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设论文--会社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138709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设论文--会社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毕设论文--会社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毕设论文--会社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毕设论文--会社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毕设论文--会社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社会发展的视角下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充实人的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而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教育是以培养人和传播优秀思想为目的的无比崇高的人类事业,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充实人民生活、维持社会生存与发展和延续民族生命的根本之所在,教育事业比之于社会其他财富更易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建设强国、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教育公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教育

2、公平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的情况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前提下,加强教育公平建设,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现况及措施Education fair with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under the vision of a socialist

3、 harmonious societyAbstractThe basic value orientation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s people-oriented , people-orient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 the ability to enrich the people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 to

4、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goals . The basic way to achieve social equity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is education . Extremely noble cause of humanity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good ideas for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based on culture ,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the ov

5、erall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 As the most fundamental cause of a nation is to enrich peoples lives and to maintain soci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national life where the ultimate , the cause of education than in other wealth of the society is easier to promote social just

6、ice and development ,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ornerstone of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 The education fair is to achiev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s security, education fair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fair and comprehensive human de

7、velopment ,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fairness . Education fai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s a social fair value extension and embodies not only the basic objective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social equity . Unfair to our existing education affect

8、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 Therefore, we must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premise , strengthen education fair construction ,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 and build a new

9、 era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 people- oriented, comprehensive human development , education fair ,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measures一 教育公平概论(一) 教育公平的历史渊源 “教育公平”的观念是源远流长的,追求教育公平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古老的理念。中国古有孔圣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是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

10、育的人,而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利用法律来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近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一些资产阶级也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以保障自由民主,并且已在一些西方国家实施为立法保障措施,首次在法律上确定了一般公民包括妇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给予了平等教育的机会。而在我国的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中也追求教育公平,隋朝就建立了科举考试制度中就有教育公平的理念,并且在经历了改朝换代和中国的自我救亡图存、富民强国、建立新中国之后,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轨迹。建国后这阶段主要是遵从着两个主要的脉络,一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形态上的变化而带动的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平等的过程;二是在实行赶超战略的国家主义

11、的目标与面向大多数人利益公平的社会主义的目标之间的冲突背景下衍生的精英主义和大众主义两种思潮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转型时的社会形态中都出现了精英赶超模式向大众普适模式的转化。但近年来,“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对教育公平严重损害已经昭示着新时期教育公平所面临的危机选择。以下是两种教育发展模式,见表11表11 两种教育发展模式的特征渐进模式赶超模式教育目标教育价值教育中心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公立学校制度中学教育功能大多数人享有受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大众教育以农村为主、普及基础教育以公立学校为主,较为均衡以保障公平为主全民发展教育,有社会功能优先培养专家,迅速实现工业化,参与国际竞争精英教育以城市为主,高等

12、教育城乡二元、重点与非重点二元突出重点,培养精英升学教育,为高校输送人才(二)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时所依据的规范与原则,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公共教育资源上享受公正平等对待,其理念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政治、经济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大体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而认识教育公平需要从多维度的角度来看。(三)教育公平概念特征(1)教育公平概念的历史性因为公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有不同的涵义,不同的政治形态背景下有不同的政治观念,公平是发展变化的,而教育公平作为公平其中一个方面也是同样具有发展变化状态的,恩格斯曾

13、经指出:“关于永恒的公平的现象,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一个人有一个理解。”在奴隶和封建社会里,教育权利是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等级相一致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对现实的物质利益的追求上升为带有政治色彩的理性主义,即“自由”、“平等”、“人权”和“人人生而平等”。然而其在教育领域中就表现为仍然带有金钱限制的教育公平,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随着歧视的消除和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争取教育机会均等变成了一种独立的社会政治诉求,一个独立的社会发展目标,相对于其他社会价值,教育公平更具有独立的价值而超越于经济功利之上。在现今的社会,接受教育的权利的公正与平等已经成为人们

14、的共识,就教育的起点公平,也已经在政策上有所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因此,教育公平是具有历史性的,从社会历史中的各个角度来看教育公平的内涵更具科学。就如上文所提到的,建立新中国之后,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轨迹。建国后这阶段主要是遵从着两个主要的脉络,以下是新中国以来教育公平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制度特征。见表1-2表1-2 新中国以来教育公平不同阶段的制度特征时间段1949年1966年1966年1976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1. 国家目标赶超西方、工业化革命化、政治化现代化、赶超西方2. 价值理念精英主义、效率优先大众化、平均主义精英教育+全民教育、效率优

15、先3. 资源配置模式城乡二元、高教优先面向农村和基础教育城乡二元、高教优先4. 学校系统重点学校制度取消学校差别扶持重点、多渠道筹资、学校经营创收5. 教育权利阶级内的平等、少数人特权阶级内的平等、少数人特权平等权利+少数人特权6. 教育机会获得政治标准和能力标准:阶级路线政策+分数政治标准:阶级路线政策多元标准:分数+金钱+权利7. 教育公平评价权利不平等、精英教育权利不平等,低水平的均衡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增多,教育差距扩大(2)教育公平概念的过程性任何事物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教育公平作为一种追求和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也有其特点。通常认为,教育公平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

16、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指的是教育机会和入学机会的均等,与学业成就平等相比,这是一种最低的纲领的公平诉求,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初等教育即义务教育的机会权利的均等。过程公平或参与公平,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教育的不同部门和领域内经历和参与的性质质量,如个人参与教育的选择性,各级各类教育的开放性和流通性,以保障个人能够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这点在城乡差别上比较明显,农村和城市的学校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硬件设施相差的水平都比较大,而要保障各个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都达到标准还是当今所难以达到的理想层面。结果公平是指完成学业最终所能够达到并体现的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是一种实质性的、目标性的平等。通常,人们认为是否接受

17、大学教育是评判结果公平的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不仅仅以大学教育作为最终目标,更延伸至在社会角度上的比判,即结果公平在现代社会的实质意义是大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的平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这三种不同性质的平等观体现与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价值观,也大致反映了教育平等所经历的大致的不同阶段,而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普遍是先接受教育再进入社会,因此教育公平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若教育公平无法保障起点与过程公平,那么社会公平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在各个层面上都保证公平,才能达到真真正的教育公平。二 正确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古到今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中国古代孔子主张人的一生

18、就是“全人生的学习教育过程”;古希腊苏格拉底则期望人像接近神仙一样“接近于完善”;而柏拉图认为理想中的人是“使睿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的人;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成三个部分,他提出教育应该是教育出一个和谐的人,即“顾及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类追求自由和争取解放的过程,也就是人类本身得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就是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力全面发展自己。具体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人能力、个人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因此人的全

19、面发展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现象,是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目的。三 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看来,每个人都天然具有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健全和文明的社会必须能够提供给每个人机会均等的发展权,也必须提供公平和机会均等的的竞争环境,为每个个体的竞争提供合适的平台,使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拥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空间

20、。一般认为,能够为每个个体提供这样的公正、公平的环境的社会才是正义的人们所向往的文明和谐的社会。教育是社会传播知识与经验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生产人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使得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和途径。教育从本质来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每个公民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社会发展越快,对于教育方面的水平要求也就越重要。没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若不然则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也就必然导致人类种群的差异及其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的不公正甚至动荡。因此,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四 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的题中之义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和谐社会的顺利发展,即以人为本,这是由我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当前正在的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教育公平应当是追求发展的人所追求的最基本的公平,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客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教育公平地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观念体现在国家层面就是将各种教育法规和政策付诸于实践,在我国,党的教育方就针是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法规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普遍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保障每社

22、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最终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结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重教育公平,不仅是因为教育公平能够很好地解决平等与差异的统一、公平和效率的兼顾之间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公平本身相对于社会其他财富所体现的价值来说更为独立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就是创造和保障人力资源和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注重教育公平。 五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教育事业密切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实现和社发会展的各个方面是否健全,历来都人们被看作是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

23、平的实现,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平是一个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民主化逐步扩大和深入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问题与重心都不同,然而,虽然近些年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却由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教育权利方面的问题,区域之间(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不小的发展差距,性别差异之间和民族差异之间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和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得不到享有社会教育资源的问题相当突出。同时,教育领域的职能异化例如乱收费问题,尤其是高校高学费、招生腐败等种种教育产业化带来的问题更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公平的教育环境可

24、以使人民无差别的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然而教育公平的缺失将严重阻碍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我国城乡、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严重的教育差距,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据对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千分之一抽样调查分析,影响我国教育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可以按类别、程度划分为城乡教育差距、地区教育差距、民族教育差距、性别教育差距。教育差异是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外在表现。1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在我国很多地区农村学生比起城市学生所受教育机会少,享受的教育资源也非常有限。这是一直以来关注的城乡差异问题的体现。当前的农村教育的基本面貌是农村人口平均接受教育成度

25、不足7年,我国四分之三以上的文盲集中于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全国每年约有160万适龄儿童不能进入小学,100万名小学生进不了初中,而表现在在校生中为学历越高,农村人口比例越少。辍学率居高不下。以2000年为例,全国小学生小升初的比率为94.9%,农村的为80.8%,城市小升初比率比农村高25.7个百分点。全国初升高比率为51.2%,农村为7.1%,城市初升高与农村的比较竟高出9.4倍。见表1-3 1-3 分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初中和高中的升学率(%)年份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普通初中)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普通高中)全国平均 城市 县镇 农村全国平均 城市 县镇 农村19

26、6519711975198019871990199519982000200344.9 81.8 105.9 22.989.7 94.8 99.2 88.090.6 101.8 110.575.5 99.9 106.968.2 102.1 105.873.5 103.0 112.589.3 104.8 125.692.6 104.7 124.593.6 106.5 124.5 96.8 113.0 181.126.438.560.439.71-4 15岁以上人口中分城乡的学历人口比例(%)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农业非农业51.516.31-5 1990-2004普通中学

27、分城镇、农村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比例(%)1990199520002004学校数 初中在校生 高中在校生学校数 初中在校生 高中在校生学校数 初中在校生 高中在校生城市县镇农村2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主要是东西部资源分配不均。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不论是师资、设施、培训机构,还是信息来源都优越于西部地区,对于处在偏远农村或西部的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3 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资源配置的失衡由于重点学校占有的教育资源远远比普通学校多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择校费就是再昂贵,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分数上达不到所谓“择优”的那个标杆,不得不争着将孩子送往重点学校。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

28、校制度已经被教育部明令废止,但实际上取而代之的“实验中学”仍然被各种光环所笼罩,在投资、贷款、师资、基建、招生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令广大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择校热演变成教育不公的最突出表现之一,于是巨额的“择校费”应运而生且水涨船高,让众多家庭苦不堪言。 4 女童与男童在受教育时的期望不同女性教育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是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一个持久而衡新的话题。女性教育问题集中在西部的边远贫困地区,主要表现为入学接受教育的女生数量不多。在初中阶段中途辍学和义务教育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中,女生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男生。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意识而导致的对女童的不公平,这主要是针对于农村地区来说

29、。城乡或者东西部地区的教育不公平还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大家都知道新课改教科书的编写者几乎都是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东师大的专家编写。尽管在调研时也去了一些农村学校了解情况,但是内容大部分是面向的城市文化。这对于具有农村文化的学生来说是很难与课本文化相融合的,从而导致考试的失利,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二)当前教育公平缺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提高教育公平性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在公共财政体制中确立教育支出的重点地位,尤其是增加基础教育的政府拨款。国家应该加速建设规范化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保障基础教育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教育事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央政府要帮助那些低收入地区的教育公共开支赶上其它地

30、区。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都有责任和县政府一道来资助农村基础教育1教育权利公平的缺失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公平 教育权利公平是教育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的、最低的权利,它是公民生存、发展和各种利益、愿望实现的基础和前提。联合国人权宣言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尤其是义务教育的不平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的不平等。义务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应该是所有适龄青少年都要接受的教育。如果义务教育公平缺失,就意味着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能享受与富裕家庭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不能与富裕家庭的儿童处

31、于同一水平的起跑线上。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全面和终身发展,还影响到全民族素质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国家有责任保障全体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维护人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每一个人都有条件尽可能充分地发展他的潜能,这是一种良好的公共政策、良好的政治哲学。2教育资源公平缺失导致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问人的全面发展的差异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国家公共政策有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尤其在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往往优先考虑城市的各种待遇,形成城市中心论的价值取向。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报告称,2004年,超过5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超过40的小学仍然使

32、用危房,缺少课桌椅的小学接近40,接近40的农村小学交不起电费。就在城市里的孩子可以自由地享有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时,乡村的孩子或许就在寒风中、破旧的危房里接受残缺的启蒙教育。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直接影响了人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一方面,优越地区和强势人群,由于享有优越的教育条件,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弱势地区和弱势人群,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和教育条件的限制,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持续降低,贫穷一缺少或失去教育一贫穷或更加贫穷,恶性循环,最终呈现马太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导致城乡对立严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差距加大,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33、观背道而驰。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3教育机会公平缺失影响社会弱势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育公平不等于教育平均主义,它强调的是教育起点、教育机会的平等。人的智力潜力千差万别,每个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如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也各不相同,这就必然客观制约着个体受教育的机会,使其呈现出差异性,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当一个具有众多社会资源而自我并不优秀的社会强势个体,与一个自身非常优秀却拥有很少社会资源的社会弱势个体共同竞争一个教育机会时,把教育机会给予前者还是后者,它体现了教育机会是否公正、公平。据国家相关课题组调查显示,目前城市人口拥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人

34、数,分别是农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倍和323倍。在全国通用的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标准依据的是城市学生的学力,完全无视农村儿童在教育资源和环境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一些农村儿童学习难度过高,许多学生因此不爱读书,厌学、辍学情况严重。全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各地区招生指标分配也是不公的,北京高中生只占全国总数的0.9,而录取北大、清华的占招生总数的13。导致许多人千方百计想挤进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教育移民愈演愈烈。高校收费也对教育公平产生了新的威胁,影响到经济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根据推算,在高校中,农民子女与工人、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子女进入高校的可能性之比为1:2

35、.5:17.8:12.8:9。教育向来被称为推动社会公正之利器,它是公民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公民获取社会上升空间、改变命运的途径。当这一切竟需要身份、地域、户口、金钱等附加值来增添砝码时,毫无疑问阻碍了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影响其全面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三 力求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力求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教育公平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提高教育公平性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在公共财政体制中确立教育支出的重点地位,尤其是增加基础教育的政府拨款。国家应该加速建设规范化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保障基础教育获得足

36、够的资金支持,这是教育事业健康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央政府要帮助那些低收入地区的教育公共开支赶上其它地区。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都有责任和县政府一道来资助农村基础教育 走向教育质量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在教育的宏观和微观方面,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公平而差异地处理教育问题和开展教学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公平而差异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公平是一个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绝对命题和目标。相对于教育质量公平的相对性来说,前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应该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后者是随着这些改革和发展教育应该获得的成果以及评价这些成果的标准。基本目标已无差别实现,而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同一个受

37、教育者的不同发展方面和不同发展时期都存在很大差异。教育质量的公平实质是每个受教育者都受到优质的教育,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正如教育质量公平的内涵描述的一样,教育质量的公平与否可以通过社会、政府、学校、个体4个维度来考察。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实践来说,政府和学校在加快教育公平的步伐时具有主导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质量公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来说,目前我们需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建立行之有效的差异补偿和规范机制。这里关键是在资源配置上要坚持向农村教育倾斜、向中西部教育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受教育群体倾斜。“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

38、年前提出的这样一条关于公平的分配原则于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教育行为的教育行政和管理部门,需要探索公平而差异的教学模式、开发恰当的课程资源。通过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点的教学、学习,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全体学习者获得社会“认可的和可测量的学习结果”。我们的教育需要建立有效的、客观的、准确的教育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教育督导功能要实现常态化、持续化。同时,学校需要公平而有差异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这些教学育人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具有及其重要的借鉴价值。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已经实现,但是对教育公平的理想永远存在,不可能完结。正如国际教育规划与研

39、究所首任所长菲利普库姆斯所说:“改变教育质量的目的并不一定与增加教育机会平等的目标相矛盾,但有时会产生明显的对抗。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方法和权衡利弊,目的不在于实现理想,而在于达到一种合理和现实的折中和平衡”。教育的质量公平还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这“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教育设施,而且涉及到师资建设、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教育手段和方法乃至教育思想的改革等等更为深层的方面”。在对提高教育质量呼声日高的今天,寻求教育质量公平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在持续推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教育事业时,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教育质量公平。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

40、我们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胡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一)加大教育投入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

41、的减免、补助等体系。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进一步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联合国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规定的六个项目标之一是,到2015年使世界所有儿童尤其是女童、贫困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接受和完成免费的高质量的初等义务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郑重宣布: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免除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上升机会,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公平配置教

42、育资源给所有学校平等的竞争机会。建立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乃至校际间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因不同因素所导致的教育公平发展差异。政府要采取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和资助扶持政策,支持中西部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于东部和少数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迟缓甚至滞后的局面必须打破。在重点建设少数高水平大学的同时,也应对中西部部分高校实行重点支持。新办大学要考虑优先设在教育不发达地区,并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一些相关的和应用性强的短期大学和专科学校,如医学、师范、农林、地质类院校。还要改造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设施,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教育政策应该使每一所学校都

43、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从而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办学舞台,实现城乡受教育者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的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在知识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充分的教育,就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就不能很好地进人社会生活,获取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甚至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阻碍。(三)健全法律法规,依法治教教育法制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维护教育公平已有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程序,把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实现目标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比如建立中央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家庭经济

44、困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子女就学的有关制度等,并切实贯彻实施。切实保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惩治教育腐败现象,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有效的措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化保障责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和质量标准,统筹资源配置,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达到基本标准,配有合格教师和校长,成为合格学校。全面扫除青壮年

45、文盲,重视特殊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加大的投入和统筹力度,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动东西部合作和城乡合作办学,促进农村普、职、成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深化高校教

46、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统筹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建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

47、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环境和氛围,使我国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提高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明确各级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共同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教育体制与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改进管理教育的方式,努力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新体制,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形成办学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形成公平、公正的教育法律制度环境,重视保障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四 我的建议(一)将教育公平委员会作为各级人大的下属机构之一,直接对人大负责人员组成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职能是受人大委托,运用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