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58675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单元规划 在品读了许多中外优秀的诗歌,灵魂受到涤荡之后,本单元我们要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自然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和自然中品出滋味。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 本单元的文体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同时,作者在写作时又讲究真性情,不受拘束,自由自在。本单

2、元的这些游记都来自作者的亲身游历,抒写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同时,这些文章还言辞优美,精妙动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在体会与感悟中,了解语文的美。 另外,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注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

3、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另外,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 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名作。是作者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作者触景 生 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

4、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胜意迭出,辞句美妙。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描绘美景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同游的信。信中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教授这一课的重点,一是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技巧,二是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

5、精神和“深思慎取”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荆公则学人之文也。”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2.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4.准备“亲近自然”的表达交流活动,在用心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

6、能写得情景交融。课时安排:(共计8个课时)兰亭集序两课时赤壁赋两课时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课时游褒禅山记两课时表达与交流一课时兰亭集序两课时5 兰亭集序从容说课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本课在语言和感情方面的内蕴正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最好的范本。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诵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

7、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和利于背诵的角度,本文采用诵读式的教学方法。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语境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个别没有加注释句的意义。 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找出感情线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背诵。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文言知识点,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

8、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3.背诵全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维目标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次”等词的多义性。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6.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师 相信大家都喜欢旅

9、游吧? 生 喜欢! 师 为什么喜欢呢? 生 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 见见世面,老在一个地方,很闷! 生 欣赏美景啊! 师 看来,同学们对自然美景都向往已久了。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一次旅游,一次特殊的旅游。让我国古代的几位文学大家给我们做导游,一起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让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充分地释放。请同学们打开第二单元。今天我们先跟东晋的文学和书法大师王羲之到兰亭去参加一个盛大而高雅的聚会。 师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

10、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摹本】 师 怎么样? 师 后人曾对这幅字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并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而王羲之本人则被尊为 生 (齐声)书圣! 师 看来,已经有同学看过课下注释了。这个习惯很好,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需要大家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这位书圣的情况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 作者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

11、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师 看来,我们的导游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啊!谁又来说说,我们

12、今天参加的这次盛会召开的原因和与会的嘉宾呢? 生 这天是阴历三月初,他们来兰亭是一起参加祭礼,之后可以一起饮酒赋诗,不亦乐乎。嘉宾嘛,除了王羲之,还有社会名流谢安、孙绰等41人,好不热闹。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李丽同学不但看书认真,而且善于从众多注释中摘取有效的信息,回答简练、准确,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大家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注意难读的字或生字的读音。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师 好的,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听读的准确程度,请一位同学来注音。 会稽(kui j) 感慨系之(x)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师 很好。看来,同学们除了

13、注意到注释中的注音之外,在听读的时候也准确地抓住了重点字词。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注意感情。 师 同学们朗读得很不错,但还不够流畅。没关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中,我们不仅可以流畅地朗读课文,还能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对吗? 师 既然大家那么有信心,我们马上开始共同学习。给大家10分钟时间,完成两项任务:第一,依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果遇到课下注释没有,而自己又无法理解的词句请标出。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知识拓展、问题探究 师 10分钟真短啊,大家都完成任务了吗? 师 看来,还有一些同学没完成啊。好吧,既然是合作学习,我们就要共同进退,再给2分钟时间。没完成的同学努力,完成的同学重点看自

14、己标出的疑难点,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 【有的学生读书,有的学生交流】 师 从大家的反应,已经知道大家的收获不小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疑难,总结思路。 师 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啊,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吗? 生 老师,我们组的同学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翻译有些拿不准。 师 哦?课下不是有注释吗? 生 可是不全嘛。 师 哪一组来试试呢? 生 我来试试。抬头观看宇宙的大,低头察看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 师 王军同学,你们组对马林同学的翻译还满意吗? 生 好像还是不够通顺。 师 是啊,有时直接照搬课下注释,准确是准确了,通顺

15、优美就可能不足。我来改改: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王军同学,你觉得怎样? 生 真的好多了,老师就是老师。我提议为老师鼓掌。 师 谢谢大家的信任! 师 还有难点吗? 生 老师,“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和“所以兴怀”的“所以”意思一样吗? 师 你认为呢? 生 我觉得不一样,可说不太清。 师 梁丽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两处的“所以”正是它在文言文中常见的两种用法:“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表示凭借的手段,所以,课下注释把它翻译成“借以”。“所以兴怀”的“所以”表示原因,翻译成“的原因”,这句话就翻译成“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掌

16、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并加以积累,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 刚才,两组同学都提出了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生 老师,“俯仰一世”的“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还有“其致一也”的“一”,意思一样吗? 师 好,又有一词多义啦。谁来帮助他? 生 我觉得“俯仰一世”的“一”是指我们常用的数字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一”是指把看做一样;“其致一也”的“一”指一样。 师 刘力同学回答得很准确。还有其他疑问吗? 师 看来,文章的大意,大家都弄明白了。那么,我们再朗读一遍课文吧。看看,效果会不会好一些。 师 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 (齐声)好多了! 师 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 看来要朗读

17、好一篇古文得先要掌握它的意思。 师 没错,古人说“熟读成诵”还是很有道理的。我想大家也注意到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背诵全文”,我们还要多读啊。为了帮助大家再多读的基础上背诵,我们还得弄清全文的思路。哪个小组来? 生 我们来。我们觉得文章应该分成三部分。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写出了兰亭的美景和聚会的盛况;第三段是第二部分,属于抒发人生感慨的部分;最后一段是第三部分,交代写作的目的。 师 大家觉得张亮小组分析得对吗? 生 (齐声)对! 师 那么,三部分的感情一致吗? 生 不同,第一部分“乐”,文章里有“信可乐也”;第二部分“痛”,原文写道“岂不痛哉”;第三部分则是“悲”,文章里有“悲夫”。 师 黄斯韵

18、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重点词抓得很准。没错,这篇文章的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三读课文,这次应该会更好了。 师 流畅多了,感情还稍欠缺一些。下面,女生读一、二段,男生读后两段。比一比,看一看,男生、女生谁更棒! 师 我看,女生把作者的赏景和聚会之乐读得很准确,女生读得好 师 当然,男生的声音也很适合读痛与悲,男生也很好。 师 下面是自由朗读时间,大家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 师 好的,现在,我给大家播放配乐,大家跟着音乐的节奏,再读课文。 师 经过五读课文,我想大家即便是还背不出全部课文,至少也记住了不少名句了。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你记住的句子。 师 看来,古人说的“熟读成诵”果然是经验

19、所得啊。课堂小结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文章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今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和思路;掌握了一些学习和朗读文言文的方法。大家的表现很好。布置作业 不过,背诵依然是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二;熟读课文,争取背诵;思考课后练习一、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师 昨天给大家布置

20、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师 看来,情况不大好啊,我先检查一下背诵,谁来? 师 没关系,试试无妨。 生 我试试吧。 生 老师,我只背到第三段。 师 好的,为你前两段的流利也值得鼓掌。 师 能说说,为什么前两段背得好吗?生前两段写景优美,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还有,我有自己的方法。 师 是吗?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 好啊。第一段是按照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物的顺序来写的,我就按这个顺序把课文分解,然后再组合。第二段是在此基础上抒情,比较短,所以好背。 师 好的,我们应该感谢李立同学,他教给我们一种很有效的背诵古文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的,谢谢李立同学!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我们就跟王

21、羲之一起重温美景吧。写景的句子是 生 (齐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师 非常准确,谁来分析一下? 生 作者用简洁雅净的语言,写出了聚会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真想去看看啊! 师 分析得很好,还有文采!大家又有学习的榜样啦。接下来呢?写了什么? 生 参加聚会的嘉宾。 师 他们的活动呢? 生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们流觞曲水,于是诗兴大发,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

22、,各抒怀抱。 师 很好,下面我们欣赏,想象一下那时的盛况吧。 【多媒体课件展示“流觞曲水”图片】 师 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师 欣赏了美景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生 作者乘着快意,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他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

23、可乐也”! 师 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他乐的只是美景吗? 生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更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师 没错,曹操说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能跟知己畅饮美酒,同赏美景,这更是人生难得的乐事。 师 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来加强第一、二段的背诵。 师 检验的时间到了,先大家一起背。 师 下面选两位同学来背。 师 看来,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再加上李立同学的方法,大家还害怕背诵古文吗? 生 (齐声)不怕啦!知识拓展、提升 师 那么,我们再接再厉吧! 师 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的心情陡然转变。用一个字来总结

24、就是 生 (齐声)痛! 师 没错,那么,这是什么“痛”呢?痛苦?痛心?痛惜?悲痛? 【学生纷纷回答,但答案不一致】 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啊。那就先不忙作答,先想想作者是因何而痛。 生 因为快乐不长久。 生 因为作者想到了“死”。 师 难道作者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大家再认真读原文,找答案。 师 怎么样?有结论了吗?为什么作者会在“乐”之后,突然想到“痛”,想到“死”呢? 生 我觉得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的确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

25、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 生 我也同意她的观点。 师 是啊,越是在最美丽、最快乐的时候,人们就越是觉得“人生苦短”啊。王林同学分析得太好了。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痛”,大家认为应该是什么“痛”,或“痛”什么呢? 生 是痛惜。 师 痛惜什么呢? 生 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师 大家同意吗? 生 (齐声)同意! 师 好的,我这里还要为大家补充一些材料,我想大家看了这些材料,就会更了解作者的心情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 写作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

26、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这些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 师 好了,有了以上基础,再看最后一段就容易了。我们知道,这段的关键字是“悲”,那么作者又为什么“悲”,“悲”什么呢? 生 他“悲”古人,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相似的

27、。 生 作者也“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 师 那么,这里的“悲”与上一段的“痛”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不同在哪里? 生 这里的“悲”,是对个人之痛的思考,应该是对上一段“痛”的深化。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师 分析得好。那么,作者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了? 生 有点儿,从老师展示的写作背景看。 生 我不同意。 师 为什么? 生 作者应该是批判当时士大夫的做法的。 师 何以见得? 生 文章里不是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后他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

28、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师 大家同意吗? 师 我为大家的分析感到欣慰,王羲之也会为我们的理解而感到欣慰。当时的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师 好了,由“乐”而“痛”,再由“痛”而“悲”,作者的感情的跌宕起伏,似乎比美景更具有可观性啊。给大家5分钟时间,加强背诵第三、四段。 师 还是大家一起背一遍吧。 师 很好,全文背诵可以吗? 生 (齐声)可以! 师 那我就洗

29、耳恭听啦! 师 为你们自己喝彩吧! 师 我们来看下一项任务:课后练习二。这个练习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文章思路之外,还需要 生 (齐声)积累词语。 师 没错。我请4位同学给大家解释这些词语。 师 4位同学做得不错,请大家做好笔记。课堂小结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布置作业 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简单写200到400字的体会,可以是有关文章本身的,也可以是

30、有关如何学习文言文的,题目自拟。课后练习四,是选做的,可以帮大家更了解王羲之。板书设计拓展阅读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 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注:旅舍。古人(白天还玩不够),夜间持着烛灯游玩,是很有缘由的。烟景,水气朦胧的春景。大块:大地。季:弟。惠连:人名,谢灵运的族弟,很有才华。作者借用谢惠连赞誉其诸弟的才华。康乐即谢灵运。此

31、句言外之意是自己才华比不上诸弟。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飞快地传递着雀鸟状的酒杯,醉于月下。鉴赏提示:本文可与兰亭集序进行比较阅读。 兰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本文则“会桃花之芳园”;兰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文则“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兰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本文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两文语言都运用了较整齐的句子,都运用了铺陈、夸张等手法;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但兰文的描写更细腻,抒情也更具体,所占比例更大。兰文笔调清新和媚,本文用笔恣肆旷达。 思想内容上,两文同样写到了志趣相投者在一起传杯喝酒吟诗的快乐,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本文的感

32、情基调基本上以一“乐”字贯之,强调及时行乐。而兰文的感情则曲折多变,先由乐而叹,后由叹而悲,最后从悲中渐出,积极面对现实。习题详解一、命题意图:本题按照文章的段落顺序依次设问,强调在逐字逐句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从写景、抒情、议论三个角度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熟读成诵。参考答案:1.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1)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3)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

33、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2.文章第三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3.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

34、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二、命题意图:引导学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常见义项,培养学生积累、比较的意识和习惯。参考答案:修期次致三、命题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文,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古人对时间、生命的一般认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终极目标、生命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学生列举人生有限、时不我待的文句,越多越好,理解时可以结合文句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对消极的生命观作出正确的分析。参考答案:略四、命题意图:王羲之、兰亭、流觞曲水、兰亭集序及其帖,代表了一种自由放旷的生

35、存状态。翻译晋书中的这几段文字,不但可以锻炼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王羲之其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参考答案:当时太尉郗鉴让门生向王导求取女婿,王导叫门生到东厢下注意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各位年青人都很好,只是他们听到来人是选女婿的,都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露着肚子吃饭,好像不知道这回事一样。”郗鉴说:“这个人正是最好的女婿!”一打听,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他。 (王羲之)生性喜欢鹅,会稽有个寡居的老妇养有一只鹅,鸣叫声很好听,王羲之想买,没有买到手,就携同亲友驾车前往观赏。老妇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烹菜,招待王羲之,王羲之叹息了一整天。 又曾在蕺山见到一个老妇,拿着六角竹扇出卖。羲之就在竹扇上写字,每把各写五个字。老妇起初面有怒色。羲之就对老妇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字,价钱可以要到一百钱。”老妇照着他的话说了,人们争相购买。后来的一天,老妇又拿扇子来,羲之笑而不答。他的书法为世人所重,都类似这种情况。10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