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第八周 教学安排 一、上节课程剩余部分(25分钟); 蹇叔哭师:二、文选部分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罃祁溪荐贤子产不毁乡校第三章 词汇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二节、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备课教案授课周次第5周授课时数3教学章节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授课方式 重点讲授+重点提示+练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情况,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常用实词词例,能说出它们在古书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今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2、词义的转移以及学术界时下所说的词义演变规律:词义沾
2、染,同步引申,词汇化难点:掌握古今词义演变规律参考资料:1、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董为光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5年版.3、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2006年版。4、其他论文见后文注释。教 学 程 序 设 计计划时间一、 课堂讲授:(一) 古代汉语中的字和词(二)古今词义的异同(练习:感知古今词汇的演变)1,全同。2,迥异.3,微殊。(三)词汇演变规律简述1,扩大、缩小、转移。2,轻重色彩。3,词义沾染.25分钟30+15分钟45分钟教学内容第三章 词汇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关于字和词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字是记录词的符
3、号,字和词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不是同一东西.(一) 词有两个基础,一是物质外壳的声音;二是意义。这两者如果缺一,就不成词。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要想弄清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首先要必须分辨字和词这两个概念。字和词不是同一个概念。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单位,它以音为义的信号,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词.而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形来标词,从词那里承受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义的结合体。在现代汉语里,字和词一般是不会混淆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是由三个词构成的一个短语,而用七个字来书写。又例如:“固是一个字,它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独立运用,因为它记录的只是一个单
4、音节的语素,必须和另一个或一些语素结合成“固然、“固定”、“固有”、“固体”、“坚持”、“顽固”、“依然固我”等词或成语后,才能独立运用。在这些情况下,一个字不等于一个词。现代汉语里双音词和多音词居多,字和词也就常常处于统一的情况下,因此,在读白话文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词看作语言的表音单位而把字仅仅看作语言的书写单位。但是,在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书面作品文言文里,情况就不同了。文言词大多是音节的,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个复句用十一个字记录,也就是由十一个词组成。“朝令夕改”,四个词构成一个短语,也就是由个四字记录。也就是说,在一般和多数情况
5、下,字和词在单位上是统一的。而且,文言文用的书面语言,由于时过境迁,不会再同时以口语的形式出现,必须通过字的媒介,才能识词、析句、阅读篇章。因此,古人从来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词。古代的注释书和字书、韵书上所说的“字”,实际上指的就是词,而它们所说的“词”,倒专指的是虚词。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字和词常常会不自觉地变成了同一个概念.从个别的词来说,在一般情况下,称一个词为一个字是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在讨论字与词的规律、研究字与词的诸多现象时,把字与词等同起义来,便会生出很多麻烦,是很不科学的。因此,字和词在本质上不是同一个东西,除了它们彼此关系密切外,民还有着互不相同的发展规律.尽管汉字的造字
6、初期是一词造一字,字词的对当关系非常整齐,然而到了后来,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异词同字和异字同词现象渐渐多起来.异词同字现象如: 甲、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甚倨。(居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甲、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乙、丽土之毛.(甘藷疏序) 甲、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王风硕鼠)乙、唯闻女叹息。(木兰诗)以上三例,甲的“观指的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而乙的“观”则当“观看”、“观赏”讲。两义同写“观字,显然并非一词。甲的“丽”义为“华美”,乙的“丽”义为“附着”,也是两个词。至于甲“女”其实是第二人称代词“汝”,乙的“女”,更
7、是没有什么关系了。异字同词现象如: 甲、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乙、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甲、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乙、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丙、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甲、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黄生借书说)以上三例,甲的“暮”与乙的“莫”是同一个词.“莫”的字形是日在丛草之状,说文:“莫,日且冥也。就是“日暮”的本字,后来“莫”字用作了否定词,而标志时间的字都加了“日”字,就把这个本来已有“日的字重加了一个“日”变成“暮”,所以“莫”与“暮”虽写两形,却记录同词。甲的“被与乙
8、的“披”、乙的“丙”与丙的“纳、甲的“故和乙的两个“固”也都反映异字同词。“被”与“披”都当“穿讲,二字古代同音。“内、“纳”都是“使进去的意思,二字古代通用,至于作为副词当“本来讲的“固”,更是常常写成“故”字来代替。同词民字和异词同字现象形成的原因很多,下面还要一一讲到。但是,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即使作为单音节的词,单位虽然是一字一词,实质却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把字的关系简化,就会发生望形生义的毛病,把文言文的词义理解错误。面对文言文中字与词这种矛盾的状况,在解读文言文时,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留心,采用各种办法,将字词关系统一起来,才能因字而识词。从了解意义的角度说,我们需要认识的是词,因为
9、义是词所固有的,字义是由词那里承受来的.但是词义不可能没有词形来表现。古代汉语的词,口头形式是音,书面形式是字形,而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汉字在造字初期是据义而构形的.所以,从原始字形可以直接了解义。这样,汉字对认识词的作用、特别是认识词义的作用就相当重要了.(二)古代汉语词的外部结构特点首先,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特别是先秦的文言文,很少有双音词,即使常常两个字连起来用的词,也完全可以分开来解释.例如: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战国策齐策)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认魏晋。(桃
10、花源记)以上几段话,各个时代的文言文都有,将各句中的词析出,绝大部分是单音词,其中有一些连用的字很像双音词,如中的“所以”、“出入”、“非常,中的“形容”,中的“其实”,中的“结束”,中的“无论.但它们都不是双音词,必须按单音词分开来解释,意义也和现代汉语双音词很不一样.“所以”不是因果复句的连词,而是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的词组,“所代原因.“出入”是“出去和进来”的意思.“非常”也不是程度副词,“非”是否定副,“常”是形容词,当“寻常讲,“非常”就是“不寻常的状况”。“形容”是两个音词组成的词组,“形”是“身形,“容”是“面容”.“其实”的“其”是指示代词作“实的定语,“实”是果实。“
11、其实”不是语气副词.“结束”是两个动词联合,“结与“束”都穿衣服的动作.“无论”的意思是“不用说,“无”是否定副词,作动词“论”的状语.所以,对古代汉语的词,不要轻易按双音词来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音复合词。上古汉语中双音复合词很少,只有那些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音音词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的词,才可以认为是双音复合词。例如: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孟子离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韩之战,惠公不振旅.(左传成公十六年) 楚师败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左传宣公二年)上例中,“良人”指丈夫,“师旅指军队,“振旅”是古代作
12、战回国的一种清点实、告于祖庙的礼仪,“败绩”专指在战场上失败到溃不成军的地步,“社稷则专指国家.这些词的意义已经不是组成它的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高一有的层次上生成了一个新的总体意义,所以,它们已构成了双音复合词。在上古汉语里,复合词一般是称谓名、职官名、礼仪与制度的专门术语等等,为数不是很多。第二种是通常所说的连绵词.连绵词又称联绵词或连(联)绵字,一般认为它已是不能拆开的单纯词,是一种声音的组合,而非意义的组合。其实,从来源看,连绵词的产生大约有三个渠道:(1) 义合式。这类连绵词原本是两个同源词,本可以分开来单用或单解,凝固后保持了词源意义所带来的词义特点.如“绸缪。“绸”与“缪”
13、均有宛转缠绕的词源意义,凝固成连绵词后保持了宛转之义。(2) 衍音式。这类连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虽用汉字书,但不具意义.向前衍化的如“参差”“囹圄”等,向后衍化的如“趑趄”、“菡萏”等。(3) 摹声式.摹拟自然声音而产生的连绵词。如摹拟自然爆破声的“劈历”,摹拟动物鸣叫声的“蟋蟀”,摹拟物件撞击声的“锒铛”,摹拟人类情绪发声的“歔欷”等。不论连绵词的产生渠道为哪一类,它们之间一般都具有或双声、或迭韵的语音关系,只有少数因辗转变化而不再是双声、迭韵,但仍可间接求得两字之间的语音联系:双声联绵词如“犹豫”、“憔悴”、“踌躇”、“仓卒、“流连等。迭韵联绵词如“
14、从容、“烂漫、“迷阳”等.连绵词因具有固定的语音配合关系,它的产生又与语音有很大关系,所以人们对它的语音感受较深,书写时重音不重义,常常失其本字,一个词有多种写法,这也是促使它不易分开解释的原因。词和字的关系有下列几种:1、 字和词是相合的:山、水、人、上、下2、 字和词不相同的(假借字):难(本为鸟)、焉(本为鸟)3、 不同的字记录同一个词(异体字):泪淚 峰峯4、 一个字几,记录几个词(引申、假借): 石头石 二千石(dan4) 石碑一个字记录两个音:诸(之于、之乎),焉(于之),盍(何不)二、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学习古大汉于的重点是词汇。词汇是经常变化的,因为语言
15、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不断地变化,语言中的词汇也就不断地跟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古今词汇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形式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意义的变化上.因此,学习古代汉语时,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而词义的变化又比词形的变化更为显著。严格地说,“古今词义”这个概念,应当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先秦对汉代来说是古代,汉代可以称今;先秦、汉代对唐代说来是古,唐代又可以称今;汉唐对清说来是古,清代相对说来是今;沮代对现代说来也是古,现代自然是今。词义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发展,因而也都需要辨异。不过,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古今词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比较笼统,指的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
16、汉语的词义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不再计较它内部的小段分期。它是一个古汉语教学体系中的概念,而不是专门的、严格的词汇史概念。所以这样确定“古今词义”的内涵,是因为汉语在相当一面时期内言脱节,后代文言文一般仿效先秦文献言语言,自然的差异固然存在,但人为的求同又很显著,对一般的文言文阅读说来,完全可以把整个的文言文存在时期看成一个大阶段而对内部的小阶段差异忽略不计。不过,因为小阶段的词主差异毕竟是存在的,所以,在谈问题时,也难免要涉及到某些时代的特殊情况;又因为文言文是以先秦书面语为基础,所以谈到差异,一般多从先秦谈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
17、源于网络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我们又必须承认语言的继承性。看到古今汉语相同的方面;但是,更应该重视语言的发展,看到古今汉语相异的方面。继承和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有是不对的,我们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义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必须认识,也必须辨别。认识是理论问题,辨别则是实践问题.古今词义的辨异是一个在语言理论上和实际阅读上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不过,在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我们还是着重解决实践上的问题,也就是着眼在如何辨异而不过多去研究词义变化的内在规律。应该注意,古今是相对的概念.段玉裁在曾经指出:“古今
18、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下为今。” 1古代汉语课所说的“古今词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这概念比较笼统,指的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关系,也就是说,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不再计较它内部的小段分期2. 说古今词义有差异,一般是指它们有不同的义项:说古今词义微殊,一般也是指古义的某一义项和今义的另一个义项十分接近而稍有区别。所以,古今词义的比较,是以义项为单位来进行的。古今词义相比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这些词属于基本词汇,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这种词。在汉语
19、词汇中只是少数.(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有一些词,从行头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绸 古义,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用白底子的锦把旗杠裹起来)。现在“未雨绸缪(mou35)”, 绸缪,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防备。该 古代常用意义是“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在现代汉语中,“该的常用意义是“应当”。严重 古义为“尊重、敬重”的意思。史记游侠列传“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今义为“重大、紧急的意思。行李 古义指“外交使节。左传“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你(郑国君主)接受到楚讨伐我的命令,亦不派一个使节来告诉我(晋国君主)。今义指铺盖行囊。这些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词,对初学古
20、代汉语的人,是一种困难,但这种困难比较好克服,只要勤于查辞书、字典,即可避免理解上的错误。(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同中有异,这是阅读古书时,特别要引起注意的. 古义 重病 古义 咨询 病 访今义 小病也称病 今义 探访这种“同中有异”的古今词义差别,主要是由词义范围的扩大、词义范围缩小,以及词义的转移、引申所造成的。1、 词义范围的扩大 古义 专指蔬菜 古义 坐着打盹儿菜 睡 今义 肉类、蛋类也称为菜 今义 坐着、躺着都是睡 古义 只指麻织品 古义 专指黄河布 河 今义 棉、麻织品的通称 今义 泛指一切河流2、 词义范围的缩小 古义 泛指房屋 秦
21、以后,知指封建帝王的殿堂宫 今义 皇宫、文化娱乐场所 古义 泛指陶器 古义 一切粮食作物的总称 瓦 谷 今义 指盖屋顶用的陶器 今义 只指稻摅粟 古义 泛指老人 古义 泛指一切气味 丈人 臭 今义 岳父 今义 臭气(难闻的气味)3、 词义的转移暂 表示时间范畴这一点上,古今义有联系,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 上古:突然 中古:短暂 中古以后:暂时广雅释诂“暂,猝也”这是暂的本义。说文“默,犬暂逐人也(犬不吠突然向人扑去)”.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狗不吠突然向人扑去)左传僖公33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暂,突然)庾信镜赋“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暂,短暂)王勃滕王阁
22、序“宇文新州之懿范,幨帏暂驻.”(复姓宇文的新州刺史美好榜样,他乘坐的车子短时间的停留。这里的“暂时的”不仅与“突然 一下字有明显的区别,与“短时的”也不同,“暂时的”是对将来而言,“短时的”只是表示时间短暂,并不包含将来要做的意思。 汤 冬日则饮水,夏日则饮水.孟子 豆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 脚 小腿;互抱超马脚不得行。班超传 恨 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涕 眼泪;哭泣无涕。词义的转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褒义,现在是贬义; 复辟 (恢复君位) 爪牙(得力助手)2、古代贬义,现在褒义锻炼 (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 3、古代是中性,现变为褒义或贬义 谤(议
23、论) 侵 (一种进攻的方式)“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鸣钟鼓进军叫伐;无钟鼓叫侵;轻装突击叫袭)。后来“侵”变成了贬义词,凡说“侵”都指非正义的军事行动。 祥 古代主要的意思是预兆、征兆,中性词。左传“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后来变成了褒义词,凡用“祥都表示吉祥.4、 古义轻,今义重诛 责备-杀戮5、古义重,今义轻感激 古义愤激 ,今义感谢。“正月十五,感激而死。”古代汉语中大量“同中有异”的古今词义差异,是人们阅读古书时感到似是而非,对文意的理解不能落实的主要原因.因此,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异,认识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常用义,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词汇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语音的手段
24、,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1)从字形上分析勸(劝),从力不从言,可见它的本义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勉励、奋力.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醒 如同“醉”“酣”等字一样,从酉,而不同寝、寐等字一样从宀,可见它的本义是指酒醒。左传“姜与子犯谋,醉而谴之;醒,以戈逐子犯”。(2)从语境上分析语境即上下文,这里也包括词在句中搭配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从语境上看,“睡不可能是今天的躺下来睡觉,而是坐着打瞌睡.(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富和“贫” “穷”和“达”(4)从今语
25、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款待”中的“款是古义诚恳的意思,司马迁报任安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现代汉语中的不少成语是汉语古词古义的沉积和凝固,我们可以通过对成语的理解来考察古义。呼天抢地 走马观花 揭竿而起 饶有风趣 口诛笔伐 若即若离一、古今词义的异同的基本情况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3.(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这类词的意义直到今天仍旧是几千年前的意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如:“马、牛、羊、山、水、日、月、人、手”等,这类词数量不多,却是汉语的基本词汇。这些词的意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相对稳定,同缓慢发展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也明显地体现了古今汉语之间的继承关系。
26、从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对这部分词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二)古今意义完全不同这类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上看,迥然不同。它们的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毫无关系。如:该:古代常用的意义是“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su).”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在现代汉语中,“该”的常用意义是“应当”。成语有“言简意赅”,这个“赅”字是“备”的意思,不过,字形有所不同。抢(qing),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游中“抢榆枋”的“抢是突过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四中“以头抢地尔的“抢”是“撞”的意思.钱(旧读jin),
27、本为一种农具的名称。说文金部:“钱,铫也,古者田器。”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zh收拾)乃钱镈。上古曾以农具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又仿照钱这种农具的形状铸币,“钱”渐渐成为货币的通称,“货币”便成为“钱”的基本意义而取代了田器辽意义.商君书外内:“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类似的有:去、寺、行李等。 履帝武敏歆.(诗大雅生民)踩着上帝的足迹拇指而歆动,“武”当“步迹”。 官宿其业,其物乃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宿”当“安守”讲. 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造”当“到去”讲。 若舍郑以为东盟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原来指外交使节.现在指外出时所带
28、的物品。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诸葛亮出师表)感激,原来指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现在指由衷地感谢。这些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词,对初学古代汉语的人而言,是一种困难。但是这种困难比较好克服,只要勤于查字典、词典,就可以避免理解上的错误.在词义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一种,即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的之处。这一类词,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时应当重点掌握的,也是本节要着重加以讨论的.例如:勤:古代是“劳苦的意思,和“逸”相对;例如论语微子
2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现在,“勤”是“勤劳”的意思,和“惰相对。访:古代是“咨询”的意思,其宾语是事物;现在是“拜访”的意思其宾语是人。尔雅释诂:“访,谋也.尚书洪范:“王访于箕子。”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给:古代是“供应”的意思,读j;现在是“给予的意思,读gi。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穷:古代是指政治上走投无路,不得志;现在指经济上的贫穷。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城:古代是指城墙;现在指城市。池:古代是指护城河;现在指池塘、水池。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下面将这种同中有异
30、的词分为两类,分别举例说明:(一)词义范围的差异。有些词的词义范围古今是有差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范围扩大.词义范围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菜:古今所表示的范围很不一样.在古代“菜”是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说文:“菜,草之可食者。”祀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解说“菜,谓芹藻之属”荀子富国:“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杨倞注:“荤,辛菜也。”所谓辛菜,就是葱蒜之类。郝懿行注:“荤菜,亦蔬耳。”另外,古书上常见的“菜羹”、“菜色”.这些“菜”都是指的蔬菜。直到宋代,“菜”还是不包括肉类等副食品.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记载了
31、这样一则故事。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肉和菜的分别是十分清楚的.睡:在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说文:“睡,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这里所说的“睡”就是坐寐的意思,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来睡大觉,不仅文义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也就是耷拉着脑袋,现在“打瞌睡”一词就是由此而来。后来,“睡”的意义扩大了,不管是坐着睡还是躺着睡,白天睡还是夜晚睡,都可以叫做“睡”.响:回音声音。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色:脸色颜色,色彩。战国策
32、苏秦连横约从:“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愧色。河:黄河一般的河流。山海经夸父逐日:“饮于河谓,河渭不足。”汉代以前“河”特指黄河,不是一般的河流,一般的河流用“水”表示.江:古代专指长江,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现在泛指一般的江河、河流。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关:古代专指函谷关,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后来引申指一般的关卡。2词义范围缩小。这类词古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今义,也就是说,今义的范围缩小了。例如:宫:上古泛指房屋.诗经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
33、穴而处焉。”秦汉以后,一般民房就不能称之为“宫”了,只有封建帝王殿堂,住房才能叫做“宫,如“阿房宫”“未央宫,有的寺庙也可以叫做“宫”,如“雍和宫”,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宫”字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了。除了某些叫“宫”的旧有名称外,现在,只有某些文化娱乐场所才称“宫,如“少年宫”“文化宫”等.臭(xi):原指一切气味。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也可专指香气或秽恶的气味,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颖达疏:臭,香气馥如兰也。“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蕕,臭草。言善易消,恶难除。”孔颖达疏:“
34、既以善气为香,故专以恶气为臭耳。”后代“臭”专指秽恶之气。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禽:古代指鸟兽类动物的统称。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后来则专指鸟类动物.子:原来指子女,论语先进:“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后来指儿子,“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瓦:古代是指陶制器物的总称。荀子性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今义指盖在屋顶上的瓦片。朕:古义不分贵贱都可以自称为“朕,如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以后
35、成为皇帝的专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丈夫:古代指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后来指女子的配偶,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词义的扩大和缩小,都是指词义所表示的范围发生了变化;而词义的转移时指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3词义转移。即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它的主要特点是新义产生后,旧义就不存在了。而新旧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汤 本义是热水.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汤的今义则是菜汤,米
36、汤等,作为“热水的意义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在“赴汤蹈火这个成语中还保存着。寺 本义是官署。汉代九卿主管的机构都叫做“寺”,如“大理寺“太常寺”。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建白马寺置经,“寺逐渐演变成“佛寺”的称呼,“官署意义就消失了.走 跑。山海经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现在指行走.脚 小腿。后汉书班超传:“互抢超马脚不得行。” 现在指足掌。狱 案件,官司.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汉书赵广汉传:“鞠狱故不以实.”现在指监狱。诛 责求,谴责.左传公孙无知之乱:“反,诛屦于徒人费。后来引申指“杀.货 财物,财产。盐铁论本义:“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
37、助边费” 现在指商品、货物。(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为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显著的判别。从意义褒贬不同的情况看,主要有几种情况:1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复辟:古代指帝王恢复君位,重新掌权.明史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今义指旧制度卷土重来。现在多指被推翻的势力重上台,或指恢复旧制度。孙犁白洋淀纪事纪念:“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爪(zho)牙:古代指勇猛的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国语越语四:“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韩愈与风翔刑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今义的爪牙跟走狗差不多,完全是贬义。走狗:古代指
38、猎犬,是一个褒义词,晏子春秋谏下二三:“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现代汉语中“走狗”却是贬义词,指受人豢养帮其作恶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操杖隶皆绅家走狗。2古代是贬义,现在变为褒义。乖 古代是“乖戾”之义,是贬义词。韩愈五箴行箴:“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来“乖”朝相反的方向引申,有“乖巧、机灵的意思.锻炼:古代除了冶炼的意义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汉书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孰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孰也。在现代汉语中,“锻炼”完全是褒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3古
39、代无所谓褒贬(中性),后来变成了贬义。谤:古代“谤”是批评议论的意思。左传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杜预注:“庶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普通老百姓不能参与朝政,听到国君有过错就进行批评议论)。”史记夏本纪:“女无面谀,退而谤予(你不要当面说好话,背后又议论我)。”今义谤是造谣中伤的意思,是贬义.(郭上89页)伪:古代是“人为的”,没有贬义。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现代汉语中的“伪”当“虚伪”讲,有贬义.贿:上古指财物,诗经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现在指贿赂。谣言:古代是民间歌谣谚语,后汉书刘陶传:“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謡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李贤注:“謡言谓听
40、百姓风謡善恶而黜陟之也。”现代汉语是指流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是贬义词。卑鄙 古代指地位低下、见识很浅。是中性词.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现在是贬义词,指品质、行为恶劣.4古代贬义,后来无所谓褒贬.党:古代当“偏袒”讲,有贬义。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现代汉语“党指“集团”,无贬义。氛:上古指凶气,汉书董仲舒传:“今阴阳错谬,氛气充塞。”注:“氛,恶气也。后代演变为既指“妖氛”,又可以指“香氛”。江淹采菱曲:“高彩隘通路,香氛丽广川。”(三)词义的程度轻重不同.一些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1古义轻,今义重。恨:古义是遗憾、不满。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
41、魄私恨无穷.”汉书 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现代汉语常用一“仇恨”义。程度古代重。诛,最初只有责求,谴责。左传公孙无知之乱:“反,诛屦于徒人费。”论语公治长:“于予与何诛。”今成语有“口诛笔伐。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2古义重,今义轻.怨:古代意义较重,相当于今天的“恨。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说秦穆公对孟明视等三人恨入骨髓)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卫律叛汉投降匈奴,汉天子当然不会是轻淡地埋怨他)。可见,这里“怨”都不是今天的“埋怨、抱怨”的意思,而是恨。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异苑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皆感激为云泣
42、下。“感激”而至于死,而至于“泣下”,这个词的意义是很重的,而今义只是感激的意思,意义要轻多了。贼:古代汉语中是指“乱臣贼子”,现代汉语中多指小偷小摸之辈。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1 见王念孙广雅疏证序。2 王宁古代汉语通论,78页。3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册),84页。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该: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今:丝绸 今:应当。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城:城墙城市 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讨论:这三种词在阅读理解古籍时各有怎样的影响?总结:第二、三种词常会成为理解古籍的障碍,第三种词最容易让人误解古籍。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