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_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1101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_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B11_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B11_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B11_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B11_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080 Z50 DBll 北-口小市E抽出ETA 万标准DB11/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Technical Guidel ine for Contaminated Sites Remediation Plan 2015-12-30发布2016-03-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1280-2015 目次前言.引言.IV I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工作程序和内容.3 5 修复策略选择.5 6 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6 7 修复技术方案确定.7 8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8 附录A(资料性附录)修复技术筛

2、选矩阵.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场地适用修复技术.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具体案例.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修复技术评估工具.15 附录E(资料性附录)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大纲.16 目IJ1=1 本标准按照GB/T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井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DB11/T 1280-2015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丹、夏天翔、姜林、唐丹平、李敬东、钟茂生、贾晓洋、张丽娜、王然、王世杰。II DB11/T 1280-2015 I.E司为加强污染场

3、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编制,保障人体健康及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队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原因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和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亭、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等有关法律和通知的规定,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的修复策略选择、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确定、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III DB11/T 1280-2015 污染

4、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的修复策略选择、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确定、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等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的编制。本标准不适用于涉及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的场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HJ25.1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3

5、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82 污染场地术语DB ll1T 656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 ll1T 783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DB ll1T810 重金属污染土壤填埋场建设与运行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场地修复总体目标siteremediation overal I objective 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污染物的危害,使场地士壤和地下水达到某种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总体要求。3.2 土壤修复soiI 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

6、或生物的方法,转化、降解、吸收、转移、固定或阻隔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降低污染物的i杏出性和迁移能力,DB11/T 1280-2015 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土壤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3.3 地下水修复groundwater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转化、降解、吸收、转移或阻隔场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地F水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3.4 修复策略remediationstrategy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将污染造成

7、的健康和生态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场地总体修复思路。3.5 污染源处理技术sourcetreatment technology 可用于转化、阵解、吸收、转移、固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包括可降低污染物含量或浓度、降低污染物毒性或迁移能力的各种原位或异位处理技术。3.6 工程控制engineeringcontrol 采用阻隔、堵截、覆盖等工程措施,控制污染物迁移或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降低和消除场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HJ 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2.5.11J 3.7 制度控制institutionalcontrol 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条例、准则、

8、规章或制度,减少或阻止人群对场地污染物的暴露,从制度上杜绝和防范场地污染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从而达到利用管理手段对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HJ 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2.5.10J 3.8 潜在可行技术potentialfeasible technology 通过修复技术筛选过程,选出潜在的能使目标污染物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的技术。3.9 筛选性试验screeningtestin 在实验室开展的批次试验,以判断潜在可行技术是否适用于特定目标场地。3.10 2 DB11/T 1280-2015 选择性试验selectiontesting 在实验室或现场开展的小试或中试试验,以验

9、证修复技术的实际效果,确定关键工艺参数,估算成本和周期等。3.11 适用修复技术presumptiveremedial technologies 国内己有污染场地修复应用案例证明可以处理某种污染物的技术。4 工作程序和内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分修复策略选择、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确定、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4个阶段,工作程序见图103 DB11/T 1280-2015 4 确认场地条件第一阶段修复策略选择更新场地概念模型确定修复策略修复技术筛选技术是台潜在可行?否可行性试验是否需要?是是否为适用修复技术?是否符合 百要求?修复技术综合评估第二阶段l 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

10、备边方案确定第三阶段方案比边修复技术方案确定第四阶段修复技术方案报告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确认场地修复总体H标是否符合要求?DB11/T 1280-2015 图1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5 修复策略选择5.1 原则和工作内容5.1.1 修复策略选择的原则修复策略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a)应确认场地用地规划、场地开发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是否允许原位修复、修复后土壤的再利用或处置方式等。b)应综合考虑场地修复过程中土壤和地下水的整体协调性,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要求,修复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成本、周期、政府、公众可接受程度等因素。c)应选择绿色的、可持续的修复策略,使修复行为的净环境效益最大化

11、。d)可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作为判断不同修复策略能否达到修复目标的方法。5.1.2 修复策略选择的工作内容修复策略选择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确认场地条件:b)更新场地概念模型:c)确认场地修复总体目标:d)确定修复策略。5.2 确认场地条件5.2.1 核实前期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中有关目标污染物、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用地规划等相关资料的有效性,如发现己有资料不能满足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基础信息要求,应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必要时还应开展补充性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模拟预测。5.2.2 现场踏勘场地与周边环境和敏感点现状,关注修复工程的用电、用水、道路等条件,为修复技术方案的工程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12、5.3 更新场地概念模型5.3.1 应进一步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的理化参数、空间分布及其潜在迁移途径等因素,对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阶段的场地概念模型进行更新。5.3.2 修复技术方案编制阶段的场地概念模型,应以文字、图、表等方式,概化场地地层分布、地下水埋深、流向,描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过程、迁移途径、污染介质与受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受体的关键暴露途径以及未来建筑物结构特征等。5.3.3 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根据所制订的修复技术方案,不断更新场地概念模型,以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5.4 确认场地修复总体目标5.4.1 应根据场地用地规划、修复技术可达性等,明确场地的环境

13、功能或使用功能,进而确认场地修复总体目标。5 DB11/T 1280-2015 5.4.2 对于修复周期较长的场地,总体目标也可分为不同阶段的目标,并明确达到各个阶段目标的时间要求。5.5 确定修复策略5.5.1 应根据场地条件、场地概念模型、场地修复总体目标,确定场地修复策略。5.5.2 场地修复策略应明确修复方式、修复介质、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与范围。5.5.3 修复方式可包括污染源处理技术、工程控制和制度控制的任意一种及其组合。5.5.4 修复目标值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修复技术特点、土壤和地下水的最终去向或利用方式等综合确定。6 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6.1 目标和工作内容6.1.1 修复

14、技术筛选与评估的目的根据场地修复策略,通过技术筛选,选出适用于目标场地的潜在可行技术;通过相应的可行性试验与评估,确定目标场地可行的修复技术。6.1.2 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的工作内容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a)修复技术筛选:b)技术可行性试验:c)修复技术综合评估。6.2 修复技术筛选6.2.1 根据受污染的介质不同,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进行筛选。6.2.2 根据场地修复策略、污染物类型、修复技术类型和具体技术工艺,利用文献调研、应用案例分析或相关筛选工具,从技术的修复效果、可实施性、成本等方面考虑,筛选出潜在可行的修复技术。相关筛选工具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可参见附录Ao6.3 修

15、复技术可行性试验6.3.1 可行性试验开展的判定原则6.3.1.1 原则上应通过可行性试验判定潜在可行技术是否适用于目标场地。6.3.1.2 国内己有案例的场地特征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目标污染物相符且能够证明技术可行时,目标场地可省略可行性试验过程直接进入技术综合评估阶段。6.3.1.3 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根据目的和于段的不同分为筛选性试验和选择性试验。6.3.2 筛选性试验6 DB11/T 1280-2015 6.3.2.1 筛选性试验的目的是定性判断技术是否适用于目标场地,即评估技术是否有效,能否达到修复目标值。6.3.2.2 当目标场地的污染物、污染介质与附录B场地适用修复技术所列的某项

16、技术相符时,该技术可省略筛选性试验。6.3.2.3 筛选性试验一般为实验室规模的批次小试,至少重复1次,试验结果应具有一致性。6.3.2.4 若所有潜在可行技术均未通过筛选性试验,应重新制定场地修复策略。6.3.3 选择性试验6.3.3.1 选择性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修复技术的实际效果,确定关键工艺参数,估算成本、周期等。6.3.3.2 选择性试验一般为小试、中试:小试应采集实际场地的污染介质,中试应根据修复技术类型的特点,选择场地不同深度、不同浓度、不同介质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试验:至少重复2次,试验结果应具有一致性。6.3.3.3 若所有潜在可行技术均未通过选择性试验,应重新制定场地修复

17、策略。6.3.4 附录C列举了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具体案例,其他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可参照案例进行。6.4 修复技术综合评估可采用列举法对各技术的原理、适用性、成本等进行定性评估,或利用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对可接受性、可操作性、修复效率、修复时间、修复成本等进行定量评估,确定目标场地实际工程可行的修复技术。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可参见附录007 修复技术方案确定7.1 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7.1.1 制定场地修复技术路线应根据场地修复策略、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结果,结合场地环境管理要求等因素对各种可行技术进行合理组合集成。技术路线包括但不限于场地修复策略、修复工艺流程等。7.1.2 确定场地修复技术的工

18、艺参数应通过选择性试验获得。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包括但不同限于修复设备投加量或比例、设备处理能力、处理所需时间、处理条件、能耗、设备占地面积或作业区面积等。7.1.3 估算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应根据技术路线,结合工艺流程和参数,估算每个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的工程量。修复工程量包括但不限于不同区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需要修复的面积、深度等工程量,同时应考虑修复过程中开挖、围墙等工程辅助措施的工程量。7.1.4 估算费用和周期a)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进行费用估算。费用估算包括所选择的各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后期费用。7 DB11/T 1280-2015 b)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可行技术

19、的修复工期,以及场地平整、设备安装调试、残余风险消除时间等进行周期估算。7.1.5 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过程,还应明确环境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修复过程污染识别、污染防控措施、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7.2 方案比选7.2.1 方案比选应建立涵盖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比选指标体系,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判断或专家评分等方式,确定场地修复技术方案。7.2.2 技术指标应包括:a)可操作性:修复技术的可靠性:修复人员经验的丰富程度:设备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异位修复过程中污染介质的贮存、运输、安全处置等支撑条件;以及与场地再利用方式或后续建设工程的匹配性,土方平衡等。b)污染物去除效率:

20、目标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c)修复周期:达到修复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设备安装调试、所有残余风险消除时间等。7.2.3 经济指标应包括:a)基本建设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原材料、主体设备、场地准备费用等,间接费用包括工程设计、许可、启动、意外事故费用等。b)运行费用:人员工资、培训11、防护等费用,水电费,采样、监测费用,残余物处理费用,维修和应急等费用,以及保险、税务、执照等费用。c)后期费用:日常管理、周期性监测等费用。7.2.4 环境指标应包括:a)残余风险:残余污染物或二次产物的类型、数量、特征、风险,以及风险处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b)长期效果:修复工

21、程达到修复目标后的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的减少程度,是否存在潜在的其他污染问题,需要修复后长期风险管理的类型和程度等。c)健康影响:修复期间需要应对的健康风险(例如异位修复期间的清挖工程中污染物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减少健康风险的措施。7.2.5 社会指标应包括:a)政府可接受程度:区域适宜性,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等。b)公众可接受程度:施工期对周围居民可能造成的气味、噪声等影响,长期的健康风险影响等。8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8.1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场地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概述、修复策略选择、场地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确定、成本效益分

22、析、施工进度安排、结论与建议。8.2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的格式参见附录Eo8 技术运行技术名称成熟维护)支投入土壤1生物通风 2强化生物修复 O 3植物修复 4化学氧化/还原 O 5土壤冲洗 O 6土壤气相抽提 O 7固化/稳过化。8热处理(热蒸汽 O 或热脱附)9生物堆 10堆肥法 11泥浆态生物处 O 理12土壤淋洗 O 13化学氧化/还原。14固化/稳定化。1.5水泥窑协同处 O 置16焚烧 O 17热脱附 O 附录A(资料性附录修复技术筛选矩阵表A.1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矩阵系统其的可他修资金靠性相复投入和维关时才下卤1-卤代护需成|可VOCs VOCs 求本原位生物处理 。O O

23、。原位物理/化学处回。O O O O O O O 异位生吻处理(假设基:f:)G开挖)O 。O。O。异位物理/化学处理(假设基坑开挖)O 。O 。O O O 异1;1热处理法(假设基坑开挖)O。O。O O。DB11/T 1280-2015 口标污染物才下卤代怪Y1-1(重金SVOCs SVOCs 属 O O O。O。O。O。O O O。O O。O。O 。O。O O O 9 DB11/T 1280-2015 表A.2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矩阵(续)系统的H标污染物技术名技术成运行维资金可靠性其他相修复称熟度J户投入投入和维护关成木时间非卤1卤1非卤f卤f重合属需求VOCs VOCs SVOC

24、s SVOCs 其他技术18阻隔填埋。O O。O。O 19开挖、运出、支 。全J埋地下水包括填埋揭撞撞鞭原位生物处理20强化生物修复 O。O O O 21 在测型自然哀 O。O 。O 减22植物修复 O O。O 原位物理/化学处理23 2f气注射 。O 24生物通风十自由 。相抽提2,5化学氧化/还原 O。O。26多相抽提 O O。O 27热处理 O O。O 。O 28井内曝气吹脱。O。O。O O 29主动/被动反应。O 。O O 墙(例如PRB)其他技术30阻隔(例如止水帷幕、水力控制法。O O 等)异位处坦(抽出处理)抽出后处理技术同i业废水处理10 DB11/T 1280-2015 注:

25、表A.1修复技术筛选矩阵的分级原则和方法考虑因素优于平均值。平均值。劣于平均值其他该技术己被多个污染场地d满足投入工程应所采用,并作为最终修复没有实际应用过,但技术成熟度所选取的技术用或中试的需求,技术的一部分;有良好的已经做了小试和中试的应用规模和成熟程度但仍需要改进和更文献记录、已被技术人员等试验,有应用前景多试验理解o技术的有效运行维护投入全套技术运运行维护投入较低运行维护投入一般运行维护投入较高性取决于场地行维护期间的投入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技术的凶用/设计资金投入全套技术的设资金投入较低资金投入一般资金投入较高备、人力等投入系统可靠性和维护需求相可靠性一般,维修可靠性低、维护需求对其他

26、有效技术而言,该技可靠性局和维护需求少需求一般多术的可靠性和维护需求其他相关成本处置前、处置后、处置过程巾核心过程相对于其他选择总体费用相对于其他选择总相对于其他选抨总体N/A表示不适用的设计、建造、操作和维护较低体费用一般费用较高成本原位土壤少于1年13年多于3年修复时间采用该技异I/D表示无法收术处理单位面积场位集到足够的数地所花费的时间土少于O.5年O.51年多于1年据壤原位地下少于3年31O年多于10年水11 DB11/T 1280-2015 目标污染物污染介质土壤VOCs(包括石油怪)地下水十壤SVOCs 地下水PCBs和农药土壤地下水重金属土壤地下水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场地适用

27、修复技术表B.1 场地适用修复技术列表适用修复技术土壤气相抽提(需符合质地松散、水分含量低丁50%的土壤特性)热脱附(需符合水分含量低T30%的土壤特性)焚烧生物修复(仅针对石油怪)抽出处理曝气吹脱空气注射(针对地下水位以下15m以内的地下水)生物修复(仅针对七汕:怪)焚烧热脱附抽附I处理焚烧(浓度大于500mg/kg)热脱附(浓度小于500mg/kg)安全填埋(浓度在50-100mg/kg之间可直接进入安全填埋场)抽出处理固化/稳定化安全I真理抽出处理DB11/T 1280-2015 附录C(资料性附录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具体案例不同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工作在成本、规模、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别,本标准

28、以使用频次高、较为成熟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为例,介绍该技术在可行性试验过程中的流程和主要特点。其他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可参照本案例进行。C.1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技术筛选性试验是可行性试验的第一步,主要用来判断生物修复技术能否应用于该目标场地污染物的修复,即判断技术是否有效。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所需成本较低,通常需要数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试验结果能够表明该技术的潜在可行性,但是由于数据量较少,因此一般不单独作为技术选择的主要依据。筛选性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其规模较小,根据试验类型的不同,大致需要数天时间完成。筛选性试验由于试验规模较小,运行参数较易控制,但难以模拟实际运行条件。通常情况下,好

29、氧生物阵解技术筛选试验宜采用将土壤、泥浆或者水溶液放入振荡瓶、土罐以及泥浆反应器等反应器内进行。pH、污染物输入速率、氧气以及营养元素的有效性等参数应设置到最佳状态以提高试验成功的可能性。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需要判断生物阵解过程是否存在,如果经过36周的反应周期后,目标污染物的净降解率能够大于20%,那么该技术被认为是有效的,即潜在可行的。表C.1中列举了技术筛选性试验过程中,判断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可作为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主要参考。本标准该案例中技术筛选性试验不适用于厌氧生物修复技术。C.2生物修复技术选择性试验技术选择性试验是可行性试验的第二步,对筛选性试验结果所得出的潜在可

30、行技术开展进一步试验,确定工艺参数,估算成本、周期等。这一阶段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必须模拟目标场地实际条件,以确定在特定操作单元条件下,亥技术的运行情况,其研究成本中等,一般需要数天、数周至数月的时间。试验结果不仅能够判断该技术是否能够达到修复目标值,同时也能够为修复技术方案的详细评估提供足够数据。此外,残留物以及中间产物的毒性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下,采用泥浆反应器、土罐、封闭反应器等进行的试验主要针对异位生物修复,而现场试验点试验以及土柱实验往往针对原位生物修复。选择性试验一般在现场某一小块需要修复的代表性污染区域进行,而大型土柱试验宜在实验室开展,在现场利用大型士柱未进行试验目前正处

31、在研究之中。这些埋于地下的土柱,应能够测定不同土层的生物洁性,一般情况下,往往需要测定不同介质的基本性质,为此需防止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之间的转移。尽管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设计可行性试验,但总体上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与实际修复过程中的技术、设备相似,以确保这些研究能够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试验结果能够提供为下一阶段的万案设计与方案实施提供详细的信息。表C.1中同时列举了生物修复技术选择性试验过程中,判断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可作为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主要参考。13 DB11/T 1280-2015 表c.1 不同试验阶段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标准标准筛选性试验选择性试验关注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32、率(以最难降解的污染物作为标准)净降解率应大于20%在试验条件|门能够达到修复H标污染物初始浓度适用于技术应用条件修复过程中的最高浓度环境条件适时于技术应时条件(包括可能的场地条件)模拟场地修复环境条件生物降解程度定性估计*定量估计生物降解效率粗略估算*保守估算修复时间估算不涉及需要估算质量守衡粗略说明*需要计算说明有毒副产物对可能出现的有毒副产物,检测即可*应有具体的检测过程(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过程控制和可靠性不涉及需要潜在评估微生物活性粗略测定*检验/定量检验*过程优化不涉及评估*主地全规模应用的成本估算不涉及需要大致估算,-30%至+50%试验规模小试实验室批次试验研究小试或中试试验

33、研究址*表示并非必需,尽管在某些情况下非常重要。可行性试验中,不同试验研充的基本特征见表C.20表C.2 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研究的基本特征试验方法适用性规模尺寸时间现场边择一小块需要原位牛牛物修复现场11000m*2个月4年修复的区域进行试验土柱实验原位生物修复实验室和现场O.001100m的土壤、I周6个月在!、沉积物、石块等土罐实验固相处理实验室150同的土壤16个片现场超过75L的泥浆23个片泥浆反院器液相和固相处理实验室O.0575L 18周封闭系统堆肥、生物堆、国相处理实验室和现场O.13000mJ的土壤10天10个月注*表孟现场试验区域的深度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4 附录D(资

34、料性附录修复技术评估工具DB11/T 1280-201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综合评估阶段的评分工具见表D.1。每个修复技术都分5个指标分别进行评述后评分,每个指标可评分赋值14分:分数越高,表明该技术越有利于在场地修复中被应用。总分区间为520L.川O表D.1 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可接受性可操作性修复效率修复时间修复成本总分结果技术名称评述评分评述评分评述评分评述评分评述评分技术1技术2技术3技术n评分标准:可接受性:考虑修复技术与污染场地目前(或未米规划)的使用功能、与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法律规范要求的相符性、公众可接受程度等。4完全可按受3可接受2勉强可接受局部可接受可操作性.考虑修复技术的可操作

35、性、是否会对场地产生不良影响、技术是杏在类似场地应用Ji等。4可操作性强3可操作2勉强可操作局部可操作修复效率.评估修复技术修复效率的高低,即去除污染物的难易程度。4一非常高效3一高效2一一般有效一效率很低修复时间.所估算的修复时间。4一短3一中等2一长一非常长修复成本.所估算的总成本。4低3中等2高非常高15 DB11/T 1280-2015 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1总论1.1场地基本信息1.2任务由来1.3编制目的1.4编制依据1.5编制原则1.6编制内容1.7技术路线2场地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概述2.1场地污染现状2.2风险评估主要结论3修复策略选择3.1确认场地条件3.2更新场地概念模型3.3确认场地总体修复目标3.4确定修复策略4场地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4.1技术筛选过程4.2技术评估过程4.3确定修复可行技术5修复技术方案确定5.1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5.2方案比选6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6.1修复过程污染识别6.2污染防控措施6.3场地环境监测计划6.4环境应急预案7成本效益分析7.1修复费用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大纲7.2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8施工进度安排9结论与建议附件9.1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结论9.2问题与建议DB11/T 1280-2015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