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打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要点与解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06978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要点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打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要点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打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要点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打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要点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打印-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要点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知识要点与解析一、语音知识(3分)1、多音多义字:从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去辨析:和,间,省,泊。2、普通话与四川方言或习惯:掰bi,刽gu,乳臭xi未干, 一叶扁pin舟,胴体dong,溃脓hui3、认字不能认半边:濒bn 梏g4、姓氏、人名、地名:仇qi氏、燕yn京、鄱p阳湖5、减少了读音的字:呆 凿建议:把做过的试卷及优化、掌中宝上的语言知识部分整理。二、改错别字(重点是成语,从“形音义“的特点上去理解)(3分)1、同音而误(因音近)漫骂(谩)泻漏(泄)2、形近而误(用形声字的特点去辨析)不径而走(胫)寒喧(暄)闻名暇迩(遐)3、成语中望文生义:世外桃园(源)委屈求全(曲)仗义

2、直言(执)4、语境不同:国事、共商国事(是)事故,人情事故(世)5、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写法:语言精炼(练)班驳(斑)好高骛远(务)可望而不即(及)艰苦卓绝(坚) 名副其实(符)建议:从已做过的试卷和优化中去整理。三、辨析词语(包括熟语)(3分)1、词义:(1)着重点,考察 考查。(2)范围:边境、边疆。(3)轻重:轻视、鄙视、蔑视。(4)色彩:A感情色彩:褒、贬、中;B语体色彩:方言与普通话、书面语与口头语等:商量、商榷。(5)语法功能:A词性的差异:英雄、英勇、盈利、营利。B配搭:对象不同:应诊、就诊(就医)2、熟语(成语)(1)部分重复:对人民生灵涂炭 目前的当务之急 大家有口皆碑。(2)望

3、文生义:如坐春风,不刊之论,文不加点,罪不容诛。(3)对一时无法理解的成语试着能不能换成其它自己熟悉的成语:望其项背、望尘莫及,身临其境、设身处地。(4)成语的配搭:讨论中深思熟虑,一位莘莘学子,和颜悦色的目光,读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的感觉。(5)成语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弹冠相庆 想入非非 无所不为(注意一些词常见情况是比喻义,但有时用本义,如“饭店灯红酒绿”;“演出开始,大家粉墨登场”)。(6)从语素的角度去理解,不足为训(准则)不以为然(正确)尸位素餐(白白的) 毁家纾难(解除)(7)使用的对象不同:敝帚自珍 遇人不淑 美仑美奂 炙手可热举案齐眉。(8)典故(历史故事,寓言)

4、的比喻义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汗牛充栋 邯郸学步 沆瀣一气(臭味相投)东窗事发。(9)从字面构成的意义去推测:隔山买老年。(10)是否得体(自谦与敬词):鼎力相助抛砖引玉。建议:做过的试卷、练习,认真看,仔细体会。3、虚词(关联词)(1)不懂分句间的关系(无转折用转折词)(2)配搭不当(即使都,因为那么)(3)位置不当(不但而且)(4)误用或多用常见的虚词:从、在,尽管、不管,既然、即使,以至、以致,关于、对、对于,和、或(5)照应:以为 当时(6)是否影响句子缺成分。建议阅读优化掌中宝中虚、实词、复句类型中的关联词及用法、配搭。强记自己平时不知或忽视的词语。四、改病句(3-6分)1、掌握常见

5、的修改病句的方法:用词不当(实词、虚词),缺成分,配搭,语序,成分赘余,杂糅(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指代不明)逻辑错误(自相矛盾,概念范围不明,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理)主客颠倒,自谦与敬词。2、注意有明显标记的词语可能的错:(1)并列短语(承接性短语)并列不当,词语的先后顺序不当,配搭不当(包括多项与单项,多项与多项,多项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词的配搭),。(2)有否定词的(无,没有,防止,避免,缺乏等,否定之否定,反问的肯定与否定)。(3)一面与两面,前后不一致(否定肯定的前后不一致,能否关键)(4)有关联词时:配搭,位置,连接分句的语序。(5)虚词(关联词):误用(对于、关于,和、或,以

6、致、以至)照应(以为,当时,在中)(6)部分与整体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凡是不少,只有没去,全班都)3、注意几个问题(1)几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偷换主语。(2)语序不当:除了动作,认识的先后,还有修饰的先后,分句与分句问的先后,关联词的位置。(3)主谓宾的配搭,多项的配搭作某一成分内部的主谓宾配搭。(4)语义重复赘余(十几万元左右)(5)逻辑错误:种概念与属概念。(6)杂糅,两种表达方式合在一起(主要原因是而造成)(7)歧义:指代不明,修饰语与并列短语或者并列短语与修饰语(两个学校的领导,北京和天津部分地区),语气的停顿不同,多义词造成,词与词之间的语义的关系,不同角度的理解(

7、对敌人的进攻早有准备)(8)形容比喻要恰当(黑得出奇,好像大扇面,动作敏捷,像踩在棉花堆里一样)。(9)“否则”的使用(10)句中出现成语时(与“成语运用”一样)(11)简明、连贯、得体。改病句除了有标志性的情况外,首先找主干,再看配搭、语序建议:看做过的试卷和优化的讲解与题。五、标点符号(7分)建议把优化的讲解与题看两遍应没多大问题。强调几点:(1)大并列与小并列时顿号、逗号、分号的运用。(2)并列词有“呀”打逗号(我买了菠菜呀,南瓜呀,蕃茄呀。)(3)表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七、八里),表确数要用(七、八排的同学)(4)省略号后不写等(等)冒号:总领与总结(管到句号处)。(5)冒号与引号的连

8、用:完整引用与夹引(充当某一成分时)句号在引号内还是在外,是否需要停顿;说话人在开头、中间、最后的用法。(6)问号:带有疑问代词的陈述句不打问号(“我不知道去什么地方。”),连续问要打问号,选择问,句末才用问号。倒装句,问号在后:“吃什么,小王?”(感叹句也是如此)(7)破折号:A、解释说明,递进,转折,话题转移。B、双破折号,相当于解释C、破折号与冒号。(8)括号:句内括号(紧挨在解释的词、句后)句外括号(对整句或整段的说明)的标号的位置(9)书名号:书名,固定的栏目名;书名号与引号的误用。六、说明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9分)考点:(1)理解与解释文中重要句子(概念内涵的理解,事物特征或

9、本质的理解)(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做此类题,关键细心。1、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说明的什么?是怎样的结构?2、筛选文中信息(1)仔细审题干,把题干放入原文(找到答题区)(2)题干与原文仔细比较(在文中划出):A、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范围大小,只、都,部分);B、肯定与揣测(也许,可能);C、时间上的已然与未然:(试验阶段,不久,将);D、改变判断的性质(有写成无,无写成有);E、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答非所问);F、绝对化;G、陈述角度;H、瞻前顾后;I、分析长句结构破解该句句意,指代词用带入法;J、乱(强)加因果;K、逻辑、生活常识。建议熟悉已做过的题,进一

10、步掌握解题技巧。七、文言文(9分)1、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一般考传记文学)(1)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放入句子推敲(要结合上下句或前后几句)(结构上分析,互现法、语法特点上分析)(2)古今异义:单音节与双音节,文言文中双音节与现代汉语词一样时,可以试着拆开:智力,地方;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3)虚词(注意意义和用法的相同或不同):A、必须记住常见的18虚词;B、用学过的知识代入认真比较(有时从结构上,位置上都可以比较出异同)。(4)句意之间的关系(分句间的关系,即复句类型。)(5)选出与例句相同或不同的一项(词类活用,句式)懂例句,比较。(6)人物性格品行的

11、分析,选出正确的一组:学会排除法,学会参看后面的题(10题)的主题内容,手法上的分析的选项,注意抓主要信息,具体的环境(上下句)。人物的错位,时间错位、地点的错位,正面(直接)与侧面(间接)。(7)主题、内容、手法等的选项,运用筛选信息的方法,仔细,注意不同地点不同事物不混淆(人物错位,时间错位、地点的错位),出现表现手法时一定小心。(7)文言文翻译(分数10分,一定高度重视)根据“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时注意几点:1、应知道判分的依据:(1)实词虚词的解释(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不同的句式特点(判断、被动、宾前置、状后置,特别注意不能忽视省略句主谓宾的省略,动词“使、令、从、遣”和介词

12、“与,以,为”后省略“之”;动词后省略“于”)(3)特殊虚实词:“诸”“焉”等兼词,“所以”,“庶几”,“得无”,“孰与”、“如何”等。2、不能老盯着本句如何翻译,一定要放入原文,结合上下句。3、一定要符合现代文的语法规律:添,删,调换语序,直译与意译结合。4、依据“文言文考题充分体现例子(考点)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建议翻阅有关传记的课文。5、一时拿不准,结合课文多读几遍,也许“其义自现”;结合文言文选择题三题(即10题的内容等)也许会给你答案。对文言文19分的解答,要下功夫,建议在选择各题答案时,可先看最后一题(10题的主题内容)的四个选项题干,对全文有一个基本感知后,再去阅读全文,

13、后再结合题一一解答;建议把1-6册后的练习题(实虚词,一词多义)看一遍。八、诗歌的鉴赏(结合优化与老师印发的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指导)(8分)1、鉴赏要求:(1)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2、常表现出思想内容及情感(详见诗歌鉴赏复习指导)(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立业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孤独,伤感;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

14、远离官场,超凡脱世的悠闲,洒脱。闲适的隐居生活王维,孟浩然,陶渊明)咏史:昔胜今衰的感叹,物是人非、借古讽今的怀情(往往运用对比)对自然小景的描写,表现一种喜悦、欢快之感写友情与离愁(依依不舍或鼓励)告慰平生的喜悦坦陈心志的告白(哲理诗)要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感悟诗的形象,即“意象”,借什么形象(相似)往往表达一种情感(乐景写乐情或乐景写哀情,或象征或托物言志),这里介绍一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星传恨;水愁多;桃花美人;杜鹃凄凉哀伤;鸿鹄、骏马、大鹏去向远大;松、菊、梅、竹高洁情操(不怕打击,坚贞,孤傲,不同流合污);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等孤独、惆怅之情;杨

15、柳、舟船、长亭离别之苦;高山、奔流、上天、入海等歌咏豪情壮志;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多借此抒发闲情逸致;月亮思乡;莲同“怜”表达爱情,出淤泥而不染;梧桐凄凉悲伤;吴钩宝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鹧鸪鸟叫声“行不得也,哥哥”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满腔离愁别绪;寒蝉悲凉;鸿雁常引起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采薇隐居生活,坚守节操;碧血为正义事业所流血,蒙怨而言(窦娥冤“苌弘化碧”);折桂科举及第;去揖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2)从意象去感受冷色调还是暖色调,更要注意结尾处的情感流露,即注意景语与情语。(3)标题(4)了解作者的生平、思路、创作风格(知人论世:李白、李清照、杜

16、甫、王维、孟浩然、苏轼、辛弃疾、陆游等)(5)时代背景,注意阅读诗的序和注释。作者的情感表达不是单一的,还是要从诗中的内容上去分析。3、诗歌的形象(1)、景物形象描绘景物画面,营造什么氛围,概括景物的特点,抒发什么情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等)。(2)、事物形象简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托这个物抒什么情,托这个物刻画什么人物形象(托物言志)。(3)、人物形象(自身形象、他人形象)托物刻人物形象(孤雁,用景写人物形象,细节,白描等(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知人论世。4、诗歌的语言:(1)、特色:准确、简练、鲜明、生动、形象。语言的精炼本意,字面意,描绘意境,手法、主题。(2)、风格:

17、幽默、辛辣、平实、自然、华丽、雄浑、豪放、婉约(委婉、含蓄)沉郁、悲慨、旷达、明快、深沉、清幽、洗练(3)、语言的跳跃,语序5、表达技巧:(1)表达的方式:叙述,描述(描写),议论,抒情(描写与抒情为重点)描写的方式: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白描、细节,欲扬先抑,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托物言志,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用典抒情,借古喻今。(2)结构形式:首尾照应(与题目的照应),开门见山,总领(诗眼),卒章显志(文章后的点题),层层深入,整体到局部,一线贯穿

18、全文,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比兴,拟人,对偶,对比,夸张,象征,比喻,反问,映衬,通感,用典等。注意表达技巧的分析一定要落实到诗的具体词语,同时落脚到诗的情感,主题上。6、诗的分析还需理解诗的体裁,作家及类别: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乐府诗、词、曲;豪放派、婉约派,田园诗(王维、孟浩然),边塞诗(王之涣,王昌龄、崔灏、高适)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7、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异同):体裁对象结构情感(中心)手法8、难点:咏史诗的分析:常用对比手法,写朝廷的兴衰,抒写亡国之痛,过去的繁华今天的冷落,满目疮痍,物是人非,揭示今不如昔的伤感或剖析繁华不见的原因

19、或借古讽今的感叹(含蓄告诫当今统治者)。边塞诗的分析:意象-边关、荒漠、弓箭;内容情感-对人的思念,抒写孤独;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同情征夫,渴望和平;建功立业的宏愿9、注意几种题型:鉴赏(简析)诗的语句描述画面,手法,练字,情感、主题(要落实到具体的内容中);用了什么手法指出手法,怎么用的手法,情感、主题;描写了哪些(怎样、什么)景物景物,画面,特点,手法,情感、主题;怎样描写的(描写从哪几方面)不同角度:听觉、视觉、触觉,声、色、味,动、静,虚、实,时间、空间等。建议:了解分析诗的一些方法后,一定从优化中选出不同的诗来体会(有答案),也可把近段时间做过的诗,静下心来去体会,力争掌握。九

20、、现代文的阅读(22分)(重在散文,其次是小说)1、明确大纲要求: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重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阅读分析:首先要明确各种文体的要素与各自的特点以及结构特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叙事散文(记人记事):结构、顺序(时间顺序:顺叙、插叙、倒叙及作用)抒情散文(写景状物):线索,景情人,常见手法。说理性散文(除一般散文的特点补,有议论文的特点):论证的方法,对比,类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以塑造人物为主(情节,环境服务于人物)反映

21、社会生活。(1)人物的塑造:正面描写-外貌(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侧面描写-以人写人,以环境写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描写,白描。一切必须服务于人的形象塑造,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人物出场作环境铺垫烘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的性格景与景,物与物的烘托(乌云烘托月亮的皎洁,)暗示社会背景某种象征意义推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中间段落)。(诗歌、散文中还有奠定感情的基调)。(3)、情节的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时间顺序-顺叙、倒叙(悬念)、插叙(丰富内容、塑造人物)补叙、平叙(同一时间不同事情);引出、铺垫、伏笔、暗示、照

22、应、;一波三折、抑扬、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想象、思考);以景作结(以景写人、含蓄、形象、深化主题。)3、懂得常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作用(参看诗歌鉴赏,作用一定具体围绕中心来阐释。4、懂得结构上的特点:总分、层进、对照、并列;总领、铺垫、照应(包括首尾照应和与题目的照应)、过渡(过渡句、过渡段)、总结(点题主题、深化主题)、卒章显志。5、常见的类型及回答的思路(问什么答什么,要规范)1、总的思路:明确文章体裁、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先阅读文章(暂不看题干)首先把文章的主旨基本弄清楚(重点注意开头与结尾、特别注意抒情句与议论句,而含蓄结尾的要多从相似处去思

23、考);其次结合段落,理清行文思路,一般高考命题中的阅读理解提问,都问于所当问处,问在行文的当经处,问在文章的脉络处(高考命题的答案一定在文中去找,或原句,或筛选信息相加或提炼,切记不能想当然去回答)。不可能离开段意、文意,去考词语、句子的含义,不可能离开内容,去问些纯粹形式技巧的问题。总之,文章和观点是众问所归,所以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是正确思考,正确答题的关健。2、明确每个小题的答题范围(认真审题),找出作答的答题区(即读懂题干、在原文中找出题干涉及的范围或语句,在原文划出。注意提示语:其次、同时、更,注意隐含的信息),明确阅读范围,是为了保证思考的正确性,要在范围里找到思考的角度,思

24、考的层次,思考的深度等有关信息,以保证思考的方向,思考的过程,思考的结果的正确性。答案的文字表述按理该是比较宽松的,但执行评分标准时常常近乎苛刻,常常是不见某个字便不给分,找出相关语句,除了找答案的内容依据外,还要尽量找到文字依据(尽可能在原文中找答案)。3、常见的类型及答题思路(作一点参考)(1)“这、那、此”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文找,代入法)(2)开头、结尾等的作用。开头的作用:引出话题、引起下文,铺垫、伏笔、悬念,与下文形成对比;如果是环境描写,按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见前),分析时要落实,要注意与中心结合。结尾的作用:照应(首尾照应、照应题目,与上文呼应),点明或深化中心(两者一定要结合

25、具体的中心来回答)。语句在文章中间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标题的作用: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暗示、主题、社会生活等。回答作用时往往从结构及中心上来回答。(3)概括文章的内容:关键词、单句抓主干、复句抓主要分句,文段抓中心语,或几段相加提练,注意提示词,注意抒情、议论的概括词语(4)重要词句的理解(含义):确定所处的位置,明确是总领句、开头句(看前(2)的分析)过渡句(上下文找信息)还是全文的中心句,结尾句(看前(2)的分析涉及的范围。表层意、深层意,围绕该段上下句或全文的中心来回答;含义句多用修辞手法(比喻、抓相似点);含义句尽可能结合手法分析;代人法。(5)某事例说明什么:围绕本段的中心句或全

26、文的主题或观点来回答。(6)表达技巧的作用:参看诗歌鉴赏,明确是什么手法(对比、借景抒情),如何运用,并结合全文中心或该段的中心来回答。比喻、象征抓住相似点找本体结合中心回答。(7)问原因,从哪几个方面写(一般有结合原文回答的提示):注意题干的分数(如六分题、不可能一句就回答,至少从两点或三点来回答),从结构上的层次段落去筛选归纳,尽可能在原文中找段落的起始句、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文章的首尾段(句)。(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议论句、注释,写作的时间,结合背景)(9)分析形象,语言,技巧(参看诗鉴赏部分)。(10)文章的构思、思路:散文的思路(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感情

27、变化,一线贯穿全文,总分总,景-情-人等。可参考“结构形式”);小说的思路(见“情节的安排”)。建议把近来做的现代文阅读题和优化中的实例认真看一下,认真体会。十、默写(五分):重点诗歌,古代散文中的名句,近期做过的默写题,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后认真检查是否讲得通(可防止错别字),默写还包括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风格)特别注意提问式的默写。十一、语言的运用(十五分):1、语言的简明(简洁、明晰无歧义、无指代不明),连贯(衔接:往往从语法结构,修辞,情调,音节和谐或逻辑角度命题)(1)研读原语段,弄清话题,表述角度和结构特点。(2)从话题一致、角度一致,陈述对象一致,情调一致,前后呼应,语体风格一致

28、,句式节奏一致,音节和谐 ,修辞手法一致等方面去完成衔接。排列题:(1)确定文体(2)找第一句或从内部两句两句的连结,逐步扩大总分,大到小,浅到深,一般到个别,现象到本质,照应等。这类题有时以选择排列正确的一项来出题,这就要注意与中心无关的句子不能选。得体(考虑长幼、对象、场合。常见的称呼:令郎令爱,犬子,家父,敬辞:光临,鼎力相助,惠顾,请,贵姓。 谦词:笑纳,荣幸,寒舍,蓬荜增辉,斧正)2、仿写:(1)结构上(主谓、偏正、假设、因果等),(2)修辞,(3)对应,(4)意义的准确(符合原文的情调)。3、扩写:(1)增添修饰语,限制语,(2)按要求运用想像,联想扩展分句(一定符合语境),(3)

29、注意分句间的关系(所处的条件,原因,背景等)增添分句,(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5)按要求扩展。4、缩写:(1)句子抓主干,(2)文段抓中心句,(3)缩减描写中的修饰语,过渡句(4)抓总领句与总结句(两者都有,主要抓总领句),(5)复句抓主要分句(转折句,抓转折的分句,因果句抓果句)。(6)注意以某句为主,而信息不完整的,要补充各信息点相加(提示词)。(7)新闻报道抓导语(不忘完整性,尽可能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结果)。(8)提炼关键词。5、改写:(1)句式的变换(意思不能变)A、主动句与被动句,B、肯定句与否定句)(双重否定为肯定,反问的肯定为否定,用反义词变换)C、陈述、祈使、疑问

30、、感叹句的变换,D、长句与短句(复杂的单句与几个短句构成的复句)长变短:修饰、限制语变为句子。短变长:确定出主干句,把其它句子分别放在修饰语与限制语的位置上,即让部分分句作定语或状语。这类题还以为某概念下定义的方式出现,即把短句变为长句。E、整句与散句(协调一致):结构一致,词语对称,角度一致等。F、常式句与变式句。(2)文段的改写(按要求)6、续写:(1)符合原句的语境和语义,(2)根据原句联想(相关、相似、相反)山可想到水,月亮可想到太阳,森林可想到草原,花可想到叶,(3)写过渡句、写总领句,写总结句。(建议:一定重视这几种“写”的运用,做过的试卷,练习一定动脑看一遍。)7、修改文段:(1

31、)应用文的知识,(2)修改病句(重视不能只看划了线的某一句,要看上下文)(3)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修改文段还要注意标点符号。8、对联:结构对称,词性相对,运用相似,相对,相反知识。9、根据要求写一段话(一定审好题)10、写评论:先摆出观点,后分析。11、看图文写话(图文转换):仔细,比较,提炼,想象(体会做过的题)。注意漫画:标题、寓意。十二、作文(以话题和材料作文为主)1、一般步骤:A、认真审题,理解话题、材料的要求。B、构思的多角度、求多、求新、求准、求熟,在准和熟上下功夫,角度要单一,C、确定中心(能用一句话概括)D、确定体裁(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自己的擅长,同时概括作文的话题或材料

32、)E、紧紧围绕中心(观点)选材,F、组织安排材料的详略(一定要编写提纲)2、制造亮点:(1)重视结构的安排,开头,过渡,结尾(首尾尽可能照应)好的开头和结尾能增加分数,(2)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定要清晰,论据要充实,要典型,要概括(举的事例注意多方面与正反对比)(3)记叙文的六要素要清晰,描写的具体,形象生动,细节、环境的烘托,(4)书写工整美观可上一个等级。3、注意的问题:(1)有材料的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写议论时要从材料的角度入手(尽可能的从材料中引出或把材料当作论据);写记叙文时,抒情议论,特别是点题时尽可能的点出材料给予的话题与观点。(2)写议论文要注意每一事

33、例之间的过渡,每个事例要分析,分析时尽可能点出相应的话题或材料观点。由于时间伧促,许多东西未说清楚,望同学们谅解。望轻轻松松迎考,踏踏实实复习,重视基础,突破难点,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一定能成功,我坚信!常见错别字(括号内为正确)绿草如荫(茵)饮鸠止渴(鸩)荫凉(阴)开源截流(节)寥若晨星(辰)水家交溶(融)精兵减政(简)震聋发聩(振)计日成功(程)俯视即是(拾)司空见贯(惯)通霄达旦(宵)偃苗助长(揠)屈意逢迎(曲)布署(部)眩耀(炫)耳嚅目染(濡)金壁辉煌(碧)向偶而泣(隅)手不失卷(释)编缉(辑)骄健(矫)函养(涵)心恢意懒(灰)烂言(谰)事过景迁(境)不擅辞令(善)肖象(像)迫不急待(及

34、)再接再励(厉)委屈求全(曲)仗义直言(执)金榜提名(题)立案侦察(查)谋取暴利(牟)山青水秀(清-明)虎倨龙盘(踞)坐收余利(渔)拾人牙惠(慧)搅尽脑汁(绞)装璜(潢)以逸代劳(待)改斜归正(邪)精减机构(简)开门缉盗(揖)严惩不待(贷-宽恕)默守成规(墨)不加思索(假)轻歌慢舞(曼)集思广议(益)仗义输财(疏)一败途地(涂)遗笑大方(贻)不骄不燥(躁、暴躁)私心自用(师) 出奇致胜(制)责无旁代(贷)得垅望蜀(陇)苦心孤首(诣)各行其实(是)垂手可得(唾)渡假(度)试目以待(拭)惹事生非(是)针贬(砭)一笔勾消(销)合盘托出(和)火中取粟(栗)万事具备(俱)谈笑风声(生)人情事故(世)杂揉

35、(糅)负作用(副)瞌头碰脑(磕)除恶勿尽(务)淡装浓抹(妆)交头结耳(接)立椎之地(锥)淋漓尽至(致)天之娇子(骄)陈词谰调(滥)无耻滥言(谰)入不付出(敷)不颈而走(胫)一枕黄梁(粱)直接了当(截)暗然销魂(黯)飘渺(缥缈)安祥(详)简炼(练)扶养(抚)为从驱雀(丛)无容讳言(庸)生灵途炭(涂)生死尤关(攸)芊芊茫茫(莽)换然一新(焕)斩钉切铁(截)层峦叠障(嶂)实是求实(事、是)素味平生(昧)不明一钱(名)妇儒(孺)执言(直)挺而走险(铤)娇揉造作(矫)天网灰灰(恢)老态龙中(钟)破斧沉舟(釜)膺品(赝)泡制(炮)拖踏(沓)一愁莫展(筹)道貌暗然(岸)惋转(婉、宛)偷机取巧(投)寒喧(暄)

36、好高鹜远(骛、务)兴高彩列(采)墨守陈规(成)按步就搬(部、班)指手划脚(画)学以至用(致)淋漓尽至(致)恰如其份(分)旁证博引(征)共商国事(是)搬门弄斧(班)一杯黄土(抔)甘之如怡(饴)层峦迭嶂(叠)风毛磷角(麟)寸年春辉(晖)不刊造就(堪)发奋图强(愤)愤发图强(奋)要言不繁(烦)脉博(搏)暗度陈仓(渡)精典(经)敲竹竿(杠)纹身(文)竹杆(竿)积腋成裘(集)学藉(籍)语无轮次(伦)变本加利(厉)以德抱怨(报)暴殓天物(殄)挑肥捡瘦(拣)闻者是诫(戒)如雷灌耳(贯)待价而估(沽)饥肠漉漉(辘) 闲情雅志(致)端祥(详)融汇贯通(会)死心踏地(塌) 黄橙橙(澄)相辅相承(成)甘败下风(拜)

37、真知卓见(灼) 气慨(概)神气凌人(盛)一言之敝(蔽)想往光明(向) 心劳日绌(拙)无所不用其及(极)与时具进(俱)欢心鼓舞(欣) 秣马利兵(厉)人才倍出(辈)原形必露(毕)循私枉法(徇) 磬竹唯书(罄)申张(伸)获益非浅(匪)和中共济(衷) 浩首穷经(皓)惨绝人圜(寰)即往不咎(既)既往开来(继) 撕杀(厮)棉里藏针(绵)别出新裁(心)诀择(抉) 义不容词(辞)耳儒目染(濡)嘎然而止(戛)错纵复杂(综) 兵慌马乱(荒)招集(召)至高无尚(上)通谍(牒) 渲泄(宣)偶而(尔)仓惶(皇)参予(与) 慈详(祥)度过难关(渡)蜂踊(拥)冒然(贸) 挤身(跻)九洲(州)手饰(首)毛骨耸然(悚) 溶洽(

38、融)敲榨(诈)装祯(帧)原凶(元) 座落(坐)自曝自弃(暴)飞扬拔扈(跋)残无人道(惨) 穿流不息(川)惮精竭虑(殚)哀声叹气(唉)裨官野史(稗) 惨酷无情(残)好景不长(常)三翻五次(番) 轰堂大笑(哄)尾大不调 (掉)崭露头脚(角)声音宏亮(洪) 不记其数(计)工程峻工(竣)功亏一匮(篑)脉胳分明(络) 挖墙角(脚)巧装打扮(乔)礼上往来(尚)到处传颂(诵) 前扑后继(仆)大事大非(是)淌水过去(趟) 篷筚生辉(篷荜)(筚路蓝缕,筚或荜皆可) 大多类同(雷)锻练(炼)无理漫骂(谩)临摩(摹) 风尘扑扑(仆)勿庸置颖(毋)淹没不闻(湮)一口同声(异) 原气大伤(元)婉惜(惋) 泻漏(泄)常见

39、容易读错的字渲染(xun)囹圄(lng y)怙恶不悛(h qun)怏怏不乐(yng)恫吓(dng)栉风沐雨(zh)恪守(k)炫目(xun)提纲挈领(qi)契约(q)锲(qi)良莠(yu桎梏(g)涮洗(shun)捺着性子(n)酗酒(x)猥亵(wi xi)焚膏继晷(gu)媲美(p)佝偻(gulu)伛偻(yul)后裔(y)尴尬(gn g)稗官(bi)蜷缩(qun)青荇(xng)跫(qing)音鬼蜮伎俩(y)别墅(sh)镌刻(jun)薅苗(ho) 粗糙(co)濒危(bn)水獭(t)癖好(p)譬如(p)愤懑(mn)霰弹(xin)臀部(tn) 冗繁(rng)罕至(hn)木讷(n)粗犷(gung) 眼饧口涩

40、(xng)老妪(y)沮丧(j)柑形见绌(ch)拙劣(zhu) 咄(du)卷帙浩繁(zh)奄奄一息(yn)狙击(j)诨号(hn) 浑浊(hn)咀嚼(j ju)咬文嚼字(jio)教诲(hui) 阴晦(hu)要挟(xi)针砭(bin)百舸(g)泥淖(no) 揠苗助长(y)喙(hu)奶酪(lo)歃血为盟(sh)檄文(x) 打醮(jio)一抔土(pu)舐犊情深(sh)泠泠作响(lng) 城垣(yun)桓(hun)羸弱(li)徇私(xn)披靡(m) 糜费(m)梦魇(yn)笑靥(y)矩形(j)矫健(jio) 艾蒿(ho)肖像(xio)奴婢(b)嫔妃(pn)摇曳(y) 脊梁(j)贫瘠(j)溘然长逝(k)上不着

41、天(zhao)着想(zhu) 臧否人物(p)嗔怒(chn)缜密(zhn)分泌(m)内讧(hng) 刚劲(jng)劲头(jn)叶韵(xi)拓片(t)间不容史(jin f) 感喟(ku)瞠目结舌(chng)体恤(x)心广体胖(pn) 缱绻(qin)内疚(ji)骠勇(pio)剽悍(pio)锃亮(zng) 佶屈聱牙(j)狡黠(xi)纤纤/纤维(xin)阡陌(qin m)复辟(b)开辟(p) 扁舟(pin)肖像(xio)躯壳(qio)给予(j)给以(yi)悬崖勒马(l) 勒紧绳子(li)翘首(qio)翘尾巴(qio)落枕(lo)落下(l) 日削月剖(xu) 削铁如泥(xu)削梨(xio)阿谀() 方兴未

42、艾(i) 自怨自艾(y) 停泊/漂泊(b)湖泊(p)创伤/重创(chung)创建(chung) 供应/提供(gng) 供品/招供(gng)作揖(y)角斗(ju)慰藉(ji)擂鼓(li) 打擂(li)累(多余、繁多义:li果实累累,累赘,辛劳义:li劳累,积累或牵连义:li连累)笼(名物义:lng竹笼,动作义:lng笼罩)弄堂/里弄(lng名词) 弄假(nng动词) 靡(浪费义:m奢靡,倒下、没有义:m披靡、靡日不思)紊乱(wn)蓊郁(wng)泱泱 (yng)怏然(怏怏不乐:yng) 氛围(fn)含英咀华(j)皇冠(gun)埋怨(mn) 豆豉(ch)哺育(b)稽首(q) 前倨后恭(j)悭吝(qi

43、n) 觇视(chn)面面相觑(q)秘鲁(b)纵横捭阖(bi) 觊觎(j y)翩跹(xin)反诘(ji)发卡(qi) 湖浜(bng) 委蛇(y)掉色(shi)忖度(cn) 余身可贾(g)饿殍(pio)攻讦(ji)绵亘(gn)隽永(jun) 隽秀(jn)尽管(jn)鞭笞(ch)女红(gng)殷红(yn) 鳜鱼(gu)盛饭(chng)大腹便便(pin)踝骨(hui)岌岌可危(j) 封妻荫子(yn)量(ling量具或用量具量,量杯、丈量 ,ling数量,容量或估量、量体裁衣,liang轻声,打量、估量)难兄难弟 (难得的兄弟,含贬义nn)难兄难弟(共患难的nn、排难、责难)宁(形容词安宁,使动:息事宁人nng。其它nng宁可)强(qing qing jing)宿(s xi xi) 腈纶(jing)帖(ti ti ti ) 着(zho zhu zho) 炮羊肉(bo) 便秘(m) 暴虎冯河 (png) 孝悌(t) 圮毁(p) 泄露(lu,也可写成“泄漏”)暴殄天物(tin)模(m/m) 暖和(hu)阜盛(f)正月(zhng)箪食壶浆(s)标识(zh) 徜徉(chng)方枘圆凿(ru)饮马(yn)戏谑(xu) 长吁短叹(x)吁请注意(y)诡谲(ju)龃龉(j y) 掮客(qin)褫夺(ch)奇货可居(q)折腾(zh) 脖颈儿(gng) 果脯(f)捕风捉影(b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