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单元素养评价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64771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6.04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单元素养评价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基础-单元素养评价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单元素养评价苏教版必修2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单元素养评价苏教版必修2 年级: 姓名: - 16 -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 (60分钟 100分) (7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原细胞 【解析】选C。等位基因A和a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中要发生该等位基因的分离,只有基因型为XAXa才可能发生,而雄性动物只有XAY或XaY。所以只有在初级卵母细胞中才可能发生XAXa等位基因的分离。 2.现有来自同一生物体的两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甲细胞的着丝粒已经分裂,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下列有关甲、乙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细胞分裂的下一时期细胞中央不会出现赤道面 B.甲、乙两细胞可能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中期 C.甲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与体细胞相同 D.若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解析】选D。赤道面是假想出来的,不可能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A正确;分析可知,甲、乙两细胞可能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中期,B正确;分析可知,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C正确;若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则说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若在形成该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过交换,则该细胞中也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 3.如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①②③④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图②所处时期中正在发生染色体交换 C.①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解析】选D。分析图像可知,图①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图②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③细胞内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④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而染色体交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项错误;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形成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没有细胞板,C项错误;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雌性哺乳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是不连续的,第一次分裂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性别分化时期,而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因此一般不用雌性哺乳动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D项正确。 4.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 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①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②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③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④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因此,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①④②③。 5.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子数 ④检验F1的遗传因子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解析】选B。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④检验F1的遗传因子组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所以各项实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6.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 A.3∶2∶1 B.2∶3∶1 C.4∶4∶1 D.1∶2∶1 【解析】选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A和a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的比例均为1∶1,由于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 A∶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2∶1,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2∶3∶1。 7.玉米籽粒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白色玉米作母本,去雄后授以黄色玉米花粉,若母本植株所结籽粒中出现白色籽粒,原因可能有 (  ) ①父本是杂合子 ②其他花粉干扰 ③母本是杂合子 ④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玉米籽粒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假设以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母本白色玉米的基因型为bb,父本黄色玉米的基因型为B-,当父本为杂合子时,可出现1/2的白色籽粒;当父本为纯合子时,出现白色籽粒可能是由于其他花粉的干扰。 8.以下结果不能说明控制相关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 A.高秆抗病(EeFf) 个体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某植株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与白花个体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表现为红花∶白花=9∶7 C.黄色圆粒(AaBb)与绿色皱粒(aabb)豌豆杂交,子代不同表型的数量比为1∶1∶1∶1 D.长翅白眼(Ddee) 与残翅红眼(ddEe)个体交配,子代不同表型的数量比为1∶1∶1∶1 【解析】选D。高秆抗病(EeFf) 个体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某植株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与白花个体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 F2表现为红花∶白花=9∶7,这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黄色圆粒(AaBb) 与绿色皱粒(aabb) 豌豆杂交,子代不同表型的数量比为1∶1∶1∶1,相当于测交,说明黄色圆粒豌豆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长翅白眼(Ddee) 与残翅红眼(ddEe) 个体交配,子代不同表型的数量比为1∶1∶1∶1,该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也有可能存在连锁遗传,D错误。 9.在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 ①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合子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合子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 ④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合子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解析】选D。在这个实验中,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9∶3∶3∶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9种,比例为1∶1∶1∶1∶2∶2∶2∶2∶4,杂合子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与杂合子测交后代表型种类和比例、杂合子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是相同的,种类都是四种,比例都为1∶1∶1∶1。 10.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形状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甲豌豆与乙豌豆杂交,后代4种表型的比是3∶3∶1∶1,则甲、乙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是 (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解析】选A。YyRr×Yyrr→后代表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1∶1)=3∶3∶1∶1,A正确;YyRR×yyrr→后代表型有两种,且比例为(1∶1)×1=1∶1,B错误;yyRR×YyRr→后代表型有两种,且比例为(1∶1)×1=1∶1,C错误;YyRr×YyRr→后代表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3∶1)=9∶3∶3∶1,D错误。 11.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  ) A.2∶0∶1 B.0∶2∶1 C.5∶0∶1 D.0∶5∶1 【解析】选B。由子二代性状分离比9∶6∶1(9∶3∶3∶1的变形)可知,南瓜的形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b,则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F1自交,A_B_(扁盘状)∶A_bb(圆形)∶aaB_(圆形)∶aabb(长形)=9∶3∶3∶1,说明双显性为扁盘状,单显性为圆形,双隐性为长形。F2中圆形南瓜测交分两种情况:①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1/3AAbb、2/3Aabb)产生的配子Ab为2/3,ab为1/3,做测交,则后代中Aabb占2/3、aabb占1/3;②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1/3aaBB、2/3aaBb)产生的配子aB为2/3,ab为1/3,做测交,则后代中aaBb占2/3、aabb占1/3。则后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0∶2 ∶1。 12.某种豚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有一只纯合黑鼠和一只纯合白鼠杂交,子代全部是黑鼠,用子代黑鼠与亲代白鼠交配,子二代中白∶黑等于3∶1,合理的解释是 (  ) A.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有双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黑色 B.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完全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豚鼠后代的个体数量太少,统计结果出现误差 D.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发生交换 【解析】选A。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有双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黑色,单显性与双隐性都表现为白色,A正确;由于豚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子二代出现四种基因型,两种表型,不符合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后代个体数量虽少,但统计中出现的情况正常,C错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发生交换,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13.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B、C 分别对 a、b、c 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 F1,F1 测交结果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 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 【解析】选B。由F1测交结果可知,a、c总是在一起,A、C总是在一起,所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可知,B、b与A、a(或C、c)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以B、b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14.水稻抗稻瘟病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P 易感病×完全抗病 F1 弱抗病 F2 完全抗病 弱抗病 易感病 3  ∶  6  ∶  7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F2中全部的完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中完全抗病植株占5/6 D.通过测交法可以鉴定F2中全部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解析】选C。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是rrBB、RRbb, A错误;F2弱抗病的基因型是R_ Bb,无纯合子,B错误;F2中完全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_ bb (1/3RRbb、 2/3Rrbb) ,它们植株自交,后代易感病的比例是2/3×1/4=1/6,完全抗病植株占5/6, C正确;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 RRBB、RrBB,其中rrBB、rrBb、 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用测交法判断F2中全部易感病个体的基因型,D错误。 15.假设控制番茄叶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叶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型为红叶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F2中无性状分离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 【解析】选C。杂合的红叶番茄(Dd)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红叶的基因型为1/3DD、2/3Dd,DD自交,F2全为DD(占1/3),Dd自交,F2中DD占2/3×1/4=1/6,Dd占2/3×1/2=1/3,dd占2/3×1/4=1/6,则F2中红叶∶紫叶=5∶1(出现了性状分离),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Dd占2/5,A、B项错误,C项正确;F1中已经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dd,D项错误。 16.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只有X、Y两种 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C.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 D.正常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解析】选D。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型,因此细胞中不存在X、Y染色体,A错误;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雌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B错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Y染色体可能比X染色体长,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C错误;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对于红绿色盲来说,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因此正常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D正确。 17.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用一只纯合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合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的芦花鸡均为雄性,非芦花鸡均为雌性。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只在Z染色体上 B.F1中雌性非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雄性芦花鸡的比例小 C.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表型之比为1∶1∶1∶1 D.任选上述F2中的芦花与非芦花雌雄鸡交配,不同组合产生的子代表型不同 【解析】选B。纯合雌性芦花鸡与纯合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性均为芦花,雌性均为非芦花,可知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设为A、a)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项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母本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W,父本非芦花鸡的基因型是ZaZa,所以F1中雌性非芦花鸡∶雄性芦花鸡=1∶1,B项错误;F1中雌雄鸡的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所以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F2表型之比为雌性芦花鸡(ZAW)∶雌性非芦花鸡(ZaW)∶雄性芦花鸡(ZAZa)∶雄性非芦花鸡(ZaZa)=1∶1∶1∶1,C项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F2中的雄鸡基因型为ZAZa和ZaZa,雌鸡基因型为ZAW和ZaW,可见雌鸡和雄鸡都有两种表型,所以任选上述F2中的芦花与非芦花雌雄鸡交配,不同组合产生的子代表型可能不同,D项正确。 18.如图表示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4的患病基因来自2 B.3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C.4的患病基因将传给他的儿子 D.若1、2再生一个女儿,则患病概率为50% 【解析】选A。分析遗传图谱,可假设该致病的隐性基因为b,则可推断1号为XBY、2号为XbXb、3号为XBXb、4号为XbY,则4的患病基因来自2,A正确;3的基因型为XBXb,B错误;4号将Y染色体传给他的儿子,其患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C错误;若1、2再生一个女儿,其基因型为XBXb,不患病,D错误。 19.如图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该病的基因不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在不考虑染色体交换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3号体细胞中不含此病的致病基因,则此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若1号和3号体细胞中均含此病的致病基因,则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若1号体细胞中不含此病的致病基因,3号体细胞中含此病的致病基因,则4号的外祖父不是该病患者 D.若2号为杂合子,则4号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不可能生出患此病的男孩 【解析】选B。若3号体细胞中不含此病的致病基因,则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等于或低于女性, A错误。若1号和3号体细胞中均含此病的致病基因,1号与3号均未患病,则此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若1号体细胞中不含此病的致病基因, 3号体细胞中含此病的致病基因,则此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4号的外祖父是该病患者, C错误。若2号为杂合子,则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4号与正常女性婚配后可能生出患此病的男孩, D错误。 20.人类的两条性染色体(X、Y)形态、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以下叙述中不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 A.从来源看,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B.从形态结构看,二者虽然差别很大,但存在着同源区段 C.从功能看,二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只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 D.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看,二者能联会、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解析】选C。从来源看,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A项正确;从形态结构看,X、Y染色体虽然差别很大,但存在着同源区段,含有等位基因,B项正确;从功能看,二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除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外,还携带其他基因,如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等,C项错误;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看,二者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最终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0分) 21.(8分)如图1表示某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2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图3为该动物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A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B细胞按图1后续过程,最终分裂结束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种子细胞。  (2)从图2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DE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①为有丝分裂,B细胞到C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故为4个染色体组,一个B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会形成4个子细胞,两两相同,故为2种。 (2)从乙图像可以判断出是次级卵母细胞,故性别是雌性,判断理由为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3)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 答案:(1)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4 2 (2)雌性 乙细胞在后期发生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2分) (3)着丝粒分裂  22.(10分)果蝇(2N=8)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如图表示某种果蝇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1 355只F2的个体,体色由基因A/a控制、眼色由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属于细胞核基因。 (1)果蝇眼色遗传中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有性生殖过程中,两对等位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的前提是__。  (3)图中数据能不能证明眼色和体色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__。  (4)果蝇易饲养、繁殖快,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蝇的基因组计划应研究果蝇的_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解析】(1)题图中红眼∶白眼=3∶1,故果蝇眼色遗传中红眼为显性性状。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故前提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图中数据是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不能表明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证明眼色和体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的基因组计划应研究果蝇的3条常染色体+X+Y=5条染色体上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答案:(1)红眼 (2)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不能,图中数据是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的结果,不能表明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4)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 23.(12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别 雄 雌 雄 雌 果蝇的性别 雄 雌 雌 雄 (1)果蝇与人相似,均属于__________型性别决定。题表列出了人、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由表可知,Y染色体只在______(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型,则: ①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雌____________,雄____________。  ②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________________;反交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和结论: ①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都与性别无关(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正交和反交两组中的一组子一代的任一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另一组与性别有关(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相同,而另一组中同一性状在雌雄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题表中可以看出,在人类中只要有Y染色体,不管有几条X染色体,都为雄性,而在果蝇中XXY为雌性,而XO却为雄性,由此可知Y染色体只在人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B、b和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可知,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代中有白眼果蝇,所以亲本为XRXr和XRY。又由于灰身果蝇杂交,后代出现黑身,所以亲本为Bb。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Y和BbXRXr,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为BXR∶BY∶bXR∶bY=1∶1∶1∶1。 (3)在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时,可采用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表型与性别的关系,若相关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反之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答案:(1)XY 人 (2)①BbXRXr BbXRY ②BXR、BY、bXR、bY 1∶1∶1∶1 (3)雄性黄翅×雌性灰翅 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①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0分) 24.(5分)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C.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DNA分子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解析】选D。由④细胞质均等分裂来看,该动物为雄性动物,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DNA分子,C正确;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D错误。 25.(5分)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D)与小翅脉(d)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和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F1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 B.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4种 C.F1中体色和翅型的表型比例分别为3∶1和1∶1 D.F1中表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 【解析】选D。由题中数据可知子代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Bb和Bb;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Dd和dd,所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dd,A正确;由A项可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BD、Bd、bD、bd共4种类型,B正确;由题中数据可知F1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C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表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D错误。 26.(5分)用两株植物作亲本杂交,获得了200颗种子,将这些种子种下去,植株成熟后表型及比例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表型 红果 叶片 短毛 红果 叶片 无毛 红果 叶片 长毛 黄果 叶片 短毛 黄果 叶片 长毛 黄果 叶片 无毛 数量 /株 74 38 36 26 14 12 A.果实和叶毛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两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 C.两亲本的表型都是黄果长毛 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子 【解析】选C。根据子代表型的比例为6∶3∶3∶2∶1∶1,可知双亲应为双杂合子,果实和叶毛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正确;两亲本应为双杂合子,其表型都是红果短毛,C错误;就叶毛来说,由于子代短毛∶无毛∶长毛=2∶1∶1,可知叶片的长毛、无毛和短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子,D正确。 27.(15分)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科研小组将表型为宽叶不抗病雌株和宽叶抗病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宽叶抗病雌株∶窄叶抗病雌株∶宽叶不抗病雄株∶窄叶不抗病雄株=3∶1∶6∶2。回答下列问题: (1)据实验结果推测,该植株的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  __。  (2)该实验中亲本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子代中抗病雌株与不抗病雄株的比例应为1∶1,出现异常比例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宽叶抗病雌株∶窄叶抗病雌株∶宽叶不抗病雄株∶窄叶不抗病雄株=3∶1∶6∶2。通过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可知宽叶∶窄叶=3∶1,子代中雌雄性中都有宽叶和窄叶,故控制叶型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宽叶是显性。亲本宽叶不抗病雌株和宽叶抗病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后代雌性都是抗病的,雄性都是不抗病的,由此推测控制抗病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是显性雄株与隐性雌株的组合,故抗病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子代雌雄株中宽叶和窄叶的表型比例相同,说明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株全为抗病,雄株全为不抗病,说明控制抗病与不抗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由(1)中分析可以推测出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中抗病雌株与不抗病雄株的比例不是1∶1,而是1∶2,出现异常比例的最可能原因是含XB的花粉有一半致死。 答案:(1)宽叶、抗病 遵循 子代雌雄株中宽叶和窄叶的表型比例相同,说明控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株全为抗病,雄株全为不抗病,说明控制抗病与不抗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AaXbXb、AaXBY 含XB的花粉有一半致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