍然值得我们涵泳品味,从而陶冶情操,传承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素养评价 十”十*谈 中 国 诗(40分钟,37分)一、语言应用(18分
36、)(2020汾阳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生生如昨,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其次便是讲究韵律,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诗歌的艺术特色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
37、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加罕见,不关注百姓生活、只专心于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则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川流不息彬彬有礼交口赞誉交相辉映B.绵延不绝落落大方交口赞誉平分秋色C.川流不息落落大方脍炙人口平分秋色D.绵延不绝彬彬有礼脍炙人口交相辉映【解析】选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 然后放回句子中,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绵延不绝:连
38、续不断,一直延续。“绵延不绝”用在此处更符合语境,具有意境美。彬彬有礼:文雅有礼貌。落落大方: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语境是讲待人的, 所以用“彬彬有礼”更恰当。交口赞誉:异口同声地称赞。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前一个强调称赞者多,后一个强调受称赞者本质好,同时“交口赞誉”与前文主语不搭配。根据语境,文章说的是中国优秀诗歌本身之美,所以“脍炙人口”更恰当。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此处谈的是两者的关系,并非讲各有特色,所以用“交相辉映”更合适。故选 D。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39、A.诗歌的生命力依旧旺盛,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B.诗歌的生命力依旧旺盛,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又重新出现C.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是生命力依旧旺盛的诗歌D.近年来,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生命力依旧旺盛的诗歌【解析】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诗歌”开头,据此排除C、D两项。从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A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比 B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故选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
40、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关怀百姓生活、只专心于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则更加罕见B.讲究韵律的新诗更加罕见,不关怀百姓生活、只专心于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则比较普遍C.不关注百姓生活、讲究韵律的新诗更加罕见,只专心于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则比较普遍D.不关注百姓生活、只专心于个人情感抒发的诗歌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则更加罕见【解析】选D。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的语病有两处,一是“更加罕见”与“比较普遍”两个短语的语序不当,由此排除 B项。二是“关怀”与“百姓生活”搭配不当,“百姓生活” 与“关注”搭配最为恰当,由此排除 A项。C项逻辑不通。故选 D。4.下面
41、文段中有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是设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大礼堂举行的。朗诵会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齐聚北京,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道。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一个个熟悉的地名在诗人的笔下变幻成了有生命、有思想的存在,包含着历史的积淀,人文的光辉也在凝聚。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让光明日报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1)序号修改_。(2)序号修改_。(3)序号修改_。(4)序号修改_。参考答案:将“设
42、”删去或将“是”“举行的”删去将“关注”改为“目光”将“人文的光辉也在凝聚”改为“也凝聚着人文的光辉”将“让”删去5.下面是钱钟书宋诗选注中对陈师道的评价,请以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不超过30个字)(5分)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一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博杂。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么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
43、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答:_参考答案:(陈师道的诗)模仿痕迹重,(1分)情感和心思深刻,(1分)因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3分,“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各1分,因果关系表述清楚1分)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论宋诗钱钟书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
44、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或者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好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果”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