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1067-20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上传人:ai****e 文档编号:21655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DF 页数:189 大小:5.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1067-20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DB33∕1067-20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DB33∕1067-20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DB33∕1067-20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DB33∕1067-20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备案号111630-2010 DB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DB33/1067-20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2010-06-17 发布2010-07-01 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J specifications for prestr臼sedconcrete structures DB33/1067-2010 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执行日期2010年7月1日 p奇 A卓生版社 2010 浙江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建设发(2010)154号 关于发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预应力混凝士结构技术规程的通知 各市建委(建设局),绍兴市建管局、义乌市建设局,省级有关 厅、局,省建设集团、省标准设计站、各有关单位: 根据二00四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 (建设发(2004)115号)的要求,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已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备案号为J11630-2010。 其中,第3.2. 3, 6. l. 3, 6. 10. 1条按建标标备(2010)77

3、号修 改后为强制性条文。现批准该标准为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编号为DB33/1067-2010,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浙江大学建筑 工程学院和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浙江 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 部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0年六月十七日 前 本规程根据浙江省建设厅建科发(2004) 115号文件的要 求,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负责 主编,并会同有关设计、施工、科研院校、检测和生产等单位共 同制定。 本规程制定过程中,认真总结了省内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最 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施

4、工、科研、高 校、检测、生产和建设管理部门的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 经审查定稿。 本规程共有8章1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 和符号、材料及锚固体系、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施工、检验与 监测、工程验收等。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 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负责。在执 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 建议寄交: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 江省工程建设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管理组)。 (邮编:3127 , E -mail夏juadr

5、mail. hz. zj. cn)。 本规程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l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宏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宏通预应力制品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金伟良、装涛、陆少连、吴佳雄、 丁龙章、陈春雷

6、、邹道勤、陈学琪、秦从律、沈金、吴杰、 民i诚、张清华、俞勤学、叶军、成正宝、王洪水、赵羽习、 张爱晖、朱宗裕、李子江、赵国兴、周晓悦、郑学斌、陈瑞生、 张正余、陈立新、李宏伟、邵凯平、徐学敏、姚晓东、李海东、 严建华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吕志涛、陶学康、陈天民、周茂新、 李海波、章华、郑建军 2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符号.t.4 3 材料及锚固体系.9 3.1 混凝土.9 3.2 预应力筋.9 3.3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10 3.4 制孔用管材.12 3.5 铺垫板、承压板.12 3.6 灌浆材料. 13 4 概念设计14 5 结构设计.16 5.1 基

7、本规定. 16 5.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25 5.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42 5.4 局部承压及冲切计算.50 5.5 抗震设计.54 5.6 构造规定. 6 施工.65 6.1施工探化设计和准备.65 6.2 预应力筋制作和存放.66 6.3 有粘结预应力筋铺设.,.66 6.4 元粘结预应力筋铺设.67 6.5 混凝土挠筑.68 6.6 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69 I 6. 7 灌浆及封锚.71 6. 8 真空辅助灌浆.72 6.9 体外预应力束施工.73 6.10 施工管理.74 7 检验与监测.77 7. 1 一般规定.77 7. 2 材料进场复验.77 7.3 现场检验79

8、7.4 现场监测81 8 工程验收.83 附录A钢筋规格和力学性能.85 附录B锚固体系规格尺寸.90 附录C金属披纹管和塑料波纹管规格.93 附录D预应力损失.94 附录E锚口摩阻损失测定.104 附录F预应力筋与孔道壁摩擦损失及锚固损失测定.105 附录G设备.106 附录H超静定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与应用.108 附录J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110 附录K预应力筋下料长度计算.113 附录L灌浆用水泥浆流动度测试方法.115 附录M预应力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检查记录. 117 附录N曲线预应力筋坐标方程和长度计算.120 本规程用词说明.122 条文说明124 2 CONTENTS Gen

9、eral Principals 2 Terms and Symbols . 2 2.1 Tenns 2 2.2 5归齿。h4 3 Materials and Anchor System 9 3. 1 Concrete9 3. 2 Preslr!ssing 51 eel9 3. 3 Anchorage、Gripand Coupler 10 3. 4 Duct Materials12 3. 5 Bearing Plates 12 3. 6 Grouting Materials 13 4 Concept Design14 5 Struct盯alDesign16 5. 1 Basic Stipulat

10、ions .16 5.2 Calcu1ation of Ultimate Limit 5tate 25 5. 3 Calcu1ation of Serviceability Limit 5tate 42 5.4 Calcu1ation of l.ocal Bearing and Punching 5hear50 5.5 Aseismatic队到伊.54 5. 6 Detailing Stip叫ationsof Memhers 6 Construction. 65 6. 1 Construction Detailing Desi伊andPreparation . . . . . . . . .

11、. . 65 6.2 M副吨皿dDe阳sitof Tendon 66 6.3 Layout of Bonded Tendon 66 6. 4 Layout of Unbonded Tendon 67 6. 5 Concrete Placement . 68 6.6 Tension and Jack of Tendon 69 6. 7 Grouting and Anchor Sealing 71 3 6.8 Vacuum Aided Grouting.72 6.9 External Tendon Construction 73 6. 10 Construction Management74 7

12、Checking and Inspection 77 7. 1 General Stipulations 77 7.2 Site Rechecking for Materials 77 7.3 Field Checking . 79 7.4 Field Inspection 81 8 Project Acceptance .83 Appendix A Specific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inforcement 85 Appendix B Specification of Anchorage System 90 Appendix C Spec

13、ification of Metal and Plastic Belllows93 Appendix D Loss of Prestress . . . 94 Appendix E Friction 1se Measurement at Anchored End 104 Appendx F Measurement of Presstressing 1se Due to Friction Between Tendon and Walls of Duct and Anchorage 105 Appendx G Equipment 106 Appendix H Design and Applicat

14、ions of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Prestressed Structurs108 Appendix J Design of Extemal Prestressing Concrete Beams . 110 Appendix K Cuting Length Calculation of Tendon 113 Appendix L Fluidity Testing Methods of Grouting Cement 115 Appendix M Tables for Prestress Project Qualities Checking . 117 Appe

15、ndix N Curvature Tendon Equatons and Length Calculation . 120 W 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Explanation 122 Regulations Explanation 124 4 1总则 1. 0.1 为了规范浙江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检验、 监测和验收,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特制定本规程。 1. O. 2 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设计、施工、检验、监测和验收。公路、市政和特种结构等预 应力混凝土工程可参照使用。本规程不适用于预应力轻骨料

16、混凝 士工程。 1. 0.3 本规程未作详细规定或未列人之内容,尚应符合国家和 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I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restressedconcrete stn川ure 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 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2.1.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re- 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 crete structure 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筋后挠筑泪凝土,并通过粘结力传递而 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2.1.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post一tensionedprestressed con

17、- crete structure 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在结构上锚 固而建立预加应力的说凝土结构。 2.1. 4 预应力筋prestressingtendon 用于混凝土中,施加预应力用的单根或成束钢丝、钢绞线、 高强钢筋、钢棒和高强纤维筋的总称。 2.1.5 有粘结预应力筋bondedprestressing tendon 张拉后直接与混凝土粘结或通过灌浆使之与混凝土粘结的一 种预应力筋。 2.1. 6 元粘结预应力筋unbondedprestressing tendon 表面涂防腐润滑脂井包塑料护套后,与周围混凝土不粘结的 一种预应力筋,其与被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可

18、保持相对滑 动。 2.1.7 先张法pre一tensioningmethod 在台座或钢模上先张拉预应力筋并用夹具临时固定,再浇筑 2 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张预应力筋,使混凝土产 生预压应力的施工方法。 2.1.8 后张法post- tensioning me由od 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的构件或结构中,张拉预应力筋并用 锚具永久固定,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的施工方法。有粘结后张 法需要在构件或结构中预留孔道,并在张拉后灌浆。无粘结后张 法是在构件或结构中预先铺设无粘结预应力筋,不需要留孔灌 浆。 2.1.9 体外预应力柬externaltendon 布置在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之外的后

19、张预应力筋,仅在锚固 区及转向块处与构件相连接。 2.1.10 转向块deviator 在腹板、翼缘或腹板翼缘交接处设置的混凝土或钢支承块, 与梁段整体挠筑或具有可靠连接,以控制体外束的几何形状或提 供变化体外束方向的手段,并将预加力传至结构。 2.1.11 鞍座saddle 在转向块处传递预应力荷载的局部支承件,是转向块的组成 部分。 2.1.12 锚具anchorage 后张法预应力构件或结构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并将 其传递到构件或结构上所采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2.1.13 夹具gnp 先张法预应力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并将其 固定在台座或钢摸上所采用的临时性锚固装置。

20、后张法预应力构 件或结构施工时,在张拉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所采用的锚固装 置。 2.1.14 连接器coupler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2.1.15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prestressingtendon - anchorage assembly 3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与安装在两端部的锚具组装而成的受力 单元。 2.1.16锚固区anchoragezone 从预应力构件或结构端部锚具下的局部高应力扩散到正常压 应力的区段c 2.1.17 应力松驰stressre1axation 预应力筋受到一定的张拉力后,在民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其应力随时间逐步降低的现象。 2.1.18 张拉控制应力

21、controlstress也rtensioning 预应力筋张拉时在张拉端所施加的应力值。 2.1.19 预应力损失prestressing10ss 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和张拉后,由于材料特性、结构状态和 张拉工艺等因素引起的预应力筋应力降低的现象。预应力损失包 括:锚固损失、摩擦损失、热养护损失、预应力筋应力松驰损 失、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 2.1. 20 有效预应力effectivepres位ess 预应力损失完成后,在预应力筋张拉端中保持的应力值。 2.1.21 预应力强度比ratioof prestressing strength 预应力钢筋合力对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弯矩与预应力钢筋合

22、力、非预应力钢筋合力对混凝土受压区边缘的弯矩之和的比值; 2.1.22 检验checking 由施工单位或第三方对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与伸民值进行的 现场测试和判定。 2.1. 23 监测inspection 在施工时,由第三方在现场对锚固损失、有效预应力及孔道 摩擦损失等进行的测试。 2.2符 口可 2.2.1 材料性能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4 et一一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 Es-一非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 Ep-一-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 Gc一一、混凝土剪切模量; fc4 fc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马、兀-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c/、马-一施工阶段的混凝

23、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 值; Iyk、一一普通钢筋、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 Iy、1,一一才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Ipy、Ipy一一预应力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c一一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e一一混凝土泊松比。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M一一弯矩设计值; 矶、Mq一一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 值; Mu一一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cr-一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 N一一轴向力设计值; N4、Nq一一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 值; Np一一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的合力; Npo一一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

24、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 的合力; N阳一一构件的截面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N.、N町一一轴向力作用于x轴、y轴的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承 载力设计值; 5 下一一扭矩设计值; V 一一-剪力设计值; V回一一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Fi-一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叽旧一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 最大裂缝宽度; ck、叫一一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 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pc一一由预加力产生的提凝土法向应力; 牛、甲一一-混凝士.中的主拉应力、主压应力; pu一一无粘结或体外预应力筋应力设计值: .II刷、.min一一疲劳

25、验算时受拉区或受压区边缘纤维搜凝土的最大 应力、最小应力; sp一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应 力; ,k一一按荷截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力或 等效应力; m一一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 一一一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 力筋应力; pe一一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 l、町一一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在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 值; F硝低州.limO: 值; T一-1昆凝土的剪应力; Gapu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 变。 2.2.3 几何参数 6 a、一一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 近边的距离; ,、as一一纵向

26、非预应力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非预应力受压 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rJ.p、 ap一一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合力点、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 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b一一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bf、b/一一一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宽度; d 一一钢筋直径或圆形截面的直径; c 一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e、e一一轴向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 筋合力点的距离; e。一一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 ea一一附加偏心距; ei 一一初始偏心距; h一一截面高度; h。一一截面有效高度; hf、hf一一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高度; i一一截面的

27、回转半径; re-一曲率半径; l一一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I。一一梁板的计算跨度或柱的计算长度; s 一一沿构件轴线方向上横向钢筋的间距、螺旋筋的间距 或箍筋的间距; x一一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Yo、几一一换算截面重心、净截面重心至所计算纤维的距离; z-一一纵向受拉钢筋合力至混凝土受压区合力点之间的距 离; A 一一构件截面面积; A。一一构件换算截面面积; An-一一构件净截面面积; As、As一一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非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4、AP一一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Asvl、A,tl-在受剪、受扭计算中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A,tt-一一受扭计算中取用的全部

28、受扭纵向非预应力筋的截面 面积; A,v、A,h-一同一截面内各肢竖向、水平箍筋或分布钢筋的全部 截面面积; A,b、A一一同一弯起平面内非预应力、预应力弯起钢筋的截面 面积; A,一一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ACOT -钢筋网、螺旋筋或箍筋内表面m围内的提凝土核心 面积; B一一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 w一一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W。一一-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Wn一一净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Wt一一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I一一截面惯性矩; I。一一换算截面惯性矩; In-净截面惯性矩。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8 1一一-受压区?昆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

29、 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 E一一预应力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c一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卢l一一-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中和轴到 受压区边缘的距离)的比值; 一局部受压时的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 一一混凝土构件的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a一一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错具效率系 数; k一一考虑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 一一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p一一预应力筋配筋率; p,一一非预应力筋配筋率; 扣一-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一一偏心受压构件考虑二阶弯矩影响的轴向力偏心距增 大系数; 一一计算截面的剪跨比; 一一裂缝间纵向受拉

30、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AP-预应力强度比。 。 3 材料及锚固体系 3.1 混凝土 3.1.1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 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川 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 证率的抗压强度。 3.1.2 预应力?昆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 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高强纤维筋作预应力筋时,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3.1.3 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应按表3.1. 3取用: 表3.1.3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N/mm 2 ) 类别符号 1昆凝土强度等级 C30 C3

31、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抗压强度L 14.3 16.7 19.1 21. 1 23.1 25.3 27.5 29. 7 31. 8 33.8 35.9 抗拉强度且 J. 43 1. 57 J. 71 1. 80 1. 89 1.96 2.04 2.09 2.14 2. 18 2.22 5单位模量EGB/ T17101、行业标准高强度低松弛 预应力热镀铸钢绞线YBI T152、镀辞钢绞线YBI T54、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和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 线)GBI T 21073的规定。精轧螺纹钢筋、螺旋肋(螺旋槽)钢 丝、钢棒和缓粘结钢

32、绞线的规格和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 定。 常用钢丝、钢绞线、建筑用不锈钢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 螺旋肋钢丝和精轧螺纹钢筋的规格和力学性能见附录A。 3.2.3预应力筋的晶种、直径和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要求采用。 当需要代换时,必须进行专门计算,并应经设计单位审核确认。 11 3.3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3.3.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按锚固方式不同,可分 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辙头锚具、螺母锚 具等)、锥塞式(钢质锥形锚具、热铸或冷铸锚具)和握裹式 (挤压锚具、压花锚具、压接锚具等)四大类。设计时应根据锚 团要求、产品技术性能和张拉工艺不同,按表3.3.1选用。 表3

33、.3.1铺具选用 选用锚具形式 预应力筋品种固定端 张拉端 安装在结构之外安装在结构之内 钢绞线及钢绞线束夹片销具 夹片锚具压花锚具 挤压锚具挤压锚具 高强钢丝、钢丝束 来片锚具夹片锚具 挤压输具 及螺旋肋钢丝 徽头锚具傲头铺具 锹头锚具 锥寨销具.挤压锚具 精轧螺纹钢筋及钢棒螺母锚具螺母锚具 注:元防松装置的夹片锚具,不得用于承受低应力或动荷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3.3.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 T14370的规定。 钢绞线夹片锚具、辙头锚具等的规格尺寸可按附录B选用。 3.3.3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一锚具

34、组装件静载 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J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 受力长度的总应变(Sapu)确定。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a二:=0.95 8叩u;:2.0% 锚具效率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2 (3.3.3 -1) (3.3.3-2) F 肌=一旦(3.3.3 -3) TlpFpm Fpm =/,mAp (3.3.3 -4) 式中:F.叩u一一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Fpm一一按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同批预应力筋的实测破 断荷载平均值计算的预应力筋的实际平均极限抗 拉力; p一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当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中 预应力筋为1至5根时,p= 1;

35、 6至12根时,p =0.99; 13至19根时,p= O. 98; 20根以上时, p=0.97; 儿一一组装件试验用同批预应力筋钢材的实测极限抗拉 强度平均值; Ap-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筋钢材公称截面面积之和。 当预应力筋一锚具(或连接器)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qpJ时,应由预应力筋的断裂而不应由锚 具或连接器的破坏导致极限状态。 3.3.4 用于承受动荷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一锚具 组装件除应满足静载锚固性能要求外,尚应满足循环次数为2 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要求。疲劳应力上限:对钢丝、钢绞线应为 抗拉强度标准值的65%;对精轧螺纹钢筋应为屈服强度的80%, 且

36、应力幅度不应小于80MPa。 3.3.5 在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中,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还 应满足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试验应力的上限:对 钢丝、钢绞线应为抗拉强度标准值的80%;对精轧螺纹钢筋应 力屈服强度的90%。应力下限均为相应强度的40%。 3.3.6夹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一夹具组装件静载试 验测定的夹具效率系数(g)确定。夹具的效率系数(g)应 满足下列要求: 13 F_ YJg =芒泣。.92(3.3.6) 式中Fgpu一一预应力筋一夹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3.3.7 永久留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的预应力筋连接器应符合 锚具的性能要求。在施工中临时使用并需要拆

37、除的预应力筋连接 器,应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3.4 制孔用管材 3.4.1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埋制孔用管材按材料分为金 属波纹管(螺旋管)、钢管、塑料波纹管和夹布胶管;按截面形 式可分为圆形和扁形。对梁类构件宜采用圆形金属波纹管,板类 构件宜采用扁形金属波纹管,施工周期较长时宜选用镀钵金属波 纹管。塑料波纹管宜用于曲率半径小、密封性和抗疲劳性要求较 高的孔道。竖向分段施工的孔道宜用钢管。抽芯制孔用管材可采 用钢管或夹布胶管。 3.4.2 金属波纹管和塑料波纹管的规格和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和预应力混凝 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 T529的规定。

38、金属波纹管和塑料波 纹管的规格尺寸可按附录C选用。 3.5 锚垫板、承压板 3.5.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锚具在锚固区域应布置在钢质(或 铸铁)锚垫板或承压板上,不得直接置于构件混凝土表面。 3.5.2 锚垫板、承压板可分为平板形(图3.5.2),喇叭管状 f穆混凝土p回品替他根 14 (图3.5.2b)和连体锚板(图3.5.2c)三种。锚垫板(或承压 板)应根据锚固区配筋情况、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局部承压验算 结果合理选用。 常用钢绞线夹片锚固体系的锚垫板、螺旋筋可按附录B选 用。 3.5.3 锚垫板或承压板可由钢质或铸铁制作,其上宜设置灌浆 孔,锚垫板或承压板尺寸应满足锚团部位锚具数量布置和局

39、部承 压强度要求。 3.6 灌浆材料 3.6.1 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不得加人铝粉或含有氯盐、硝酸盐等有害成分的外加剂。各种原 材料带人的氯离子含量应严格控制在水泥材料总量的0.02%以 内。 3.6.2 孔道灌浆用外加剂的质量和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的规定。 3.6.3 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进场时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并 作进场复验。 15 4 概念设计 4.0.1 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

40、准规定的作用(荷载)对结构的整体 进行作用(荷载)效应分析;必要时,尚应对结构中受力状况 特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结构分析。 4.0.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效应分析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 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阶段有多种受力状况时, 预应力效应的分析应考虑施工程序的影响,应分别进行结构分 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 2 结构可能遭遇火灾、爆炸、撞击等偶然作用时,尚应按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结构分析,保证结构具有整 体稳定性。 3 应考虑柱和墙对水平预应力构件的侧向约束作用。 4 预应力效应可采用等效荷载法进行分析,计算等效荷载 时可做以下简化: 1)可采用毛截面; 2)预应力筋中的预应力可采用分段平均有效预应力; 3)估算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预应力损失时,梁、板配筋 率可按1%和0.5%考虑。 5 预应力工程中,预应力构件和非预应力构件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