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周周清(2) 一、选择题(5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B )A. 剽窃pio/骠勇pio 的士d/有的放矢d 横财/飞来横祸hngB. 萎靡m/靡费m 间断jin/间不容发jin 脸颊ji/汗流浃背jiC. 蜚声fi/斐然fi 连累/罪行累累li 解数xi/解甲归田jiD. 档案/断档dng 露面lu/藏头露尾l 蒙骗mng/蒙头盖脸mng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预言,随着3D电影阿凡达在全球的热映,3D电影将如明日黄花,在未来的影市场上大放光彩。B总理和网友的互动,是网络民主的体现,而且上行下效,互联网在各级政府管理中的
2、作用,将进一步加大。C面对招聘单位的具体要求,应届生小李发现自己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工作经验,除一纸文凭外,别无长物。D作家的笔触深入到那个时候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市井风情、人生百态,在作家笔下无不穷形尽相。2D 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符合语境之意。A明日黄花,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语境中的意思应指未来的事物,与“明日黄花”的词义相反。B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与语境的感情色彩不符。C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语境中的意思应是“没有其他特长”。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
3、的一项是( )A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B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C面对复杂的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新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破除固有的就业思维模式,解放思想。D造成霜冻灾害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由水汽凝结成的白色晶体霜,而是与白霜同时发生的零下低温,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3B A项搭配不当,去掉“交通”前的“的”字,在“交通”后面补充“的问题”。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当前”调整到“
4、复杂”的前面;应先“破除”后“树立”。D项结构混乱。删去“最终使农作物细胞死亡的结果”。阅读下面进学解的文言片段(文略),完成46题。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 见:被B. 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遗:遗漏C.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明:阐明D. 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 訾:批评4A见:我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 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C. 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 文虽奇而不济于用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D表转折,可是(A来/因为
5、B在/由于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到去)6.下列哪个句子不属于韩愈饱含怨愤、正话反说的内容( )A.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C. 无患有司之不明.无患有司之不公 D. 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6A学生的话,是事实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韩愈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作者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B. 作者旁征博喻,引古论今,反话正说,证明自己的遭遇非有司用人不明不公,是因自己才能有限,进一步证明的是“讽刺有司用人不明不公”这一中心论点。 C. 以反语为讽刺,对当时社会的庸俗腐败,表现了一个有理想的
6、士大夫在黑暗现实中不能妥协的精神。D. 列举孟子和荀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两个人即使很有才华也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7D 用圣贤的例子与自己形成对比,说明自己幸运。阅读下面越州赵公救灾记的文言片段(文略),完成811题。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B. 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C. 或便宜,多辄行 便宜:容易做的事D. 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述8C便宜:有利于救灾的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B.计其佣与钱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C.令无失所恃 重为乡
7、党所笑D.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出官粟9 D介词,替 A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B人称代词,他们的/指示代词,那 C所字结构/被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为赵抃“事必躬亲”的一组是( )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公敛富人所输 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为工三万八千A. B. C. D.10B赵部署的,不一定是亲为 民工的用工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B. 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待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C. 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
8、诸事,经过精心裁剪,逐一写来,有条不紊。D. 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11D七件事。阅读名二子说,完成1214题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1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去:去除B辙不与焉 与:参与C辙乎,吾知免矣 免:免祸D车仆马毙 毙:死12. D 仆倒13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为国者无
9、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皆有职乎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夫晋,何厌之有13. B介词,在 A所字结构/被 C代词,代车/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D取独/提宾标志14下列叙述对课文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文字虽少,但蕴含极深,充分显示了苏洵散文善于“引物托喻”的特点。篇幅虽短,但自有波折,没有一处平直之笔。 B对于“辙”,文章认为,论车子的功绩没有辙的份儿,但若遇到仆倒之祸,也不会波及辙的。这正暗示了苏辙遇事自持,能自立而免祸的特征。 C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位父亲对两个儿子寄予的殷切希望和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
10、忧虑。诠释为儿子命名的深意,正表现他对爱子的劝诫和勉励。 D文中一开始就说车轮、辐条、车棚和车厢底部的横木在车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唯独“轼”这车前的横木一无是处,只是车子的一种装饰而已。14 D “轼”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好像没什么用处,实际上可以当扶手。阅读日喻,完成1518题。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
11、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15下列
12、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求举于礼部 举:举荐B扪烛而得其形 形:形状C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导:开导D昔者以声律取士 取:录取15. A应试,考试16. 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道可致而不可求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B以其言试之河 斧斤以时入山林C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D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 激于义而死焉16 B介词,按照 A转折连词/承接连词 C动词,到,往/助词,取独 D在/被17、本文在阐述道理时,夹叙夹议,下列语句中不属于议论的一项是 ( )A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B道可致而不可求。C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
13、方之学没者也D故世之言道,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17. A记叙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眇者识日的故事。故事中人物、时间、地点都不明确,结构是抽象的。但因为其描写生动,故而显得具体实在,说服力极强,而且明了易懂地告诉读者,任何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单靠间接经验是会混淆事物属性的。B第二段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这里的“致”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意思,平时积学,偶尔得道。说明光有感性认识还不够,必须亲自实践,多次探索,方能掌握道。C第三段进一步证明实践对认识真理的重要。这里又用了一个“南方多没人”的寓言故事。说明光有勇气还不够,还必
14、须有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有所得。D第四段点明写作目的。先联系了“今者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的实际,说明要想真正理解“道”,光靠读几本书还不行,而应该杂学旁收,既不能忽略感性经验,又要经过长期的措索思考,以渐进于道。18. C要想致道,光凭勇气不够 ,有经验的人指导也不够,还是必须要有自己的实践。二、请写出进学解中5个成语并加以解释(10分)19. : : : : : (1)爬罗剔抉:发掘搜罗,挑拣选择。爬,爬梳;罗,搜罗;剔,剔除;抉,选择。(2)细大不捐:谓大小都兼收并蓄。捐,舍弃。(3)焚膏继晷:谓夜以继日地学习。膏,灯油、蜡烛;晷,日影。(4)含英咀华:比喻琢
15、磨、领会诗文的精华。英、华:花;咀:嚼。(5)佶屈聱牙:形容文章艰深难读。佶屈:曲折;聱牙:拗口。(6)动辄得咎:一有举动就常常得罪或受到责备。辙:就,总是;咎:罪过。(7)俱收并蓄:把各种不同内容的东西都接受、保存下来。三、名句默写(20分)20.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1.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22.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23.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24.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5.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四、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6分)26
16、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进学解指摘上司的缺点,这是所说的责问工匠不用小木桩做厅堂的大柱子,批评医生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推荐作为泻药的猪苓啊。27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进学解头顶也秃了,牙也掉了,你就是到死又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想想这些,为什么反而要教训人呢?28计官司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越州赵公救灾记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了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情委任给他们。29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越州赵公救灾记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赵公就告诉富裕人家尽可能地借给他们,等田中庄稼成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