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 则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1第三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2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13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15第六章中心城区布局结构规划16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17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9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22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4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25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8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28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29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分期建设引导29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30第十七章附则30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促进延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科学
2、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特制定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
3、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第三条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5) 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6)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8) 国家、陕西省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 规划重点1.确定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2.构筑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结构。3.保护革命圣地,逐步疏解老城。4.完善城市功能结构
4、,寻求新的发展空间。5.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6.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2年-2030年,其中: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六条 规划地域层次延安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延安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37037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宝塔区、安塞县的安塞县城、沿河湾镇、王窑乡(王窑水库)和甘泉县的甘泉县城、劳山乡、高哨乡。总面积约3526.7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执
5、行本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北至北过境线、南至三十里铺、东至甘谷驿镇,西至裴庄,以及南泥湾镇区。规划末期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第七条 规划强制性内容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第八条 发展总目标按照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定位和老城神圣化、新区现代化的思路,着力构建优生态、宜行居、有活力、显特色的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力争做美延安、做大延安、做强延安。第九条 发展分目标各分项目标见附表。1.经济发展
6、目标预测2012-2015年间,延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7%,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为830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8:25。 2015以后,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到2030年,延安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98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3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4:60:36。2.社会发展目标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2015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240万人以内,202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250万人以内,203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015年达到6人以上,2030年达到6.5人以上;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2015
7、年达到40%以上,2030年达到60%以上。3.城市建设目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015年达到60万人,2020年达到80万人,2030年达到100万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015年达到85%,2020年达到90%,2030年达到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2030年达到100%。4.环境建设目标203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340天。第十条 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战略新兴、现代服务;城乡统筹战略:强轴极核
8、、统筹发展;空间整合战略:建设新区,疏解老城、保护圣地;交通促进战略:内聚外联、环加放射;魅力彰显战略:生态绿城、文化休闲。第三章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一节 城乡统筹规划目标和战略第十一条 城乡统筹发展目标1. 强化延安作为陕甘宁地区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形成强中心,带动区域发展。2.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至2030年,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85%。3.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功能结构互补、空间布局融合、生态环境协调、基础设施共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第十二条 城乡统筹发展策略1. 强化延安市区的中心职能,以城镇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2. 强化中
9、心城区和县城在市、县的中心地位,大力发展重点镇,提升小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实现“做美延安、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3.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4. 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构筑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第十三条 新村建设规划要点1. 通过整治、改造、迁并、整合等方式,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鼓励建设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居民点;妥善安置和引导需搬迁整合的村庄村民;引导农村居民向集中居民点集中;村庄整治以中心村、生态村为重点。2. 原则上撤并现状人口在1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
10、逐步引导人口向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3. 逐步搬迁撤并位于严格保护区或控制开发区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区内的村庄;逐步缩减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的用地规模。向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镇、城市转移,或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4. 城镇建设发展各类建设项目或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内所涉及到的村庄,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衔接,统筹规划村庄建设用地,统一安置或改造。5. 近郊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应与城市居住区统筹规划,统一安置,逐步搬迁对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存在影响的村庄,向居住社
11、区集中。6.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居住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7. 规划新农村每户90120平方米宅基地。第二节 人口与城镇化第十四条 市域人口发展战略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向城镇、村庄集聚区转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康体养老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应对老龄化社会。第十五条 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户籍人口为240万人;2020年市域户籍人口为250万人;2030年市域户籍人口为270万人。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城镇化率为60%,城镇人口(户籍)为14
12、4万人;2020年,市域城镇化率为75%,城镇人口(户籍)为188万人;2030年,市域城镇化率为85%,城镇人口(户籍)为230万人。第三节 产业发展规划第十六条 产业发展思路落实“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战略,其中现代农业注重示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第二产业重在拓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崛起,提升高端服务功能。第十七条 产业发展策略1. 多元拓展在延伸传统能源产业链的基础上,拓展新能源等接续产业;2. 循环联动低碳、循环式发展,实现油气煤盐一体化;3. 服务带动提升旅游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4. 布局优化中心城区的能源产业向外围转移,重点
13、向沿黄地区集聚。第十八条 产业体系构建在拓展传统能源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提升服务业,构筑由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组成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旅游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1. 现代工业在拓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传统能源化工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新型建材等接续产业。2. 现代农业重点发展林果、草畜、棚栽业以及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向下游拓展农副食品加工业。3. 现代服务业在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基础上,拓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业以及商贸服务业,提升服务业能级,培育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会展、商务金融、现代物
14、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第十九条 重点产业发展策略1. 能源化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资源,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为重点实现油气煤盐一体化发展,拓展下游产业链。2. 新能源产业根据陕西省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的战略先导产业和重要优势产业的战略指引,延安重点发展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型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3. 装备制造业以宝塔区、安塞、甘泉为发展重点,打造服务延安、面向陕北能源基地的石油机械制造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油田专用设备、石油化工专用设备等石油、化工专用设备制造业,拓展风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4. 旅游业以“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为
15、延安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品牌,保持红色旅游特色,拓展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形成红色旅游主题、黄帝文化主题、黄土风情主题、黄河主题、绿色生态主题等多元化的旅游主题。5. 现代服务业依托延安的特殊资源优势,结合未来能源化工基地和接续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会展、商务金融、信息服务和现代物流业。6. 医药产业依托常泰药业、安塞益佳尔生物药业等主要医药企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并开发保健产品和营养食品。7. 特色农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依托苹果、蔬菜、红枣、核桃、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林果业、草畜业、棚栽业、特色农业,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第二十条 产业布局
16、规划1. 市域经济片区规划根据延安市域各区县的资源条件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将延安市域分为中部核心经济区、西部生态保育与红色旅游区、东部能源化工区、东南部生态旅游区、南部循环经济与文化旅游区等五个经济片区。表1: 延安市域经济片区一览表经济片区区域范围发展方向中部核心经济区宝塔、甘泉、安塞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农副食品加工、医药等新型工业,以及旅游、现代服务业西部生态保育与红色旅游区吴起、志丹主要以发展红色旅游、石油资源开发以及生态保护为主东部能源化工区子长、延川、延长依托煤炭、石油、岩盐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等能源化工产业;东南部生态旅游区宜川、黄龙发展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
17、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南部循环经济与文化旅游区富县、黄陵、洛川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以及黄帝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2. 市域农业布局规划规划市域形成以苹果、蔬菜、粮食、干果、马铃薯种植以及生猪、牛羊养殖等为主要特色的农业片区。 其中中部川道地区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等棚栽业,塬区重点发展苹果等果品种植,山区发展核桃、花椒等林果种植,沿黄地区发展红枣种植,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粮食种植。以甘泉为界,北部以牛羊养殖为主,南部以生猪养殖为主。3. 市域工业布局规划规划形成以省级工业园区和能源化工园区为发展重点、其他县域工业园区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格局。其中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18、(原姚店工业新区)、安塞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油气精深加工等产业。能源化工园区重点建设延安杨舒化工新区、富县工业集中区、黄陵店头煤电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子长能源化工园区、永坪炼油化工园区、延川盐化工园区、延长盐煤气电化工园区等园区,以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等能源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4. 市域旅游布局规划规划形成以一轴一带为构架、由五大主题旅游板块组成的旅游业布局,五大板块为延安中心红色旅游板块、黄帝历史文化旅游板块、黄河自然遗产旅游板块、黄土风情文化旅游板块和自然绿色生态旅游板块。第四节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十一条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两轴四带、
19、四区”的城镇空间结构。一主两副:即宝塔区、南泥湾组成的延安中心城市;北部子长副中心城市,南部洛川-黄陵副中心城市。两轴:沿包茂高速城镇发展轴;沿子长安塞志丹吴起城镇发展轴。四带:沿黄河形成子长延川延长宜川黄龙黄陵洛川的产业发展带;沿洛河川形成产业发展带;沿青岛兰州高速产业带;东部黄河到黄陵,北部红色旅游和黄土景点形成半环形的旅游发展带; 四区:即生态保护区、重点城镇发展区、重点产业发展区和农业发展区。第二十二条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中心城市指延安市中心城区(包括南泥湾),是延安市域发展极核。规划远期延安中心城市
20、城镇人口100万人。市域副中心城市指子长市、洛川市、黄陵市,是相应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延安南翼和北翼的发展。规划远期子长市城镇人口为10万人,洛川市城镇人口为10万人,黄陵市城镇人口8万人。县域中心城市指甘泉县、安塞县、延川县、延长县、富县、志丹县、吴起县、宜川县和黄龙县9个县城区,规划远期延川县县城城镇人口9万人,延长县县城城镇人口6万人,甘泉县县城城镇人口7万人,安塞县县城城镇人口为10万人,富县县城城镇人口9万人,志丹县县城城镇人口6万人,吴起县县城城镇人口5万人,宜川县县城城镇人口5万人,黄龙县县城城镇人口3万人。规划重点镇29个。远期规模分3-5万人,1-3万人,0.5-
21、1万人三个等级。规划一般镇5个,城镇人口小于0.5万人。表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级结构表序号城镇等级规模等级城镇名称城镇数量城镇人口1市域中心城市100万人中心城区(100)11002市域副中心城市8-10万人子长市(10)328洛川市(10)黄陵市(8)3县域中心城市3-10万人甘泉县城(7)960安塞县城(10)延川县城(9)延长县城(6)富县县城(9)志丹县城(6)吴起县城(5)宜川县城(5)黄龙县城(3)4重点镇3-5万人杨家园则镇,交口河镇,永坪镇,旦八镇,店头镇5241-3万人沿河湾镇,涧峪岔镇,顺宁镇,云岩镇,铁边城镇,黑家堡镇 ,下寺湾镇,文安驿镇,旧县镇,羊泉镇,隆坊镇11
22、290.5-1万人临镇镇、砖窑湾镇、田庄镇、安定镇、永宁镇 、三岔镇、 长城镇、道镇镇、张家滩镇、石头镇、家湾镇、集义镇、杨家圪台镇13125一般镇0.5万人蟠龙镇、青化砭镇、麻洞川镇、甘谷驿镇、交口镇、郑庄镇、罗子山镇、雷赤镇、安沟镇、南沟岔镇、李家岔镇、玉家湾镇、余家坪镇、马家砭镇、坪桥镇、建华镇、化子坪镇、招安镇、高桥镇、义正镇、金丁镇、杏河镇、庙沟镇、长官庙镇、白豹镇、吴仓堡镇、周湾镇、五谷城镇、石门镇、劳山镇、桥镇镇、直罗镇、张村驿镇、吉子现镇、寺仙镇、牛武镇、交道镇、双龙镇、阿党镇、老庙镇、土基镇、杨舒镇、永乡镇、槐柏镇、阁楼镇、壶口镇、秋林镇、英旺镇、禹居镇、延水关镇、关庄镇、贾
23、家坪镇、土岗镇、瓦子街镇、圪台镇、崾先镇、白马滩镇、界头庙镇5817注:表中城镇人口包括暂住人口,合计为270万人。第二十三条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职能为综合型、能源化工型、农工贸型、旅游型、工业型、工贸型和农业型七种类型。表3: 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表等级城镇名称职能类型市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综合型城市 县(市)域中心安塞县农工贸型城区甘泉县农工贸型城区子长市旅游、工贸型城市黄陵市旅游、能源化工型城市洛川市农工贸型城市延长县城、吴起县城能源化工型城镇志丹县城旅游、工贸型城镇延川县城旅游、工贸型城镇富县县城农工贸型城镇宜川县城旅游、工贸型城镇黄龙县城农业型城镇重点镇交口河镇、店头镇、旦八
24、镇、永宁镇、永坪镇能源化工型城镇砖窑湾镇、沿河湾镇、顺宁镇、临镇镇、杨家园则镇、黑家堡镇、张家滩镇、羊泉镇、张家湾镇、长城镇工贸型城镇道镇镇、下寺湾镇、旧县镇、石头镇、田庄镇、隆坊镇、文安驿镇、涧峪岔镇、杨家圪台镇、云岩镇、集义镇、三岔镇农贸型城镇安定镇、铁边城镇旅游服务型城镇一般镇白豹镇、长官庙镇、杨舒镇、余家坪镇、直罗镇、甘谷驿镇、坪桥镇、化子坪镇能源化工型城镇玉家湾镇、牛武镇、郑庄镇、工业型城镇义正镇、杏河镇、金丁镇、五谷城镇、庙沟镇、吴仓堡镇、英旺镇、秋林镇、南沟岔镇、李家岔镇、马家砭镇、张村驿镇、交道镇、禹居镇、延水关镇、交口镇、罗子山镇、雷赤镇、安沟镇、蟠龙镇、青化砭镇、建华镇、工
25、贸型城镇石门镇、劳山镇、桥镇、老庙镇、土基镇、永乡镇、槐北镇、寺仙镇、吉子现镇、阿党镇、双龙镇、贾家坪镇、关庄镇、高桥镇、招安镇、麻洞川镇、农贸型城镇壶口镇、阁楼镇、土岗镇、周湾镇旅游服务型城镇白马滩镇、腰先镇、界头庙镇、瓦子街镇、圪台镇农业城镇第五节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四条 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见下表:表4: 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表等级设施配置中心城市近期对延安市区按大城市标准进行设施配置,远期按特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布局上考虑区域协调与分工。县(县级市)城区按中小城市标准进行设施配置重点镇党政、团体机构、各专项管理机构、居委会、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
26、、托儿所、文化站(室)、体育场、科技站、图书馆、农技服务站、中心卫生院、计生服务站、防疫、保健站、老年活动室、超市、日杂店、浴室、粮油店、专卖店、连锁店、综合修理店、宾馆、通讯、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百货店、生产资料、旅店、饭店等一般镇居委会(村委会)、初级中学(可选)、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活动室、文化站、体育场、科技站、兽医站、农技服务站、卫生所、防疫保健站、计生服务站、百货店、生产资料、日杂店、粮食购销店、药店、通讯、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饭店、饮食店等第二十五条 市域教育设施规划规划期末,全市共配置职中 6所,高中 20所,初中 45所,小学 162所,幼儿园 222所,特殊学
27、校 3所。1. 布局标准表5: 中小学布局规划标准表备注服务半径小学镇区1000米左右,山地区步行单程半小时为宜。中学镇区1000米2000米,山地区以步行半小时为宜乡镇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公里时,服务半径适当调大。学生数占总人口比例小学8%,中学8.5%学校规模镇区小学教学班不少于12班,中学教学班不少于18班山地区适当保留小学教学点其他地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用地规模根据现状占地面积和改扩建的可能性,对于新建和改扩建的学校选取不同的指标值2. 位于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学校调整要求规划搬迁处在稳定性较差、治理成本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学校,由于山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较为不便,选择适当
28、地址建设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第二十六条 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规划期末,全面提升市级和县级医疗单位设施配置和医疗水平,使其更好地发挥作为市(县)级医疗服务中心的功能。此外,全市共配置乡镇卫生院 8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个。1.医疗卫生体系规划市域按“中心城市、县级、乡镇级、中心村级和基层村级”配置医疗卫生设施,形成与城乡居民点相配套、功能综合的市级医疗中心中心卫生院(重点镇区)卫生院(一般乡镇及大型中心村)卫生所(室)四级医疗保健网。城区加强基层卫生工作,做实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模式。2.医疗卫生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29、。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市急救中心和各级分中心,同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为旅游服务的旅游突发事件急救中心。第二十七条 市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1.发展目标把延安市建成全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良好、文化产业布局合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化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国家级文化工作示范市。加强民间文化传统的保护和继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弘扬。2.文化设施规划市区、县城建设一批标志性、现代化、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设施;各乡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固定站址的文化站,重点城镇应按照高标准进行建设。加强各乡镇及中心村文化活动站、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所及健身设施的建设。3.文化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文
30、化市场,把地方特色浓、格调高雅、健康而丰富的文化艺术产品打入省内外以及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层次水平。同时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文化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第六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二十八条 市域交通发展战略1.发展目标以公路为主,构建网络完善、枢纽齐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市域内各县市的交通联系,实现延安市域交通与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的对接与融合,促进延安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次枢纽。2.发展策略区域衔接:积极与西安、榆林、甘肃省、山西省等周边城市进行交通对接,强化区域交通网络;市域提升:提升市域综合交通系统;第二十九条 市域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
31、六纵七横”的市域公路网格局。“六纵”:沿黄线、渭清线、榆商高速、国道210(G210)、包茂高速(G65)、东上线;“七横”:石水线、延志吴高速和延延高速、陈马线、打壶线、国道309(G309)、青兰高速(G22)、五赵线。1.高速公路规划规划形成“三纵、二横、二联”的井字形高速公路网格局。 “三纵”:包茂高速公路、榆商高速公路、西延二通道;“二横”:青兰高速公路、延志吴高速公路、延延高速公路;“二联”:安清高速公路、预留东绕城高速。市域范围内设置高速公路互通立交49个,其中枢纽型互通立交9个,一般互通立交40个。表6: 规划高速公路一览表名称编号技术等级起止点经过县市建设性质纵1包茂高速G6
32、5高速公路安靖界-黄宜界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延安市、安塞县已建纵2榆商高速高速公路黄龙界-延川界黄龙县、延长线、宜川县、洛川县新建纵3西延二通道高速公路黄宜界-安塞沿河湾接包茂高速延安市、甘泉县、富县、黄陵县新建横1延志吴高速高速公路安塞沿河湾-吴定界接307高速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延安市、延川县新建延延高速高速公路安塞沿河湾接延志吴高速-延川黄河大桥延安市、延川县新建横2青兰高速G22高速公路宜川黄河大桥-陕甘界富县、洛川县、黄龙县、宜川县已建联1安清高速高速公路安塞-清涧安塞县、延安市、子长县新建联2东绕城高速高速公路牛庄接包茂高速-姚店接延延高速延安市预留2.普通公路规划规
33、划建成“一环、五横、四纵”的公路网格局。五横:石水线、陈马线、打壶线、国道309(G309)、五赵线;四纵:沿黄线、渭清线、国道210(G210)、东上线。公路环线:依托石水线、五赵线、渭清线、东上线、陈马线、打壶线构成市域的外围公路环线。表7: 规划主要国道省道一览表等级编号技术等级起止点经过县市国道G210一级公路黄陵-清涧延川县、延安市、甘肃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G309一级公路富县-甘肃界富县、宜川县省道S201二级公路宜川-渭南界宜川县、黄龙县S205二级公路子长过境线-姚店延长县、宜川县S206二级公路延安-靖边界延安县、安塞县S214二级公路程洛-大岭宜川县、黄龙县S303二级
34、公路延安过境线-定边界延安市、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S304二级公路黄龙-韩城洛川县、黄龙县3.客运站规划规划五个一级客运站,分别为延安南站、延安东站、延安北站、壶口站、黄陵站。规划七个二级客运场站,分别为富县站、延长站、黄龙站、甘泉站、宜川站、吴起站、安塞站。4. 货运站及物流园区规划规划三个货运站,分别为延安货运南站、延川货运站、富县货运站。规划三个物流中心,分别为李渠物流中心、吴起物流中心、洛川物流中心。表8: 规划主要公路货运设施一览表序号货运设施名称位置规模(ha)备注1李渠物流中心李渠组团火车站附近18.7新建2延安货运南站G210近包茂高速延安北出入口6新建3河庄坪货运站包茂高速
35、延安北出入口附近5.5新建4吴起物流中心延吴线、303省道及定汉线交汇处6新建5延川货运站渭清线、延安至延水关高速公路交汇处,高家湾境内8新建6富县货运站包茂高速、青兰高速交汇处西北角,史家坪境内6新建7洛川物流中心包茂高速、青兰高速、210国道所夹区域6新建第三十条 市域铁路规划1.铁路线网规划规划形成“两纵、两横、三支”的铁路网格局。两纵:西吴银铁路、包西铁路及包西铁路复线。两横:延吴连接线、黄庆平铁路。三支:梅七线前段、黄韩平铁路、西铜黄城际铁路。2.铁路场站规划规划设置客运站1个(延安站),货运站1个(延安北站),客货站7个(黄陵北站、洛川站、富县北站、甘泉南站、子长南站、吴起站、志丹
36、站)。表9: 规划主要铁路场站一览表铁路线路铁路场站名称位置性质备注包西铁路及其复线黄陵北站黄陵县秦家川客货站保留洛川站洛川县东部客货站保留富县北站富县富北东路客货站保留甘泉南站甘泉县太皇路客货站保留延安站延安市中心城区南部客运站保留延安北站延安市中心城区东北部货运站改扩建子长南站子长县东部客货站保留西吴银铁路吴起站吴起县客货站新建延吴连接线延安北站延安市中心城区东北部货运站改扩建志丹站志丹县南部客货站新建吴起站吴起县客货站新建第三十一条 航空规划规划迁建延安机场至城区南部,等级为军用二级、民航4C级。规划建设壶口小型旅游机场。第三十二条 航运规划规划将黄河径流在延安市的航道建成六级航道标准。
37、第七节 市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三十三条 市域给水工程1. 水源规划规划延安主城区远期水源为王瑶水库、西川河、黄河引水和龙安水库;南泥湾水源为胜利水库;安塞县城区水源为杜庄水库、徐家沟水库、王瑶水库;甘泉县城区水源为岳屯沟水库、雨岔水库;黄陵市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南沟门水库;延川县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引自“引黄济延”工程;延长县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引自“引黄济延”工程;子长市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引自“引黄济延”工程;志丹县城区水源为周河流域地下水;吴起县城区水源为伏洛河流域地下水;富县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大申号水库、柳稍湾水库;洛川市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银川河水库、娘娘庙水库;
38、宜川县城区水源为地表水,水源为南川河、刘庄水库(木头沟水库应急);黄龙县城区水源主要为地表水,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为尧门河水库和泄湖河漫滩及一级阶地。2. 用水量预测远期中心市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5(万m/(万人d),各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万m/(万人d),各县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3(万m/(万人d)。3. 水厂规划中心市区:规划推动黄河引水工程,新建西川河水库、永宁山水库和龙安水库。新建东川水厂(10万吨/日)、新建龙安水厂(10万吨/日)、新建永宁水厂(10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5万吨/日)联合供水。扩建胜利水库,新建胜利水厂(2.5万吨/日)
39、,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万吨/日)联合供水。安塞县城:近期扩建马家沟水厂,远期关停;远期新建王瑶水厂(3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万吨/日)联合供水。甘泉县城:新建雨岔水厂(2.5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万吨/日)联合供水。子长市区:规划以“引黄济延”工程为水源,扩建子长水厂(3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5万吨/日)联合供水。洛川市区:新建银川河水库、娘娘庙水库。新建洛川水厂(3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5万吨/日)联合供水。黄陵市区:推动南沟门水库水源工程。扩建黄陵水厂(2.5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万吨/日)联合供水。延川县城:保留刘家河水厂
40、、原水厂(共0.65万吨/日),新建延川水厂(1.5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万吨/日)联合供水。延长县城:规划以“引黄济延”工程为水源,保留王家河水厂、新建孙家河水厂、新建安沟水厂(共1.2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0.6万吨/日)联合供水。富县县城:扩建大申号水库、柳稍湾水库。保留富县水厂、保留茶坊水厂、新建新水厂(共2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1万吨/日)联合供水。志丹县城:扩建一水厂、新建二水厂(共1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0.6吨/日)联合供水。吴起县城:扩建吴起水厂(0.8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0.6万吨/日)联合供水。宜川县城:新建刘庄水库。
41、扩建宜川水厂(1.3万吨/日),新建再生水供水设施(0.5万吨/日)联合供水。黄龙县城:扩建黄龙水厂(1万吨/日)供水。各镇区规划建设水厂或者集中供水设施。城镇集中供水设施延伸至周围农村进行辐射供水。部分农村地区可结合地下水源井进行分散供水。第三十四条 市域排水工程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现状合流排水地区逐步改为分流排水体制。远期排污量主城区为29.4万吨/日,南泥湾为1.8万吨/日,安塞县为2.3万吨/日,甘泉县为1.8万吨/日;子长市区为2.3万吨/日,洛川市区为2.3万吨/日,黄陵市区为1.8万吨/日;延川县城区为1.5万吨/日,延长县城区为1万吨/日,富县城区为1.5万吨/日,志丹
42、县城区为0.9万吨/日,吴起县城区为0.7万吨/日,宜川县城区为0.9万吨/日,黄龙县城区为0.5万吨/日。规划扩建河庄坪污水处理厂至1万吨/日,扩建桥沟污水处理厂至8万吨/日,新建姚店污水处理厂(远期12万吨/日),新建马家湾污水处理厂(远期6万吨/日);规划新建南泥湾污水处理厂(远期2万吨/日),新建安塞污水处理厂(远期2.5万吨/日),规划新建甘泉污水处理厂(远期2万吨/日)。规划新建子长污水处理厂(远期2.5万吨/日),新建洛川污水处理厂(远期2.5万吨/日),扩建黄陵污水处理厂(远期2万吨/日),新建延川污水处理厂(远期1.5万吨/日),新建延长污水处理厂(远期1万吨/日),新建富县
43、污水处理厂(远期1.5万吨/日),新建志丹污水处理厂(远期1万吨/日),新建吴起污水处理厂(远期0.8万吨/日),新建宜川污水处理厂(远期1万吨/日),新建黄龙污水处理厂(远期0.5万吨/日)。各乡镇可根据经济技术比较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异或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农村地区普及化粪池、推广沼气池,使污废水处理结合资源化利用设施共同建设。雨水排水应充分利用城市内湿地、自然水道、河岸缓冲带、土壤渗透、天然植被带,以减少工程措施建设量。第三十五条 市域供电工程延安市远期用电量为399.64亿kWh,远期用电最大负荷为2956.49MW。规划近中期随着子长、陕投、黄陵建庄煤矸石发电项目、华能延安发电项目、
44、大唐延安热电项目的建设,延安市域发电机组规模将达到5800MW,远期延安将成为重要的区域性能源输出节点。750kV变电站:远期扩容在建延安750kV变电站为22100MVA,连接渭南变、榆林变,占地12公顷。330kV变电站:近期增容黄陵330kV变一台240MVA变;近期新建洛川、南安、志丹330kV变电站,每座近期规模为1240MVA,洛川、南安330kV变中远期增容为2240MVA,洛川、南安变每座占地5公顷,志丹变占地3公顷;中期新建子长、富县330kV变,每座规模为1240MVA,远期增容为2240MVA,每座占地5公顷;远期新建延川、九沟、黄龙330kV变,每座规模2240MVA,
45、每座占地5公顷。110kV变电站:根据各个县区市发展需求,进行110千伏站点的合理布置,深入城区供电。逐步实现110kV高压电网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满足N-1原则。35kV变电站:市域内控制35kV公用变电站的建设,整合现状35kV网络。规划每个乡镇至少有1座110千伏或35千伏变电站。第三十六条 市域通信工程1. 电信规划远期城区市话普及率达到50%,各县市区话普及率达到40%。规划各市县区结合发展需要扩建现状交换机容量,区域新增电信交换母局。市域统一规划过境国家干线西呼光缆及省级干线西延光缆通道,制定通信走廊的保护规划。市域内以现状电信、移动和联通为信息汇接中心,配套光接入交换点,积极发展光环网、光交接、光接入,形成以管道主干光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