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
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一单元检测题
1.植物受外界刺激,发生单方向反应的现象,叫植物的( 向性运动)。
2.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特征。
3.农民播种时不会管种子的姿态,更不用担心植物根、苗的生长方向,为什么?
答:植物具有向性(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等)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现象之一,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大方便。由于植物地根和茎具有向地性,所以播种时可以不管种子的姿态,它都可以正常发芽生长。否则,人们只好弯腰曲背,将种子一粒一粒地正向播到土里,那可麻烦了
4.请根据“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等材料设计植物向性特征的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盘子、餐巾纸、几粒发芽的种子、棉条、一杯水
实验步骤:P4
1).将发芽的种子按同一方向放在盘子中的餐巾纸上,餐巾纸的一端与棉条接触,棉条的另一端浸入水中,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2).过几天改变为用餐巾纸的另一端接触棉条,继续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实验结论:根总是趋向有水的地方生长。
5.“南橘北枳”告诉我们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 )分布。
6.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
7.下列植物属于哪类区域的植物?
雪松: 寒带针叶林 睡莲:湿地植物
仙人掌: 沙漠植物 小叶榕:热带植物
8.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迁 徙、冬眠、拟态、保护色
9.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落叶、长刺、散发特殊气味、改变生长规律等
10.食物链就是像链条一样把( 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总是从(植物 )开始,到( 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 根据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写出食物链。
a、草、鹰、蝗虫、青蛙、蛇
b、松树、鸟鸦、鹰、松鼠、松毛虫
1)、草——蝗虫——青蛙——鹰 草——蝗虫——青蛙——鹰
2)、松树——松毛虫——鸟鸦——鹰、 松树——松鼠——鹰、
12.微生物就是(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的生物。它的作用有: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13.生态平衡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
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 )的成员,大家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 )、( 相互制约)的作用。
14.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及危害?
1.国外物种的引进导致国内某些生物与之相比无竞争力而灭绝
2.过度捕杀食物链顶端生物导致食物链中层的生物急剧增多,再导致底层生物减少,进而导致中底层的生物均无法生存,使整个食物链崩溃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
1、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其重要营养成分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
2、食物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验方法分别是:P21
1)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燃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的成分。
2)把稀碘酒液滴到待测物体上,如果没有淀粉就不会变色,有淀粉会变蓝色。
3)脂肪含量多的食品涂在纸上会使纸变得透明。
3、食物金字塔告诉我们平衡饮食的简单方法是:P23
4、假如你是我校住读生,请代为食堂设计早、中、晚三餐食谱,并说明它的合理性。
早 :
中 :
晚:
合理性说明:
5、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淀粉酶 ),它能将淀粉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 )。为了利于消化,我们吃东西时应(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
6、口腔的消化作用是:食物经过口腔,经过牙齿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作用,被切碎、磨细,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物团,完成初步的消化。
7、人体的消化器官有:牙齿咀嚼作用 唾液的消化
8、人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在(小肠 )中被吸收的,它的内表面布满了指状突起物,这就是(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内侧有细小的(血管),营养物质进入血管后随( 血液)到达全身各处。P27
9、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主要有哪三类?并分别各举一例。P28
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10、被污染的食物为什么格外引人注意?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11、你的身高、体重?正常吗?应该注意什么?
附:简便计算身高与体重方法。
如果超过了165CM的 身高(CM)-100
如:168cM 体重是:168-100=68Kg
身高165CM以下的 身高(CM)-105
如:158cM 体重是:158-105=53Kg
算出来的就是标准体重了,如果大于或小于8-10为偏胖或偏瘦,超过10为肥胖或不良!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1. 请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鱼龙、海藻、海螺等化石,推测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以及后来发生过的变化。(海洋——陆地)
2. 影响地表形态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地震”简单地说其实就是地球表面的(震动 ),其成因主要是地球表面的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发生的( 褶皱),甚至(断裂 ),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使大地猛烈(震动 )起来,甚至会产生巨大的(破坏 )力量。P37
4.简述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及造成的毁灭性破坏。
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破坏性地震是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灾害。2005年印度尼西亚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38万人死亡。1976年的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整个唐山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1920年的海源地震死亡20万人。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大地震,以及东京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墨西哥大地震,等等,都是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震惊世界的地变。
5.简述地震发生前的一些预兆及发生时的自我保护。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地震时避险措施
(1)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2)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4)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人在公共场合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
(6)在街道上行走时,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7)毒气泄露时: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应 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8)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6.火山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 )喷发而出形成的堆积(山体 )。
按活跃性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三类。
7.简述火山喷发后的利与弊。P41
火山的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产物,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8.影响岩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溶洞、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 P43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9.矿产就是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 )的矿物。煤是地球上的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 )形成的。煤的开采方法有(露天 )开采和(地下 )开采。
10.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地表的变化有严重影响?应该怎么改善?
影响:(1)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减少,破坏湖泊系统.
(2)填海造陆:此举小日本最多,直接影响海洋生物.
(3)刀耕火种:南美洲最多,破坏了热带雨林,使得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影响气候.
(4)采矿:严重破坏当地坏境.
改善:
11.简述华北平原的形成。
华北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冲积平原.塑造华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淮河和海河,故它又称为黄淮海平原。这里地壳下陷,应该是广阔的海域,由于大量泥沙的沉积,使地势升高,形成海拔50——60米的平原。物质的来源主要是黄土高原的黄土,故华北平原的土壤是黄土。
第四单元《能量》复习题
1、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
2、举出生活中利用能量的例子:
声能: 声纳探测仪 光能:太阳能热水器、
电能:电灯、 热能:做饭、 风能:风车转
磁能:磁悬浮列车、 机械能:骑自行车、
化学能:汽油燃烧、 水能:水利发电、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在不停地流动和传递着。
3、实现能量的转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
输入的能量 能量转化装置 输出的能量
电能 电吹风 光能、热能、声能
电能 电灯 光能、热能
电能 电热水器 热能
风能 风力发电机 电能
化学能 摩托车 机械能、热能、声能
电能 电视机 声能、光能、热能
机械能 自行车 机械能
4、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没有(能源) 就无法提供能量。
5、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 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可再生能源有:水能、风能、太阳能 、生物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等。
6、煤、石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煤炭在开采时对土地、村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石油在开采和运输时,如果油管泄漏,造成大面积水域污染,水生物受到严重破坏。煤、石油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对环境等造成影响。
7、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以生物质为主。 第二代:以煤为主
第三代:以石油为主。 第四代:以核能、氢能和新能源为主
8、人类使用能源的发展趋势是:⑴可再生能源,⑵ 对环境污染小,⑶以核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为主。
1)、人们目前可以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解决能源问题,首先要从节能开始。
2)、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已经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可采资源量的66.8%,石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
9、我国的能源问题(可结合课本内容简要阐述)
①人均能源资源不足。②、能源资源分布不均。
10、列举生活中浪费能源的现象提出节能措施
浪费能源的现象 节能措施
①洗完手脸不关水笼头 ①随手关掉水笼头
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③电灯开了不关 ③随手关灯
④生活和学习用品乱扔 ④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⑤近距离开车上下班 ⑤骑自行车或步行
11、怎样做可以节约电?
随手关灯、使用声控灯、不用吸尘器、使用节能炊具、
使用节能灯、减少电视或其他电器开机时间等。
12、新能源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采用新技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13、能源、人口、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
14、新能源有什么优点?
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都是环保型能源。
15、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①对环境污染小。②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③解决因能源分布不均引发的战争。 ④促进经济发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复习检测
1. 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见到的月光其实是(太阳 )的反射光。
2.“月海”这个名字最早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提出的,其实它是(月球上比较低的平地) 。月面上多是(一层多孔的火山灰 )性质的土壤。
3.请分析月球上看不见白云、听不见声音的原因。
因为月球上基本上是真空状态,没有空气,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比如气体液体或固体。所以月球上听不到声音。
4.环型山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1)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内部的高热熔岩与气体冲破表层,喷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喷发。2)流星体撞击月球
5、1969年,美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首次登陆月球,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到目前为止,人类共有(6 )次登月。
6、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逆时 )针自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7.3)天,月球直径是地球平均直径的1/4,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 )。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只有环形山。月球一直以(相同 )的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们看不到它的背面。
7、、在地球上看,月球的形状经常发生变化,我们看到月球的不同形状叫做( 月相)。月相的变化依次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一个周期大约(29.5 )天。
8、人类研究太阳系的长远目标,是开发和利用太阳系中的(能源 )和(资源 ),最终到太空去(安家落户 )。
9、中国探月计划的名字(嫦娥工程 ),任务(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其含义分别是:①、符合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科学与神话故事相链接,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民族期望;②、是崛起国家为了发扬其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发扬与传承并重具有软文化价值的传输;③、嫦娥是美好的人物,也反应了我国探月工程是和平且符合世界人民的福祉的;④、嫦娥探月计划反应了中国人的梦想,航天梦想,是对于理想和现实结合的美好愿景。
10、为宇航员设计宇航服,需要解决他们在月球上可能遇到的哪些问题?
宇航服是保障宇航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个人密闭装备。要解决他们在月球上遇到的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环境因素对个人的危害。
地球
太阳
月球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画出此图所示的日地月三者位置时的月相,写出名字。
(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明亮的月面面积将逐渐 。
(3)画出约七天后的月相。
(1)月相图( ),名字( )。
(3)月相图( ),名字( )。
11、(判断 )和(推理 )是我们推断的基本思维形式,运用符合( )的推理,才能进行正确的( )。
12、逻辑思维又称(抽象 )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以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3.判断是事物有所(断定 )的思维形式,推理是从已知判断中得出新(判断 )的过程。推理常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三大类。
14.以特殊对象为前提推出一般或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是(归纳 )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演绎 )推理,常用的有三段论,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个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他们在另一个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是(类比)推理。
15.判断:属于什么推理
地球与月球相吸,太阳与地球相吸,……任何星体都相吸。(归纳推理 )
凡是昆虫都有头、胸、腹,一对触角,……螳螂也有,所以它是昆虫。( 演绎推理)
鲁班从草叶划破手发明锯子。(类比推理 )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