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解题技巧总结 单选题 1、如图是某一 DNA 片段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片段含 4 种核糖核苷酸 BDNA 分子中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CDNA 复制时解旋酶可催化断裂 DDNA 分子特异性体现在 A 与 T 的比例上 答案:B 解析: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 T(胸
2、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 题图分析,图中是某一段 DNA 片段,其中为氢键,为磷酸二酯键。A、该片段有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 错误;B、该片段中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B 正确;C、DNA 复制时解旋酶可催化处氢键断裂,C 错误;D、DNA 分子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D 错误。故选 B。小提示:2、现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核 DNA 都已用32P 标记的一个细胞,放在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若该细胞先连续进行 2 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含32P 的子细胞数量最少和最多分别是()A
3、2,16 B2,8 C4,8 D4,16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中 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另外 DNA 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细胞含有的 2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4 个 DNA 分子、共 8 条脱氧核苷酸链都被32P 标记。将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 2 次有丝分裂,共形成 4 个子细胞,每个细胞中含有 2 对同源染色体,4 个 DNA 分子。依据 DNA 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可推知,8 条被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分别进入到 8 个 DNA 分子中,4 个子细胞中至少有 2 个细胞含有32P,最多有 4 个细胞含有32P
4、。且 2 次有丝分裂结束,含32P 的 DNA 分子全是31P 和32P 的杂合链。这 4 个子细胞继续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16 个子细胞。若 2 次有丝分裂结束只有 2 个子细胞含有32P,则这两个细胞中 4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全是31P 和32P 的杂合链,经过 DNA 复制后,每条染色体3 都只有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则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只有 22=4 个细胞含有32P;若有丝分裂产生的 4 个子细胞均有 1 对同源染色体含有32P,且含32P 的 DNA 全是31P 和32P 的杂合链,则经过 DNA 复制,每个细胞中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2P,则
5、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32P 的有 42=8 个。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小提示:3、把含14N 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氮源为15N 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再放回氮源为14N 的环境中培养,DNA 复制一次后,将大肠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DNA,如果 DNA 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则 DNA 组成分析应为()A3/4 轻氮型、1/4 中间型 B1/4 轻氮型、3/4 中间型 C1/2 中间型、1/2 重氮型 D1/2 轻氮型、1/2 中间型 答案:D 解析:含14N 的 DNA 放在15N 环境中复制一次,则形成的 DNA 一条链中含14N,另一条
6、链中含15N,再返回原环境,一个中间型 DNA 复制两次,形成四个 DNA,这四个 DNA 中有 3 个 DNA 的两条链均是14N,1 个 DNA 的一条链中含14N,另一条链中含15N。将含14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 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所形成的 2 个子代 DNA 分子都是中间型,再放回原环境中复制一次后,形成 4 个 DNA 分子,其中有 2 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另外 2 个 DNA 分子两条链均含14N,所以子代 DNA 组成分析为 1/2 轻氮型、1/2 中间型。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小提示:4、有关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
7、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时间越长,含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4 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 RNA 只有 mRNA 和 tRNA C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能体现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 D培养时间过短或过长,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 答案:D 解析: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A、合成子代噬菌体 D
8、NA 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少数含有亲代的 DNA 链(含32P),且培养时间越长,子代噬菌体数目越多,含32P 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A 错误;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涉及的 RNA 有 mRNA、tRNA 和 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B 错误;C、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 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没有逆转录和 RNA 的复制过程,C 错误;D、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9、,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D 正确。故选 D。小提示: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点是对于该实验的误差分析。5、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 DNA,以5 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菌没有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B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D该细菌的生命活动主要由其 DNA 分子执行 答案:C 解析:根据细胞
10、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比较如下: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 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生物 细菌、蓝藻、
11、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动物、植物和真菌等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等 A、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其他细胞器。该菌为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但能形成细胞壁,A 错误;B、有丝分裂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而该细菌为原核生物,可以进行二分裂,B 错误;C、该细菌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其中 DNA 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但 RNA 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因此该细菌细胞中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C 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D 错误。6 故选 C。6
1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链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自身携带的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催化 DNA 的复制 C利用 DNA 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 DNA 具有特异性 DDNA 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形成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3)两条单链间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双链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A
13、正确;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 DNA 复制所需要的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由宿主细胞提供,B 错误;C、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利用 DNA 指纹技术鉴定身份的依据是个体的 DNA 具有特异性,C 正确;D、DNA 的多样性体现在碱基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与其空间结构没有关系,D 正确。故选 B。小提示: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7 答案:A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
1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A 错误;B、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正确;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正确;D、摩尔根用果蝇作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 正确。故选 A。8、下列关于人类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都存在于染
15、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 CY 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也存在 D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 答案:A 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8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人体细胞内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A 错误;B.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的基因,如纯合子 AA,B 正确;C.Y 染色体上
16、有能与 X 染色体配对的同源区段,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部分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也存在,C 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染色体是由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DNA 是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线性分子,故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D 正确。故选 A。9、一个用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含 12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 50 个,在不含15N 的培养基中经过 n 次复制后,不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71,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 m 个,则 n、m分别是()A3、490B3、560C4、1 050D4、1 120 答案:C 解析:DNA 分
17、子中,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且通过氢键连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知道 DNA 中碱基总数和其中一种碱基的数目,即可确定其他碱基数目。DNA 复制过程中,以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即半保留复制。一个用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在不含15N 的培养基中经过 n 次复制后,含有15 N 的 DNA 有 2 个,不含15N 的DNA 有 2n-2 个,又因为不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与含15N 的 DNA 分子总数之比为 71,所以解得 n=4,即DNA 复制了 4 次;由于 DNA 分子含 12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 50 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18、=T,G=C),可知胞嘧啶的个数是 120-50=70 个,复制 4 次,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 m=70(24-1)=1050 个,C 正确。故选 C。10、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一个实验组,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9 A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B标记过程中可用含有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子代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中都同时含有31P 和32P D该实验证明了 DNA 进入大肠杆菌,即 D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着: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9、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 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 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 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A、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还没注入大肠杆菌,二者都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A 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不能用培养基培养,B 错误;10 C、亲代 T2噬菌体用32P 标记,细菌内 DNA 含31P,由于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利用细菌内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因此实验完成后所得子代噬菌体中,绝大多数噬菌体都只含有31P,只有部分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1P 和32P,C 错误;D、该实验证明了 DNA 进入大肠杆菌,但要与用35S 标记噬菌体外壳的实验组相互对照,才能得出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D 错误。故选 A。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