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茹栽培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项目立项的意义和必要性3二、项目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4(一)总体目标4(二)主要内容51、项目建设内容52、项目总体技术路线7三、国内外香蕉的利用现状7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9(一)技术可行性91、香蕉干片制作工艺线路92、香蕉干片“专果专用”新品种选育繁育推广技术路线10(二)经济可行性11(三)研发可行性131、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概况132、近五年来的主要技术成果、奖项133、近年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产学研合作情况14五、项目投入产出预算15(一)项目经费投入总额及其来源说明15(二)项目预算表15(三)项目产出预期161、香蕉加工生产线的建设产出预期162
2、、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产出预期17六、项目的组织实施17(一)组织机构设置17(二)运行模式17(三)经费管理17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摘要(一) 项目名称:*省*市*镇*村香茹栽培基地(二)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三) 项目建设单位:*省*市*镇*村居民委员会。(四) 项目建设地点:*省*市*镇*村。(五) 项目负责人:* *镇*村主任(六) 项目建设规模:1400M2。(七) 项目建设期限: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八) 项目投资估算:项目投资30万元。(九) 项目的资金筹措:申请国家财政30万元。(十) 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建设完成后,每年可实现总产值19万元,纯收入
3、7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70元。1.2 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集安绿色食品开发基地示范市建设方案2、*市特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3、*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报告4、*市绿色食品发展十一五规划5、*市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方案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3 综合评价和结论本项目立足*资源和优势 ,以优良种源、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新技术建立的特产业生产基地,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变十分必要。 项目技术含量高,具有创新性,工作基础好,技术力量强,技术方案可行;产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香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具药效
4、的保健食品,含多糖、多种酶、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养血补气、开胃助食、搞肿瘤、缓衰老等功效。对治疗贫血、佝偻病、肝硬化、食欲不振、肿瘤等病症有一定的作用。香茹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产,增强机体的抗癌作用。肿瘤切除患者常食香茹,可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香茹富含生物碱香茹嘌呤,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动脉血管硬化。香茹中的一种干扰,能干扰病毒的蛋白合成,使人体产生免疫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香茹中含有的维生素,可预防和治疗因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疾病。香茹中还特别含有一种“香茹素”,可以使位于脑干部位的自律神
5、经安宁,还可使心脏、肝脏及甲状腺、前列腺等腺体的功能增强,具有抗衰老、增强人体活力,使人精力充沛的保健功用。食用菌生产是目前农村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优选项目之一,是现代大农业生产(即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业)的三大产业之一,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建立香茹生产基地,既能发展区域经济,又能带动农民及社会闲置劳动力致富,是加快调整农副业产业结构的一条广阔之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本项目研究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是规模化发展生产基地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保护生态平衡和野生资源的重要手段。2、 在香茹的诸多品种中筛选出优质、高产和口感好,大众喜爱的以及搞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具有现实意义。3、 研
6、究香茹的相关因素,标准操作规程。4、 研究栽培生产的选地和整地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肥水管理标准,档案资料标准等项内容,对规范化及规模化发展生产具有指导意义。5、 研究质量评价标准,从显微鉴定,农药残留,成分检测方面制定标准,可为香茹的上市出口提供可靠的质量依据。第三章 项目计划目标3.1 主要目标朝着“一村一品一条龙”的模式定位,这种规模发展生产的目标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农林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林逐户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以上的发展模式,是参照国内外先进的模式去开拓市场,朝着集约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改变陈旧观念,发展和创新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组织
7、化的进程,健全种、养、加工一条龙的模式,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3.2 开发内容1、 香茹特种基因表相与有效成分含量关系研究;2、 香茹及其混淆种的真伪鉴别;3、 香茹种源基地建设;4、 香茹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5、 香茹的选地、整地、肥水管理等标准研究;6、 香茹的采收加工标准研究;7、 香茹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香茹栽培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第四章 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4.1 建设单位土地、人员构成概况*村现有土地面积25790亩,其中耕地面积1480亩,林地面积22379亩。该村现有村民1074人,现有劳动力576人。在劳动力构成中,农业从业人员43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3%;牧业
8、从业人员3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运输业及其他行业从业人员12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1.6%4.2 建设单位的经济收入情况*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2009年末,该村经济总收入1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0元。尽管该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集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但近几年该村用于种植业的投入迅速增加,农民都认准了发展香茹是农村创收的好项目,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该项生产,盼望把此项目搞起来,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4.3 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协调开发能力多年来,*村委会始终把种植产业视为发展本村经济的重点项目来抓,积累了完整的产业管理经验。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村种植业已经形成
9、了产业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雏型,正存在一步步向种植专业村迈进。香茹栽培业的现实,完全可以证实建设单位有能力把项目落实好,并做强做大。第五章 项目建设和地点、条件及其分析5.1 项目建设的地点为加快项目建设速度,项目建成后又能在项目周边地区起到香茹的示范和带头作用,项目建设者地点选择在*市*镇*村。5.2 项目建设条件及其分析(一) 项目建设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市*镇*村位于集安市的西南端,属于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80%。大气、水、声等环境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全国生态示范区标准。该项目建设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里,有利于生产无公害产品。(二) 项目建
10、设区内生产资源项目建设区内地势、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品质好,产量高。*镇*村有大量的适宜香茹生长的资源,为大力发展香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三) 项目建设区内产业政策环境项目建设区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种植业的发展,农民有种植的经验,发展种植产业的积极性很高。各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都将给予大力支持。(四) 项目建设其它极利条件项目建设区内交通方便,供水、供电充足,公用设施完善,有利于形成以香茹栽培业为主的经济产业链。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6.1 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针,以开发农村经济发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建设者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
11、发展为根本目标,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6.2 项目建设的任务和规模(一) 项目建设和任务结合*村实际情况,争取用半年时间,完成*市*镇*村香茹栽培基地建设和体系建设。(二) 项目建设的规模建设香茹栽培基地1400M2,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一体化,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支柱产业。通过香茹栽培业的拉动,促进加工、运输、销售业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使*市*镇*村成为以栽培业为主的外向型种植业经济村。第七章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30万元,其中:(一) 菌袋:20万元。(二) 大棚:9.5万元。(三) 灌溉设施:0.5万元。7.2 项目基本建设资金筹措采取申请国家财
12、政资金解决。申请国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菌袋、大棚、灌溉设施。第八章 项目效益分析8.1 社会效益(一) 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的增加就业量,可长期增加就业岗位50人以上。(二) 该项目的实施将会调动农民栽培香茹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本地区香茹基地建设健康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8.2 经济效益按平均每袋产鲜茹0.9kg,每kg6.00元计算,可创产值19万元,实现利润7万元。8.3 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将会增加土地的覆盖率,保护野生资源,这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项目可以实现集中产加销一条龙,减少很多中间环节,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
13、的浪费,有利于城市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达到天蓝水碧空气新,人们安居乐业。本项目完成后,该项目将会调动从事农、林种植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推动香茹基地建设的发展,解决农村和林区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转型速度。项目的实施对保护野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目 录一、项目立项的意义和必要性3二、项目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4(一)总体目标4(二)主要内容51、项目建设内容52、项目总体技术路线7三、国内外香蕉的利用现状7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9(一)技术可行性91、香蕉干片制作工艺线路92、香蕉干片“专果专用”新品种选育繁育推广技术路线10(二)经济可行性11(三)研发可行性131、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概况132、近五年来的主要技术成果、奖项133、近年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产学研合作情况14五、项目投入产出预算15(一)项目经费投入总额及其来源说明15(二)项目预算表15(三)项目产出预期161、香蕉加工生产线的建设产出预期162、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产出预期17六、项目的组织实施17(一)组织机构设置17(二)运行模式17(三)经费管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