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40509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年级:姓名:7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坐标为整数)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为整数).3.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换.通过研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使学生看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感受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

2、.5.结合实例,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过程与方法】先以请学生口答的形式回顾本章各知识点,然后教师将本节各知识点及知识结构框图出示在屏幕上,供学生复习时参考.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典型题、热点题的综合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深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获得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工具.通过介绍笛卡尔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向数学家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树

3、立远大的志向.【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的应用.【教学难点】坐标的应用.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的坐标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教材首先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结合数轴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从中了解到了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技巧和一般方法;2.用坐标表示平移.探讨点或图形顶点的坐标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通过“数学活动”的学习,了解到用其他方法(如用极坐标)

4、,也可表示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指出下列各点所在的象限或坐标轴.A(-1,-2.5),B(3,-4),C(-,5),D(7,9),E(-,0),F(0,-),G(7.1,0),H(0,10),K(0,0).解:方法1: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先大致地描出各点,再作出判断.方法2:可用下表提供的规律直接判断.A在第三象限,B在第四象限,C在第二象限,D在第一象限,E在x轴负半轴上,F在y轴负半轴上,G在x轴正半轴上,H在y轴正半轴上,K在原点上.例2 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A的位置为(2,90),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解:由图可知,A(

5、2,90)表示A在从里往外第二层,并在90的方向上.因B在从里往外第5层,并在30的方向上,故B的坐标为B(5,30).同理:C(4,240),D(3,300),E(6,120),F(4,0),G(4,180). 例3 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为_平方单位.分析:B(4,3),C(1,2).SABC=S长方形MNBP-SMAC-SNAB-SPBC=34-13-24-13=5.也可以这样求:SABC=S梯形MNBC-SMAC-SABN=(3+4)3-13-24=5.例4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且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在如图

6、所示的三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出各顶点的坐标.解:对于同一个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建得不同,它的坐标就不一样.(1)A(0,0),B(4,0),C(4,4),D(0,4);(2)A(2,1),B(6,1),C(6,5),D(2,5);(3)A(-2,-2),B(2,-2),C(2,2),D(-2,2).例5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m,1-m)一定不在_象限,B(a+1,a)一定不在_象限.(2)点P(x,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xy0,则P在_,若xy=0,则P在_,若x2+y2=0,则点P在_.分析:(1)对于点A(m,1-m),若m0,则1-m可以为正,可以为0,也可以为负,此时,

7、A在y轴的右侧,若m=0,A(0,1),在y轴正半轴上,若m0,则A的坐标特征为(-,+),在第二象限,可见A(m,1-m)一定不在第三象限;对于B(a+1,a),因为a+1a,而第二象限的坐标特征是(-,+),始终是横坐标的值小于纵坐标的值,所以B(a+1,a)不可能在第二象限.(2)若xy0,则x,y同号,所以A(x,y)在第一或第三象限;若xy=0,有三层意思:x0,y=0;x=0,y0;x=0,y=0.所以P(x,y)在坐标轴上;若x2+y2=0,则x=0,y=0,所以P(x,y)即P(0,0)在原点上.例6 若A(-5,m),B(n,3)是不同的两点.(1)当m_,n_时,ABx轴;

8、(2)当m_,n_时,ABy轴;(3)当m_,n_时,A,B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4)当m_,n_时,A,B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分析:(1)若ABx轴,则A,B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所以m=3,n-5;(2)若ABy轴,则A,B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不同,所以m3,n=-5;(3)A,B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两点的横纵坐标均相同,故m=-5,n=3;(4)A,B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B两点的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故m=5,n=-3.【教学说明】本题揭示如下规律:已知A(a,b),B(c,d)是不同两点,则ABx轴ac,b=d;ABy轴a=c,bd;A,

9、B在第一、三象限平分线上a=b,c=d;A, B在第二、四象限平分线上a=-b,c=-d.例7 已知点N(3a-2,4-a)到x轴的距离等于到y轴的距离的2倍,求符合条件的N的具体坐标.解:点N到x轴的距离是4-a,到y轴的距离是3a-2.依题意4-a=23a-2,所以4-a=2(3a-2).由4-a=2(3a-2)得a=.由4-a=-2(3a-2)得a=0,当a=时,N的坐标是(,),当a=0时,N的坐标是(-2,4).综上,N的具体坐标是(,)或(-2,4).例8 如图四边形A1B1C1D1是由四边形ABCD平移而得到的,P(x0,y0)是四边形ABCD中任意一点,求平移后P点的对应点P1

10、的坐标及A1、C1、D1的坐标.解:题目没有告诉图形的平移规律,但告诉了平移后B点的对应点B1的坐标,由此可分析出图形的平移规律,进一步可求出各点的坐标.B(3,0),B1(0,-3),又3+(-3)=0,0+(-3)=-3.点B1是由点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故四边形A1B1C1D1是由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P1(x0-3,y0-3),A1(-1,0),C1(-3,-3),D1(-2,-1).例9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ABCD的边AD在x轴上,点A在原点,AB=3,AD=5.若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

11、度沿x轴正方向作匀速运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ABCD的路线作匀速运动.当P点运动到D点停止运动,矩形ABCD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P点从A点运动到D点所需的时间;(2)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求t=5时的P点的坐标.解:(1)P点从A运动到D的距离是AB+BC+CD=3+5+3=11,P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所以它运动的时间是111=11(秒);(2)当t=5时,P点运动的路程是15=5,此时P点在BC上,且距B 2个单位处.此时长方形ABCD向右运动了25=10个单位长度,所以P的横坐标应为10+2=12.易知P的纵坐标为3,故此时P的坐标为(12,3).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点的位置有序数对.2.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点的位置.3.坐标的简单应用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7”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是对该章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复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前置的学习情况,给出例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