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考点精题训练.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26511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1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考点精题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考点精题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232023 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考点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考点精题训练精题训练 单选题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外国史地研究的开展。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学界对于外国史的翻译、研究已经取得进展,其成就、规模远远超过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前的水平。该变化出现说明史学研究 A为了“探夷情”、“师夷长技”B为了取得经验教训,开展政治斗争 C为了向国人更多的介绍世界各国史地状况 D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出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危机更是深重。由此可知中国的史学研究都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是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D 项正确;ABC 项都是当时史学研究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导致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排除。故选 D 项。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梵典(佛教之经典)言南赡部洲中有四主,东人主,即震旦;南象主,即印度;北马主,即蒙古、哈萨克;西宝主,即大、小西洋。”对于为何独以人主归之东方,他以“四主之中亦自以人主为上”作为回应。魏源的这一思想 A提出应对外部危机的初步设想 B具有思想启蒙的社会价值 C仍未摆脱中华文化本位的影响 D批判了天朝上国虚骄观念 2 答案:C 解析:根据“东人主”“四主之中亦自以人主为上”可知,魏源认为人主归之东方,中华文化优于世界其他地区,说明他仍未摆脱中华文化本位的影响,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魏源应对外部危机的设想,排除 A 项;魏源的中华文化本位思想没有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 B 项;魏源的中华文化本位思想没有摆脱天朝上国观念,排除 D 项。故选C 项。小提示:3、有史家言:“假如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假使正是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他说的是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们要求救国,他说的是康有为,发动维新变法,C 项正确;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 A 项;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排除 B 项;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如表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部分)简表,据如表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 类别 年代 学堂名称 地点 创办人 外语学堂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奕 1863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李鸿章 军事学堂 1887 广州陆师学堂 广州 张之洞 1890 南洋水师学堂 南京 曾国荃 技术学堂 1867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 左宗棠 1887 台湾西学堂 台湾 刘铭传 A取代了传统教育的地位 B得到了社会大众广泛支持 C坚守“西学中源”思想 D具备了近代职业教育特征 答案:D 解析:3 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外语、军事、技术等各种新式学堂,具备了近代职业教育特征,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 项正确;材料强调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而不是取代了传统教育的地位,排除 A 项;洋务运动遭到顽固派的抵制,也没有得到社会大众广泛支持,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中源”的信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戊戌政变时,维新志士 6 人于 1898 年 9 月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康广仁 D张之洞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6 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C 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属于“戊戌六君子”,排除 A、B 项;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6、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在送别德意志远征军时曾发表极具争议的“匈奴演说”,号召德国人成为“西方人反对东方人的领袖”,“要毫不留情的打败他们,不留战俘,格杀勿论!要像一千年前的匈奴一样在阿提拉国王的领导下勇敢作战。”这场战争 A促使清政府开始触及对制度的变革 B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D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在送别德意志远征军”、“西方人反对东方人的领袖”可知这场战争是八国联军4 侵华战争,战后中国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 项正确;促使清政府开始触及对制度的变革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 A 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 B项;孙中山毅然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是在戊戌政变之后,排除 C 项。故选 D 项。7、一位俄国随军记者在战地日记中描述当时北京的悲惨情景: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已被躏糟得不像样子了,简直像一切都死绝了一样。使馆街两旁残存着一垛垛废墟,一堆堆石头,灰烬、垃圾和脏物遍地皆。中国人的尸体,一个挨一个地杂陈在马路上。到处乱丢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材料中的情景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C鸦片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帝王的伟大京都一半已被破坏和焚烧”并结合俄国随军记者这一信息可知,这次侵华战争中,俄国参加并占领了北京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B 项正确;A、C、D 涉及的三次侵华战争中,俄国并未直接参战,而且也没有攻占北京城,排除。故选 B 项。8、盛世危言是郑观应于 1894 年完成的贯穿“富强救国”主题的著作,书中提出“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等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 A有利于近代教育事业发展 B有利于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郑观应的主张有想抵御外敌要自强,想自强要致富,想致富首要重视工商业,想发展工商业要有学校、进行立法等,可知郑观应注重学习外国,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 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及教育,但是并不是重点,排除 A 项;材料内容与维新思想传播无关,排除 B 项;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迅速”一词不妥,排除 D 项。故选 C 项。5 9、严复用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用来解释人类社会,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的竞争场所,善变的强盛,迄立前面,不善变的显得不适应环境,便渐渐为人吞并,趋于灭亡。严复的观点 A得到了知识分子拥护 B顺应了革命形势 C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 D否定了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严复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的竞争场所,善变的强盛,迄立前面”等信息可知,严复的观点意在提倡变法图强,有利于西方文化的传播,C 项正确;维新变法思想只是受到新式知识分子的拥护,旧知识分子并不拥护,排除 A 项;材料只涉及维新变法的思想,并未提及革命,排除 B 项;材料只是说要变法,并没有否定传统文化,维新变法宣传的是将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起来进行,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0、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宗藩体制内容有三:中国不干涉藩属国内部事务,中国与藩属国交往实行“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藩属国的国家安全。下列条约冲击了宗藩体制的是()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越南条款 马关条约 ABCD 答案:D 解析:宗藩体制“是指宗主国对其进贡国享有的一项权力,宗主国通常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进贡国的外交权,但进贡国仍有独立的自治权力。”南京条约没有涉及宗藩体制,排除;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宗藩体制,排除;越南条款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允许对越南订立条约,冲击了宗藩体制,符合题意;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冲击了宗藩体制,符合题意;综上,冲击了宗藩体制的是,D 项正确;排除 A 项、B 项、C 项。故选 D 项。11、肇端于山东地区零星发生的民教冲突,从 1899 年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发展,演变为一股席卷整个北中国的排外浪潮。这股浪潮()6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肇端于山东地区零星发生的民教冲突,从 1899 年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发展,演变为一股席卷整个北中国的排外浪潮”可知,这股浪潮是指义和团运动,它是 19 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B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但并没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 A 项;C 项的“阻止了”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没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初与西方人接触,对于西方文明尚未能认识真相,一般只以为西洋人之强是由于枪精炮利,不但思想和政法的精义未曾梦见,即对于发展物质文明之机械工业也未能认识。国人的这一认知 A反映自然经济的稳定性 B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体现早期探索的局限性 D承认了西方文明的先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只以为西洋人之强是由于枪精炮利”“对于发展物质文明之机械工业也未能认识”可知,在早期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的认知较为肤浅,体现早期探索的局限性,C 项正确;材料侧重表明国人对于西方文明的认知观念,并非反映自然经济状况,排除 A 项;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 B 项;国人对于中国封建政体盲目自信,仅仅认为西方国家船坚炮利,并不承认其制度文明的先进性,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3、1854 年 7 月 11 日,在上海召开的外国租地西人会议上,设立了公共租界工部局,其组织结构分为新城区(租界)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主要职责是城市经济管理和城市设施建设。据此可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设立 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强化了租界的半殖民地色彩 7 C引发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D开启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是 1854 年列强在上海设立的自治行政机构,主要职责是城市经济管理和城市设施建设,实际上承担了一种租界市政府的角色,由于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故符合半殖民地的特点,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列强控制,B 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 A 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划分势力范围,排除 C 项;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4、下表所示分别为 1905 年和 1906 年主要列强在天津开办洋行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 1905 年 1906 年 洋行数(家)员工数(人)洋行数(家)员工数(人)美国 2 285 4 390 英国 32 50o 6o 1500 德国 29 387 52 518 法国 14 242 21 250 俄国 6 124 6 104 日本 60 1838 72 1914 A中国金融体系开始建立 B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化 C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D买办阶层势力日益萎缩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行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设立的商行商号,因此西方列强在华设立大量的洋行,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说明列强加紧对华的经济侵略,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并不能说明中国金融体系开始建立和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更没有体现买办阶层的情况,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15、有人把下图两幅图片放在一起命名为“慈禧太后人去座空”,这与下列哪一战争有关 8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慈禧太后西逃,联军攻占北京,坐上了皇帝宝座,D 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慈禧太后尚未掌权,排除 A 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时期,列强并未攻占北京城,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填空题 16、_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_ 答案:1858 天津条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 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牛庄等十处通商口岸等内容。所以空白处依次为 1858 年、天津条约。17、8 月中旬,_失陷,慈禧太后和_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_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答案:北京 光绪 铲除 解析:9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00 年,8 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励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所以是北京,是光绪,是铲除。18、划分势力范围(1)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_租旅大,_租威海卫,_租胶州湾,_租九龙,_租广州湾。(2)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_和_。答案:俄国 英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铁路 工矿利权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19、_年 1 月 11 日,_、_等在_桂平_发动起义,建号_。不久,_称天王 答案:1851 洪秀全 杨秀清 广西 金田村 太平天国 洪秀全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0、西南(1)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_年 8 月,_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2)1884 年 8 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_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10 (3)1885 年 3 月,清军在_率领下取得_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4)6 月,_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_占领越南。答案:1883 法国 刘铭传 冯子材 镇南关 李鸿章 法国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法战争的内容,根据所学中法战争是 1883 年 12 月至 1885 年 4 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1)由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 年 8 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打响;(2)1884 年 8 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3)1885 年 3 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但是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4)同年 6 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21、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_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 1000 万两 答案:鸦片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 1000 万两。22、原因(1)根本原因(内因):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11 (4)个人因素:洪秀全创立_,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答案:拜上帝会 解析: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3、_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答案:马关条约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4、_签订后,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开展了反割台斗争。答案:马关条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 年春天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开展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反割台斗争。故空白处应填写马关条约。25、内容(1)惩办“首祸诸臣”。(2)向各国赔款白银_亿两,分 39 年还清,年息 4 厘,本息共计白银约 9.82 亿两。(3)将北京_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4)拆除大沽及有碍_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 12 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5)禁止华北_5 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12 答案:4.5 东交民巷 北京 科举考试 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赔款 4.5 亿两白银(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 12 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 5 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 1875 年便已开始发动。从 20 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己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材料二 回顾詹天估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之旅,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13 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据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整理 材料三 从 1921 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1)材料二中的两种认识,请你选择其一,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述说明。(2)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根据材料三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答案:(1)倾向于,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倾向于,成功建造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铁路权益。技术报国。世现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看法及评价先提炼出材料观点再做评价(2)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尊重市场规律。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解析:(1)根据材料“詹氏成就得益于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及其所奠定的产业基础,由此出发有14 必要重新认识这一运动在西学东渐及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可知是主要强调洋务运动对詹天估取得成就的影响,所以阐述可以从洋务运动入手,具体分析可得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知识;推进洋务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开创中国近代留学运动;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根据材料“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而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现在是世所公认”,可知说明的是詹天估在铁路事业方面的成就,具体分析可得成功建造 19 世纪末中国最长铁路大桥;主持设计建造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创造铁路史奇迹;维护中国铁路权益,技术报国。(2)观点:根据材料“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可知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根据材料“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可知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根据材料“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可知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根据材料“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可知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根据材料“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可知要尊重市场规律。简评:根据上述观点和所学知识可从对经济理论本身,对经济、对其他国家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 500 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 1687 年在巴黎出版,1682 年耶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 400 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 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材料二 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18611895 年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其中应用科学占 40%,自然科学占 30%。这段时期,从英美国家翻译来15 的著作占全部的 85%。1895 年后,对西方作品的翻译不仅局限于军事和技术方面,还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19021904 年的全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 25.5%,历史和地理占 24%,自然科学占 21%,应用科学占 10.5%,哲学和文学占 11.3%,其中译著来自日本的占 62.2%。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中国和西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译著外国作品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答案:(1)中国的态度: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学习西方,但总体上满足于现有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西方的态度:欣赏中国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2)变化趋势:翻译作品的来源地由以欧美为主到以日本为主;由重视自然科学到重视社会科学。原因:学习西方,救亡图存;对西方的了解日益全面、深入;甲午战败对中国的刺激。解析:(1)中国的态度:根据材料“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可知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学习西方,但总体上满足于现有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西方的态度:根据材料“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 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可知欣赏中国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2)变化趋势:根据材料“这段时期,从英美国家翻译来的著作占全部的 85%”、“其中译著来自日本的占 62.2%”可知翻译作品的来源地由以欧美为主到以日本为主;根据材料“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其中应用科学占 40%,自然科学占 30%”、“还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可知由重视自然科学到重视社会科学。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救亡图存、西学的深入、甲午战争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学习西方,救亡图存;对西方的了解日益全面、深入;甲午战败对中国的刺激。16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军须”。“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云:苏常熟,天下足。”同时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 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 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9 世纪 70 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洋行总买办徐润于 1875 年仿照外国保险公司的做法,开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仁和水险公司,集股 50 万两。1897 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00 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调整的内容与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出现的背景以及内容。(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的历史作用。答案:(1)调整内容:完善商税制度;承认民营商业的合法性;依据商业的发展状况设立市镇。原因:维持官僚机构和养兵的需要;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业繁荣,在国家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官府为了征税;(2)背景:西方列强的入侵;洋务运动的推动;政府的支持;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杰出人物的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推动 17 内容:银行、股票、股份制企业、保险公司、证券机构、百货公司。(3)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解析:(1)调整内容:依据材料“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可以得出完善商税制度;依据“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可以得出承认民营商业的合法性;依据“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可以得出依据商业的发展状况设立市镇。原因:依据材料“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可知,维持官僚机构和养兵的需要;依据“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可知,官府为了征税;工商业繁荣,在国家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结合所学从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等角度进行补充。(2)背景: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可以得出西方列强的入侵;依据“19 世纪 70 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可以得出洋务运动的推动;依据“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依据“洋行总买办徐润于 1875 年仿照外国保险公司的做法,开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仁和水险公司”、“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可以得出杰出人物的推动;依据“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洋行总买办徐润于 1875 年仿照外国保险公司的做法,开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家保险公司”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向西方学习思潮的推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政府的支持。内容:依据材料“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第一家保险公司”、“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可以得出银行、股票、股份制企业、保险公司、证券机构、百货公司。(3)评价:依据材料“19 世纪 70 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18 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洋行总买办徐润于 1875 年仿照外国保险公司的做法,开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仁和水险公司”、“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洋行总买办徐润于 1875 年仿照外国保险公司的做法,开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家保险公司”等信息,结合所学从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等角度分析。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明朝书院共计 1239 所,其中嘉靖年间最多,占总数的 13%:万历年间次之,占总数的 71%。明中叶以后书院之所以兴盛起来,主要是因为科举越发化,官学有名无实,一些理学家如湛若水和王守仁等人,为救治时弊,多立书院控徒讲学。他们的弟子也纷纷建立书院,于是,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一时。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文化专制越来越严重,不许自由讲学,朝廷曾先后 4 次下令禁毁书院。但是,因书院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不久又得以恢复,最著名的是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复建的东林书院。摘编自刘丽平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材料二 1874 年,唐廷枢、徐寿等人创办的格致书院,其考试内容包括天文、算学、医学、制造、化学、兵器与地质等,已经不限于学习西方技艺而已。同时,西人教会在华创办了一些教会学校,以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为例,先设西学、国学和神学,后来在文学、理学、医学、神学四个学院开设西语、数学(代数和微积分)格致、天文、化学、金学(即今日的力学)地学、航海诸项课程。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书院发展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明代书院发展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学院发展的背景和特点。答案:(1)历史背景:科举制的僵化,救治时弊的需要,明代进步思想的出现和心学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著名学者的倡导。意义:进一步促进教育文化发展,培养了人才传播了早期启蒙思想,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专制和传统理学的“灭人欲”思想。19 (2)背景: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程度的加深;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洋务运动的推动;特点: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徐寿等人创办的学院与教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并举。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主要是因为科举越发化,官学有名无实,一些理学家如湛若水和王守仁等人,为救治时弊,多立书院控徒讲学”可知,科举制的僵化,救治时弊的需要,明代进步思想的出现和心学的发展、著名学者的倡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农业、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意义:书院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文化发展,培养了人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书院发展传播了早期启蒙思想,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专制和传统理学的“灭人欲”思想。(2)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程度的加深;根据材料“1874 年,唐廷枢、徐寿等人创办的格致书院,其考试内容包括天文、算学、医学、制造、化学、兵器与地质等,已经不限于学习西方技艺而已”可知,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推动。特点:根据材料“1874 年,唐廷枢、徐寿等人创办的格致书院,其考试内容包括天文、算学、医学、制造、化学、兵器与地质等,已经不限于学习西方技艺而已”可知,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根据材料“1874 年,唐廷枢、徐寿等人创办的格致书院”“同时,西人教会在华创办了一些教会学校,以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为例”可知,徐寿等人创办的学院与教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并举。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 18 世纪 5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期间,英国的人口只占全世界人口的 2%,却具有相当于全世界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英国纺纱业的机械化,比单个生产力提高了 300 至 400 倍。伦敦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政治中心和新闻中心。可以这样说,造船技术、蒸汽机和动力织机不断改变世界均势,蒸汽机和动力织机把英国推到 19 世纪世界领导国的地位。英国百年经济奇迹 材料二 马嘎尔尼使团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而且,清朝政府对于英国人将各类专家的名字放在使团官员前面而感到大惑不解:“此项人等,既称官员,何以名列在天文、医生之后?”20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 在盛世危言 后编 自序中,郑观应明确指出,“商战重于兵战”,兵战固不可忽视,但是“末”,商战才是真正重要的,是“本”。要进行商战,必须有大量丰富而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市场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而这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做后盾。历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 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态度的变化。答案:(1)原因:17 世纪以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40 年代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进行经济侵略,掠夺原料,向外倾销商品,成为世界工厂。(2)变化:从拒绝西方的工业文明到逐渐接受、主动学习西方工业文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拒绝接受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鸦片战后,一部分先进中国人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先进性,林则徐、魏源及洋务派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创办近代工业,掀起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但未触动封建制度而宣告失败。60 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比较清醒的认识到积极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引进先进设备,并提出与外国人进行竞争,从而不受外国人挟制,并积极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