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36506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教育 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一说课稿【说教材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说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为: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说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观察法 ”、“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

2、地参与学习。而在学法中,我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经历学习的过程。”为此,我特地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进行剪纸比赛的画面,展示剪出来的小兔子图片。提出问题:一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1/5,那么三只小兔子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创设情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第一环节: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1、提问:要解决“三只小兔子

3、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呢? 很多学生肯定能很快的回答:用数的方法得到3/5 。老师再提问“除了数一数的方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加法计算:1/5+ 1/5 + 1/5 =1+1+1/5 = 3/5 (要求学生说说计算法则) 3、乘法计算:1/5 3 联系:1/5 + 1/5 + 1/5 = 3/5(要求学生说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通过找这两个算式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同时,明确1/5 3 所表示的意思也就是 3 个1/5 相加的和。)第二环节: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学生完成书上的涂一

4、涂、算一算。先让学生说说3/7 、5/16所表示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涂列算式,并看着图写出得数。学生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后,让学生观察(3/7 2= 6/7,5/16 3= 15/ 16 )算式中的数字和得数中的数字有什么联系。2、学生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归纳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与整数相成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享受探索的的乐趣。第三环节:“先约分再计算”。让学生计算65/9: 大部分学生都会将得数写为 30/9,对此,教师可以打个问号,引起学生的再次思考,指出分数计算的结果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为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5、的欲望,我将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让学生观看,看到精彩处停下来,我会激发学生参加以下的知识闯关活动,获胜后就可以接着再看。三、拓展运用,解决问题 。第一关:让学生完成书上练一练的第2题。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关:试一试1第三关:试一试2接着播放动画片。四、课堂总结,深化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谈收获,从而帮助学生回顾整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理解。 最后,我让学生翻开书本,看看今天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提出质疑。 【说板书设计】这就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我的说课流程

6、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打下基础。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

7、、操作、讨论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说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8、和心理特点,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三、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 ,激趣揭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这部分我这样设计: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一找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

9、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数学课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仔细观察,用手摸摸,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用课件演示,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概念,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触摸,使学生建立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

10、的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铺平道路。第二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出示三个问题:( 1 ) 长方体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2 )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 )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接着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结合这三个问题分组研究讨论长方体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课件验证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第三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拿出

11、正方体实物,用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小组研究正方体的特征,由教师归纳小结正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讨论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和学生一起整理、比较,共同完成课本中的表格。这样设计这部分知识,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四步: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利用课件使学生明白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注意:长方体的摆放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不同,一般把底面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底面的棱叫做高。这样设计即防止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

12、,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五步: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讲解课件并配合演示,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就变成了正方体,也就是说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来表示。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以图文的形式形象直观,使学生融会贯通。(三)、实践应用,发展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练一练(1)长方体有( )个面,都

13、是( )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 ),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对的棱的长度(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面积都( )。正方体是(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80厘米,其中长是10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 )厘米。这些练习题虽然题量不多,但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四)全课总结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力。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缩的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好的板书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更有

14、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本节课的板书是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逐步完成的,一目了然,而且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P2527的长方体的表面积2、地位及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基本特征以及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应非常广泛,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为日后深入的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其他只是提供必备的条件3、学生: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

15、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学习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为主,认知水平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逻辑滚动的,并且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才能有效的进行合理的教学。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魅力。5、重点、难点:重点:建

16、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6、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二、说教学法 本节课为了充分地解释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具体具有获取知识的恩年管理,设计的教学法如下:1、教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个概念是学生刚接触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表面积,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引导探究法和观察发现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2、学法:根据新课标中所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17、,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是、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样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获得知识。三、说流程: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三)自主探究 深化主题;(四)优化训练 拓展应用;(五)总结评价 课堂延伸。(一)创设情境,切入主题动画呈现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 小明该怎么做呢?你

18、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观看并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 意图: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使数学真正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怀兴趣地参与学习。(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 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 “下”“前

19、”“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角儿思考。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自主发言。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自主探究 深化主题1、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

20、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2、出示讨论提纲:你是怎样算的,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说服的技能,让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的过程。3、认真倾听并适时点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正确找出3组面中每个面的长和宽。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21、我们计算时可以选择最简便的算法。 4、生汇报:生1: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可以把长方体6个面分为三组,按组求面积后再求和,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52732532 生2:可以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的积先算出来,再乘以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57353)2 5、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为什么?学生会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后,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意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同时

22、,“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以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为载体,从侧面、多角度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创新,从而深化主题,掌握合适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能顺理成章的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使学生把知识进行内在联系,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四)、优化训练 拓展应用1、完成P19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单位:平方厘米) 自主发言。 基本练习由单独面面积的计算过渡到表面积的计算,这样可以内化知识,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完成P19练一练中的第2、3、4、5题。 巩固练习在不改变知识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变换提问的角度

23、,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讨论P19练一练中的第6题。意图:书本上的练习是循序渐进的,是符合学生认知理论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教室墙壁等。 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总结评价 课堂延伸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课后实践活动,量一量牛奶盒的长、宽和高,并计算它的表面积。 意图: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

24、识。 露在外面的面面积说课稿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021页“露在外面的面”(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露在外面的面是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继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的第四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观察物体的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及找规律等内容之后进行的,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中,有序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同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在操作、

25、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技能目标:结合正方体堆放的情景,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情感目标: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并使学生感捂到数学的魅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 说教法、学法(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我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和“情景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

26、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这节课主要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三、 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学具:每组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四、 说教学设计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问:有几个面?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2、把正方体纸盒放在讲桌上,问:能看到哪几个面?3、课件出示情景图,导入新课问: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

27、,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1、师:课件出示:这有几个小正方体?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怎么想的?学生可能回答:有4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 上面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出3个面,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师:他是这么数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学生可能回答:我先看正面,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上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再看右面,也有三个小正方形。3+3+3=9,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师:谁听清了,他是怎么数的?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

28、个一个数的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先看上面,再看前面、右面师(边演示边总结):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然后再相加;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然后相加。不论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了。师:课件出示,提出问题:请你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这组立体图形,看到的是哪个平面图形?2学生操作师: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还可以怎么摆?小组同学先摆一摆,再数一数露在外的面有多少个,看你能有什么发现。3小组交流: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露在外面的面有

29、多少个?课件出示学生可能摆出的几种情况:此环节随机处理: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把相应的立体图形贴在黑板上,同时板书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师:看着这些立体图形和它们露在外面的面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虽然我们都是用的四个小正方体摆的,但是摆的不一样,露在外面的面也不一样多。有时候露在外面的面都是9个,但摆的方法也不同)师小结: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数也不同;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了,摆法还是不同。现在已知正方体棱长10厘米,从黑板上的立体图形中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摆法,并算一算露在外面的面积学生汇报三、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师:刚才我们是用4个小正方体在墙角摆,露在

30、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现在我们用8个小正方体,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探索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 1课件出示合作提示(教师做必要的演示和解释)小组同学商量、选择一种方式,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有规律地摆(如横着摆、竖着摆)。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记下露在外面的面数;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边记录数据边观察,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2小组合作探索,并填写记录单3全班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演示,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并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处理。) 四、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件出示)1、练习课本21页的第

31、三种摆放方式。2、将3个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多少?五、课堂小结:(板书)露在外面的面1、请同学们总结出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方法。方法一:看每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在计算全部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 方法二: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再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2、请同学们总结出摆放正方体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平放一排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个数32)竖放一排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个数41)多排多层摆放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竖排数5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说

32、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课题是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新授课,倒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19页分数除法的第一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较熟练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乘上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材重点和难点 学生能否熟练地求出一

33、个数的倒数,将会直接影响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效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再加以适当的练习,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倒数的意义来说,表面上看起简单,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把“互为”两个字丢掉,例如5和 ,应该说成5和 互为倒数而部分同学会说成5是倒数, 也是倒数,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意义,必须抓住关键词互为化抽象为形象,因此准确透彻地理解倒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一节课,只有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取得最

34、佳的教学效果。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只有准确、理解了倒数的意义才能初步引导学生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学生才能逐步的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了第一个目标,知识目标即: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 要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发现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就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过程。因此确定了第二个目标能力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5、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制定第三个目标、情感目标即: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陈地。下面我就分环节,具体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激发思维 一上课,我就和学生进行亲切有趣的交谈。同学们,在数学课中,与我们最亲密的是什么?(数)我们都认识哪些数?(小、整)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再认识一位数朋友呢?(这样,利用数朋友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使学生对新知有了一种“朋友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6、要想见到这位新的数朋友,还要闯道小小的难关呢?你们会闯过吗?这时,抓住时机出示: 先口算结果再口答问题( )= 1( )( ) =11( )=1 1、上面各式的积有什么特点? 2、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3、你们会任意举出几组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三个问题都出现了“乘积是1从而很自然的会在学生头脑中产生问。“乘积是1的两个数到底是什么”它与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问题是学生自已发现的,这样的话“问题”就不会是他们学习的负担而是他们探究答案的动力。这个复习题即复习了分数乘法计算又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本节课开了一个好头。(二)、学思议论 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两层理解倒数意义推导倒数

37、的求法这一环节有学、思、议、练评五个操作要点。 1、理解倒数的意义 (倒数的意义是一个表面看起来简单,理解起来却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这个层次的教学,我分三步进行感知理解把本节课的难点拉成一个阶梯状,分散处理。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顺利的突破难点)(1)学、即自学(初步感知倒数意义) 刚才我们已经发现这四组数乘积都是1,那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到底是什么昵?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6页看前6行,书博士会告诉你们的。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思、议(理解倒数的意义) 问:同们认为要准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应该抓住哪几个关键词?为什么?倒数是几个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并用语

38、言表述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 谁来当回小考官,根据倒数的意义,提些问题考考其它同学,同桌二人或邻桌几人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 a、什么叫倒数?b、要想成为倒数,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c、能说成3和 都是倒数吗? d、说倒数为什么要说成谁和谁互为倒数? (前两部内容的教学,老师的作用只是组织、引导给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数学的场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有序的思考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原有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对倒数意义的议识和理解会以参次不齐,只有通过合作和交流才能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小小主考官”的处理方法,不但可以使教师及

39、时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知识的反馈。深入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提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问题中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交流信息反馈信息达成共识,提高认识的良性循环过程,整个过程都是从“指导学习”逐步向“独立学习”的转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初步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但是还不可能做到透彻理解和全面掌握,还需设计合理的练习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3) 练评 、先填空,再用语言表述每组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关系() ( )=1( )( )=1(目的:加深理解倒数的意义)、找朋友,下面哪两个数

40、互为倒数(先请同学们唱找朋友的歌再处理)、你能举出几组倒数吗?(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倒数的含义) (目的:先唱歌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的身心轻松一下,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目的,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判断并说明理由 a、结果是1的两个数是倒数。( ) b、和 互为倒数。( ) c、3和 都是倒数。( ) d、6和 互为倒数, 6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6。( ) 采用老师口述,学生打手势的方法处理,培养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耳、脑、手并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全部参与与知识的反馈中来。 (目的: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再一次突出了倒数意义的关键词“互为”“乘积”加深

41、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通过层层练习、步步深入最后成功突破难点。突破了难点就好像我到了打开一扇门的钥匙,有了钥匙,就可以去开门了,学生很顺利的进入了第二环节的第二层。通过以下3个题的练习,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已经很透彻了,这也就为下面内容的进行扫清了障碍,打下了坚实基础。 2、推导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你们能根据倒数的意义发现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吗?根据下面的自学内容,小组合作出发吧。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再思考下面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间有什么特点? 、怎样才能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在学生理解了倒数意义后,倒数的求法已不再是一件

42、难事,因此这个知识点采用在老师引导下,分组探究的方法进行,因为孩子与孩子之间心是比较接近的,他们的想法比较容易沟通,基础好的同学会以他们最通俗的语言和方法,带动一部分后进同学,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活跃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出示第二组算式追问 、怎样找7的倒数是用刚才发现的方法吗?为什么? 、1的倒数是几?怎样找出来的? 、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有没有什么数没有倒数 、(如果学生发现“0”没有倒数,进一步追问,0为什么没有倒数,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就引导学生根据算式思考0

43、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谁能把上面的求法补充的更完美。 (理解倒数的求法关键要弄清为什么要把“0”除外,这样分组处理,从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发现事物的本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多角度性、保证知识的完整,做到不缺、不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 ,分母调换位置。 (2)完成例1 (例1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练习19页做一做 (俗话说的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后,及时反

44、馈,巩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例1完成后,我又趁热打铁,安排了一个“做一做”。) (三)、多层练评 巩固新知 (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对于所学的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只有通过精练与评价相结合,才能加深认识,达到理解、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我一环节是通过边练边评进行的。) 1、直接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0页第3题) (独立练习目的:进一步巩固本节学习的知识,强化了重点内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或符号。 的倒数是( )。( )是 的倒数。 4和( )互为倒数 。 ( )没有倒数 ( )和1互为倒数, 最小自然数的倒数是()。 5加上5

45、的倒数是( ), 自然数A与它倒数的积( )。 真分数倒数比1( ) , 假分数倒数比1( )。 3、自选题: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和是 ,这个数是多少? (目的: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使其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保证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的得到最大的发展。) (四)、交流评价、内化新知为了突出重点,完善知识架构,在本课的第四个环节交流评价内化新知总结时设计以下问题,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可以缺补,取长补短) (五)、布置作业练习五、5、6、9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的最后,我还留了5分钟机动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学生即可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