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12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
2、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和技工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农作物生产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操作能力,能胜任农艺工生产岗位工作,并为学习本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应课程作好准备。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生长环境调控。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
3、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培训对象能够胜任农艺工职业岗位。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整合农艺工职业标准、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2.1 使学生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小麦、水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
4、;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2.2 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2。3 通过参与农作物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体验职业岗位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目标:(1)认识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种类,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2)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3)掌握
5、当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4)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5)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6)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技术;(7)具备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估产技术;(8)能正确选择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9)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10)具有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手册和行业标准,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11)具有较好的表达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技能要求知识要求课时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论1.识别当地常见农作物,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2.归纳当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6、例证其优势与劣势;3。能够完成种植制度的调查;4.能够进行种植制度的设计1。能够说出农作物、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2.能说出农作物分类的依据,并列举农作物各类;3.理解农作物布局、复种、单作、间作、套作、轮作、土壤耕作、少耕与免耕等概念;4.列举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说出其技术要点3.概述连作的危害,撰写防治技术4。说明土壤耕作各项措施的作用。6项目二小麦生产技术1。能够联系生产实际选择小麦良种;2。推算确实小麦的播种期和播种量;3.协同操作完成小麦播前种子处理、整地、施肥、灌水和提高播种质量的主要技术环节;4。灵活运用小麦前、中、后期的管理技术,收获和贮藏技术;5。独立操作完成小麦基本苗的调
7、查方法、小麦春季苗情田间诊断技术、田间测产技术.1。理解小麦生育期、生育时期、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光照阶段等概念,说明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2.认识小麦的根、茎、叶、蘖、穗等器官,能够复述小麦幼穗的发育过程,正确划分生育时期;3。能够复述小麦分蘖发生的一般规律,小麦产量的构成与来源,4。能够说出小麦的子粒形成、灌浆过程和影响因素等;5.能够概述小麦管理前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特种小麦种植技术;18项目三玉米生产技术1.能够联系当地生产实际,灵活选择良种;2。推算确定玉米的播种期和播种量;3.能够操作玉米播前种子处理技术;4。能够操作玉米大田肥、水、病虫草害防治和去除分蘖、去
8、雄、人工授粉等技术管理以及田间估产技术;5.制定玉米倒伏、空秆和缺粒的防止技术1.辩认玉米根、茎、叶、蘖和雌、雄穗等器官;2。能复述幼穗的发育过程,正确划分生育时期;3。能够概述玉米各管理时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4.能够解释玉米倒伏、空秆和缺粒的原因。18项目四水稻生产技术1.能够联系生产实际选择水稻良种;2。完成秧田制作、播前种子处理及播种等操作技术;3。能够操作水稻育秧及移栽等技术;4。能够操作水稻本田期的各项管理技术;5。秧苗素质调查和不同生育时期苗情的诊断、田间测产技术以及特种栽培技术。1。理解水稻“三性”的概念,说明其在水稻生产中有何应用;2。辨认水稻根、茎、叶、蘖、穗等器官,能够
9、复述幼穗的发育过程,正确划分生育时期;3.能够复述水稻的开花受精、产量形成过程;4。能够概述水稻秧田和大田各管理时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16项目五棉花生产技术1.能进行棉花直播、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操作;2。灵活运用棉花大田各时期的肥、水、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3.正确识别棉花的叶枝和果枝,并能在各管理时期采取相应的整枝技术;4。能制定棉花蕾铃脱落的防止方案;5。能操作完成棉花的棉花测产和收获技术;1.复述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形成特点;2.说出棉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能够正确划分棉花的生育时期;4。能够解释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和一般规律;5。能够概述棉花各管理时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
10、标.14项目六花生生产技术1.能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灵活选择花生良种;2.正确推算花生的播种期和播种量;3.能够操作花生播前种子处理技术;4。灵活运用花生大田各时期的肥、水、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5。能确定花生清棵的时期,并正确操作清棵技术;6.能操作完成花生的田间测产和收获技术;7.能够使用花生的特种栽培技术。1.辨认花生的类型;2.辨认花生根、茎、叶、荚果等器官,正确划分生育时期;3.说出花生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4.说出花生清棵的理论依据;5。能够概述花生各管理时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10项目七大豆生产技术1。能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灵活选择大豆良种;2.正确推算播种期和播种量,能
11、够操作播前种子处理技术;3.灵活运用大豆大田各时期的肥、水、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4.能操作完成大豆的田间测产和收获技术;5。能够使用大豆的特种栽培技术。1.了解大豆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生长习性等概念;说出花生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识别大豆的根、茎、叶、荚果和根瘤等器官,正确划分生育时期;3.辨认大豆的有限结荚、无限结荚和亚有限结荚类型,并能说出各类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10项目八甘薯生产技术1.能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需要选择甘薯良种;2。会种薯处理、种薯上床等操作;3.能够进行甘薯整地、栽插和苗床管理等育苗技术;4.能够灵活运用肥力、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甘薯大田各时期的管理技术,并能
12、操作完成甘薯的收获与安全贮藏技术;6。能正确识别甘薯的烂床、烂窖、冷害、冻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止与补救措施。1。能正确区别甘薯三种根的类型,并说出其特征和形成条件;2。说明甘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能正确划分甘薯的生育时期,并说明各生育时期的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4.说明甘薯烂床、烂窖的原因.10机动(考核)6合计1084.实施建议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0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0学时,实训实习62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4。2教材选用建议(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导、实践导向课程思想。(2)应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教学活动,按工作任务的
13、需要,结合培养职业技能组织教材内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通过活动设计,根据理论“必需、够用”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实操内容,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教材要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体现突出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4。3 实训条件有相对固定的校内实验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的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4。3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产教结合、践学一体”人才培养模
14、式;(2)农作物生产是一门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经营项目,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各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或总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应设置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之后。(5)本课程任教、辅导教师要尽快了解网络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学会使用这些媒体辅导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6)
1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4.4教学方法与策略:主要教学方法:(1)自学: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数字化网络资源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积件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2)授课: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入户面授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标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3)辅导:学生或学员在自学文字教
16、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其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4)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能力培养,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熟练完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耐心谨慎的钻研态度.教学策略:(1)在教学上,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田间、现场,边看边讲、边练边讲,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
17、意与当地生产实际的联系,不断补充植物保护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保证课程的适用性和先进性。(3)实验、实训、实习是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基地、附近农村,组织参观学习和开展课余科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4)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发生的虫害种类有所侧重。应结合本地生产需要和农事季节,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调整课程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运用。4.5教学评价 (1)改变以往以试卷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不足,实现以贡献和能力为主要依据,按照农业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
18、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要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4)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或技能测评、学期末课程考试等组成,一般占总成绩的40%,原则上由学校组织,行业、企业参与.终结性考核是完成本
19、课程所有学习内容后的课程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60,由学校或县、地、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考核。4。6 课程资源(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借助网络资源,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2)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视听教材与仿真软件等.(3)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本课程教学专用的数字化信息平台.4。7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推荐教材: 马新明。郭国侠.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农作物生产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李彦生。杨立国。作物生产.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参 考 书:张瑞岐。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秦月华.农作物生产技术.中为农业出版社.2010网络课程:农作物生产技术.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题组开发。起草人:王志刚工作单位: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电话:13939361088 邮件:pyxwz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