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重难点归纳.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45723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重难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重难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重难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重难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重难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重难点归纳1单选题1、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2、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NO2)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如图所示的四种放置方法,最合理的是(二氧化碳空气)()ABCD3、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2、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4、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微粒之间有间隙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5、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秋天桂花香飘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冬天大雪纷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变黑,说明分子间有斥力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B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C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要小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7、下

3、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C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信息可知,此物质()A在t=0时刻是固态,其内能为0B在23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其内能不变C在06min内物质内能一直增大D在06min内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变9、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C

4、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D同时加热两分钟液体A比液体B温度高,所以液体A吸收热量比液体B多10、如图1所示,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初温及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A加热1min,两种液体吸热关系为Q甲Q乙B乙液体在第2min时的比热容大于第1min时的比热容C甲液体的吸放热能力比乙强D通过图像分析可得,甲、乙两液体的比热容大小之比c甲:c乙=1:211、如图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是

5、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12、沿海地区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其原因是()A海面经常刮风B沿海地区水多,会自动的制冷和制热C水的比热容大D水的比热容小1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02min内乙物质比甲物质吸收的热量多C乙物质在BC段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D乙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大14、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不经一番寒彻骨,怎

6、得梅花扑鼻香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5、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的温度变化量小于乙液体的温度变化量B温度变化量相同时,甲液体的加热时间大于乙液体的加热时间C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D根据质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信息,可以推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多选题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B原子是由不带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C

7、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D用力可以把冰糖块碾成粉末,这说明冰糖的分子很小17、北京冬奥会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配合着古诗文、谚语或俗语,华夏大地的魅力风光和冰雪健儿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立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沙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B小暑: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由空气凝华形成的D大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雪是凝华形成的,这一过程会放出热量18、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酒精和水混合成消毒液

8、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的体积会变小B在教室喷洒酒精消毒液后一段时间,到处闻到酒精的味道,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消毒液喷在手腕上比喷在衣服上更快消失,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D酒精消毒液很难被压缩,是由于酒精分子间存在引力19、图所示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实验,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图乙所示的实验,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图丙所示的实验,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棉花做了功D图丁所示的实验,水蒸气对橡胶塞做功的同时内能减少2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零下20摄氏度的东北地区,雪人变小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乙图所示,抽去

9、玻璃板,上方瓶中的气体会变成红棕色,这是分子扩散现象C丙图所示,“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帆板在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太阳能D丁图所示,当塞子跳起时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2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海面上的浮冰,其机械能和内能均为零B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的内能大C一杯水的温度降低,它具有的内能减少D做功不一定会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22、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对固态物质a、b、c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热量损失,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t1t2时间内,a、c吸收热量相同Bt2t3时间内,a的内能不变Cb的比热容可能大于

10、c的比热容D若a、b是同种物质,则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23、小强根据下列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密度/(kgm3)(常温常压下)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比热容c/J(kg)1煤油0.8103铜1083干泥土0.84103纯水1.0103铝660水4.2103铜8.9103铅328铜0.39103铝2.7103锡232铝0.88103A水的比热容与质量无关B用来熔化铜的器皿可以用锡制作C液态铝的凝固点是660D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干泥土温度升高得较多24、关于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塞子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去,水蒸气对

11、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B图乙: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内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图丙: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引力D图丁:在热水、冷水中同时各滴入一滴蓝墨水,静置片刻后杯中的情况,说明液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

12、填空题26、神舟十三号在4月中旬返回地球,历时半年的出征,航天员过了在太空中的第一个中国年,也看了北京冬奥会,终于回到祖国和家人的怀抱。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剧烈摩擦引起了熊熊大火。这个过程中返回舱将_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是通过_的方式实现的。27、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坐在电火箱内取暖,也可以跳绳使身体发热。前者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28、周末欧亮同学在家妙菜,在客厅看电视的妹妹闻到了香味,这属于分子的_现象。他在做汤菜时将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_J。c水=4.2103J/(kg)29、两杯清水,同时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后,出现如图(a)、(b)所示情景,则a杯中的水温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b杯中的水温。这是由于温度越_(选填“高”或“低”),分子_运动越剧烈。30、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据报道:一个50g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坏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下落过程中,鸡蛋所受重力大于所受空气阻力,鸡蛋下落过程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_能,下降过程中鸡蛋的机械能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