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延续知识点梳理届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延续知识点梳理 单选题 1、人类能卷舌由显性基因(R)决定,不能卷舌由隐性基因(r)决定。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个不能卷舌的女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该女儿的肝脏细胞中有 22 对 rr 基因 C这对夫妇的二胎是个男孩,其能卷舌的可能性为 75%D女儿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答案:B 解析: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个不能卷舌的女儿,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说明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 Rr,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2 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
2、不同表现形式为相对性状,所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 正确。B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23 对染色体包含着 46 个 DNA 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所以该女儿的肝脏细胞中有 22 对 rr 基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B 错误。C由分析中的遗传图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Rr,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能卷舌的可能性为 75%,C正确。D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所以女儿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D 正确。故选 B。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A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从植
3、物到动物 B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C从复杂到简单、从少到多,从水生到陆生 D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等到低等,从陆生到水生 答案:B 解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 B。3、如人的直发由显性基因 E 控制,卷发由隐性基因 e 控
4、制。现有一对夫妻,男的卷发,女的直发;第一个孩子为卷发,第二个孩子是直发的概率及其基因组成分别是 3 A50%、EEB50%、EeC25%、EeD25%、EE 答案:B 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卷发是由隐性基因 e 控制的,父亲是卷发,其基因组成是 ee;第一个孩子是卷发基因组成是
5、ee,其中一个 e 一定来自母亲,而母亲是直发,其基因组成一定是 Ee。控制头发曲度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个孩子是直发的基因组成为 Ee。从遗传图解看出:第二个孩子是直发的概率 50%。故选 B。4、食蚁兽为哺乳动物。舌能伸到 60 厘米长,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黏液,适于舔食蚂蚁。下列关于食蚁兽长舌的形成原因,错误的是()4 A古代食蚁兽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并把这一性状传给子代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生物进
6、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积累、适者生存。任何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被称之为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逐代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被淘汰,即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A食蚁兽舌头长短是由基因决定的,即便某些个体的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基因也没有发生改变,其长舌性状不能遗传给子代,A 错误。B舌
7、头长短是古代食蚁兽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可以遗传,B 正确。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使食蚁兽适于舔食蚂蚁,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C 正确。D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生存斗争时,短舌个体因为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会被淘汰,舌长个体能适应环境并将长舌基因遗传给子代,长舌的特征越来越显著,D 正确。故选 A。5 5、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C猫的短毛和兔的长毛 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A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伏,A 错误。B豌豆的高
8、茎和圆粒,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 错误。C猫的短毛和兔的长毛,是两种物种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 错误。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果实的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 正确。故选 D。6、“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关于家蚕和栀子花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家蚕的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栀子花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C家蚕在幼虫阶段进行吐丝结茧 D利用蚕粪施肥可为栀子花提供有机物 答案:C 解析:栀子花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家蚕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A家蚕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A 错误。B栀子花的种子外有果
9、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B 错误。C家蚕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幼虫阶段进行吐丝结茧,C 正确。6 D蚕粪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要被分解为无机盐而被植物利用,D 错误。故选 C。7、如人的直发由显性基因 E 控制,卷发由隐性基因 e 控制。现有一对夫妻,男的卷发,女的直发;第一个孩子为卷发,第二个孩子是直发的概率及其基因组成分别是 A50%、EEB50%、EeC25%、EeD25%、EE 答案:B 解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
10、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卷发是由隐性基因 e 控制的,父亲是卷发,其基因组成是 ee;第一个孩子是卷发基因组成是 ee,其中一个 e 一定来自母亲,而母亲是直发,其基因组成一定是 Ee。控制头发曲度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个孩子是直发的基因组成为 Ee。从遗传图解看出:第二个孩子是直发的概率 50%。7 故选 B。8、阳光下培养的大蒜幼苗叶片是绿色的,暗室中培养的大蒜幼苗叶片是黄白色的,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11、)A叶片的颜色完全由环境决定 B黄白色和绿色是叶片发育的不同阶段 C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同 D叶片的颜色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答案:D 解析: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分析作答。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幼苗的叶片见光后,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暗室培养的幼苗叶子,由于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绿色,因而是黄白色的。故选 D。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A育雏 B筑巢 C求偶 D交配 答案:B 解析:鸟类的繁殖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过程。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
12、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属于筑巢行为。故选 B。10、玉米和人个体发育的起点分别是 A卵细胞和卵细胞 B种子和受精卵 8 C受精卵和受精卵 D胚和胚胎 答案:C 解析:一般地说,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动物体再由器官形成系统,进而形成动物体。受精后子房将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而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在茎和叶。故
13、玉米的发育起点为受精卵;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性成果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经分娩形成婴儿,故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故选 C。11、图以圆圈表示生物特征,重合部分表示生物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可表示产卵繁殖 B可表示体温恒定 C可表示皮肤裸露 D可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A 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家蚕属于节肢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是青蛙、家蚕和蜥蜴的共同特征,是家蚕和蜥蜴的共同特征,是青蛙和蜥蜴的共同特征,是青蛙和家蚕的共同特征。A青蛙、家蚕和蜥蜴都是卵生,指的是青蛙、家蚕和蜥蜴的共同特征。因此,可表示产卵繁殖,A 符合题意。9 B青蛙、家蚕
14、和蜥蜴都是变温动物,指的是家蚕和蜥蜴的共同特征。因此可表示体温不恒定,B 不符合题意。C青蛙的皮肤裸露,蜥蜴体表有鳞片,指的是青蛙和蜥蜴的共同特征。因此,不可表示皮肤裸露,C 不符合题意。D青蛙和家蚕都属于变态发育,但是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青蛙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青蛙和家蚕的共同特征,因此,不可表示完全变态发育,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2、大猩猩是哺乳动物,雄性大猩猩的体细胞内有 48 条染色体,则其精子内常染色体数与性染色体是()46 条+XY 46 条+XX 23 条+X 23 条+Y ABCD 答案:D 解析: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减数
15、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且成单条存在的。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也是成对存在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又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如图所示:10 因此大猩猩的体细胞内含有 24 对染色体,即其精子内常染色体数与性染色体是23 条+X 或23 条+Y,D 正确。
16、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13、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一般而言,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恐龙蛋化石是遗物化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相关知识。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科学家们能够确定沉积岩地层和化石形成的年代,如果我们把地层比作一本书,一层又一层的沉积岩就好像书页,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好像书中的文字,它记载着地球的进化历史,也记载着生物的
17、进化历史。因此,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依据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这表明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一般是具有骨骼、甲壳等的古生物能形成化石,不是所有生物,错误。B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越是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错误。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但并不是唯一的证据,如还有胚胎学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生物化学证据等,错误。11 D动物
18、的遗物化石,往往是它们的排泄物或卵(蛋),因此恐龙蛋化石是遗物化石,D 正确。故选 D。1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 DNA 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个 DNA 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就是 DNA;DNA 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 DNA 都是遗传物质;人的体细胞有 46 条染色体和 46 个基因 A1B2C3D4 答案:B 解析:(1)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 和蛋白质等组成,DNA 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3)基因是 DNA 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
19、状之分。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正确;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等组成,DNA 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错误;正确;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错误;人的体细胞有 46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 1 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故人的体细胞中有很多个基因,错误,故正确,正确,B 符合题意。故选 B。15、人的直发和卷发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基因分别为 D、d),现有基因组成为 Dd 的直发女孩,她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有 d 基因的是 A神经细胞 B卵细胞 C上皮细胞 D肌肉细胞 答案:B 解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
20、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结果使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12 的水平。所以,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直发女孩基因组成是 Dd。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体细胞,基因成对存在,即神经细胞、上皮细胞和肌肉细胞都含有 d 基因。卵细胞是生殖细胞,其基因成单存在,其可能含有 d 基因,或者可能含有 D 基因。故选 B。多选题 16、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
21、性变异 B细菌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存在着变异,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大小不同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降低 答案:BC 解析: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C 正确。17、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已知水稻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12 条,则水稻
22、的精子、受精卵、叶肉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 条、12 条、24 条 B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C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13 D含有 XY 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 答案:AB 解析:(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 DNA 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因此基因也是成对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即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23、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A.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如图所示:因此水稻的精子、受精卵、叶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12 条、24 条、24 条,A 错误。B.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
24、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成单存在的,B 错误。C.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14 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C 正确。D.如果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 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所以含有异型染色
25、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D 正确。故选 AB。小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掌握染色体、基因、DNA 相关知识。18、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A色盲病 B胃病 C蛔虫病 D白化病 答案:AD 解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色盲病、白化病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AD 正确;胃病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B 错误;蛔虫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不是遗传病,C 错误。小提示:掌握遗传病的概念,了解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即可解答本题。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 B生物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26、C哺乳类由两栖类进化而来 D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结构越简单 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趋势,生物进化的历程,据此分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不是由陆生向水生进化,故 A 错误。15 B、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
27、定的即适者生存,故 B 正确。C、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因此,哺乳类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不是由两栖类进化而来,故 C 错误。D、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因此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较低等的生物化石,故 D 正确。故选 BD。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0、下列关于动物进化的趋势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爬行类两栖类 B低等高等 C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D水生陆生 答案:BCD 解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
28、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A 不符合题意。16 BCD生物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C、D 均符合题意。故选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