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实务中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区别与联系为了反映企业正常的盈利能力,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基本准则)中首次将利得和损失列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收入和费用、利得与损失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净利润,收入与费用应该是构成企业净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的混淆,在利润构成中利得、损失喧宾夺主占净利润相当大比重的情况,根据笔者的学习有如下总结。一、收入(一)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二)收入的特
2、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3.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三)收入确认的原则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才能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四)收入的核算1、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在符合确认收入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时记借方。按照主营业务
3、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2、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该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在符合确认收入时贷记“其他业务收入”,按其他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本账户期末应无余额。二、费用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一)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二)费用的特征1、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经济资
4、源的减少。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3、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三)费用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分类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可以分为以下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动力、工资及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按上列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就称为要素费用。2、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即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总和。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企业一定期间所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的成本费用,归属
5、于制造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能够明确反映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工人工资以及耗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上的各项支出各是多少,从而有助于企业了解费用计划、定额、预算等的执行情况,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三、利得和损失(一)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二)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6、,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还应结转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
7、融资产”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相应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会计核算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当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及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换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将其终止确认,计入“营业外收入”。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换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
8、差额,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将其终止确认,计入“营业外支出”,重组债权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上述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减后仍有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盘亏、毁损的各项资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管理原因造成的,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正常损失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按“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盘盈时按“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贷记“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等科目。对于企业的捐
9、赠支出以及接受的捐赠,新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范。笔者认为,对于公益性捐赠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公益性捐赠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2%,则超过部分在年末计征企业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四、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的区别从本质上看,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都代表了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在性质上没有差别。但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收入和费用是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它们的确认严格遵循配比性原则,而利得和损失是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由于两者都是偶发性的业务所导致,因此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配比关系,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可见,界定是收入还是利得、是费用还是损失的关键是区分“日常活动”还
10、是“非日常活动”。为此,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中,财政部对企业日常活动的认定有明确的规定,所谓日常活动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也就是说,判断是否为日常活动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是否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二是看这些活动发生的频率。五、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利得和损失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包括直接的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和间接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影响所有者权益),而收入和费用仅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间接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后影响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与投资者的投资、分配无关,属于企业经营活动收益的组成部分,并与收入和费用共同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即: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