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校教育制度.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07773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育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校教育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校教育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校教育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校教育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学校教育制度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学目的: 了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旧中国的学制情况,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及其改革,理解学制的概念,掌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2 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3 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发展成人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和普及义务教育着手。 重点:学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体制改革。 难点:教育体制改革。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2 课时

2、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学校的关系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

3、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首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 再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四,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 在制定学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学制的制约作用,保证学制性质与社会的一致性

4、,同时要充分研究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对学制的影响,使学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十世纪,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当代学制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 一 ) 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 二 )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三 )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四 ) 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 五 ) 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

5、 一 ) 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 1902 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 1903 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

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小学堂至大学堂要 21 年,至通儒院要 26 年。 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 1912 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 壬戌学制: 1922 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 5 年,为 16 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革至当时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

7、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 ( 二 ) 老解放区的学制 本世纪 30 40 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制。 其具体特点是: 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干部的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 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富于灵活性 为了适应战时和生产的需要

8、,革命根据地在学校类型、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各级学校的衔接等方面都采取了灵活的政策而没有统一的要求。如群众教育的形式有冬学、夜学、半日学校、识字班等,干部教育的形式有日校、夜校、半日学校、轮训制、实习制等。 3 依靠群众办学 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注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学制除公办外,还提倡民办或民办公助。正是由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 三 ) 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 1951 年的学制改革 解放初,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学制:一种是老解放区的学制,另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

9、度的根本变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51 年 10 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 (1) 幼儿教育: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的为幼儿园,招收 3 至 7 周岁的儿童。 (2) 初等教育: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小学,修业年限为 5 年,入学年龄以 7 岁为标准。对失学青年和成年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工农速成初等学

10、校、业余初等学校和识字学校。 (3) 中等教育:中学的修业年限为 6 年,工农速成中学修业年限为 3 4 年。业余中学分初、高两级,修业年限为 3 4 年。中等专业学校修业年限为 2 4 年。 (4) 高等教育:大学、专门学院修业年限为 3 5 年。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为 2 3 年。大学和专门学院附设的研究部,修业年限为 2 年以上。 (5) 各级政治学校和训练班:这个学制继承了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吸收了解放区旧学制的合理因素,还借鉴了苏联学制的经验,是进行综合的结果。它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

11、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 1958 年的学制改革 1958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三结合六并举”的具体原则。 三结合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指示明确规定全国将有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根据指示精神,全国展开了中小学学生学制改革实验。由

12、于“左”的思想影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学制改革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1) 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了 3 6 岁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接受小学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 7 岁儿童入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实行 6 岁半或 6 岁儿童入学。学制为 5 年(有的地区为 6 年)。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下了基础。 (3)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业余中学。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

13、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等专业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 3 4 年,技工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 2 3 年。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种各样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 一 ) 欧美现代学制的形成 学制的产生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原始社会没有学校便没有学制。古代社会学校产生之后,才有了古代学制。由于古代学校只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被统治阶级把持,完全脱离社会生产劳动,从而使古代的学制不系统、也不完善。古代学制鲜明的阶级性掩埋了生产性和群众性。 现代学制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之后,随着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社会文化科学知识

14、得到空前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刺激了现代学校不断建立和发展。现代学校与古代学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现代学校具有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性质,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集阶级性、生产性、群众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现代学制。 现代学制阶级性与古代学制的阶级性在其表现上有所不同。 古代学制的阶级性体现在“等级学校”上,即古代的学制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现代学制则以“阶级学校”代替了“等级学校”,这是现代学制的一种进步。现代学制的科学性体现在学校层次结构、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科学化水平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科学知识逐步进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使学制逐步科学化

15、。现代学制的生产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这就使得学制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要求,学制便有了生产性的特点。现代学制的群众性与普及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文化科学知识不再为少数统治者所垄断,劳动人民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学制就必须具有群众性和普及性。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现代社会的文明发源于欧洲。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现代学校迅猛发展,一方面由古代的中世纪大学、古典文科中学发展转化而来;一方面又建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职业学校等)的新学校。学校的类型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

16、大,体系不断完善,到 19 世纪末,现代学制逐步形成。 ( 二 )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轨

17、已逐渐向劳动人民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昂贵,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美国的单轨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没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权阶层,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成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其特点是教育参差不齐,同级学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的水平不高。 前

18、苏联型学制:帝俄时期是双轨制学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单轨制学制。这种学制又与美国的单轨制不同,首先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学制,其次它吸收了西欧双轨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如职业技术学校单独设立。再次,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学制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2.欧美现代学制有哪几种类型试加以评述。 3.试论当代学制改革的特征。 4.为什么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义务教育 6.为什么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如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