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辽 宁 职 业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禽大肠杆病的诊断与治疗
专 业 动物科学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
日 期
辽宁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题 目:
上交论文(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200 年 月 日签发
本人声明
我声明, 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毕业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摘 要
本文以禽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实验方法进行了病理学观察,该病源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拉黄白绿稀粪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或肠壁肿胀,且肠壁上有淡红色血点,歪头、扭颈,有神经症状,脑膜出血水肿,运动障碍,关节肿胀、发热、跛行,眼前房积脓、角膜混浊,结膜炎、流泪、羞鸣,精神委顿,下痢,腹腔中充满卵黄,肠道中挂满卵黄,肠壁、肠黏膜、心肌、肝脏等器官上形成大小不一的灰白色肉芽肿结节,输卵管粘膜潮红、增厚、脱落、产白皮蛋、沙壳蛋、软壳蛋,甚至减蛋,股骨头坏死等,并在病死禽的病患部位分离出病原,进行了实验室检查。还对大肠杆菌与支原体、大肠杆菌与新城疫、大肠杆菌与禽流感并发或继发的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诊断,为今后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禽;大肠杆菌;实验室检查;病理学
I
目 录
摘 要 I
目 录 II
目 录。。。.。。.。...。。.....。。。.。。。。.。。.....。...。。。...。.。。。..。。...。。。。III
1 病原 1
1.1 病原特点 1
1。2 病原侵害部位 1
1。3病原类型 1
2 流行特点 1
2。1 易感群体及类型 1
2.2 传播途径 1
2.3 流行趋势 1
2.4 发病条件 2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
3.1 内脏型 2
3。2 肠炎型 2
3。3 脐炎型 2
3。4 脑炎型 2
3。5关节炎型 2
3。6眼炎型 2
3.7卵黄性腹膜炎型。。.。.。..。.。.。.。.。.......。...。.。。....。。...。。。。。.。。。2
3。8 肉芽肿型。。。...。..。。.。.。.。。。.。...。。。。。..。.。。。..。。..。。。。....。.。.。.2
3。9输卵管炎型.。。..。。.。..。.。。。。.。。。....。。。..。..。..。。。。..。。...。。...。.2
3。10股骨头坏死型.。.。。。。。...。.。.。。....。。。。..。。.。。。..。....。...。。。。。..2
4 临床混合感染分述..。.。。。。..。。.......。...。。。.。..。....。。。..。。.。.。..。.3
4。1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3
4.1。1发病情况。。.....。.。..。。。...。..。。。.。。..。...。。。..。....。.。。.。。....3
4.1.2临床症状。。。。。........。.。。.....。......。.。.。。.。..。。.。。.。..。。。..。3
4.1.3剖检变化.。。。..。。..。.。。..。.。.。。.。...。.。....。....。。。.。.....。。..。3
4。2 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3
4。2.1发病情况...。。.。.。.。.。.。。。....。。。.。.。。.。..。。..。。。....。..。.。.。.。3
4.2。2临床症状。。。.。。。。。。。.。。。.。。..。.....。.。。。...。..。。..。。..。。。。...。.3
4。2.3剖检变化.。。。...。。.。..。.。.。..。.。....。..。..。.......。..。..。.。...。3
4.3 禽流感与大肠杆菌并发或继发感染。.。。..。。..。。.。。。.。........。。。....。3
4。3。1发病情况。。。.。。.。。。..。.。.......。。。.。。。.。.。。.。..。....。.。。..。。。。。3
4.3。2临床症状。。...。.。.....。。。.。。。。.。。.。。。。。.。.。.。。。.......。.....。。.3
4。3.3剖检变化.......。。.。。.。。。。....。。.。.....。..。。。。。。。。。。....。。.。。.。3
5.实验室检查.。。....。。..。。。。.。.。..。.。。.。.。..。。.。。。.....。。。...。。...。.。3
5。1分离培养。..。.。。..。.。。..。.。.。..。。。.。.。。.。。.。。。..。.。..。。。。.。。.。.。.4
5.2动物试验....。.。。.。。.。。...。...。...。。....。.。。。。。.。..。。.。。..。。.。...4
5.3生化试验。。。。.。.。.。.。..。。。。。。。.。。.。.。。。...。.。.。。.。..。.。...。......4
5。4药敏试验.。。。...。。.。。。。..。。。。。。。。.。..。.。.....。.。..。。。.。。。。..。.。。。4
6。禽大肠杆菌的防治....。...。.。.。。.。。........。。。..。..。。。。。.。.。.。。.。。。。4
6。1预防。.。..。.。.。。。。.。。。.....。.。。..。。。。...。。.。。。..。。。.。.。.。.。。....。4
6。1。1菌苗预防。。..。。。。.。。。。。。.。。。.。。。..。。。。。.。..。。..。.。。。。.。.。。..。..4
6。1.2加强饲养管理。。.。。。。。.。...。.。。.。。..。.。。。。。。。。。。.。..。.。。...。.。。。4
6.1.3药物防治..。.....。.。。.。。.。...。..。.。.........。.。.。。。。.。。。。。。。。.。4
6。2治疗......。。..。.。.。..。。.....。.。.。.。.。..。.。。。.。。.。...。.。.。.。..。。.4
6。2。1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的用法...。。。。.。。。.。。。..。.。.。..。.。。。。.....。.。5
6。2。2阿莫西林的用法...。。。..。.。.。。。.。.。..。...。.....。...。.。。。..。.。。。.5
6.2。3阿米卡星的用法。....。..。..。.....。。...。。....。。.。...。.。。.。...。。。。5
6.2.4新霉素的用法.。...。.。。。.。。。..。.。..。。..。...。。...。.。.。。。。...。。。.。5
6。2.5四环素类药物的用法。.。。.。.....。.。。。。。。..。。.。。.。..。。.。。.。..。。..。5
参考文献 6
致 谢 7
V
禽大肠杆病的诊断与治疗
禽大肠杆菌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家禽的多病性的疾病的总称。本病首次报道于1894年,由Ligniers分离出病原,目前呈世界性分布。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养禽业的发展,该病在各养禽国家的流行日益严重,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且禽群发病后粪便污染了水源,造成人禽共患,使人肠道内菌群失调,导致肠炎,所以大肠杆菌对人类的威胁也很大。本病的特征是病型众多,临床上常见的病型有眼炎型、脑炎型、内脏型、肠炎型、脐炎型、输卵管炎型、卵黄性腹膜炎型、关节炎型、肉芽肿型和股骨头坏死型等病理变化.
1 病原
1。1 病原特点
禽大肠杆菌病原为肠杆菌科大肠埃希氏菌属中某些具有致病性的血清型.本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卵圆形,多数有鞭毛。能运动,能产生内毒素、肠毒素、水肿毒素和溶血素等毒素.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玫瑰红色菌落。(图1)
1.2 病原侵害部位
本菌存在于败血型病禽的肝脏、脾脏、脑等实质性脏器中,并大量存在于正常家禽的肠道及其粪便污染的环境中。
1.3 病原类型
据研究,在我国各地分离的鸡源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主要有50多种,鸭源、鹅源大肠杆菌血清型亦为数众多,但常见具有致病性的血清型,来源于小鸡的是O102078,来源于小鸭的主要是O141、O73O7和O1,来源于母鹅的主要是O141和O7。本病菌由于具有质粒,故极易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群体及类型
各种禽各种日龄均易感染发病,雏鸡和青年鸡多呈急性败血型,成年鸡多呈亚急性气囊炎和多发性腹膜炎.
2。2 传播途径
病原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可视黏膜感染家畜,使该病水平传播,也可由感染的种禽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禽。此外,交配等途径也可引起种公母禽间的感染发病。
2.3 流行趋势
由于病原常存在于正常家禽的肠道内,当家禽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可发生内源性感染。由于感染途径多,且病原大量存在于被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使本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很高,流行普通。
2。4 发病条件
由于本病的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条件性,所以在应激很大或不良饲养环境或发生其他疾病时,常继发或合并感染本病。在饲养环境恶劣时,发病则更严重.
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1 内脏型
精神沉郁,拉黄白色稀粪.剖检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症状.
3.2 肠炎型
拉黄白绿色稀粪,有腥臭味.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或肠壁肿胀,且肠壁上有淡红色出血点。
3。3 脐炎型
一般是孵化过程中鸡胚感染(但没有死)而出壳的幼雏,表现精神不振,大肚子。
3。4 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病禽嗜睡、歪头、扭颈,头向前伸、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多见于成禽),剖检脑膜出血水肿。
3。5 关节炎型
病禽运动障碍、关节肿胀,呈波动型.以胫部和趾部关节为主,病鸡关节发热、跛行。
3。6 眼炎型
多为空气中大肠杆菌数量超标导致单侧性眼炎,眼前房积脓、角膜混浊,结膜炎,流泪,羞鸣,甚至失明。
3.7 卵黄性腹膜炎型
发生于产蛋期母禽,主要症状精神萎顿、下痢,大肠杆菌侵害卵泡,使其变形,卵带增宽,坠入腹腔。剖开腹腔中充满腥臭鸡蛋卵黄,肠道等均挂上卵黄.
3.8肉芽肿型
一般呈慢性经过,病禽消瘦,经较长的病程后死亡,剖检可见肠壁黏膜、心肌、肝脏等器官上形成大小不一的灰白色肉芽肿结节。
3。9输卵管炎型
大肠杆菌侵害输卵管后大量繁殖,导致输卵管粘膜潮红、增厚、脱落。造成产蛋期母鸡产白皮蛋、沙壳蛋、软壳蛋,甚至减蛋.
3.10股骨头坏死型
为近年来的一种新病,临床表现鸡瘫,拉黄白色稀便,剖检发现股骨头坏死,细菌培养可见G-的小杆菌。
4.临床混合感染分述
4。1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4.1.1发病情况
鸡舍环境不好,气候突变或疫苗接种易引起大肠杆菌病,通常情况下支原体易继发大肠杆菌。
4。1。2临床症状
大群鸡出现咳嗽,咳嗽时用力甩头,用鼻呼吸,甩鼻、呼吸啰音等症状.排黄白色稀粪,鸡爪干瘪,鸡体消瘦。大群鸡流泪,流鼻涕,严重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脸肿。
4。1。3剖检变化
心包炎、肝周炎;气囊浑浊,内有大量白色泡沫样分泌物,严重的形成干酪样渗出物;头部肿胀和脸肿,皮下有大量黄白色胶冻样渗出物。
4.2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4。2。1发病情况
新城疫与始发病,鸡群患有新城疫后,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细菌趁虚而入,从而继发大肠杆菌。鸡群出现大肠杆菌后,机体抗病力下降或在鸡群免疫新城疫时,抗体产生不均匀,都有可能引起新城疫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产蛋鸡群的高产鸡或30日龄后的肉鸡。
4。2.2临床症状
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呼噜;排黄白色稀粪;产蛋率轻微下降,表现产薄壳蛋、蛋壳颜色变浅、蛋壳上出现黄褐色斑点。
4。2.3剖检变化
气管黏膜粗糙,内有大量粘液,喉头轻微出血、潮红;肠道各淋巴结肿胀,有出血现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直肠呈条状出血,腺胃乳头水肿,个别有针尖样出血;脾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点;蛋鸡卵巢充血、出血,输卵管水肿充血;肉鸡和青年鸡出现心包炎、肝周炎;肝脏淤血水肿。
4.3禽流感与大肠杆菌并发或继发
4.3。1发病情况
多发于产蛋鸡群,尤以200~300天多发,且早春和晚冬易发,多见于温和型流感。
4.3.2临床症状
鸡群中突然出现部分鸡冠发紫,少部分鸡呼噜,咳嗽,精神沉郁,拉黄绿或白色稀便,产蛋率缓慢下降,蛋壳褪色,后期死亡增加。
4.3.3剖检变化
气管下1/3的气管处质脆出血,尤以胸腹气囊最为严重。肝脏发黄,外有一小层黄白色纤维素膜,心包积液,胸骨内部有小点状出血,腺胃乳头边缘出血,卵巢呈菜花样,严重的形成腹膜炎。
5。 实验室检查
5。1 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采取新鲜病鸡心血、肝脏组织涂片,碱性美蓝染色后镜检,可见分布不均、两端钝圆的球杆菌,两极染色较浓。用接种环分别挑取心血、肝组织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经37℃,24小时培养后观察,在琼脂平板上可见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的半透明或淡黄色较大的菌落,挑取较纯的菌落,接种在鲜兔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后有轻微的溶血现象,该菌落生长良好。把该菌落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和营养肉汤试管内,经37℃,24小时观察,发现麦康凯培养基上有圆形、边缘不齐,均匀一致的粉红色单纯菌落;肉汤变混浊,底部有黄白色絮样沉淀物。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看到两种培养物呈一致的、红色小杆状、革兰氏阴性菌.
5.2动物试验
用试管内的肉汤培养物接种2只健壮无病的17克重的小白鼠,胸腔注射0.3ml/只菌液,接种后分别在27小时和31小时死亡,而对照小白鼠则健活.剖检死亡小白鼠,可见心内外膜出血,脾肿大,有出血斑点,肝也肿大。用肝脏涂片后染色镜检,见到大量与病肉仔鸡体内一致的菌体。
5.3生化试验
用肉汤培养物做微量生化试验。本菌能发酵分解乳糖、葡萄糖和麦芽糖、甘露醇,产生酸气;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5。4药敏试验
用该菌培养物做药敏试验,本病对痢特灵、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氯霉素、链霉素、青霉素不敏感。
6。1预防
6。1.1菌苗预防
菌苗预防是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因此最好用苗前对当地或本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进行监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鸡场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效果较好.1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灭活苗,0.5ml/只.
6。1.2加强饲养管理
在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卫生清洁,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检查.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为防止种蛋传播,鸡舍和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6。1。3药物防治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用药前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型药物配合治疗,或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全群给药。早期投药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同时可防止新发病例的出现。鸡已患病,体内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6.2治疗
治疗时应先将分离出的致病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高度敏感药物供临床上使用.目前认为较为有效的药物有庆大霉素、新霉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
6.2。1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
每升水加入50mg,混饮,连用3—5天。
6。2。2阿莫西林
每升水加入100mg,混饮,连用3-5天。
6。2.3阿米卡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
每升水加入30—120mg,混饮;每千克饲料中加入40mg,混饲;每千克体重30-40mg,肌肉注射。以上各种方法均连用3-5天.
6。2。4新霉素
每千克饲料加入200mg,混饲;或每升水加入100mg,混饮,连用3—5天。由于该药在肠道内不容易吸收,故只宜用于发病早期的预防性投药或大肠杆菌引起的肠炎的治疗。
6。2。5四环素类药物
每千克饲料加入200—600mg,混饲,连用3-4天。
7
参考文献
[1] 陈建红,张济培。禽病诊治彩色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85-89
[2] 张怀礼,刘成文,李敏鸡.大肠杆菌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2004,11:64-6
[3] 黄朝学,张国京,邓光明.养禽与禽病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0:304
[4] 刘建,张国中,鸡病防治技术问答.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2:62-63
[5] 林曦。家畜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 王伟。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及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4,4:29
[7] 朱世树。鸡大肠杆菌的防治[J]。中国养禽,2003,7:45
致 谢
我的论文是对禽大肠杆菌的防治的探讨,在刘德成老师的指导下论文得以完成,老师的知识渊博思路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本论文从选题。设计修改到完成无不凝集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关注,老师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给了我许多启发。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我实习单位的;领导和我的同事对我写论文的帮助和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使我的论文顺利完成.对此我铭记在心。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