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盈亏平衡分析新探
盈亏平衡分析以变动成本法为理论依据,与企业目前实行的-完全成本法有较大差异,在缺少变动成本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利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法预测盈亏平衡点。对此,管理会计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实践中企业都很少采用,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一是按成本习性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要涉及混合成本的分解问题,而许多混合成本自身就具有双重性,无论采用什么科学的方法都不可能将其准确无误地分开。二是对“相关范围”的界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p-b)x a=P的数字模型只在相关范围内有效,而相关范围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相同企业的不同产品、不同产量、不同工艺流程、不同原材料价格等都会不同。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本量利分析的主要职责应该是规划和控制,过分细致地诸如约束性、酌量性成本分类,过分精确地诸如回归、概率等数学方法运用无益于决策的时效性、客观性要求,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谋求成本项目的大致准确可靠,充分利用现有会计资料迅速快捷地进行经营决策应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思路。基于该认识,本文提出以下观点和方法。
一、运用相对数指标代替绝对数指标
传统盈亏平衡分析使用的是绝对数指标,绝对数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唯一性,只能具体说明某一会计期间或某种产品,而对于一个稳定生产的企业而言,一定会计期间的成本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因此,用结构相对数代替绝对数指标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结构相对数的优点是把具体数据一般化、抽象化,在说明本量利各变量值时具有更大的代表性,用相对数指标计算盈亏平衡点的公式为:
保本点销售量=实际(预测)销售量×保本率
保本率=固定成本比重/固定成本比重+成本利润率
推导式如下:
固定成本率=固定成本比重×销售成本率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式中,Dol指经营杠杆系数;DFL指财务杠杆系数;DTL指总杠杆系数;pR指销售利润率;FR指固定成本率。
设销售成本率R=80%,m=30%,得决策用表,见表1所示。
因为不同企业的销售成本率R和固定成本m均会不同,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用表。
利用相对数指标计算保本点并构造一个简易规划系统有比较明显的优点:一是可以避开繁琐的变动成本计算,直接利用现有会计资料方便快捷地进行盈亏平衡分析;二是扩大了盈亏临界点各变量的取值途径,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经营决策;三是建立起保本率,安全率与三大杠杆的联系,对于评价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有一定意义。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