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XX文化创意产业园民间演艺中心项目可研报告第 48 页 共 48 页目 录第一章 总 论4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4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41.3项目概述4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61.5结论及建议7第二章 建设的必要性82.1建设的背景82.2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 建设条件113.1建设地点113.2建设条件113.3工程施工条件12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134.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134.2建设内容及规模13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165.1总体设计165.2 建筑结构方案19第六章 公用工程226.1给水工程226.2污水系统246.3供电系统24第七章 节能、节水297.1必要
2、性297.2节能措施297.3节水措施297.4能源管理29第八章 环境保护308.1环境现状308.2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308.3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308.4绿化31第九章 消防及劳动安全卫生329.1消防329.2安全措施329.3卫生措施33第十章 管理机构设置及劳动定员3410.1组织管理机构3410.2劳动定员3410.3人员培训34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3611.1基本要求3611.2项目管理3611.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7第十二章 项目招投标3912.1招标原则3912.2招标范围3912.3招投标程序39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4113.1投资估算依据4113.
3、2总投资4113.3资金筹措41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4214.1成本费用估算4214.2盈利能力分析4214.3不确定性分析4314.4评价结论43附图-1 演艺中心鸟瞰图44附图-2 演艺中心透视图45附图-3 演艺中心平面图46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XX民间演艺中心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XX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委会1.1.3建设地点XX县城南部,文峰广场南侧,紧靠文峰大道。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资格证书编号: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关于编制中国民间演艺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委
4、托书;2、XX县城市总体规划;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4、XX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5、XX县相关部门提供资料;6、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7、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1.2.2研究内容和范围本报告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条件及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XX县的文化产业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方案、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劳动定员、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1.3项目概述1
5、.3.1项目建设的背景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朝阳产业。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凝聚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渊源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伟大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强大凝聚力。要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6、向;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国家公共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大力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化资源大县的XX县,要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近年来实施“文化立县”战略,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成为当今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的显著成绩。利用已经形成的享誉全国的“XX现象”和赵庄魔术、马街书会、XX汝
7、瓷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魔术之乡”、“河南省文化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好效益地发展民间演艺产业。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积极响应 “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科学发展方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升XX的区域竞争力。本项目紧紧围绕“以魔术演艺产业为支柱,将演艺产业发展和演艺人才培养输出相结合,构建全国知名的魔术演艺文化试验区”的核心战略,以演艺文化项目建设聚集资本、整合资源、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激活XX传统农业与文化旅游相关工业的发展。同时完善演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培植中华民间演艺产业集群和民间演艺教育
8、中心,打造以魔术为特色的演艺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XX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同类发展中的地区做出示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XX县步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也必须要加强XX县的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高品位、高起点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和布局合理、便捷有效、开放性好、实用性强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加快中国民间演艺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体现人文内涵,提高文化品位。这也是尽快改变XX县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设施普遍陈旧状况的有效措施。基于此,XX县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1.3.2
9、建设规模本项目建筑坐北朝南,紧靠文峰大道。其可用地面积172.6亩(6万平方米)左右,建筑单体占地面积5770.2平方米,广场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单体总建筑面积约12733.6平方米。项目建成后为一个集综合演艺、庆典集会、时尚娱乐、艺术展示、体育竞技、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生命体。1.3.3区位交通条件本项目场地选址位于XX县城区南部,文峰广场南侧。周边为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和居住用地,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适合本项目建设。1.3.4环境保护本项目建设运营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噪音,经采取措施治理后均能做到达标排放。1.3.5项目定员本项目建成后
10、,中国民间演艺中心总定员160人,主要为管理及技术人员,所需工作人员采取面向社会招聘的方式解决。保安、环卫、绿化等由社会化专业公司负责。1.3.6项目实施进度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竣工交付使用,共计划安排24个月。1.3.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11237.39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多方筹措解决。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劳动定员人1602总投资万元11237.39 3建设投资万元10815.89 4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0.00 5流动资金万元1404.99 6其中:铺底流动资金421.50 7资金筹措万元11237.39 8贷款万元0.0
11、0 9自筹万元11237.39 10经营收入万元5500.00 11总成本费用万元1327.03 12利润总额万元4156.47 13投资利润率%36.99 14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32.42 15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万元15569.05 16投资回收期(税前)年4.79 17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23.28 18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后)万元9479.75 19投资回收期(税后)年7.15 20借款偿还期年4.00 21盈亏平衡点%61.30 1.5结论及建议1.5.1结论本项目建设符合XX县文化活动的实际需要和城区的发展规划,加快了XX县城区的开发,极大的推动城市化进程
12、的步伐,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本项目建设选址合理,建设规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建成后,将以其水准高、功能全成为全国最大的文艺人才培训基地,推动XX县经济的大发展。无论是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看,本项目均是可行的。1.5.2建议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1、争取政府在政策、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使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能够稳步进行。2、项目应认真组织并抓紧进行下一步的深入设计,加快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3、本项目投资额巨大,在建设前期应积极的落实各项建设资金,防止工程因资金问题滞后。4、项目建成后应加强中国民间演艺中心
13、管理工作,努力将其建成一流的XX县人民的文化活动场所。5、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把公益性行为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风险。6、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做好环保“三同时”工作。第二章 建设的必要性2.1建设的背景1、本项目的建设可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全面推进XX县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
14、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重视和发展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先进城市加快发展的趋势。XX的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培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后劲,是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设施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景观和象征,现代城市必须要有一批大的文化设施作为支撑。近年来,XX县经济发展成效喜人,但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文化基础不够厚实,整体上缺乏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缺乏标志性的文化建筑,现有演艺设施、体育设施演出场所及其它设施寥寥无几。此外,文化资源的经营效率低,部分文
15、化设施闲置场所多,资源共享不够。所以兴建规模大、功能全、品位高雅、设备一流的文化设施十分必要。同时,着眼未来,科学合理规划一批符合现代城市要求的文化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标志性设施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全面推进XX县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2、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XX县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国家公共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大力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
16、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化资源大县的XX县,要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近年来实施“文化立县”战略,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成为当今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重要阵地的显著成绩。利用已经形成的享誉全国的“XX现象”和赵庄魔术、马街书会、XX汝瓷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魔术之乡”、“河南省文化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好效益地发展民间演艺产业。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积极响应 “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科学发展方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升XX的区域竞争力。本项目紧紧围绕“以
17、魔术演艺产业为支柱,将演艺产业发展和演艺人才培养输出相结合,构建全国知名的魔术演艺文化试验区”的核心战略,以演艺文化项目建设聚集资本、整合资源、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激活XX传统农业与文化旅游相关工业的发展。同时完善演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培植中华民间演艺产业集群和民间演艺教育中心,打造以魔术为特色的演艺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XX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创新发展,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同类发展中的地区做出示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XX县步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也必须要加强XX县的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高品位、高
18、起点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和布局合理、便捷有效、开放性好、实用性强的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加快中国民间演艺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体现人文内涵,提高文化品位。这也是尽快改变XX县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设施普遍陈旧状况的有效措施。基于此,XX县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3、项目的建设是节省工程建设投资及运营费用,实现集约化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河南省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作为人口大省和资源消耗大省,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资源利用率较低、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差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
19、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迫在眉睫。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旨在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城市集约用地,以集约促节约是项目建设的根本。本项目建设的演艺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以及艺术培训中心等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一次规划、有序安排资金的投放,很好地节约建设用地、投资,通过用途上的互补实现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资源,是节省工程建设投资,实现集约化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的需要。2.2建设的必要性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
20、,县委、县政府立足文化产业发展,多策并举,强力推进,充分发掘曲艺、魔术、汝瓷、观音妙善、红色旅游等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XX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上台阶,经济社会消费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服务业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上升时期,这为XX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是XX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总量水平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从整体上看,XX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没有发挥出XX文化产业应有的巨大经济潜力。2、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受传统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的制约,使XX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资源整合困难较大,生产率低,效益较差。3、文
21、化要素市场不够发达,文化产品存在供需缺口。XX文化消费潜力很大,但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功能单一,多维文化消费需求仍处于短缺状态。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比较滞后,限制了XX,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4、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的能力有待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技术产品较少,文化产品的转化系统缺乏技术性、融合性、开放性和时尚性,表现为浅层次、粗放式,形不成产业链条和规模。5、投资渠道单一,人才短缺,开放程度不高。XX文化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科技含量偏低,附加值偏低,高素质人才短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XX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文化生活是当
22、今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现代演艺经济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演艺建筑日益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演艺业的发展对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外交流及提高城市和地区的知名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在我国,演艺业对促进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环境,引进外来资金,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XX县有良好的演艺产业发展环境和传统,有着举办大型演艺活动的良好基础,演艺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条件,发展机遇良好。本项目的建设能较好的为城市的发展服务,为此,XX县委、市政府从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十分重视演艺业的发展,将兴建中国民间演
23、艺中心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配套完善,正是建设演艺中心的良好时机,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XX县演艺业发展的需要。公共文化艺术设施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建设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工作蓬勃开展。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基于XX县以上现状,需要建设有现代化的标准魔术馆和影剧院等一批综合性、群众性文化艺术场所,用于音乐、戏剧、电影等专
24、业团体的排练和演出,及召开大型会议。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各地都在加强对文化艺术设施的建设,周边许多地市的演艺中心都在加紧建设,有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根据XX县的文化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XX县要重点建设一批展示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文化设施,并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的改造和利用,使XX县的文化设施面貌有较大的改观。本项目将建成XX县的标志性建筑物,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现代感,较高的文化品位,可以极大的提高XX县的文化基础设施水平。随着XX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的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产业方兴末艾,全市体育场
25、地设施建设也有了一定进步,新建和改建了一批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但仍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加快XX县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是保证体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XX县发展思路要求,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造高标准的现代化体育综合设施势在必行。因此,项目建设十分必要。第三章 建设条件3.1建设地点本项目
26、建设用地位于XX县城区,项目选址于此,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1、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项目所在地是XX县城区,将是未来XX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对外的交通联系便捷,区位优势明显。2、使用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城区的功能定位以集居住、旅游、商业为一体。本项目建设用地能够满足用地要求,土地利用集中,功能协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功能。3、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城区基础设施的供应条件优越,建设进度较快,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和使用要求。3.2建设条件3.2.1气象条件XX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气温:年平均气温14.8最高温度41.5最低温度
27、-20.5降水:年均降雨量893.1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473.2毫米年最小降雨量470.1毫米风:冬季多北风或偏北风,夏季多南风或西南风;春季多东风或东南风,秋季多西风或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4米/秒降雪:年平均降雪天数10-14天霜期:年均无霜期229天日照:年平均日照时间2130.8小时3.2.2地形、地质条件1、地形XX县城整个规划区地貌单一,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略低,海拔41米45米间。2、工程地质XX县地质系由淮河多年泛滥冲积而成,地表均为第四纪疏松沉积物覆盖,以亚粘土为主,厚度很大,一般具有石灰质的反映,土壤承载力一般在每平方米12-15吨。XX县土壤以砂姜土类为主。黄棕壤、潮
28、土类分布在地势较高地带和汝河沿岸。3、电力与通讯状况XX县现拥有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8座,年供电量9000多万千瓦时,供电条件较好。XX县邮电通讯基础设施完备,通讯联络十分方便。本项目无需新增变压器,原有电力设备可保证本项目及公司发展用电需求。3.2.3地震据河南地震历史资料,XX县历史上未发现有强震记录,地震烈度为6度。3.3工程施工条件由于XX县建筑材料较为贫乏,多为外运采购。1、石料根据调查,离项目区域石料蕴藏量较为丰富,并已形成一定的开采能力。主要出产石料为石灰岩、石英砂岩,是理想的筑路材料。2、砂邻近淮河砂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品种规格齐全,储存量大。以上料场可比选使
29、用。3、工程用水及用电项目所在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工程用水来自市政自来水,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施工过程中的用电,须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就近解决,并自备发电机,以确保工程用电的需要。4、四大主材料来源与供应钢材、水泥、沥青、木材四大主材可由XX建材市场供应,不足部分可从省内外市场购运。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4.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1、本项目建设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满足城市规划的各项控制指标,起到美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的作用。2、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原则,因地制宜进行选址,结合实际,多途径、多方面总结模式,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
30、的发展。3、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原则, 从XX县各场馆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4、本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地理交通、服务半径、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等因素,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规划的要求,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确定。5、本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适应XX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促进健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4.2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
31、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结合XX县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确定用地面积172.6亩左右,建筑单体占地面积5770.2平方米,广场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单体总建筑面积约12733.6平方米。为一个集综合演艺、庆典集会、时尚娱乐、艺术展示、体育竞技、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生命体。根据XX县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地理交通、服务半径、服务内容与实际需求,结合各单体的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各中心建
32、设规模确定如下:4.2.1演艺中心根据XX县的经济、人口、资源、文化艺术事业现状及发展,经过对演艺中心的使用功能、规模、投资反复比较,最后选定演艺中心的基本建设构架。(一)第二层为“一心四翼”结构1、一心:主演艺厅总建筑面积:2486功 能:综合演艺、体育竞技设计说明:造型材料主体框架结构,局部钢结构门窗采用节能门窗保温、隔热材料的新型玻璃幕墙屋顶采用遮阳系统。舞台面积428容纳人数:15002000舞台的大小和座位的多少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变动。通过舞台位置的不同设置、活动座椅和可拆卸座椅的不同组合、座椅的伸缩升降系统为演出提供不同需求的表演空间,并能满足不同的观演视线。可以形成容纳800座或
33、1600座的多种使用模式,也可以使表演空间从中心式的舞台转换成尽端式的舞台或尽端与中心式的组合舞台,给演出提供无限的艺术创意空间和舞台设计空间。主演艺厅的中心还可以通过舞台和座位的灵活变动设计成篮球场,还可以具有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场馆的体育竞技功能。2、四翼:四个小演艺厅(蝶翼)总建筑面积:3610功能:办公、接待、观演、体育、娱乐、会议一号小演艺厅:总建筑面积:897功能:魔术表演、艺术交流、学术研究、文化展示主题:魔术文化(魔术文化博物馆)二号小演艺厅:总建筑面积:897功能:各地娱乐民俗表演展示、办公主题:中华娱乐民俗(中华娱乐民俗博物馆)三号小演艺厅:总建筑面积:908功能:曲艺表
34、演、艺术交流、学术研究、文化展示主题:曲艺文化四号小演艺厅:总建筑面积:908功能:电影院、会议室、音乐厅(一馆多用)(二)第一层为商业街功能: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可以经营特色餐饮店、特色旅游商品店、酒吧、咖啡厅、歌舞厅、KTV、网吧、迪厅、电子游戏厅、戏曲茶楼、SPA馆等,提供全方位的休闲娱乐消费服务,实现“以馆养馆”目标。4.2.2其他设施其他设施包括管理保障用房、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值班室、警卫室、监控室、卫生间、车库、食堂及水、暖、空调、电、通讯设备用房等。用房按所占总面积的20%取值。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5.1总体设计5.1.1设计依据(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
35、;(2)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3)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建设部2005.12);(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部GBJ137-9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7)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0)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DGJ08-96-2001);(11)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DBJ08-39-94);(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
36、B50289-98);(13)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99)及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DBJ08-39-94);(1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1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2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1)城市规划制图标准(GJJ/T 97-2003);5.1.2设计原则与构思1、规划原则(1)控制合理
37、的开发规模,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统一。(2)重点研究公共领域及开放空间的城市设计,充分体现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以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象,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城市环境的需求。(3)与周围地区规划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空间形态。(4)便捷顺畅的交通设计将形成便捷、安全的交通体系,多方面、多层次地解决好公共交通问题。解决好大型演艺、文艺和体育活动人流与车流、货物运输车流的分流与集散,处理好会议与展览的人车流关系。(5)建筑形态应服从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并应兼顾四个方向的景观,处理好周围的昼夜景观效果,结合中心广场,创造舒适宜人的外部环境和宏伟开阔的室外广场
38、、展场空间。(6)规划留有余地,分期实施、逐步发展、为后期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完善可行的发展框架和指导原则。2、规划构思(1)以城市设计为先导,整合项目中心与城市关系。中国民间演艺中心所包含的建筑物及市民广场都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节点,集聚人流的重要场所,空间上要与城市关联,交通上要与城市合理的衔接与过渡。交通整合:通过道路下沉,广场局部抬高等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交通进行分流,同时利用下沉道路两侧设置半地下停车空间,很好地解决交通与停车问题。此外在外围环道旁设置地面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让从城市各个方向到达这里的市民及游客,均能就近停车,并便捷进入,分散到各自要去的场所。步行系统的建构:注重步行
39、体系网络化的建构,是人性化城市的重要方面,同时将步行系统与城市更大范围的步行网络形成一体。(2)建筑与广场功能的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群的要求。本项目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一体化的行为,使得各项功能得以统一安排与合理布局,也使得室内外功能得以互为延伸与补充。在统筹的前提下,对中心功能与空间精心合理布局。演艺中心、演艺中心、体育中心、杂技馆、中心广场等功能的有机组织形成了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中心。既注重各种建筑品质的建构,又要形成市民休闲、文化活动的适宜的人性化场所。(3)空间景观多样化与特色化,构筑具有人性化且富有地域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在一个大尺度的区域内,创造具有良好尺度感的空间,增强
40、广场吸引力,是空间规划的重点。首先,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将中心划分为不同形态、不同大小各具特征的空间序列。其次,在满足良好、完善功能情况下,加大绿化面积,并以高大乔木为主,不做空旷大草坪,注重植物多样性与地域性。第三,引入多种景观元素,塑造多样的空间形态特征,建构不同的空间感受与体验,以创造具有良好品质的、充满活力的、整体感强烈的城市公共空间。(4)建筑与广场一体化设计建筑空间与广场空间一体化的概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中,周边建筑与广场是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交融的整体,退台式的建筑、周围的柱廊、平台上活动的人群,加强了与广场一体化的效果。在建筑形态规划中,配合中心整体环境序列要求,建筑形式
41、和层数设置强调错落有致、庄重典雅、富于个性。单体建筑从人体尺度和视觉感受确定能形成本地区独特城市意象的空间形式,通过形体关系的推敲使之优雅宜人;群体建筑以空间效果为取舍,追求彼此的统一协调,彼此烘托,使整个中国民间演艺中心建筑个性鲜明、统一典雅。5.1.3总体思路1、定位一个集综合演艺、庆典集会、时尚娱乐、艺术展示、体育竞技、旅游观光、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生命体。一处未来中原文化娱乐的新地标、都市旅游的新亮点。成为XX县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为魔术文化、曲艺文化交流的航空港,成为世界魔术文化、曲艺文化融合的集散地。2、设计理念1)、注重一馆多用,实现多功能集聚效应 ;2)、着眼于后续经营和
42、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长期高效运营的使用目标,从而达到“以馆养馆”目标;3)、设计动态的人性建筑,满足人性娱乐需求 。5.1.4总平面设计该建筑根据演艺产业和娱乐休闲需求的特性,结合XX文化实际和建筑自身的功能进行设计。本设计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建筑物,而是一个动态的,与人类、与社会、与环境非常融洽的生命体。其结构为“双层一心四翼”,形式呈现为时尚生动的抽象“蝴蝶形”,既具有古典浪漫和时尚现代相融合的气息,又具有未来指向意义。我们称她为“蝶变”,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动态过程的人性建筑。她寓意着XX演艺由以前的街头杂耍式、散兵游勇式蜕变成现代的专业的、充满活力的、集团式的演艺产业。她象征着XX演艺历经
43、蜕变,终于破茧而出,化蛹成蝶。她翩翩起舞,喜迎四海宾朋;她展翅高飞,带动XX演艺产业的大发展,把XX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带向更加美好的明天。5.1.5绿化景观设计1、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从整体出发提供多样性,利用空间要素,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达到不同的空间体验,不同区域由富有特征的元素统领环境,形成层次丰富,易于识别的城市环境。(1)强调核心区域,建立鲜明意向。设计强调规划中的中心人工绿化景观轴的空间格局,不同的区域特性通过不同环境加以强调,形成视觉,心理上的鲜明意向。(2)尊重原有城市文脉,强调时代性。尊重原有城市在建筑布局、空间构成方面的传统,在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加以运用,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
44、新,突出时代特征。2、景观轴线与特征规划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借鉴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及国内外成功的建设实例,注重景观轴线的设计,将城市中心景观与城市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体现XX特色。3、绿地网络系统城市绿地网络的存在,使繁忙的城市生活拥有清新宜人的背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本规划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网络系统,将中国民间演艺中心融入自然环境之中。整个中心区伸展出各绿带,塑造了各种景观视觉通廊,视觉底景最大可能的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区域环境成为一个新陈代谢,自然生长的有机体。4、消防设计消防车道:外环利用市政道路。内部设置了直达各建筑物的环形消防通道及隐形消防环道,
45、并与外部环道相连接,不能环通的部位设置不小于1515m的回车场。消防车道宽大于4米,转弯内径为12米。5.2 建筑结构方案建筑功能设置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民间演艺中心的使用效果,故本方案针对其不同的活动目的和使用对象,对各单体建筑的方案进行科学确定。5.2.1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3、体育场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4、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5、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7、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规定等。5.2.2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中
46、国民间演艺中心作为XX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单体建筑设计指导思想是:既要有纪念性,又要体现整个XX城区的人文精神人性化与开放性。区域内的建筑群内部及周围存在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活动场所,蕴藏着更多交往、交流的可能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开放的场所精神是塑造中国民间演艺中心建筑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设计中,通过形体的组合将室内外空间有机地与城市空间结合,有意识地让利给城市,尽量提供城市开放空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类型与整体感通过建筑类型的控制能更有效地解决区域内整体感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即通过限定建筑符号的样式和尺寸,以及这些符号在单体上出现的位置和数量,按照“基本相似,各不相同”的原则来控制单体设计的过程,形成既不雷同,又内在一致的建筑群体。2、空间环境的衍生建筑是一种环境,建筑亦创造一种环境。它是外部环境向内部的延伸,建筑本身也是组成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