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3455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届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考点精题训练 单选题 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 CO2 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错误;B、石油分馏能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正确 C、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能减少对空

2、气的污染,故正确;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故选 A。2、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 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2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解析: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

3、: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3、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A氢气 B天然气 C石油 D煤 答案:A 解析: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热值高,可再生,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是最理想清洁能源。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会增加温室效应,不是清洁能源。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故选:A。

4、4、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N2BCO2CSO2DH2O 答案:C 3 解析:酸雨是指 PH 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A、N2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B、CO2溶于水形成溶液的 pH 不小于 5.6,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C、SO2在空气能形成硫酸,硫酸 pH 小于 5.6,能形成酸雨,符合题意;D、水的 pH=7,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故选 C。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C 解析:A、氢气燃烧

5、生成水,无污染,则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故 A 正确;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 B 正确;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C 不正确;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故 D 正确。故选 C。6、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A用灭火器扑灭 B用泥沙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 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原理,故选 C。7、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A用灭火器扑灭 B用泥沙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 答案:C 4 解析:实验桌上因

6、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原理,故选 C。8、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答案:B 解析:A、氧气能够支持动植物的呼吸,选项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足以供给鱼类在水中的呼吸,选项错误;C、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该变化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选项正确;D、可燃物与浓度大的纯氧气燃烧较剧烈,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容易焊接或切割金属,选

7、项正确,故选 B。多选题 9、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技术使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B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源 C水分解和氢气燃烧都不会产生污染 D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222H O=2HO5 答案:BC 解析:A、该反应是在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应为,故A 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源,故 B 正确;C、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污染空气,故 C 正确;D、水分解产生氢气时要消耗能量,故 D 错误。故选 BC 10、“

8、可燃冰”CH4(H2O)n是一种沉睡在海底和高寒冻土的独特能源.2007 年 5 月,在我国南海北部成功钻探获得“可燃冰”样品,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给我们提供了水可以变油的证据 BCH4(H2O)n属于氧化物 C“可燃冰”是燃烧值高,没有污染的新能源 D开采不当可造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答案:CD 解析:A、“可燃冰”是甲烷的固体,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因此水不可能变油,故选项错误;B、可燃冰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可燃冰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D、开采不当可造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故选项正确。故

9、选 CD。2222H O2HO 催化剂太阳能6 11、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答案:BC 解析:A、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如果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没有发光的现象就不是燃烧,选项错误;B、由爆炸的概念可知,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选项正确;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选项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选项错误;故选 BC。12、某

10、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只是甲烷,也可能只是一氧化碳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D三种气体可能都存在 答案:AB 7 解析: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了水蒸气,则气体中有氢元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说明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中还含有碳元素。A、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一氧化碳中只含有碳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B、氢气中只含有氢元素,不含碳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C、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

11、项不符合题意;D、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混合后,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B。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空气是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答案:ABC 解析: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正确;B.空气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确;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错误。故选 ABC。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