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导入(写作背景):在三国演义第48回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带领文武将士,陈兵江上,这天夜里,月光皎洁,风平浪静,澄江如练,曹操与诸将士饮酒狂欢,纵论天下。此情此景,曹操是来了兴致啊,拿起长矛,在将士面前慷慨高歌,他所唱的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二、曹操简介 (请生叙述所了解的“曹操”)初中已学诗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世说新语“贼喊捉贼”“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迎
2、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1)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2)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3)精通音律,善诗歌,“建安风骨”的领袖。(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三、文化常识1)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2)短歌
3、行本是古乐曲的名称,属汉乐府旧题。曹操的短歌行虽然借用了乐府旧题,抒发的却是自我的情感,这种运用乐府旧题来补作新词的诗歌,就是所谓的“拟乐府”。(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集体诵读2)思考:“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能不能从诗中找出关键词句?(板书:忧)五、具体品味1.第一层:1)文本解读(字面义):曹操一边享用美酒佳肴,一边慷慨高歌。这此情此景,按理说应该让人感到快乐,可是曹操却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叹,情绪这个陡转,好像有些突兀。其实,诗人的这种心理很好理解,因为越是快乐的时光越是容易让人产生时
4、光易逝的感慨,人生苦短,不经意中,日子一天天就过去了,正如早晨的露珠,常常无声无息地消失。2)(板书:知人论世):A知人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机遇建立功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此时已54岁,况且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和焦灼感不断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得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B论世 再者,在当时,“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
5、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其实,曹操说可以靠美酒来解愁,恰好说明这种忧愁是无法排解的。李白有诗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看来这个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后文中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句,也证明了这一点。3)修辞手法?(设问 比喻 借代)情感?(板书:人生苦短)2.第二层:1)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来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是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的基点,以这种倾吐低唱的方式,为下慷慨激昂的心曲打下基础。2)曹操是如何展现他的忧?(用典、比兴)提到用典,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君
6、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丰富内涵,更精炼含蓄,富于文采。第一个典故来自诗经郑风子衿,该诗第一章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通“贻”,音y,给、寄的意思)“衿”是古代人的衣领,诗中指代姑娘所思念的情人,原意是说“我深爱的人儿啊,你让我深深牵挂,虽然我不能去找你,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个音信呢?”“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引用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正是这些有才识的人让他牵肠挂肚思念到如今,曹操的意思很明显,他想告诉那些有才识的人,“即使我不去找你们,你们也应该给我个音信,主动投奔我”,这才识曹操的真正目的,只不过说得十分委婉巧妙。 (当时各据一方的军
7、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曹操虽然有一批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第二个典故来自诗经小雅鹿鸣,曹操直接引用了原诗的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思是说麋鹿找到了艾蒿,就会相呼相鸣,同样地,曹操有建立功业的机会,也会呼唤人才。要是有贤才来投奔我,我一定会鼓瑟吹笙,以“嘉宾”之礼来款待。曹操此言不虚,他赤脚迎接许攸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臣许攸,多次为袁绍献计都不被采纳,袁绍甚至把他当成了
8、曹操的奸细,许攸一怒之下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降,喜出望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赤着脚奔出账外迎接许攸,这与“鼓瑟吹笙”相比,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许攸也因为感激曹操的礼遇,归服以后立即献出奇计,让曹操立即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仓,最终使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这是我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也是曹操求贤纳才的一段佳话。3.第三层:1)句意理解(小组讨论,请生回答)“诗无达诂”A明亮得如同天上的月亮,什么时候我才能够摘取?忧伤正从中而来,连绵不绝从未停止。想象着贤才越过田间交错的小路,屈就了您前来拜访,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实写或虚写)B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
9、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事实上,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已经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而到来。2)诗的第三节,曹操再次强调他对求贤的忧愁,重申他对人才的礼遇。曹操清醒地认识到,要建功立业,人才是多多益善。尽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曹操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士子和军事人才,如建安七子,钟繇,司马懿等等,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他仍嫌不够,对于“求贤之忧”和“礼遇人才”这两个主题,曹操在诗中再三强调,反复咏叹,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还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做出了郑重承诺。他延揽人才的心不会停止,只要贤才前来投奔,无论何时,
10、都一律给予优待。这显然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人,早日打消顾虑。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板书:贤才难得/求贤不得)4.第四层:1)比喻:月明星稀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围绕大树飞了一圈又一圈,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所。这样一幅形象生动的写景画面,也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那些绕树飞翔的乌鸦,实际上就是指犹豫不定的人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依附于谁。曹操对这样的人才是充满着同情和关心的,也是十分欢迎的。曹操不光是欢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就是那些已经依附过别人攻击过自己的贤能之人,他也能容忍和欢迎。如“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曾经为袁绍所用,写过著明的为袁
11、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臭骂了一通,慷慨激昂,极富煽动力。曹操当时正患头风,看到陈琳的檄文,感到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马上就好了,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打败,陈琳被曹操俘获。面对当年的仇敌,曹操责问陈琳道:“你当初为袁绍作檄文,数骂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辱骂我的祖宗呢?”陈琳回答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左右的人都劝曹操将陈琳处死,可是曹操不但怜陈琳之才,不但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从事,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啊,可见曹操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慕,他那因求贤而生发的忧愁,是多么的深沉。曹操礼遇人才重用人才,曾三次下令求贤,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而
12、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运用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因而起到了独特的感染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用典一是愿学高山不辞土石,愿学大海海纳百川,延揽人才,可见其胸襟的广阔;二是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天下归心”,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而这功业未成的苦闷也就依然萦绕心头。这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板书:功业未成;志 一统天下)六、小结思想内容 短歌行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曹操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
13、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板书:英雄的慷慨悲歌请生自由朗读,读出曹操的“忧”。七、小结艺术特色1、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2、巧用典故,古朴深沉,自然妥帖。(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容量,使诗典雅耐读,精炼含蓄,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3、抒情、议论、叙事三者紧密结合,显示了曹操诗歌高昂激越、悲凉苍劲的风格。八、布置作业:阅读赏析蒿里行(艺术手法)九、板书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 志(统一天下) 功业未就(设问 比喻 借代 比喻 比兴 用典)想象(虚实结合)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