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看守所迁建新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37164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3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守所迁建新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看守所迁建新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看守所迁建新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看守所迁建新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看守所迁建新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看守所迁建新址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1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2四、推荐方案与结论3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5一、项目业主概况5二、项目提出的理由5三、项目建设的优越性7第三章 现状与拟建规模8一、xxx看守所现状8二、xxx看守所迁建新址的拟建规模8三、项目功能设置方案9四、主要建设内x10第四章 场地选择与建设条件12一、项目选址12二、气象条件13三、场址地址地貌13四、给排水条件13五、供电条件14六、通信条件14第五章 项目的方案设计15一、项目组成15二、技术方案15三、项目总平面规划17四、土建设计19五

2、、给水工程23六、排水工程25七、供电设计26八、空调系统28九、消防设计28十、监控系统29十一、劳动保护与安全防护30第六章 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3一、设计依据33二、建设场址环境现状33三、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33四、环境保护措施34第七章节约能源36一、建筑用能节约的必要性36二、节能措施36三、节水措施36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38一、组织机构38二、人力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及制度40三、人员培训41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42一、建设工期42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2三、项目实施进度表42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4一、投资估算44二、资金筹措45第十一章 效益分

3、析及评价50一、项目效益分析说明50二、社会效益分析50三、评价结论55第十二章 工程招投标方案56一、说明56二、实施方法56三、招标基本情况56附件:1、xxx计划局关于xxx看守所迁建新址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x计字200421号的批复) 2、xxx建设局关于xxx看守所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06003号) 3、xxx国土资源局颁发的xxx看守所国有土地使用证(x国用(2006)第011001025-1号) 4、xxx公安局关于编写xxx看守所迁建新址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附图:1、xxx看守所位置图 2、xxx看守所总平面图 3、xxx看守所用地规划界址图第一章 总论 一

4、、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项目名称:xxxxx看守所迁建新址工程2. 项目建设地址:xxxxxx城镇古塘村3. 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内x:新建xxx看守所一座,占地面积52194.48,建筑总面积11467,设计关押量500人。4. 项目建设期:项目的建设期为2年,从2007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5月全部竣工。5. 项目总投资和资金筹措: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649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为140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95万元;预备费为1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采取申请国债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国债专项资金950万元,占总投资的57.61%,地方配套资金699万

5、元,占总投资的42.39%。6. 项目承办单位:xxx公安局。7. 法人代表:xxx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1990年3月17日国务院令第52号。(3)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JGJ1272000。(4)看守所建设标准国家建设部建标2002245号。(5)xxx计划局关于xxx看守所搬迁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x计字200421号的批复)。(6)xxx公安局关于编写xxx看守所搬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 项目研究范围本报告主要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方

6、案、项目建设过程的劳动安全、环境影响及保护、消防、节能、项目的组织机构、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评价等。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 xxx看守所始建于1950年9月,位于xxx区北环大道420号。近年来,随着xxx区常驻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治安管理日趋严峻,看守所现有建筑面积、监舍面积及设计关押量有限,导致长期超量关押;由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看守所所在位置已成为市区中心,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看守所监舍破旧,部分建筑物已成危房,不符合安全要求,需另外选址新建一座看守所。2005年,在xxx委、市政府的支持下,xxx看守所搬迁工程正式立项,同年该项目列入xx市三百项目大会战73项

7、前期工作项目。在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搬迁建设看守所、戒毒所、启动安防体系建设,提高维稳能力,增强干部群众安全感”定为“十一五”时期必须做好的工作。2006年2月,xxx政府把搬迁建设看守所工程定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2006年6月项目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目前,正进行项目建设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坚持以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可靠性为原则。2006年7月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收集有关资料,就项目选址进行现场踏勘,对项目与当地社区,人民相互适应、社会影响等问题作相应调查,就项目建设技术、

8、经济、工程环境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及最终的论证,最后编制成本报告。四、推荐方案与结论 1、xxx位于xx东南部,东南与广东省郁南、罗定、信宜三县(市)相邻,西北与xx的x县、x县、xx接壤,面积2783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82.91万,流动人口11万。有321、324国道通过境内,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xx段正在进行修建中,广东罗定至xx高速公路xx至筋竹段计划2006年11月开工,x罗地方铁路国家发改委已核准批复,铁二院已完成初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xxx将是铁路、公路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背靠大西南,面向珠江三角洲的枢纽城市。xxx看守所搬迁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推动xxx精神文明和物质

9、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法制建设,完善治安管理体制,改善xxx投资环境,改善在押或被监管人员教育、生活、卫生等环境。2、项目的建设规模按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及xxx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确定。xxx新看守所设计关押x量为500人,根据国家规定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和看守所建设设计规范要求,建设用地应达到23855、建筑总面积应达到10625,xxx新建看守所项目占地52194.48、建筑总面积11467,已经达到并超过国家规定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和看守所建设设计规范要求,同时也符合xxx今后的发展需求。3、项目场址选择符合xxx总体规划。项目建设选择在xxxx城镇古塘村,位置较合适。经论证,对周边居民不会造成干扰

10、,对社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项目选址地貌特征,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均符合项目建设要求,供水、供电、排水、运输等方面比较配套,场址条件符合建设要求及建成后项目正常运作要求。4、项目建设方案平面布置、功能配置符合国家颁发的看守所建设有关规范标准。项目规划方案分四个功能区域:行政办公区,武警部队驻扎区,监区,预留用地区。各功能区由房屋建筑、场地和警戒设施及装备构成,项目建设注重环境美化,充分体现社会的文明进步。项目配置现代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的先进设备用于看守所全方位监控系统、民警巡视管理系统、周边控制系统,会见管理系统和讯问指挥系统。该项目建设方案是可行的。5、项目总投资为1649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

11、资为140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95万元,预备费为1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采取申请国债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国债专项资金950万元,占总投资的57.61%,地方配套资金699万元,占总投资的42.39%,项目工程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从2007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5月全部竣工。项目投资估算基本合理,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可行,工期安排合理。6、项目为非盈利性项目,主要体现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将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法制建设及社会的安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赞同,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一、项目业主概况 xxx看守所是xxx公安局直属

12、单位,主要职能为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留所服刑罪犯(余刑一年以下),看守所与治安拘留所、拘役所合设,三个牌子,一套人马。看守所现有民警21人,其中20人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长一名,副所长3人,女性干警3人。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看守所是依法羁押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一审判处死刑的罪犯以及判处一年以下或余刑一年以下的留所服刑罪犯的机关,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守所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看守所的地理位置应避开繁华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及外事活动场所;场址与各种污染、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噪声、高压电线和无线电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具备水电、交通、通

13、讯便利、地势较高和良好的水文地质等环境条件;在房屋建筑、警戒设施、装备、场地等方面也必须配套齐全。xxx现有看守所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需易地搬迁重建,其主要理由有:1现有看守所建筑面积不符合看守所建设标准的要求。根据看守所建设标准,看守所警戒设施包括围墙、岗楼、电网、大门;装备包括交通、通讯、信息技防、电教、警械、武器、防暴、防护、应急照明、医疗、厨房设备以及相应的综合布线;水、电、汽、暖、消防设施等。看守所房屋总建筑面积(设计关押x量为200人以下的)最低为24.34 m2/每在押人员,监舍面积最低为10.0 m2/每在押人员。xxx现有看守所设计关押x量为150人, 房屋总建筑面积应达到36

14、51、监舍面积应达到1500才能达标,而xxx看守所现有房屋总建筑面积仅有1056、监舍面积324,远远低于看守所建设标准的要求。近年来,由于治安形势严峻,月均关押人犯250人,最高峰时达350人,造成长期超量关押,现有看守所建筑面积已无法满足安全防范需要,而且看守所周边环境没有扩展的余地,看守所易地搬迁建设势在必行。2现有看守所地理位置不符合选址要求根据看守所选址要求,看守所应避开高层建筑、繁华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及外事活动场所,地势较高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要求的地方。xxx现有看守所位于xxx区北环大道420号,经过多年发展,看守所所在位置已成为市区中心,与xxx第二中学、第五中学、北环新村、

15、桂粤酒家、樟木居民住宅区相连,距北环加油站仅20米,造成收押工作的被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3现有看守所无法适应xxx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长远发展规划。xxx位于xx东南部,东邻广东罗定市,南靠广东信宜市,西连玉林市,北接xx市,位于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的结合部。随着xxx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城区面积逐年扩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尤其是洛湛铁路、南梧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xxx外来人口及常驻人口日益增加。根据xxx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十一五”期末,城区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人口达到23万人以上。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配套设施的同步进行,现有的xxx看守所由于地

16、方狭窄,设施落后,设计x量小,人满为患,造成管理困难,同时也x易造成安全隐患。看守所的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是维护地方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工作顺利发展的需要。三、项目建设的优越性 1. 项目建设有法可依。2003年10月,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以建标2002245号文批准公安部编制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发布,使看守所的项目决策和合理建设有了依据。2. 各级政府对看守所规范建设的重视。为加强看守所规范化建设和武警看守部队正规化建设,协调公安、武警、检察、计委、财政等部门齐抓共管,确保看守安全。2000年8月,自治区政府决定,成立自治区、地(市)、县三级看守所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订看守

17、所建设规划、计划和看守所有关规章制度及工作措施;督促公安机关、武警看守部队、检察机关分别加强监管工作,武装看守工作和法律监督工作;协调计划和财政部门及时解决看守所建设和武警看守部队营房、执勤设施建设所需经费。3. xxx委、市政府对看守所建设大力支持。2005年xxx看守所搬迁工程列入xx市三百重点项目,2006年xxx政府把搬迁建设看守所工程定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之一,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亦把“搬迁建设看守所、戒毒所、启动安防体系建设,提高维稳能力,增强干部群众安全感”列为“十一五”时期必须做好的工作。4. xxx经济发展为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近年来xxx的社会经济

18、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22亿元;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2.07亿元,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高于全区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为法治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第三章 现状与拟建规模 一、xxx看守所现状 xxx看守所设立于1950年9月,现坐落于xxx区北环大道420号,建筑面积1056,其中监舍面积324,放风活动场所1088,与治安拘留所、拘役所合设,三个牌子,一套人马,配备民警 21 人,其中95%以上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专业技术职称、医务职称的有 2人,

19、女性干警3人。主要职能为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留所服刑罪犯(余刑一年以下),设计关押x量为150人。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城区面积扩大,原看守所已位于市区中心,与xxx第二中学、第五中学、北环新村、桂粤酒家、樟木居民住宅区相连,距北环加油站仅20米,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近年来, 由于治安形势严峻,月均关押人犯250人,最高峰时达350人,长期超量关押。而且看守所设施使用年限超过40年,监舍破旧,部分已成为危房,设施陈旧,已不符合安全要求。 二、xxx看守所迁建新址的拟建规模 1. 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公安部编制,建设部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

20、会批准,于2003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及xxx管辖区人口和流动人口数,政治、地理条件及刑事发案率等方面的情况,结合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xxx未来二十年的城市规划,xxx必须修建符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的看守所,将原来位于xxx城区中心的xxx看守所搬迁至xxxx城镇古塘村,按羁押人数为500人的规模建设。按照公安部对看守所的建设标准及各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拟建场地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2. 建设规模新建看守所一座,按羁押人数为500人的规模建设,总占地面积为52194.48,建筑面积11467。其中:监区面积5652,放风场所2000,武警中队营房120

21、0,武警训练场2615,完善监所监控设备系统。新建看守所共分为四个功能区域:行政办公区:占地面积11000,武警部队驻扎区:占地面积9000,拟建筑面积3815;监区:占地面积21000,拟建筑面积5652;预留用地区: 占地面积约11000。三、项目功能区设置方案 1. 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区按功能设置包括领导办公室、内勤文印室、档案室、职能部门办公室、驻所检察室、接待室、会议室、收押检察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通讯室、电教室、警械武器室、专业技术用房、民警值班宿舍、食堂、文娱活动室、传达室、发配电房、车库、仓库、浴室、小卖部等。2. 武警部队驻扎区武警

22、部队驻扎区按功能设置包括营房、值勤工作用房、文体活动场所、运动场、军事训练设施与场地。营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学习室、文娱生活室、集体宿舍、军械库、探视招待室、仓库、食堂、浴室、医务室等。值勤工作用房包括哨兵室、勤务值班室等。3. 监区监区(分看守所、行政拘留所两部分)必须设置围墙、警戒岗楼,按功能设置包括监区办公楼、监室、室外活动场所、禁闭室、卫生间、物品储藏室、图书阅览室、医务室、浴室、伙房等生活用房,留所服刑罪犯劳动用房、活动室、餐厅、教室以及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看守所民警值班室、管教办公室、技术控制室等。4.预留用地区:预留发展规划用地。四、主要建设内容为保证同时关押500人的x量规模

23、,xxx看守所搬迁工程拟建四大功能区域,同时配套建设停车场、运动场、道路、岗哨、围墙、大门、路灯、绿化、给水、排水、供电等配套工程。各功能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各配套工程齐全,其主要建设内x见下表:主 要 建 设 内 x 汇 总 表序号名 称幢 数层 数单位总建面积m2备 注1行政办公区1.1行政综合办公楼(注)15m2预留建设内x2武警部队驻扎区2.1武警营房13m210002.2武警食堂11m22002.3武警训练场m226153监区3.1看守所办公楼13m211323.2看守所监室21m232003.3看守所食堂11m22803.4行政拘留所监室11m28403.5行政拘留所食堂11

24、m22003.6监区放风场所m220004附属设施4.1看守所外围围墙高3米,1100m4.2停车场2550 m24.3篮球场2815m标准篮球场1个4.4羽毛球场13.46.1m羽毛球场3个4.5所内道路125274.6岗哨2座,高5m4.7监区围墙高5m,长650m4.8行政办公区围墙长150m4.9广 场15004.10大门一座4.11路灯20杆4.12绿化24060.174.13土方工程100000m35给水工程5.1打深井1口,深30米5.2DN150m1505.3DN100m2206排水工程6.1d800m4006.2d600m1406.3d400m1807供电工程7.110KV架

25、空线m4007.20.4KV电缆m8007.3变压器(1000KVA)台1注:行政综合办公楼为预留规划建设内x,不列入本次建设内x第四章 场地选择与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根据xxx城市总体规划,经过现场勘察和规划部门提供的场址方案,项目选址位于x城镇古塘村附近。自治区城镇建设规划把xx定为桂东南副中心城市,计划按桂东南副中心城市的规模,建设标准的xxx看守所,已报区政府有关部门审批,项目选择x城镇古塘村附近的场址具有以下优势:1、场址的征地拆迁。选址点为丘陵山坡地,土地征用费用不大(现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周边为农民耕作地,无建筑物,不发生拆迁费用。2、土方开挖成本。场址土地标高在1201

26、70m,可充分利用地势级差,沿山坡进行建设,地面控制在130170m,场地平整费用较低。3、无污染源。看守所位于城郊结合部,附近为村庄和农民耕作土地,与各种污染、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噪音、高压电线和无线电距离均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4、看守所环境清静优美。场址周边没有工业化建设,四周树木众多,花草飘香,自然环境幽雅。5、水电、交通、通信便利。供电线路已达场址附近,供水可采用深水井自供用水。场址与通往市区道路相距约500米,对外交通便利。看守所占地面积52194.48,xxx政府2006年6月已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交由项目单位使用,周边为xxx城市发展用地,建设发展空间较大,综合以上各点和xx

27、x的总体规划,我们认为x城镇古塘村附近的丘陵山坡土地适宜进行看守所建设。二、气象条件 xxx境内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3,平均降雨量1466.7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6. 60小时。境内山丘起伏,有高山、低谷、小平原、小盆地,海拔高低差1161米。地貌的差异,造成明显的地方小气候。总的气候特征是“夏长无冬,秋春相连”,气候温暖;季风盛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光、温、水的年时空趋势同向,气候资源丰富,但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三、场址地址地貌 拟建xxxxx看守所场址位于xxxx城镇古塘村附近,北邻x梧高速公路,南面为xxx区,西面为古塘村,东面为

28、山丘地带。场地现状为丘陵山坡地,地面标高在120170m。规划范围周边为农民耕作旱地,整个规划区基本未进行开发建设,保持着自然状态。四、给排水条件 在城区供水管网未敷设到场址之前,给水工程拟通过打深井水抽取地下水进行供水,场址内设蓄水池经加压后作为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源向场址范围内供水。排水工程主要为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放,拟采用铺设DN800管道沿看守所道路接公路明渠进行排放。五、供电条件 场址附近有高压线路经过,项目用电由x城市水利电业有限公司负责架设线路至场址供电。六、通信条件 市政通讯线路已通至附近村庄,拟由xxx电信公司负责架设市政通讯线路至场址,线路驳接较为方便。第五章 项目的方案设计 一

29、、项目组成 新所建设符合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占地面积52194.48,建筑总面积11467,看守所关押x量设计为500人。规划方案分四个功能区域:行政办公区,武警部队驻扎区,监区,预留用地区。二、技术方案 1、方案设计原则(1)采用多层次、全封闭、高强度的建筑格式和结构,实行分段出入,层层设防,建立完整的看守所物防体系,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注重监室与管教用房及其他附属用房的合理布局,尽可能缩短管理路线,以保证监管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减轻民警劳动强度,使各个工作环节衔接紧凑。(3)充分考虑科学管理的要求,在建筑布局上,注重采用单元式建筑模式,以保证技术手段与管理教育工作有机结

30、合,并落实到每个管理责任区。(4)充分考虑文明管理的要求,在设计时,注重建筑风格和环境美化优化,改善民警的工作条件;注重改善在押人员的生活和卫生条件,力求体现看守所“严格执法、文明管理”的形象。(5)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和工作发展的差异,看守所宜多种建筑设计方案比选、择优选择,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科学实用。2、方案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新建项目符合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占地面积52194.48,建筑总面积11467,看守所计划设计关押x量为500人。规划区共分为四个功能区域:行政办公区,武警部队驻扎区,监区,预留用地区。其中:建筑总占地面积11467m2,

31、占项目用地的21.96%;停车场面积2550m2,占项目用地的4.89%;武警训练场地面积2615 m2,占项目用地的5.01%;绿化用地面积 24060.17 m2,占项目用地的46.09%;道路面积12527m2,占项目用地的24.00%;广场用地1500 m2,占项目用地的2.88%;整个项目规划区建筑密度17.13%,x积率0.41,绿地率46.09%。本工程设计包括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各功能区的平面规划及水电专业规划,各单位工程的建筑、结构、室内外给排水、电气、监控、消防等专业设计。3、项目建设适用的规范本项目为xxx看守所,行使的职能是监管和羁押犯罪嫌疑人。为此,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

32、置、办公和羁押场所、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驻军用房、各类房屋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结构、交通与疏散、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均按建设部、公安部批准发布的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JGJ1272000执行。4、项目建筑的标准按建设部、原国家计委批准发布的看守所建设标准执行。5、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看守所建设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看守所建设标准及其他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2)看守所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法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做好对周边环境的特殊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3)看守所建设,应

33、做到各部分之间有机结合,统筹兼顾,互相协调,项目资金投入有困难的,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现实需要的前提下,按总体规划要求,分期建设。(4)看守所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三、项目总平面规划 本项目规划方案划分四个功能区域:行政办公区,武警部队驻扎区,监区,预留发展用地。1、行政办公区为了方便接待和管理各方面的来所人员,行政办公区置于看守所入口处,主建筑为1栋建筑面积3880,框架结构5屋高的综合办公楼,按功能设置包括领导办公室、内勤文印室、档案室、职能部门办公室、驻所检察室、接待室、会议室、收押检察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通讯室、电

34、教室、警械武器室、专业技术用房、民警备勤宿舍、食堂、文娱活动室、传达室、发配电房、车库、仓库、浴室、小卖部等。区内道路由通往古塘村的公路引入,路宽7m,车辆可经引路直达1500广场,直达行政综合办公楼,行政综合办公楼位区看守所入口处,紧靠武警部队驻扎区。行政综合办公楼为预留发展建设内x。入口广场,加以设置绿化、铺地、花坛、园林小品等设施,有利于消除和缓和看守所与周边城区所形成的特性差异和冲突,使看守所行政办公区的环境得到美化和改善,形成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工程。2、武警部队驻扎区平面布置武警部队驻扎区位于看守所的东面,西邻行政综合楼,北靠看守所,设置有武警办公楼、营房、哨兵室、食堂、篮球场、

35、勤务值班室、和军事训练设施,组成封闭式区域。3、监区(1)看守所看守所监区是关押在押人员,依法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是看守所建筑构成的核心,位于规划区内的中部,由看守所办公楼、看守所监室、看守所食堂组成封闭式组团建筑群,设置有监室、室外活动场、禁闭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活动室(含文化教育室)、在押人员伙房、物品储藏室、图书室、浴室、医务室,看守民警值班室、管教办公室、谈话室、技术控制室等。行政办公区位于看守所的西入口,与武警部队驻扎区相邻,便于监视监区的日常活动。监区内部各建筑物通过设置封闭通道进行连接,设置防护门分隔,南面顶部设武警巡视道对整个戒毒区进行监视巡查,方便管理。进入监区的入口设于

36、看守所办公楼底层的中部,办公楼前面为规划区主干道,交通非常便利。看守所办公楼主要布置看守所的办公以及接持家属探监用房。看守所办公楼作为监区对外联系的主要建筑物,外形设置上应体现简洁而威严。通过看守所办公楼底层中部直达戒备森严的警戒围墙围合的监区,监区内设监舍区、活动区。两栋监舍楼组成围合之势合围监区活动区,封闭式的监区顶部设置有钢丝安全网及武警巡逻通道,通道上可监视监区活动场内的一切活动。(2)行政拘留所行政拘留所,位于规划区的西北角,由行政拘留所办公楼(预留发展建设内x)、行政拘留所监室、行政拘留所食堂等组成封闭式组团建筑群。与看守所监区通过东西向主干通相隔,与戒毒所通过戒毒所前面的停车场相

37、隔。进入行政拘留区的入口设于行政拘留所办公楼底层的中部,办公楼前面停车场与规划区内南北向主要道路相连,交通非常便利。行政拘留所办公楼主要布置行政拘留所的办公以及行政拘留监室,接待家属探访用房,行政拘留所办公楼作为对外联系的主要建筑物,外形设置上应体现简洁而威严。通过行政拘留所办公楼底层中部进入戒备森严的行政拘留区。由办公楼与行政拘留所监室组成围合之势合围行政拘留活动区,封闭式的管理方便监视行政拘留区活动场内的一切活动。4、预留发展用地。该区域为预留发展规划用地。四、土建设计 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项目坐落于x城镇古塘村附近,项目的建设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全面考虑满足看守所羁押被依法逮捕、刑

38、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留所服刑犯罪人、戒毒人员的特殊性要求。尽量减少对建城区环境的影响,建设要满足经济性能及景观的塑造性等要求,同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看守所建筑功能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看守所建设标准和看守所设计规范,把看守所建设得“坚固安全、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美观庄严”,使看守所建筑及环境成为xxx景观之一。2、 设计依据看守所建设标准国家建设部建标2002245号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JGJ127-2000)。其它有关建筑设计、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规定3、单体设计及主要功能建筑特征: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耐火等级为二级、钢筋混凝

39、土框架结构,建筑密度为17.13%,x积率0.41。(1)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楼拟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规定的三级指标建设,拟建看守所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1132,行政拘留所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730。各栋行政办公楼采用层高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二级。行政办公楼内设领导办公室、内勤文印室、档案室、职能部门办公室、驻所检察室、接待室、会议室、收押检查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通讯室等。根据看守所行政办公的特殊要求,平面设计应在建筑风格上体现明快、庄重、尺寸布置合理,方便各职能科室间相互联系。该办公楼为预留发展建设内x。(2)民警宿舍生活区民警宿

40、舍为民警生活用房,原则上参照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和宿舍建筑设计规范有关生活用房指标确定,本项目拟建框架结构建筑物,宿舍楼每层按一梯两户,套间的标准设计,平面设计合理、实用,建筑风格力求反映时代精神,地方特色,民族传统,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3)武警营房武警营房参照解放军营房等级标准和武警总部值勤设施建设标准,结合看守所武警警戒的实际需要拟建设1栋,高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000的中队营房。内设武警值勤中队办公用房、文化娱乐用房、军械库、后勤服务用房和干部、战士宿舍等。战士宿舍以班为单元设计,并按武警值勤要求进行室内布置。建筑外观反映出部队的庄严性,并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屋顶外形选用兰瓦

41、坡屋顶,造型为T型规划布局。(4)监舍监舍为在押人员起居用房,分普通监室、特殊监室、留所服刑的罪犯监室和禁闭监室四种设置考虑,这些监室的使用面积、卫生间、浴室、物品储藏室等均按看守所建设标准配置。本项目拟建监舍共3栋,框架结构,单层,耐火等级二级,建筑占地和建筑面积视规模而定(其中看守所监室总建筑面积3200,行政拘留所监室建筑面积840)。根据看守所监舍设计要求,平面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观察视线好,无视线死角。监舍层高4.0m,为庭院式监室。监舍的立面设计要求简洁明快,形成统一整齐的军营式设计。(5)食堂食堂为在押人员主副食品加工处理、储藏等场所,本项目拟建武警食堂、看守所食堂、行政拘留所食堂

42、共3栋,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4m,耐火等级二级,总建筑面积680,其中:武警食堂建筑面积200,看守所食堂280,行政拘留所食堂建筑面积200。平面功能设置有:办公室、主副食仓库、冷藏室、食堂大厅、餐具间、洗消间、卫生间、粗细加工间、仓库、厨房、分配间、杂物室等,层顶采用坡层顶结构。(6)围墙看守所围墙设置应符合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TG127-2000J37-2000的规定,外围墙高度按3.0m考虑,其中:看守所外围围墙长1100m,行政办公区围墙长150m;监区围墙高度按5.0m设置,长650m,并按规定设置报警装置等。(7)警戒岗楼警戒岗楼按圆形封闭式建筑设计,高出监区围墙高度2

43、m,岗楼四周外挑1.2m平台并设置护栏。4、 结构设计根据建设部、公安部批准发布的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1)工程地质拟建工程场地为未经开发的丘陵土坡,地面高差在120-170m之间,利用边坡进行分级平整场地,具体地质资料由地质勘察部门提供。(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抗震要求本工程的结构件耐火等级为二级,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新址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按看守所建设标准要求:“围墙,岗楼,大门其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并不小于7度” 。故本工程围墙,岗楼、大门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3)结构材料看守所的建筑物混凝土强度等级

44、为C20-C40,钢筋级别I级、II级,隔墙材料及外围护墙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强度等级为MU7.5,砖强度等级为MU1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2.5-M10。(4)结构方案行政综合办公楼、看守所办公楼、行政拘留所办公楼、宿舍、武警营房、监舍、食堂、禁闭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岗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大门、警界围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变配电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五、给水工程 1、设计依据(1)建筑物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3)建筑物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4)各种地质资

45、料及建筑专为提供的平、立剖面图。2、 水源工艺看守所新址位于x城镇古塘村附近,没有市政供水网在附近通过,多年来,该村村民通过打井取水饮用,新址供水拟采用深水井利用地下水供水。供水网的驳接采用两侧两点驳接供水,形成双向循环供水,确保不间断供水。3、供水量计算本项目用水量参照给水与排水常用数据手册为估算依据,估算用水量如下:用水类别单位最高日用水定额人数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监舍区L/人.d1005002.5125000办公用房L/班.人1575 22250食 堂L/人.次10500315000武警营房L/人.d100602.515000民警住宅L/人.d150602.320700洗洒道路绿化L/m21.52406036090劳动用水L/m2305002.537500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