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59339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用地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镇*小学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机构类型:事业法人经营范围: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湖北星际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工咨丙12120140031.3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1.3.1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3)教基一(2013)10号(4)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管理办

2、法(5)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鄂政200622号)(6)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7)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鄂政201077号(8)鄂教财(2014)4号,5号文件(9)*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松校安办20093号)(10)关于审批*小学教学楼建设用地请示(*政201502号(11)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及设计基础数据1.3.2 项目申请报告研究范围我公司受项目业主委托,对于*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用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3、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地址选定、工程定位及目标、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方案及公用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以期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社会及经济效益。1.4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小学院内,占地约2338,16平方米,*小学教学楼拟占地面积300,新建教学楼1栋,新建面积1200,四层框架结构,设计标准为抗震防烈级;项目总投资180万元。规划建设1栋4层教学楼,一楼为录播大厅,二楼为学生教室,三,四楼为功能室。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语音室、图书室、音乐室等可满足近230名教师、学生用于教学、阅览。1.5规划预期目标以

4、人为本,运用现代科学的规划、设计手法,结合项目实际状况,进行合理布局建设,以保障校舍安全作为根本宗旨和最终目的;最大程度便利学生的学习条件;倡导安全安静的学习文化环境,体现作为实验教学的建设特征。充分利用先进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场址区位和规模优势,使项目建成后,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当地改造增添光彩,美化*小学教学环境,提高当地教育质量。1.6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位于王家镇*小学院内,周边配套齐全。1.7 环境保护本项目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无“三废”产生。对于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污水管道。同时,加强建设施工管理,减少扬尘和噪声污染。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1.8

5、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前期阶段工作包括立项、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审批。而后进入项目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预计从申请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使用共需7个月。1.9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镇*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为人民币180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于国家专项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数据备注1新建规模M212001.1教学楼教室M212002公益指标2.1使用权面积平方米3002.2规划总占地平方米3002.3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3002.4容积率%383经济数据3.1总投资万元人民币1803.2资金筹措万元人民币180其中国家划拨资金万元人民币180申请

6、银行贷款万元人民币01.11研究结论与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市有关政策和城市规划,对于盘活国有土地资源、提升学校学生学习环境和氛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落实了市政规划,促进了中小学校舍改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从经济效益上看,项目可以达到收支平衡,在财务上可行。从社会效益上看,做好中小学校舍质量安全工作和普及中学阶段教育工作,是推进全市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夯实基础,教育大厦才会牢固,社会效益良好,所以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处于平原和丘陵结合地区,隶属荆州市管辖。2010年,全市国土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耕

7、地面积92.3万亩,共辖16个乡镇,23.5万户,人口91万。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松滋古属荆州,战国属楚,秦属南郡,隋朝大业属南郡。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设县,名高成。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隶于孱陵,但设乐乡督治(治于今涴市镇)。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二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三年,改为荆南道,松滋属之。四年,属

8、荆宜道。十六年,又属省辖。二十一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二十二年八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二十九年七月,县治迁车家冲,八月迁麻水平。三十四年九月迁新江口。新中国成立后,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1996年5月18日撤县建市。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为2009年的2倍,五年年均增长19.1%(现价增幅,下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2.1:39.6:38.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06年提高11.9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为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42.5亿元,为

9、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9%。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39.6%;上缴税金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25%。白云边、飞利浦等骨干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双七水泥、三盟机械、金犀牛服饰、神舟纺织、丽源科技、湖北海兴等一批企业迅速成长。白云边公司2014年实现的产能、销售收入和上交税金分别是2010年的2.8倍、5.6倍和4倍,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居荆州市工业企业纳税第一。2014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为2009年的7.1倍,年均增长43.5%。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3个,到位资金79.3

10、亿元。工业“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9%,比“十五”年均增幅提高25.3个百分点;产值年均增幅达到34.6%;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9.5%;上缴税金年均增幅达到26%。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0.1%增加到35.4%,提高5.3个百分点,工业比重逐年加大。工业总量日益增大。全市规模企业从2005年的56家增长到2014年的189家,净增106家;“十一五”末,以三盟机械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共有规模企业23家,销售收入和税收将达到6.8亿元、1600万元;以金犀牛服饰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共有规模企业7家,销售收入和税收将达到5.3亿元、2200万元。以丽源科技

11、为代表的化工制造业发展迅猛,共有规模企业12家,销售收入和税收可达到6亿元、530万元。骨干企业加速成长。2014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比2005年增加8家;税收过1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8家,比2005年增加5家。全市拥有了飞利浦、三盟、龙海化工、金松化工、先行能源等5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十一五”期间,政管理、商贸物流、生活居住、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区,湖北省以港兴城、以园兴港的典型示范区。*镇隶属于湖北省松滋市,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46088人;*镇地处松滋西南,因清同治王氏商人捐资修桥得名。这里不仅人杰地灵,在这块沃土里培育出吴道新、周传统、

12、谭振亚三位将军,还蕴藏着文化遗迹雨潭包古墓群和文化遗迹距今30万年的鱼化石;这里不仅交通便捷,沙刘、新张公路纵贯全镇,焦枝铁路穿境而过,三级火车站落建境内,还储藏着丰富矿产开采利用价值极高的D级优质石灰石储量2470万吨和充足水源北河和危河两大灌溉水系浇灌全镇。*镇这里不仅人杰地灵,在这块沃土里培育出吴道新、周传统、谭振亚三位将军,还蕴藏着文化遗迹雨潭包古墓群和文化遗迹距今30万年的鱼化石;这里不仅交通便捷,沙刘、新张公路纵贯全镇,焦枝铁路穿境而过,三级火车站落建境内,还储藏着丰富矿产开采利用价值极高的D级优质石灰石储量2470万吨和充足水源北河水库灌溉水系浇灌全镇。2001年3月乡镇机构合并

13、后,现辖面积152.38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下辖23个村(居)。*镇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别具特色,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尤以制种产业和水果生产为重点。丘陵地势形成的自然隔离带,使全镇3万亩耕地适宜制种,从86年,*镇就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繁育,最高峰期间面积突破2万亩,并获全省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镇荣誉。现在制种面积保持在10000亩左右,每年可为市场提供优质种子250万公斤,年创收益500万元。伴随“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制种模式运作,制种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打响了“荆楚牌”稻种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水果生产在*镇初具规模,果园面积突破2万亩,品种发展方向为蜜柚和柑桔。危水

14、牌麻水蜜柚以果大、皮薄、味正成为全省优质果品,荣获绿色产品证书,柑桔向特早熟柑桔品种迈进,水果生产得于发展,柑桔蜜柚产销协会起到推动作用。协会网络会员527个,服务农户6000多户,去年仅麻水蜜柚面积增加5000亩,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正朝着美丽、富饶、和谐、文明的方向前进。*镇*小学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原名朝阳小学,1973年更名为*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000m2,服务学生辐射本镇11个行政村(社区),现开设一至六年级16个教学班,学生849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专任教师中,地市级骨干教师3人,市镇明星教师、骨干教师、师德标兵15人。学校始终践行“

15、享受教育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慈爱、和善、聪颖、智慧”为办学目标,为实现“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愿景,始终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始终把育人成才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使命,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需求,始终把后勤保障作为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 ,始终把校区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应尽义务,力求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学校立足长远,积极做好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多渠道筹资,新建了慈智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留守孩子托管中心,重修了围墙,硬化了操场,维修了教学楼,整体设计了校园文化,调整了绿化美化区域,高标准配备了科学实验室、微

16、机室,学生统一使用标准化课桌椅,各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真正实现了“班班通”。硬件设施全部提档升级,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一草一木皆传情,一砖一瓦莫不浸润教育的情致,一器一物莫不濡染文化的品格。学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科学规范常规管理,立足于校本研训,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谋划常规教研与时俱进,设计比教活动坚持不懈,展开课题研究摸索前行,以“课堂观察,走向生本”“一人学习,众人受益”“青蓝结对,互助双赢”“骨干引路,专家引领”“文化润泽,内涵育人”等教研模式,让教师在活动准备中锻炼能力,在活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总结评比中自知不足,从而常思进取,以成就一个个魅力教师。学校秉“五育并举,

17、德育为先”之宗旨,谋“全人教育,全面发展”之真谛;以爱心为坐标怡养童心,以情感为主线完美人格;以改革为突破,融创新恒久于生命;以活动为载体,孕实践持续于发展,打造出“仪式见证成长”“健康1+1”等德育品牌,形成了“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特色,德育馨香润泽校园。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市“义务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先进集体”、“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平安校园”“文明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学校科研课题组被评为“荆州市优秀课题组”;在全省学生信息技术大赛中,多人次荣获一二等奖;学校女子排球队连续两年荣获*团体冠军;“大家唱、大家跳”、“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均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小学

18、是一所国办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小学,位于*镇王麻路北面和南面*社区农田,用地性质属出让土地,法人代表乔华平。学校占地面积11000m2,服务学生辐射本镇11个行政村(社区),现开设一至六年级16个教学班,学生849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目前学校仅有16间1100的教学楼,每间教室学生多达75人,且教学功能室,无法满足正常教学需求。*小学教学楼始建于1992年,现有小学教室12个,为砖混白沙结构,无钢筋水泥,无抗震设防,年久失修,楼顶漏雨严重,柱基已变形,且大都年久失修,经省技术部门鉴定001号教学楼属于D级危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在校学生多,现有的条件很难满足在校生的

19、教学、活动等问题,这给我市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舍基本建设造成了新的压力。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拟新建*小学教学楼一栋。*小学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规范,校风校纪严谨,教风学风踏实,育人环境优良,近几年,我校顺利通过了“普九”、“普实”验收,多次迎接市县级检查,博得领导一致好评。学校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设立了专项奖励,并对进步明显的同学设立了进步奖,在广大同学中形成了一种人人争先进,个个勇向前的良好风气,学校对各班级实行量化制,提高了竞争力,增强了凝聚力,强化了战斗力。良好的校风校貌、优异的教学成绩让各级领导放心,使广大学

20、生与家长信赖。展望未来,*小学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斗志,以锐意进取的精神、踏实的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2.2全国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实施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面貌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在全国范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

21、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实施这项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2.3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201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

22、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1)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主要环节一是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各地人民政府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二是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正在实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

23、校舍改造工程等专项工程,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与方案。三是区别情况,分类、分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可不再改造,但必须确保拆除,不再使用。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新建校舍必须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校址选择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

24、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并避开有隐患的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建筑物下游易致灾区。(2)省人民政府对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重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北省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认真落实工程规划。湖北省工程采取“五年规划、三年攻坚”的实施办法。五年总的任务是:从2009年至2013年,全省对2197万平方米校舍进行改造,其中加固900万平方米,重建1297万平方米。全省“两区”(地震重点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91个县对1432万平方米校舍进行改造,其中加固658万平方米,重建774万平方米。工程实施分两个阶段:2009年至2011年集中攻坚,重点是“

25、两区”内最危险校舍(需新建校舍)和非“两区”最急需改造的D级危房;2012年至2013年,重点是“两区”校舍加固和非“两区”新建与校舍加固。各地要积极完善落实本地工程规划,具体到年度计划和项目学校;要坚持工程规划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紧密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要求,切实制订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完善工程规划。工程规划必须按照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集*镇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心小学,切实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凡是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确定撤销的学校不得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对工程建设不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紧密结合、不按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进行实施的地方,省将扣

26、减其工程建设资金。(3)市、区教育局针对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采取措施为确保我区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顺利实施,根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松校安办20093号)精神,市教育局现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了校舍质量安全牵动千家万户活动,校舍质量安全关系着教育事业的长治久安,我们要吸取今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学校校舍大面积倒塌,造成师生重大伤亡的教训,绷紧校舍质量安全这根弦。国家、省、市、区一致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危房排查工作。教育部门要主动与城建部门沟通,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标准逐乡逐校进行校舍质量检查,尤其现在正值汛期,校舍容易出现漏

27、、损、危的状况,对查出的危险校舍要全面进行维修改造,确保开学后,师生不在危房中上课,确保不发生校舍倒塌和师生伤亡事故。二要立即对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学校、幼儿园建筑,开展一次拉网式抗震安全大排查,对排查出的校舍抗震及其他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及时处理,并建立校舍质量安全档案。三是要在今后新建校时,联合规划、建设、人防等部门,对新建校做到选址科学、设计合理、建筑达标,确保校舍质量。四是要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暑假开学后,所有学校都要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一旦发生危险,能做到学校及时应对,师生及时避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日常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

28、加大地方投入,切实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经过实践探索和反复论证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为此学校扩建项目对于提高本校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2)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

29、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这给我市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舍基本建设造成了新的压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教学压力的减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越来越大。*小学扩建项目的运营,可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有利于本学区适龄少年顺利入学,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利于贯彻义务教育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安定团结。(4)*小学现有小学教室16个,为砖混白沙结构,无钢筋水泥,无抗震设防,年久失修,楼顶漏雨严重,柱基已变形,且大都年久失修,经省技术部门鉴定001号教学楼属于D级危

30、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又因在校学生多,现有的条件很难满足在校生的教学、活动等问题,这给我市农村小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校舍基本建设造成了新的压力。这与迅猛增加的在校生规模矛盾日益明显,学校平时临时将师生的活动空间改作教学办公用房,整体布局不合理,使得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改造扩建工程的完成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受到优质的教育,在“绿色校园”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改造扩建后的新校区将是一个布局合理、新旧建筑协调、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高档次品位的一流

31、现代化的学校。改造扩建工程有利于学校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争创示范学校,同时也是推动*乃至整个*教育事业进步的因素之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对校安工作的要求,也符合鹤壁市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政策的落实。同时该项目的建成不仅给*镇人民带来了教育上的改善,也为*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所以该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三章 可利用条件和政策分析3.1 可利用条件3.1.1地形气候条件*镇辖区为丘陵地带,海拔100米200米。境内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河流。在地势上起伏较大,呈现西南高、东北低,西半部为山区,东半部为丘陵,山区最高点海拔176米

32、,最低点为后蜀村东南金线河出独松树境处,海拔80米,山坡坡度一般在30左右,丘陵坡度在25以下。地层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镇境处于江汉平原,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由于受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季风作用较为明显,春季多雨少风,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年均降水量880毫米,夏季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6%;年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2.5,温差42.8。*镇地形复杂,光热水等资源差异明显。历年年均日照时数为3437.4小时,可照时数为5432小时,年均日照率65,其中5月

33、份日照时数最长,达265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短,仅162小时 。0以上积温年均5156.5,10以上积温年均4680.5;年均无霜期222天,最长257天,最短188天,80%保证率为205天。;年均相对湿度67,6月份高温低湿,月均相对湿度58,7、8月份雨量多,湿度大,月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7、80。3.1.2交通状况条件交通便利,S88、S254,S225,江南高速支线20公里,可通往全是唯一客运火车站;开通了*至陈店镇、刘家场镇、枝江等城乡客运线路;全镇22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并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形成了以*镇为中心,通达各村、各镇、各市的交通便利网络。3.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镇地

34、表水属内陆河流域卫河水系。*镇每年平均降雨量890毫米。降雨径流:采用湖北省降雨及径流深等直线图所示数据,*镇径流深为190毫米,降雨离差系数为0.65。经径流频率计算,*镇降雨地表水资源量为2616万立方米,因拦蓄工程设施少,多数自由出境,可利用量392万立方米。其中汤河水资源量575万立方米,可利用量86万立方米;羑河水资源707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06万立方米;金线河水资源量635万立方米,可利用量95万立方米;新庄河水资源量699 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0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评价多视为补给量、储存量、三者为不断转化的循环体,用这样的方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比较客观地反映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

35、下水在自然条件下,雨季补给量转化为储存量,旱季储存量转化为耗量。地下水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其补给量大小受气候条件控制。不同年份的地下水补给量有较大差异,旱季地下水补给量小,用水量大,如果开发量超过补给量,地下水位会下降。丰水年底地下水补给量大,开发量小,多余的补给存量,使地下水位回升。给水度U值:河谷0.04,岗丘区0.025,山区0.02。降雨入渗系数:河谷0.3,岗丘区0.25,山区0.2124。蒸发系数:0.035经计算,*镇地下水资源量为2200.1万立方米。3.1.4 抗震条件本项目工程抗震防裂度等级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3.1.5邮电通讯条件网通*镇分公

36、司、电信*镇分公司、移动*镇分公司程控电话已与全国并网,移动电话、数字基站e网宽带业务已经全部开通,现代化通讯工具将*镇与全国连在一起。本项目电话通讯、有线电视条件具备。3.1.6 建筑施工条件当地及*技术力量及建筑能力很强,有多家大型建筑公司,建筑期间基础建设,设备安装均在本地区解决。3.2政策分析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4.1建设地点项目占地2338.16平方米,该地块地点位于*镇。该地段交通便利,市政设施配套齐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该宗地区域内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电源来自市政供电网,有供电保证。区域内通讯与市政通讯网相连,通讯线路以地下管道为主,辅以架空线路,通讯线路通畅。4.2 建

37、设规模项目位于*小学院内,占地约2338.16平方米,*小学教学楼拟占地面积300,新建教学楼1栋,新建面积1200,四层框架结构,设计标准为抗震防烈级;项目总投资180万元。规划建设1栋4层教学楼,一楼为录播大厅,二楼为学生教室,三,四楼为功能室。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语音室、图书室、音乐室等可满足近230名教师、学生用于教学、阅览。4.3 规划设计依据相关城市规划、环保、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教室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6000-93;教室设计规范GB50368-2005;教室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屋面工程设计规范GB50207-9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8、GB50016-200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教室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4.3.1设计原则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学校管理中的反馈机制,深入研究自主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调控能力。专业教室数量不足,专业教室专业化功能化程度处在一般水平,个别专业教室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依托,以教学改革实验思想为根基,以提升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为核心,以办现代化实验学校为目标,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寓智慧于管理之中,促进学校整体协调发展。学校本着“科学、文化、艺术、园林”的规划指导思想,使新校具有现代科技的氛围

39、,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缩影,艺术与哲学的表现;在总体规划结构上把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之体现新时代社会思想,保持环境的整体性。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一流小学校建校特点,以高雅、独特、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空间序列来定位总的格调,创造与人亲和、富有韵律,供师生工作学习及日常生活的主次不同、大小各异的空间环境,其总体规划布局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创造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新文化。以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并注重运用技术化与智能化设计,以清新典雅的校园环境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群来设计一流的学校校区。尽可能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把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0、,形成大的生态循环圈,并在单体设计中注重生态技术的运用。(1)严格执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标准2002120号)等相关设计规范;(2)学校建筑设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学校安全、安静、卫生要求,有利于防灾及安全疏散; (3)新建学校校舍建筑风格既体现现代建筑风貌,又与当地民族建筑和自然环境协调; (4)注重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所有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会议精神;学校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按标准配备、配齐、配够各种功能用房、教学仪器、图书和体育卫生艺术等设施设备,注重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5)坚持

41、注重实效的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力求安全、实用、够用、 牢固和方便学生。不搞高标准和形象工程,力戒奢侈浪费。在有限的规划面积下,充分利用好建筑物的有限面积,将有限的校园建设面积充分利用好,设计好,尽可能的增加学生的活动区域和校园绿化面积,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阳光。(6)在节约用地的同时,尽可能地扩大绿化面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休息环境4.3.2教学楼布局设计教学楼为单廊式,一线布置,让整个教学楼沐浴在绿色与阳光之中,临近入口的教室设计以校区的主脉络为建筑群的主轴线,教学楼均匀布置,以规模布局的几何构

42、图来体现教学楼布置的形体美,并以其显著的造型特点形成自身在总体规划的中心地位。教学楼平面布局结合当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教室为东西向布置,教学楼以边廊相互连接,建筑造型采用退台式处理方法,使每栋建筑错落有致,以多重构架形成屋顶活动空间,方便师生课余活动。并使建筑增添了文化特色,圆形屋面及金属栏杆、构架是展现建筑群体本身高科技特色。教学设施布局设计平面布置力求动静分区,内外有别,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主要分为以下3个功能布局。A型,有10套,用于课程教学的教室;B型,有5套,分别用于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等;C型,用于教师的办公室5套。4.4建设方案4.4.1 自然条件 项目位于*西南部,处于平原和丘陵

43、结合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主导风为南北风。建设用地场地平整。4.4.2建筑结构*镇*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占地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纳近250名教师、学生。4.4.3主要建筑物特征和结构本工程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1200,建筑物均满足国家有关设计和建筑工艺要求;所选建筑材料均为国家成熟产品,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标准。 建筑物结构的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79-2001砌

44、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有关技术资料(地质报告)各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和结构类型,编制主要建(构)筑物表 主要建(构)筑物表序号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层数结构类型数量1教学楼1200三层框架结构一栋1.1教学教室600框架结构12套1.2实践活动辅助教室350框架结构9套1.3办公室200框架结构6套1.4公共面积50框架结构合计12004.4.4供电电力控制、照明及防雷接地(1)配电方式采用电力电缆放射式供电。高压开关柜采用ZS1型,低压屏采用MNS型,动力箱采用*L-21型,照明箱采用KV

45、4l型。(2)照明采用以高效荧光灯为主的光源,道路、围墙采用气体灯或白炽灯照明。各类用房照明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的照度进行设计。(3)电缆导线选型及敷设配电线路选用VV22-lkV,VV-lkV型铜芯电缆。室外电缆为直埋或沿电缆沟,室内配电导线均采用铜芯塑料导线。穿钢管或难燃塑料管沿墙、地板内暗敷。(4)接地或接零保护系统在电源入户处保护、中性线应做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阴不大于1。接地采用TN-S系统。用地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部分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均应通过接地干线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5)建筑防雷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三类。在屋面四周明敷12镀锌圆钢作避雷带:利用柱内之钢筋作引F线:利用建筑物

46、基础作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若达不到要求,则增设人工接地极。本工程供配电按双回路设计,电源分别由电网T接,用埋地电缆引入教室、办公室。供电线路:10KV和380、220V线路全部电缆地埋。10KV电力线采用电力排管的方式敷设。电缆布置在校区道路绿化带或人行道下,埋深0.6-0.8米。4.4.5供水工程本工程供水系统为低压供水系统。低压供水系统为生活、消防联合供水系统。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管网呈环状敷设,由供给管网直接供水。建筑物内消火栓供水系统用水由设在泵站的消火栓泵供给。消火栓给水管道在室内呈环状布置。根据项目规模,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按1次考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15L/S,室内消

47、火栓用水量为20 L/S,自动喷水灭火用水量为22 L/S。为节约用水,设中水系统。4.4.6水源本工程水源来自校区原有供水管网。4.4.7用水量测算用水标准:学生日常用水 40L/人/天办公用水 20L/人/天绿化及道路喷洒用水 1.5L/日其他用水 50L/人/天4.4.8给水管网布置校区主干道已敷设给水主干管。沿新规划主路敷设给水次干管,管径为DN200-DN100,与给水主干管构成居住区给水环状管网。4.5排水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汇集后排入雨水管网。4.5.1雨水规划规划该地块雨水景树枝状雨水管网收集后分别排入校区原有雨水管网。4.5.2 污水规划本地区污水纳入污水管道,最终纳入污水外排处理系统。4.5.3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