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解题方法技巧1单选题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室温(25)下往石灰水中不断加入氧化钙B往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碳酸钙高温分解D往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答案:A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最高,随后温度有逐渐下降到室温,起始温度是25,故错误;B、向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所以硫酸铜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减
2、少到0,故正确;C、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小,然后不变,而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钙的质量分数开始不变,然后增大,最后不变,故正确;D、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开始时就有沉淀生成,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最大,不再改变,故正确。故选A。2、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ApH=1的盐酸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答案:D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
3、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故选:D。3、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表明O2含量的是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答案:D红磷燃烧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待冷却到室温后,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五分之一,能表明O2含量的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1处,故选:D。4、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4、。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5、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2Al2个铝元素BCl-氯离子CMg2+镁元素显+2价DNaNO2硝酸钠答案:B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Al可表示2个铝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5、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Cl-可表示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Mg2+可表示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NaNO2是亚硝酸钠的化学式,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6、人体缺铁容易引发的病症是:()A贫血B龋齿C甲亢D骨质疏松答案:A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A正确。B、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故B错误。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体过量摄入碘易引起甲亢,故C错误。D、钙
6、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D错误。故选A。7、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答案: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被人闻到;故选C。8、“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A甲醛(CH2O)B甲醇(CH4O)C乙醇(C2H6O)D乙
7、酸(C2H4O2)答案:C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1。A、据化学式CH2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9、在反
8、应A+3B=2C+2D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7:8B8:7C7:24D24:7答案:A解:设C相对分子质量22,D相对分子质量9,设D质量为x,&A&+&3B&=&2C22288g&+&2D29x22229=88gx,x=36g根据质量守恒B质量为88g+36g-28g=96g,设A相对分子质量y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z则;&Ay28g&+&3B3z96g&=&2C&+&2Dy3z=28g96g,yz=78故选:A。10、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203040溶解
9、度/g31.645.863.9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答案:D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故选项A不正确;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
10、00g100%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5.8g45.8g+100g100%31.4%,故选项B不正确;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故选:D。小提示:解答有关固体溶解度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定义。11、氮化
11、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镓是金属元素B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C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D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答案:CA、镓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B、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单位是“1”,不是“g”,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形
12、成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在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答案:B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只是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存在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落,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
13、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B加铁酱油可以预防贫血C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浸泡食材D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多食醋答案:AA、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故A错误;B、食用铁强化酱油中含有微量元素铁,所以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故B正确;C、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有害,不能浸泡食材,故C正确;D、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食醋,故D正确。故选A。小提示: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
14、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14、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答案:BA、根据题意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框图,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
15、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因此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铜,跟硝酸反应后得到的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如果稀硝酸有剩余,溶液中还有硝酸,所以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不仅有铜离子还有钙离子等,选项A不正确;B、因为固体加水搅拌后得到的沉淀中含有氢氧化铜,因此粉末中一定有NaOH、CuCl2,无色溶液A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所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生成的碳酸钠可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选项B正确;C、因为粉末中一定有NaOH、CuCl2,它们反应后生成氯化钠,所以无色溶液A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原来有氯化钠,
16、选项C不正确;D、因为NaNO3在题中无法证明有没有,选项D不正确。故选B。15、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B保持社交距离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D出门配戴口罩答案:AA、用医用酒精消毒,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保持社交距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出门配戴口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多选题16、工业上用氮气合成氨气(NH3),用氨气生产硝酸,相关反应如下:N2+3H2高温高压催化
17、剂2NH3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上述过程中产生的NO可循环使用C上述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N2DNO和NO2可以相互转化答案:AC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故反应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中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为均为化合物,故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B、反应和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可以作为反应的原料,故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O可循环
18、使用,B正确;C、含氮物质有氨气、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硝酸,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含氮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氨气,C错误;D、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故选AC。17、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放鞭炮B石蜡燃烧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CDA、放鞭炮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
19、变化;C、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是气体的热胀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故选CD。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答案:BC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1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不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液体的倾倒
20、C加热液体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BCA、闻药品气味的方法是,打开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离鼻孔约0.5米,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如图所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如图所示,瓶塞正放会污染原试剂,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如图所示,试管内液体超过了试管的三分之一,加热时会造成液体飞溅伤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如图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C。小提示: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
21、基础,根据图示进行辨析操作要点。20、某不纯的K2CO3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取13.8g样品,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室温下不饱和溶液109.4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CO2的质量是4.4gB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C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ClD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答案:ACA、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气体逸出,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3.8g+100g-109.4g=4.4g,正确;B、K2CO313813.8g+2HCl=2NaCl+H2O+CO2444.4g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1
22、3.8g碳酸钾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已知,不纯的K2CO3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氯化钠和稀盐酸不生成气体,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2CO310613.8g+2HCl=2NaCl+H2O+CO2445.73g由于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氯化钠生成气体质量为0,碳酸钠生成气体质量为5.73g4.4g,则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Cl,错误;C、由选项B分析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和NaCl,正确;D.无论是盐酸和碳酸钾还是碳酸钠反应,氯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都是相同的2HCl737.3gCO2444.4g由质量关系可知,所加的稀盐酸中
23、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错误。故选AC。21、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A,B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为可溶性碱,B为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物D若C、D为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ADA、A、B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故B正确;C、若A为碱溶液,B为盐溶液,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如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C正确;D、若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
24、该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D错误。故选AD。22、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KClO3BCO(NH2)2CSO3DP2O5答案:CD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据此判断。A、氯酸钾是由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不符合题意;B、尿素是由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四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不符合题意;C、三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D、五氧化二磷由磷元素和氧元
25、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故选:CD。小提示:把物质按一定的方法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常见方法,本题要掌握物质分类的定义进行判断。2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对应关系成立的是()ABCD答案:BCA、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铁粉将会被全部消耗尽,也就是消耗铁粉的质量逐渐增多,最后不变,错误;B、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铁粉将会被全部消耗尽,所以消耗的稀硫酸逐渐增多至不变,正确;C、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铁的消耗,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铁粉消耗尽时,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D、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26、亚铁和氢气,随着铁的消耗,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当铁粉消耗尽时,溶液质量继续增加,错误。故选BC24、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CBB核内质子数:A=ECA、B、C同周期DD、E同族答案:BD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序数增加,所以原子序数CB,故A正确;B、A和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位置,质子数不相同,说法错误,故B错误;C、同一横行,为同一周期,所以A,B,C同周期,故C正确;D、同一竖列,为同族,而D、E不是同一列,故D错误。故选B、D。25、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A甲:水,乙
27、:氢氧化钠B甲:熟石灰,乙:稀盐酸C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D甲:氢氧化钠,乙:稀硫酸答案:BD加入试剂甲,碳酸氢铵和氯化铵能产生氨味,说明甲显碱性;加入试剂乙,碳酸氢铵能产生气泡,说明试剂乙呈酸性;水呈中性,故A错误;氢氧化钙呈碱性,稀盐酸为酸,故B正确;稀盐酸呈酸性,故C错误;氢氧化钠呈碱性,稀硫酸是酸,故D正确。故选BD。填空题26、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问题:(1)加碘盐是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碘酸钾中的阳离子_(填离子符号)。(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_mg。(3
28、)计算107g碘酸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_(写计算过程)。(4)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少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的质量为_。答案:(1)混合物K+(2)10(3)107g碘酸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07g16339+127+163100%=24g(4)7.5g解析:(1)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主要成分为:NaCl、KIO3,加碘盐属于混合物,碘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碘酸根离子组成的,碘酸钾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符号为:K+;(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0.5kg20mg/kg=10mg;(3)见答案;(4)
29、该青年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为:0.15mg20mg/kg=0.0075kg=7.5g。27、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2)实验2,中纸片燃烧,中纸片未燃烧,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_。答案:中白磷不燃烧,中的白磷燃烧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1)中热水的温度为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由于没有氧气,白磷不燃绕,而中热水的温度也为80,通入氧气,白磷燃绕,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填:中白磷不燃烧,中的白磷燃烧。(2)中的纸片是裹在空试管外,在加热的过程中,纸片吸收热量很快达到纸片的着火点;中的纸片包裹的试管
30、中有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使纸片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中纸片燃烧,中纸片未燃烧。故填:水吸收了部分的热量,未达到纸片的着火点。28、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符号或名称,注意格式规范。(1)2个氧分子_;(2)NH4+的名称是_;(3)3个铜原子_;(4)4个碳酸根离子_;(5)5H2O_;(6)标出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_。答案:2O2铵根离子3Cu4CO32-五个水分子KN+5O3(1)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
31、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NH4+的名称是铵根离子;(3)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铜原子表示为3Cu;(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4CO32-;(5)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5H2O表示5个水分子;(6)硝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
32、+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KN+5O3。2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收集蒸馏水,连好仪器后应先进行_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长导管的作用是_。(2)一些村庄的饮用水是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取适量地下水,加入_并振荡,若观察到水中泡沫较少,则证明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3)图2中操作还缺少_(仪器名称),其作用是_,改正此操作上的另外一个错误_。(4)图3中净水时,入水口在_(填“上”或“下”),优点
33、是_。(5)图4试管C中气体的名称是_,点燃该气体前要先_(写操作名称),若有_,表示该气体不纯;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试管D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6)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C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E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液体爆沸冷凝水蒸气(2)肥皂水硬水煮沸(3)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斜口紧挨烧杯内壁(4)下水充分与活性炭接触,有助于除去悬浮性颗粒且不易堵塞活性炭孔(5)氢气验纯尖锐的爆鸣声H2O通电H2+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
34、复燃,则证明是氧气(6)DE分析:(1)因要收集水蒸气,故需要装置气密性良好,填:检查装置气密性;为了防止液体爆沸,需加入沸石,水蒸气经过长导管,可冷凝成水,故填:冷凝水蒸气;(2)检验硬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取适量地下水,加入肥皂水并振荡,若观察到水中泡沫较少,则证明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硬水;而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因为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3)图2中倾倒液体时需用玻璃棒引流,但图中没有玻璃棒,故填:玻璃棒、引流;而图中操作上的错误是:漏斗下端斜口没有紧挨烧杯内壁,故填:漏斗下端斜口紧挨烧杯内壁;(4)净水时入水口在下方,这样
35、的好处是过滤时,水和活性炭充分接触,不但能很好的去处悬浮物,还不易堵塞活性炭孔;(5)电解水时,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C是氢气,D是氧气。氢气可被点燃,点燃前,需验纯,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氢气燃生成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通电H2+O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6)A、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A正确;B、电解水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故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B正确;C、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C正确;D、水分
36、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错误;E、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E错误;故选DE。30、2019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150周年,被确定为“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2是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Se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图2中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3)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4)画出O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答案:111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1)SeO2的相对分子质量=79+162=111;(2)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所以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B;(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氧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