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鸡球虫病的介绍与治疗方法
前言:鸡球虫病在我镇农村散养鸡中广泛存在,没有引起散养户重视,经过多年的潜移默化,多数人意识到猪要定期驱虫,但对鸡来说,似乎没这种意识,遇鸡发萎就胡乱买药,结果钱花了鸡死了.为养鸡户免花冤枉钱请看下面资料:
【 病因介绍】鸡球虫病是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鸡常见的原虫病。28~40日龄的雏鸡易感。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雏鸡吃了含有侵袭性的孢子卵囊后,孢子侵入肠壁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而致病。7~8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死亡率可达50%~80%。
【 疾病症状】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不食或少食,排带血的稀粪(红色葫萝卜样粪便),有时完全是血粪,病鸡有的站立不稳,最后昏迷,抽风死亡。有的转为慢性,粪时稀时好,日渐消瘦。成鸡产蛋显著减少,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治疗方法】:用旱莲草、地锦草、鸭跖草、败酱草、翻白草各等份。
① 14~16日龄鸡
用鲜败酱草、蒲公英各等份,切碎饲喂。预防用量为每只5克,治疗量为每只7克,每日1次,连喂3天。
②20日龄鸡
用五草汤煎汁拌料喂鸡。鲜品预防量每只6克,治疗量每只8克;干品预防量每只0.5~1.0克,治疗量为每只1~2克,每日1剂,连服3天。
③1个月龄鸡
用五草汤煎汁拌料饲喂。鲜品预防量每只8克,治疗量每只10克,每天1次,连服3天。
④6~8周龄鸡
用蒲公英、败酱草、旱莲草、地锦草、鸭跖草、小蓟各等份,煎汤拌料或切碎做青饲料喂鸡,用量为每只10克,每天1次,连服3天。
西药介绍如下:
常用预防药物:
氯苯胍:预防按30~33 mg/kg浓度混饲,连用1~2个月,治疗按60~66mg/kg混饲3~7d,后改预防量预以控制。
氨丙啉:可混饲或饮水给药。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 连用2~4周;治疗浓度为250 mg/kg,连用1~2周,然后减半,连用2~4周。应用本药期间,应控制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以不超过10 mg为宜,以免降低药效。
硝苯酰胺(球痢灵):混饲预防浓度为125 mg/kg, 治疗浓度为250~300 mg/kg,连用3~5d。
莫能霉素:预防按80~125 mg/kg浓度混饲连用。
盐霉素(球虫粉,优素精):预防按60~70 mg/kg浓度混饲连用。
地克珠利:预防按1PPM浓度混饲连用。
马杜拉霉素(抗球王、杜球、加福):预防按5~6 mg/kg浓度混饲连用。
尼卡巴嗪: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 ,育雏期可连续给药。 [2]
常用治疗药物:
妥曲珠利溶液(奎文家禽研究所):治疗用药,500kg体重/瓶饮水;1次/日,连用2-3日。
磺胺类药:对治疗已发生感染的优于其他药物,故常用于球虫病的治疗。
常用的磺胺药有(注意:出口商品肉鸡禁止使用磺胺药):
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SMD-TMP),按0.03%拌料,连用5~7d 。
磺胺喹恶啉(SQ),预防按150~250 mg/kg浓度混饲或按50~100 mg/kg浓度饮水,治疗按500~1000 mg/kg浓度混饲或250~500 mg/kg饮水,连用3d ,停药2d,再用3d。16周龄以上鸡限用。与氨丙啉合用有增效作用。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预防按125~250 mg/kg浓度混饲,16周龄以下鸡可连续使用;治疗按1000~2000 mg/kg浓度混饲或按500~600 mg/kg饮水,连用5~6d ,或连用3d,停药2d,再用3d。
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DS—36,制菌磺),混饲预防浓度为100~200 mg/kg;治疗按100~2000 mg/kg浓度混饲或600~1200 mg/kg饮水,连用4~7d。与乙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
磺胺二甲基嘧啶(SM2),预防按2500 mg/kg浓度混饲或按500~1000 mg/kg浓度饮水,治疗以4000~5000 mg/kg浓度混饲或1000~2000 mg/kg浓度饮水,连用3d,停药2d,再用3d。16周龄以上鸡限用。
磺胺氯吡嗪(Esb3),以600~1000 mg/kg浓度混饲或300~400 mg/kg浓度饮水,连用3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