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30414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 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级制造环境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潮流,它对世界经济与人民生活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新的制造环境也对制造业所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面对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存煤堆积如山,资金回笼困难的境遇,煤炭企业如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来渡过困难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很多,主要问题是安全投入不足和超负荷生产,如何按照安全满意度确定最佳安全投入,科学进行安全管理,需要成本管理系统提供相应的安全成本信息。现有的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没有明确的安全成本管理,不能提供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安全相关的成本管理信息。作业成本法就是为适应现

2、代企业的制造环境而产生的,它弥补了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些缺陷,依照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耗费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会计计算的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系统中变得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及时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现代煤炭企业引入了作业的概念,将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实现全方位成本监控。因此,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将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绪论31 选题背景32 研

3、究动态33 研究方法54 文章结构51. 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运用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61.1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推行的优越性61.1.1煤炭企业现行成本法的不足61.1.2与现行成本法相比较,煤炭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81.2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102. 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113. 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123.1 作业成本法存在煤炭企业实际运用中可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133.2 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成本制度可能不能很好的有机衔接133.3 实施过程中可能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人为阻力133.4 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复杂,信息系统技术

4、低下134. 煤炭企业大力推广作业成本法的策略144.1 应做好有关会计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144.2实现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成本制度的有机结合144.3 必须取得单位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154.4 要借助于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持,以确保高效、准确地完成基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15结束语17参考文献18致 谢20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论文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库伯和卡普兰对作业成本法的深入研究,作业成本法开始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逐步推广,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作业成本法比现行的传统成本法更为精

5、细,它是将间接成本更准确的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方法,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能够促使企业管理人员重新设计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约企业资源。我省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企业是我省经济的主要动力企业,而目前现行的成本法已不能适应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本文从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现状出发,深入到其中的原因,通过对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运用的优越性及可行性分析发现,煤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作业成本法在煤炭行业得到大力推广,从而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煤炭企业;作业;价值链;成

6、本动因By cost of operation law in coal enterprises utilizationAbstract: In the mid-1980s, along with the storehouse uncle and Kaplan to cost of operations method deep research, the cost of operation law started to obtain the people universal recognition, the cost of operation law and the cost of operat

7、ion managements gradual promotion, has brought the huge transformation for enterprises cost management. The cost of operation law is finer than the present traditional cost law, it is an overhead costs more accurate assignment to the work,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product, the service and custome

8、rs one cost method, the cost information which the cost of operation law provides can urge on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personnel redesign value chains work activity, by saves the enterprise resources. Our province is coal resource big province, the coal enterprise is our province economy prime motors

9、 enterprise, but the present cost law has not been able to meet the coal business economic need to develop, regarding this,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cost of operation law in the coal enterprises appli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enetrates into reason, through to the cost of operation law in the c

10、oal enterprise the utilization superiority and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discovery, the coal enterprise may unify own actual situation, possibly has each kind of problem in view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and the measure, obtain vigorously the promotion by the time c

11、ost of operation law in the coal profession, thus promotion coal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cost of operation law; coal enterprise; work; value chain; cost agent绪论对作业成本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其中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已进入世界领先领域。作业成本法可以在我国应用的客观条件越来越成熟。现就本文的研究背景、现状、研究方法作了解。

12、1 选题背景作业成本法是产生于美国的先进成本管理模式,以作业为中心进行核算、控制、分析和管理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对作业成本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教授于1941年在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随后的乔治斯托布斯教授认为,“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1971年斯托布斯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书中,对“作业”、“成

13、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引发了80年代以后西方会计学者对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的全面反思。1988年,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什么是作业成本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作业成本法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他还与罗伯特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等论文,对作业成本法的现实意义、运作程序、成本动因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2 研究动态总括国外成本管理的发展,其先后经历了三

14、次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次成本管理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企业主开始关注产品成本的详细构成,原先账外的成本统计核算已不能满足需要了。为了满足有关各方面成本信息资料的需要和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企业逐步将账外的成本记录纳入到整个复式记账系统内,形成了真正的成本会计。这就是早期的成本管理,称为成本管理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成本管理的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工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主更加重视固定成本的增加对利润的影响,感到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时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泰勒强调为了提高生产和工作效

15、率,可以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在科学测定的基础上,预先确定生产过程中应当消耗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标准,并将其作为生产过程中控制用工、用料的依据。这就为标准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第三次成本管理的革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社会资本高度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规模日趋扩大,生产经营日趋多角化,新产品开发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型企业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间接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发达国家高达70-75%,而直接人工成本仅占产品成本的3-5%

16、。面对间接成本在总经营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的新趋势,间接成本的分配方式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从而出现了两种影响全世界成本管理发展的重要模式:作业成本法和成本企划。回顾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主要学习前苏联的成本管理体制。在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从科目到报表,从核算形式到成本核算方法等对前苏联的全面学习,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新中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体系形成的标志。第二个阶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成本管理以内部经济核算制下的成本管理体制为主。经济核算制是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为提高生产经

17、营的经济效果所结成的权责关系体系。第三个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量西方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及经验被引入到中国。例如:作业成本法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便开始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进入90年代后期,国内作业成本法的研究逐步由理论向实践过渡,国内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先行对作业成本法法进行了尝试,1999年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研课组,通过几年的实践,先后在陕西农业机械厂、西安变压器厂、咸阳钢绳厂、西安高压开关厂、中原油田特车厂等五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开展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国内某些市场竞争性较强的行业中的一

18、些先进大型企业如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海尔集团、康佳集团、中美合资企业一广州宝洁公司等都已结合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RP)或制造资源计划(MRP)系统在其内部管理中应用了作业成本法。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许多企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些优秀企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成本管理风格。如邯钢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即用模拟的方法,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也在此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天津大学的刘子先剖析了当前我国成本管理研究与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19、提高我国成本管理研究与应用水平的策略。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期刊杂志和网络等手段进行资料的进一步搜集整理,在参考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来讨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运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在煤炭企业更好的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策略。4 文章结构全文共分四部分:文章首先对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分析探讨;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第三部分提出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即面对问题进行改进的策略;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说明作业成本法可以降低煤炭企业成本,提高其效益,促进其

20、可持续发展。成本问题是一个企业经济管理永恒的主题,“低成本,高收益”是所有企业的追求。随着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全球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同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结构中,单个煤炭企业无法左右市场,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因此,在煤炭价格既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高低在市场中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山西是产煤、输煤大省,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煤炭工业也拉动了山西的经济建设。但我省的煤炭企业一直是高投入、低效益,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观念落后,思想陈旧,企业管理粗放,要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

21、变,需要在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价值链”为轴心,注重全过程成本计算和控制。由于并不是所有作业都可以增加价值,所以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就可以降低煤炭资源消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作业成本法是对成本进行的一次“溯本求源”。1. 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运用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1.1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推行的优越性1.1.1煤炭企业现行成本法的不足近年来,煤炭企业在管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行成本法下,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压力和困难。原洗

22、煤生产任务压力大,在生产衔接上有所失调,造成掘交煤量欠账较多,最终导致成本增支因素较多。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得采掘衔接工作面较多,致使支护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就最近来说,安全问题已经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用于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设备升级、安全投入、人工支出的费用大幅上升,而这些源于现行成本法的不足,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首先,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现行成本会计中,间接费用指制造成本,就经济内容来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销售产品和筹集生产资金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人工工资、机器工时或生产工时,适用于产品品种少,间接费用

23、不大的情况。煤炭企业的产品品种虽然较少,但是企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机器折旧等制造费用在产品或成本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且人工费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因此,采用直接人工工资等单一分配标准被确定为作为分配的依据,不能客观的或近似的反映各产品实际消耗的间接费用,这就会造成间接费用在不同机械化程度的成本对象之间转移,造成产品成本的歪曲,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其次,煤炭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体的确立失误。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做生产者,没有充分发挥计划、调度、预测与决策、采购、技术

24、等其他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薄,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成本管理工作广、量大,设计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单靠财务部门是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成本控制有名无实,事中控制协调和事前预测决策少,管理措施多,技术措施少,致使成本控制措施不力,成本与技术脱节。再次,成本控制和管理只停留在产品这一层次上。煤炭企业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次,不能为企业进行作业分析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更谈不上作

25、业管理,成本驱动因素单一、不全面。例如仅从近几年来看,煤炭企业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没有单独对安全成本进行管理,安全是煤炭企业最具行业特色的关键问题,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应该重视安全这个驱动因素,而目前煤炭企业主要重视产量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单一、不全面,成本管理内容部不全面,没有单独对安全成本进行管理,成本管理重点不突出,这在深度和广度上影响了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效果。第四,现行成本性态的划分使产品关系模糊。现行的成本性态是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这种成本性态的划分在产品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但对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而言,它们的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较多,其中某些间接费

26、用可能与产量无关,如煤炭企业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等,若仍按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划分成本性态,就会影响成本控制的正确性,影响成本决策的可行性。煤炭企业业务流程复杂,其中存在许多非增值环节,效率较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基于这种低效和非增值流程进行成本管理,必然造成企业管理的低效率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甚至更大的浪费。第五,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煤炭企业长期受生产型组织管理机构的制约和影响,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进行成本控制的人员集中,部门单一,仅限于煤炭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内容单调,忽略了煤炭储存、经营等诸多成本因素;成本控制手段、方法落后,煤炭企业大部分进行事

27、后成本核算和控制,其实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费用更少。面对煤炭企业新环境的冲击,现行的成本技术法如果还继续使用,必将造成“高成本,低效益”的局面,而这些缺陷的日益明显和严重,使得企业要求成本管理的改革压力越来越大,也促进了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发展运用。1.1.2与现行成本法相比较,煤炭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与现行的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就是为了适应现代企业而产生的,它弥补了传统方法在现代企业系统中的一些缺陷,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照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其优越性是很明显的,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首先,间接费用分配更科学。由于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不是按单一数量标准

28、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按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在分析各作业的成本动因时,就能对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给予最充分的关注。分配结果与成本动因相联系,更科学、更可信。其次,成本管理更精细。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管理思想,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扩展到外部的供应链管理。不局限于生产领域,而是扩展到从产品设计到最终提供产品给用户的所有环节,煤炭企业属于能源开采,生产工艺复杂,环节多,在产、供、销整个作业链中,消耗资源的作业特点很多,是适合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管理的有利条件之一。由于煤炭生产产品单一,可以采取简化方法,把归集的作业成

29、本分配到产品中去,以减少作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应针对现行成本管理中的难点,有选择的设计作业中心的繁简程度,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抓住重点,体现收益,真正实现全过程管理。再次,作业成本法深入到“煤炭作业”层次。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提供产品成本的明细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使成本管理方法在较低层面获得相关的信息。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煤炭企业作业的划分是从设计方案论证开始到物料供应、掘进、回采、运输、维修、通风、排水、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例如我们现在的采矿作业的第一道作业是设计方案和充分论证,在这一阶段的作业非常重要,它既是决策者的依据

30、,又是下一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行动指南,设计是否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设备、工具选型符合要求是日后成本费用投入与产出的关键。因此,降低设计费用、优选设计方案就是该作业成本控制的重点。第四,改善企业价值链。作业成本法重视产品设计和质量成本管理,力求根据技术和经济相统一原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重新配置有限资源,使资源分配到能增值的项目上,达到不断改善企业价值链的目标。通过分析企业作业链,确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再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作业链价值链的持续优化。优化价值链,提高企业整体价值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也是企业竞争优势之体现。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都是增值作业,例如采煤过程中的落煤、装

31、煤、运煤、支护等作业。不增值作业是指对增加顾客价值没有贡献,或者凡经消除而不会降低产品价值的作业,例如与存货有关的存储、维护、归类、整理等作业。在作业链上所有环节都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和优化增值作业,就可以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最终降低产品成本。近年来,对于安全成本控制和管理,也要深入作业层次,分析并确定各作业的最佳安全投入水平。第五,成本控制更有效。煤炭企业现行的成本管理办法不能很好的解决从源头寻求资源动因、成本动因的问题,制约了成本管理层次的探究,这也是煤炭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作业成本法可以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

32、动因的多分准分配,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有利于分析成本变化的细节,突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点,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质量。从实质上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可消除无效作业,达到对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从而改善企业各项作业效率及质量,提高企业效益。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账面反映简洁、直观,成本责任清楚,劳动者对自身作业上的资源耗费看得见、管得住,事先、事中都能进行有效控制。对于煤炭产品形成过程中的消耗和支出,逐一落实到采、掘、机、运、通各环节,落实到物资采购、煤炭销售、货款回收等生产经营运作全过程。总之,煤炭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核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克服现行成本

33、法的许多固有缺陷,提供较客观、合理的成本信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业成本法不只对最终产品成本进行控制,而是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媒介,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对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必将得到广泛应用。1.2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与适时制生产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相辅相成、配合运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虽然煤炭企业生产环境与作业成本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全面质量管理已在煤炭企业普遍应用。从成本管理角度看,原煤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采煤、掘进、运搬、提

34、升、巷修和排水等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因此,可以把每一个生产环节确定为一个成本中心归集作业成本,实现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然后计算最终产品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作业业绩的评价和考核。例如采煤过程中的落煤、装煤、运煤、支护等作业是增值作业,与存货有关的存储、维护、归类、整理等作业是不增值作业。在作业链上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和优化增值作业,就可以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最终降低产品成本。所以,煤炭企业完全可以把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煤炭成本的控制。另外,煤矿生产过程与其他生产过程相比有许多特殊性, 生产过程清晰,便于确定作业成本核算对象。煤炭企业成本结构稳定, 生产

35、成本主要包括工资、材料、电力、修理费等主要固定项目,变动因素较少,便于作业成本核算。近年来, 煤炭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机械化程度、网络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观念不断进步,管理创新的呼声日益高涨, 作业成本法易被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和接受。从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以及外部环境来看,煤炭企业完全可以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控制。从总体上看,煤炭企业已基本具备了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首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煤炭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现代化管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立足于高科技、与全面质量管理和适时制生产系统紧密结合的作业成本法,易被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和接受。其次,目前我国煤炭成本

36、计算和管理虽没有实行作业成本法,但已经建立了区科责任成本中心,为应用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基础。再次,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煤炭企业广大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加之管理会计思想的引入,作业成本法能很快被掌握。最后,国有煤炭企业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虽然作业成本法与现行会计制度存在差异,但在操作上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水平。综上所述,煤炭企业从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来看,完全可以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控制。2. 煤炭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煤炭企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行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时,既要根据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步骤执行,又要结合煤炭行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一,分析煤炭企业主要作业流程 煤炭企业主要作业流程

37、图见图1。采掘井下运输提升地面运输洗煤外销图1 煤炭企业主要作业流程图第二,分层次确认作业“作业”是企业组织为了特定目的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根据作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思想,顾客对煤炭产品的需求推动了煤矿作业。煤矿作业对资源的耗费即成本,煤矿作业成本是一个复合的成本,包括井下作业成本和地面作业成本,每一部分又可以划分为多个更细的作业成本。从生产业务流程看,前面的作业成本依次复合构成后面的作业成本,后续作业是前面作业的“顾客价值”,或者说后续作业是前面作业的“顾客”。煤炭企业应当分层次确认作业:一是按职能设计一级作业。生产作业包括采煤、掘进,生产辅助作业包括机电、运搬、通风、防尘,生产管理作业包括

38、地质、测量、安监、调度,组织管理和服务作业若干, 以及供应、销售。二是按工艺作业流程设计二级作业。二级作业是对一级作业的分解、细化,是作业链上消耗资源的合理环节,不一定是最小作业单位,但应当是最有利于分析耗费水平的作业单位。以二级作业为基础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分配发生的资源耗费。第三,划分作业中心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作业中心的确定应根据煤炭企业作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生产组织责任单位的划分进行,可设立井下作业中心、地面作业中心、掘进作业中心等,对大的作业中心可继续细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第四,按作业中心归集和分配费用作业中心划分完后,应编制作业注册,按作业中心设置科目,记录所发生的作

39、业量与成本费用,费用归集应按成本动因进行,即将同质的成本归集于一个作业中心。将投入的成本或耗费的资源归集到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每个成本库所代表的是它所在的那个中心所执行的作业。该步骤要确认每个成本中心的作业量和相应的资源耗用量。这一步骤的工作,反映了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前提: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然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或产出或劳务或顾客上。第五,成本计算能计入作业中心的直接生产费用计入作业成本。将能够直观地确定为某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资源成本划为直接成本,直接计人该特定产品或服务成本,其余部分则列为作业成本。确定成本动因量。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往往不只一个,我们应选择与

40、实耗资源相关程度较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机器准备次数、产品批数、收料次数、物料搬运量、订单份数、检验次数、流程改变次数等。计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即,分配率=不能直接计入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动因量。计算各主要作业中心应分配的费用=上述分配率该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量。计算各主要作业的成本=“”+“”。计算煤炭产品的总成本=各主要作业的成本之和。计算煤炭产品的单位成本=煤炭产品的总成本煤炭产品的产量。按照这样的程序在煤炭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从实际出发,可使得作业成本法得到很好的运用。3. 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任何

41、先进的方法都不可能无原则地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必须走出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误区,这并不是否定作业成本法的科学性,而是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大多数煤炭企业目前还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但这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在煤炭企业中运用有明显的可行性,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在其真正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3.1 作业成本法存在煤炭企业实际运用中可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没有确定的确认标准,不同的系统目标下可以选择的标准不同,各个不同的会计人员由于主观见解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作业中心的划分有一定的难度,在

42、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来自于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因此计算结果必然受影响,这样,作业成本法成本归集库归集成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这样就不利于正确地核算成本,反而不利于企业管理。这一点是每个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一大问题,煤炭企业也不例外。3.2 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成本制度可能不能很好的有机衔接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其工作人员大都本着在现有条件和规律下做好本职工作,开拓创新的思想并不深入,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

43、的完全成本制度,成本指标值与现行的成本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另外它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比按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相差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或融合。3.3 实施过程中可能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人为阻力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主动支持的程度、是否投入足够的资源、与企业竞争战略的联系程度、是否能组织企业内所有员工投入一定的时间去参加培训等。作业成本法涉及到主要作业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建立、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与选择以及各作业成本的分配与计算,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需要大多数人员的积极参与。就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现状,

44、单位领导对作业成本法知之不多,更谈不上认可与支持;而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大部分员工对作业成本法比较陌生,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根本无法实施作业成本法。3.4 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复杂,信息系统技术低下作业成本法对基础数据的要求很高,这些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复杂、量大且不能有误,须借助于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持,以确保高效、准确地完成基本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针对我国煤炭企业而言,信息系统的改进通常先于采用作业成本法和达到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水平,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作业成本法达到使用阶段的重要条件,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具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作业成本

45、法的实施。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缺点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入了解作业成本法,进一步推动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的运用。4. 煤炭企业大力推广作业成本法的策略鉴于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推行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同时针对其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作业成本法在煤炭企业中的有效实施。4.1 应做好有关会计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煤炭企业要推行作业成本法,仅仅有先进的会计系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应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计算机及其他方面的培训,成为既掌握会计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46、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作业成本法管理的严格性。在确认作业时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减少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否则,如果各个作业中心提供了失真数据,就不能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此外,在成本动因的选取上,应力求具有代表性。应进行全面分析,防止疏漏,但是也要避免作业成本计算过于复杂,难以执行而流于形式。要挑选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动因,但又不能过于简化。要注重体现作业共享,在需求共同的情况下,共同分享同一作业来满足需求,以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人力、物力,降低作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4.2实现作业成本法与现行成本制度的有机结合我们应将作业成本法有机的融入到煤炭企业现有财务体系中。企业管

47、理层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往往十分重视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在做到成本信息节约化的前提下,将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融入财务报告则有助于将其用于管理决策,从而促进作业成本法的日臻完善,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生产流程和经营环境的特点。尽管大力提倡作业成本法,但是,如果只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不考虑作业成本法信息的“成本效益”关系,认为只要运用了作业成本法就是好的,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作业成本法系统本身是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既要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作业成本法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作业成本法系统,不可企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坚持循序渐进,针对作业成

48、本法在企业使用的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企业在初次试行作业成本法时,可以保持两套成本核算方法,以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用于会计信息披露目的同时实施作业成本法,用于管理目的,尽管这样可能无法完全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功能,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成本法的缺陷。要使作业成本法体现其先进性,同时与企业成本管理特点结合起来,使之与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有直接的关联性,并力求简单易懂、方便操作、宜于推广。4.3 必须取得单位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作业成本法不仅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更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领导的支持,这是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决条件。做好与管理当局的协调工作,让管理当局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这是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决条件。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和管理系统必须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才能取得管理层的支持,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