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文末附答案)2022)2022 届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延续知识点梳理届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延续知识点梳理 单选题 1、大达夫尼岛遭遇多次干旱,导致浆果减少,某种地雀只能取食坚果。科学家发现在干旱前后,每只地雀喙的深度(图 1)没有变化,该种地雀群体喙的平均深度变化如图 2。下列关于地雀喙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雀的喙因经常取食坚果而变化 B干旱时地雀的喙短小是有利变异 C地雀喙的进化体现在个体的水平 D环境变化决定地雀喙进化的方向 2、“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关于家蚕和栀子花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家蚕的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栀子花种子外
2、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C家蚕在幼虫阶段进行吐丝结茧 D利用蚕粪施肥可为栀子花提供有机物 3、人类能卷舌由显性基因(R)决定,不能卷舌由隐性基因(r)决定。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个不能卷舌的女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 B该女儿的肝脏细胞中有 22 对 rr 基因 C这对夫妇的二胎是个男孩,其能卷舌的可能性为 75%2 D女儿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4、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问题至今仍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B处于越小的生物分类单位之
3、下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C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构成的差异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小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没有化石 5、下列关于实验与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时,每次取完棋子后,不可以将棋子放回 B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要随机选择 3 粒花生 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可以计算两个品种的种子长度的平均值来比较 D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时,“捕食者”可以刻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 6、食蚁兽为哺乳动物。舌能伸到 60 厘米长,舌头上遍布小刺并有大量黏液,适于舔食蚂蚁。下列关于食蚁兽长舌的形成原因,错误
4、的是()A古代食蚁兽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并把这一性状传给子代 B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该性状可以遗传 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为有利变异,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 D经过许多代后,舌短的被淘汰,食蚁兽舌长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3 7、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和体重 B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C猫的短毛和兔的长毛 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8、蝗虫发育过程中,不具有的发育阶段是()A受精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9、伴随着自然条件的演变,原始地球上开始了漫长的生物进化。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B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证据 C原始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
5、 D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定向的 10、阳光下培养的大蒜幼苗叶片是绿色的,暗室中培养的大蒜幼苗叶片是黄白色的,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叶片的颜色完全由环境决定 B黄白色和绿色是叶片发育的不同阶段 C它们的遗传物质不同 D叶片的颜色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A育雏 B筑巢 C求偶 D交配 12、如图表示,下列关于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受精卵,是若虫,是成虫 B由于有外骨骼的限制,要经历蜕皮过程 4 C和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 D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13、三胎政策放开后,一对
6、夫女妇想再生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 A0%B25%C50%D100%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要减半 B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C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受精卵在亲子间传递 D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46 个 DNA 分子 15、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与环境无关 B生物的性状遗传实质是亲代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C性状相同的两个生物体,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 D在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多选题 16、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父亲患某种
7、遗传病,母亲和孩子正常,则无法确定这个孩子是否有该病基因 B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性状传递给子代 C男性的肝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精子中都含有 Y 染色体 D狗体细胞有 78 条染色体,则狗卵细胞中有 39 条染色体和 39 个 DNA 分子 17、叶蝉吸食禾谷类、蔬菜及果树汁液,不仅危害农作物,还传播植物病毒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5 A叶蝉的生殖发育过程与蜜蜂的发育过程相同 B叶蝉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叶蝉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 D叶蝉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蜕的“皮”是其外骨骼 18、“本地早”是一种柑橘。要获得优质高产的“本地早”,需经过嫁
8、接、幼苗移栽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有关“本地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地早”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植物的营养器官 B用嫁接方法获得“本地早”幼苗,属于有性生殖 C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泥球,有利于保护根毛,提高成活率 D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1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已知水稻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12 条,则水稻的精子、受精卵、叶肉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 条、12 条、24 条 B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C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D含有 XY 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 20、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A
9、色盲病 B胃病 C蛔虫病 D白化病 6 2022 届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生命延续_017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10、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A先有基因突变等变异的出现,后有自然选择。所以,造成地雀的喙的深度变深的原因是旱灾的选择作用,而非经常取食坚果而变化,A 错误。B由题图曲线可知:当发生了旱灾后,地雀群体喙的平均深度不断加大,说明:干旱环境中具有较大鸟喙的地雀更加适应环境,干旱时地雀的喙短小是不利变异,B 错误。C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所以地雀喙的进化体现在的种群水平,C 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由于干旱的环境的变化决定地雀喙进化的方向,D 正确。故选 D。2、答案:C 解析:栀子花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家蚕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有
11、外骨骼,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A家蚕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A 错误。B栀子花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B 错误。C家蚕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幼虫阶段进行吐丝结茧,C 正确。7 D蚕粪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要被分解为无机盐而被植物利用,D 错误。故选 C。3、答案:B 解析: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下了个不能卷舌的女儿,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说明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 Rr,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为相对性状,所以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 正确。B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
12、,23 对染色体包含着 46 个 DNA 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所以该女儿的肝脏细胞中有 22 对 rr 基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B 错误。C由分析中的遗传图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Rr,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能卷舌的可能性为 75%,C正确。D生物体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从而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所以女儿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D 正确。故选 B。8 4、答案:B 解析: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
13、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氨基酸等有机物,A 错误。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如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B 正确。C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构成的差异或核酸分子的差别就越大,C 错误。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高等动物的化石多,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D 错误。故选 B。小提示: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5、答案:C 解析:题此一是考查学生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评价、修改、完善能力。二是考
14、查设计探究的方案,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A利用围棋组合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探究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方法步骤:黑围棋子代表含 Y染色体的精子,白围棋子代表含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将 10 枚黑围棋子和 10 枚白围棋子放入一个纸盒中,表示精子;再将 20 枚白围棋子放入另一个纸盒中,表示卵细胞。学生三人一组,一位同学从装有“精子”的纸盒中随机取一枚棋子;另一位同学从装有“卵细胞”的纸盒中随机取一枚棋子;第三位同学记录两枚棋子子代表的性染色体组成。每次取完后记录,再将棋子放回去,注意摇匀再取,
15、记录 10 次,取平均值,9 A 错误。B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并随机取,建议不要少于 30 粒,B 错误。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计算两个品种的种子长度的平均值来比较,可以减少偶然性,C 正确。D该实验在模拟的取食过程中,与背景(环境)颜色不一致的纸片(猎物)首先被取食,而与背景颜色一致的纸片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
16、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背景颜色一致。因此“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捕食者”不能特意捕食某种颜色的“猎物”,D 错误。故选 C。6、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积累、适者生存。任何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被称之为过度繁殖;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逐代积累有利变异,才能形成新的物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
17、被淘汰,即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A食蚁兽舌头长短是由基因决定的,即便某些个体的舌头经常伸缩而变长,基因也没有发生改变,其长舌性状不能遗传给子代,A 错误。B舌头长短是古代食蚁兽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可以遗传,B 正确。C古代食蚁兽舌长的变异使食蚁兽适于舔食蚂蚁,能更好地生存并繁殖后代,C 正确。10 D古代食蚁兽有舌长的和舌短的,生存斗争时,短舌个体因为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会被淘汰,舌长个体能适应环境并将长舌基因遗传给子代,长舌的特征越来越显著,D 正确。故选 A。7、答案:D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的表现
18、形式。A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伏,A 错误。B豌豆的高茎和圆粒,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 错误。C猫的短毛和兔的长毛,是两种物种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 错误。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果实的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 正确。故选 D。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明显不同,如家蚕、蚊子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如蝗虫、螳螂等。因此蝗虫的发育从受精卵
19、开始,经过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具有蛹阶段。11 故选 C。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A原始生命先进化成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等,再进化成真核生物。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原始生命向着两个方向进化,一部分进化成含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再由它们分别进化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历程,才逐渐进化为现代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所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A 正确。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不是唯一证据,B 错误。C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
20、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C 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错误。故选 A。10、答案:D 解析: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分析作答。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幼苗的叶片见光后,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暗室培养的幼苗叶子,由于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绿色,因而是黄白色的。故选 D。11、答案:B 解析:12 鸟类的繁殖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过程。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筑巢、求偶、
21、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属于筑巢行为。故选 B。12、答案:C 解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4 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3)图中:是受精卵,是幼虫(若虫),是成虫。A图中:是受精卵,是幼虫(若虫),是成虫,A 不符合题意。B蝗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蝗虫的若虫
22、要蜕皮 5 次,才能发育到成虫,要经历蜕皮过程,B 不符合题意。C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不大,C 符合题意。D该过程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3、答案:C 解析: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 50%。13 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因此一对夫女妇想再生一个孩子,若他们想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为 50%,C 正确。故选 C。14、答案:C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
23、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分开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A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数目。所以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A、B 正确。C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基因是经生殖细胞在亲子间传递的,C 错误。D染色体包括 DNA 和
24、蛋白质,DNA 上有和遗传有关的小片段叫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一个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故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46 个 DNA 分子,不止 46 个基因,D 正确。故选 C。15、答案:A 解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 ABO 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A.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的,A 错误。14 B.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25、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B 正确。C.生物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有 AA 和 Aa,C 正确。D.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D 正确。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16、答案:AD 解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 2n:n:2n。A若该病为显性遗传
26、病,据题意,孩子一定不含致病基因;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则孩子一定含有致病基因,所以无法确定孩子是否有该病基因,正确。B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错误。C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则男性的肝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中都含有 Y 染色体,男性精子中含有 Y 染色体或 X染色体,错误。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染色体中含有一个 D
27、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所以“狗的体细胞内有 78 条染色体”,狗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39 条染色体,39 个 DNA 分子和多个基因,正确。15 故选 AD。17、答案:BD 解析:叶蝉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体内受精,它的发育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A.叶蝉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蜜蜂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 错误。B.叶蝉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节肢动物,B 正确。C.叶蝉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C 错误。D.叶蝉
28、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具有蜕皮现象,蜕的皮是外骨骼,D 正确。故选 BD。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昆虫的发育特点,并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18、答案:CD 解析: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无性生殖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直接发育为新的个体;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根尖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组成,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根、
29、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本地早”是果实,所以植物的生殖器官,故 A 错误;无性生殖没有两性生殖细 16 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用嫁接方法获得“本地早”幼苗,属于无性生殖,故 B 错误;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增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所以移栽幼苗时根部带有泥球,有利于保护根毛,提高成活率,故 C 正确;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制造的有机物多,可以提高总产量,故 D 正确。故选 CD。小提示:本题考查植物的器官种类,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有性生殖和无性生
30、殖的特点,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19、答案:AB 解析:(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 DNA 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因此基因也是成对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即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
31、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A.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如图所示:17 因此水稻的精子、受精卵、叶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12 条、24 条、24 条,A 错误。B.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
32、体细胞一样;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成单存在的,B 错误。C.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C 正确。D.如果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 Y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 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所以含有异型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性,D 正确。故选 AB。小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掌握染色体、基因、DNA 相关知识。20、答案:AD 解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色盲病、白化病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AD 正确;胃病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B 错误;蛔虫病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不是遗传病,C 错误。小提示:掌握遗传病的概念,了解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即可解答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