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41608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 物质与意识(1). 物质1. 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 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 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 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

2、) 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 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 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 . 主观能动性 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

3、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 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 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 重视精神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 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 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 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 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 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只有坚持从

4、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 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 客观规律 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 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 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5、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 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 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 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 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 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

6、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 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 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 不所做的思想) 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 认识(包含了真理)1. 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

7、 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 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认识的对象受限制 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实践1.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 实践的特点

8、: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 联系1.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 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 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 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

9、的联系6. 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 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 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 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 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

10、 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 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 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 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 优化系统方法

11、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1. 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 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 发展具有方向性3. 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 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 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 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 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 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具有旧

12、事物没有的优越性 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 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 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 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 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 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 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 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 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 质变

13、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 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 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 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 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 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 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 坚持适度的原则 重视量的积累 矛盾 1. 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

14、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 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 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 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 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

15、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 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转化是必然的 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 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 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 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

16、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5. 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 含义不同 角度不同 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 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 方法18.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

17、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 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 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 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 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

18、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 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 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 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 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 角度不同 方法论不同28. 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 全面的看问题2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 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 认识某一矛盾时

19、,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 的结果 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 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 即克服又保留3. 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

20、事物发展的中断 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 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 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 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 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 面的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

21、):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 敢于突破陈规旧说 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8. 生产力:劳动主体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9. 科学的本质:创新10. 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 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 劳动成果如何分配 人与人的关系13.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 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 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

22、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 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23、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 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

24、的爱国者 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 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 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17. 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

25、证,也是取得社会 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 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 属性和功能19.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 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 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 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 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

26、) 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 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 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 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 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 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 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 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 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 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