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评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105135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评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 计 观 察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1期总第633期0引言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扩展到城乡融合、社区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数字技术的进入、布局和扩散,极大地塑造着乡村建设的总体形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数字乡村”这一概念。2019年5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明确指出,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指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数字乡村政策相关研究主要从构成维度、扩散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1)构成维度方

2、面,有学者从价值论、工具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阐释数字乡村的内涵1。(2)扩散路径方面,有学者基于政策扩散理论,对数字乡村政策进行深度剖析,探索数字乡村政策扩散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2。数字乡村政策扩散分为两大路径结构:横向上的同级学习竞争扩散、纵向上的上下层级联动扩散3。(3)评价体系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区域的评价4,5和不同领域的评价。总体来看,学术界对于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研究内容上,缺乏地区间数字乡村建设的横向对比分析,更缺乏对数字乡村政策质量的评价研究。二是研究视角上,鲜有文献从事前出发,基于前端视角研究如何做好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

3、动保障。三是研究方法上,目前多数研究仍停留在规范性定性分析层面,关于量化分析的文献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政策文本量化评价视角,利用相对客观科学的 PMC 指数模型,合理构建数字乡村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省级层面单项数字乡村政策进行合理性和科学性剖析,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的改进路径,为今后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的优化与调整提供对策建议。1研究设计1.1四维研究框架本文基于国内学者对政策工具理论框架的应用8,结合政策文本编码,构建“主体-工具-主题-效力”的四维评价框架,如图1所示。X:政策效力T:政策主题优秀良好可接受不良Z:政策工具Y:政策主体单独发

4、文主体联合发文主体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安全防控目标规划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惠民政策考核评估试点示范合作交流社会参与图1数字乡村政策四维分析框架图1中,Y轴为政策主体,代表政策的发文单位;T轴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评价胡新丽1,向恩利2,黄芙蓉3(1.中南民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2.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武汉 430079;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 430205)摘要:为客观科学评价我国数字乡村政策质量,文章基于PMC指数模型构建数字乡村政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16项省级层面数字乡村政策进行量化评价。

5、结果显示,在16项政策中,有优秀等级政策6项和良好等级政策10项,无可接受等级和不良等级政策,但仍存在政策时效短、政策客体受限、保障措施欠缺、权责不明晰等内生性问题和城乡数字鸿沟较大、区域特色不足等外生性问题。对此,从完善数字乡村法律法规体系、扩大政策受众客体范围、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增强政策可操作性、强化政策可嵌入性等方面提出优化数字乡村政策的对策建议。关键词:PMC指数模型;数字乡村政策;长江经济带;政策评价;量化评价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3)21-0080-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1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6、资金资助项目(CSY21016);2020年度湖北省财政厅文化专项资助项目(2079902)作者简介:胡新丽(1981),女,湖北荆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向恩利(2001),女,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乡村。黄芙蓉(1966),女,湖北荆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与新媒体应用。DOI:10.13546/ki.tjyjc.2023.21.01480统 计 观 察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1期总第633期为政策主题,表示政策领导者关注重点以及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Z轴为政策工具,由供给型、需求型与环境型组成,表示所使用的政策工具类型;X轴为政策效力,由PMC结

7、构指数计算得出。1.2研究样本选取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长江经济带在全国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份,浙江、江苏、上海、湖北等8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数字乡村发展平均水平,具有领先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第二,长江经济带包容多样性的数字乡村创新。浙江提出要建设全国首个数字乡村引领区,湖北提出要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样板,重庆提出要建成西部“智慧农业 数字乡村”示范区,云南提出要数智化“造福”彩云之南等,长江经济带包容各地的特色。第三,长江经济带的

8、数字乡村乡村呈现非均衡性。根据 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的内容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数字乡村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呈现非均衡性,覆盖数字乡村的高水平和中低水平类型,选取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文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实现数字乡村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20182023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16项省级层面的数字乡村政策(见表1)导入政策文本数据库进行分析,为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政策样本来源为北大法宝、各省份人民政府网站等。2政策文本分析2.1Y轴:政策主体按照主体之间合作程度,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分为单独发文主体和联合发文主体。本文研究是基于省级层面发布的政策文本,故

9、数字乡村政策制定主体主要集中在各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委网信办、农业农村厅等。其中,由各省份人民政府办公厅单独发布的政策有4项,占比为25;由各省份农业农村厅单独发布的政策有4项,占比为25;而由各省份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委网信办、农业农村厅等联合发文的政策共有8项,占比为50%。由此可见,发文主体之间应增强协同性,数字乡村政策需要多主体高度协同。2.2T轴:政策主题政策主题能反映政策领导者关注重点以及所采用的手段和措施,是政策方针和核心内容的载体。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16项省级层面数字乡村政策始终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导向和“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

10、进数字乡村在信息基础设施、乡村数字经济、乡村网络文化、乡村数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既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果,又能不断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短板。2.3Z轴: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政策领导者开展治理活动的重要途径,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对加快数字乡村的建设并将数字乡村政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起着关键作用(见下页表2)。本文以供给、需求、环境三种类型政策工具进行数字乡村政策的分析,从而整体把握政府的政策措施。在所选的16项政策中,多数为复合型政策,政策工具共响应1445次。首先,供给型政策工具占比最高,约为63.46%,这表明我国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数字乡村政策非常注重通过加强资

11、金支持和技术支持等措施来促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其次,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为19.38。其中,示范试点占比为7.27,这表明我国数字乡村政策注重各省份的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探索有益经验并将其 传 播 扩 散 至 其 他 地区。最后,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小,为17.16%,这表明未来我国的数字乡村政策应加快制定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标准规范,使数字乡村建设法律化、规范化。2.4X轴:政策效力PMC(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 Index)指数模型,即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是目前国际上较为热门和先进的政策文本评价方法。PMC指数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见下页图2):一是变量选

12、取及参数识别,二是构建多投入产出表,三是PMC指数计算,四是PMC曲面绘制。表1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梳理(部分)序号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政策名称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关于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试行)江西省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意见江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湖南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十四五”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数字皖农”建设的若干措施重

13、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发布部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

14、省人民政府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时间2021-062021-012020-112021-082020-052022-112020-062021-032020-042021-122022-012021-122021-072021-062021-092021-0381统 计 观 察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1期总第633期变量选取及参数识别构建多投入产出表PMC指数计算PMC曲面绘制图2PMC指数模型的构建2.4.1数字乡村政策文本选取为搜索长江经济带省级层面制定和发布的数字乡村政策,本文以“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关键词在北大法宝和各省份人民政府网站上进行检索,通过

15、分析整理,发现20182023年(数字乡村政策收集时间截至2023年4月14日)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了16项省级层面数字乡村政策(见表1)。2.4.2变量选取及参数识别在构建数字乡村政策评价模型前,需考虑与数字乡村政策所有相关的变量。本文以“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农村”等关键词在北大法宝和各省份人民政府网站上进行检索,截至2023年4月14日,通过分析整理,除去重复文本和已失效文本,最终共获得225条有关数字乡村的政策,其中包括12项国家层面的政策文本和213项省级层面的政策文本。将上述225项数字乡村政策导入政策文本数据库,采用ROST CM 6.0词频分析工具进行预处理,将输出结果进行词频统

16、计,以此为依据提取关键词和高频词并构建社会网络知识图谱(见图3),为变量选取及参数识别提供可靠依据。数字乡村政策社会网络知识图谱中,“乡村”是数字乡村政策的中心,也是数字乡村政策的重点,“农业”“农村”“建设”是与数字乡村政策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数字”是实施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服务”“推进”“发展”等是辐射的主要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是数字农村建设的侧重点。在进行参数识别时,必须严格遵守“Omnia Mobilis”假说,并对各个变量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本文以上述社会网络知识图谱中辐射的政策高频词和关键词为基础,参照已有关于构建 PMC指数模型的文献,并结合数字乡村政策自

17、身的特点,构建了数字乡村政策量化评估体系,共设计了10个一级变量和48个二级变量。一级变量包括: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客体(X3)、政策内容(X4)、保障措施(X5)、政策评价(X6)、区域特色(X7)、政策领域(X8)、政策视角(X9)、政策公开(X10)。其中,X1、X2、X9、X10从一项政策的基本特征去判别政策的质量优劣,X3、X4、X5、X6、X7、X8从一项政策的内容、领域、客体、保障措施等方面去判断该项政策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回应效度。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页表3所示。构建数字乡村政策PMC指数模型的变量后,采用二进制系统方法对二级变量进行赋值评价。若政策内容包含或

18、符合相关变量,则取值为1;若与变量无关,则取值为0。2.4.3构建多投入产出表选择和确定数字乡村政策评价 PMC 指数模型一级和二级变量后,需构建多投入产出表(限于篇幅,未列示)。2.4.4PMC指数计算本文在Estrada等(2008,2011)9,10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将计算 PMC指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将10个一级变量和48个二级变量放入多投入产出表中;其次,参照二级变量的描述性说明,对照和归纳被评估政策的文本与条款,对二级变量进行赋值,若政策文本涉及该二级变量,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再次,在二级变量取值的基础上,用式(1)来计算相应的一级变量的数值,从而得到二级变量得分之

19、和与二级变量数量的比值;最后,运用式(2),计算出每项数字乡村政策的PMC指数。Xi=m=1nXimT()Xim(1)PMC=X1I=16X1I6+X2q=13X2q3+X3m=14X3m4+X4n=110X4n10+X5h=19X5h9+X6z=15X6z5+X7p=14X7p4+X8t=15X8t5+X9c=12X9c2+X10(2)其中,T或T(Xim)是某一级变量下二级变量的个数;i是一级变量,取值为110;m为二级变量。表2数字乡村政策工具表工具类型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合计工具名称资金支持技术支持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安全防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惠民政策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示范试点社会参与工

20、具描述政府通过专项资金、金融信贷等方式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政府鼓励技术创新,发挥技术在数字乡村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制定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培养或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中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数字乡村建设过程的监督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保障数字乡村振兴战略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开放和市场监管政策惠民便民政府向企业等招标采购与数字乡村发展相关产品和服务为促进数字乡村工作,政府各机关将建设计划委托给民间机构或企业通过开通创新创业渠道等方式,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推动数字乡村创新创业发展政府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与相关企业、公众合作政策响应频次6231061072

21、2920324193311042105691445频率(%)4.2921.450.427.4015.8514.051.6613.352.157.200.147.274.77100合计(%)63.4617.1619.38100互联网建立提升体系管理信息化资源开展加快平台推进服务农村乡村建设发展基础工程设施技术加强数字实现数字化应用完善推动农业图3 数字乡村政策社会网络知识图谱82统 计 观 察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1期总第633期为考察数字乡村政策质量与回应效度,利用式(3)和式(4)分别计算 Q(政策质量指数)和 B(回应效度指数)15。由于本文选取的一级变量有10个,因此得到的各项待考察政

22、策的 PMC 指数值处于0,10区间内,根据PMC 指数模型具体原理及文献整理,将PMC指数计算的具体数值进行等级划分,见表4。表4政策等级划分等级不良可接受良好优秀PMC指数0,5)5,7)7,9)9,10政策质量指数0,1)1,2)2,3)3,4回应效度指数0,3)3,4)4,5)5,6参考Estrada的等级划分原则,将PMC指数按照由低到高分为“不良”“可接受”“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对应划分标准为:0,5)、5,7)、7,9)、9,10。Q=X1+X2+X9+X10(3)B=X3+X4+X5+X6+X7+X8(4)2.4.5PMC曲面绘制得出数字乡村政策样本的PMC指数后,本文需绘

23、制每项政策的PMC曲面,PMC曲面中凸出的部分表明这项政策对应的评估指标得分相对较高,而曲面中凹陷的部分则表明这项政策对应的评估指标得分相对较低。根据式(5)来绘制PMC曲面(限于篇幅,图略),可以更直观地以图像化的方式看出数字乡村政策的优劣程度,并判断出该政策的评价效果。PMC曲面=X1X2X3X4X5X6X7X8X9(5)为进一步凸显待评价的各项数字乡村政策在多维坐标体系中的具体缺陷,探寻政策的优化和调整路径,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之后,本文利用式(6)引入政策凹陷指数S(见表5)。S=10-PMC(6)表5政策凹陷等级划分数值5,103,5)1,3)0,1)评价不可接受水平高凹陷

24、水平可接受水平低凹陷水平2.4.6结果分析根据表4及式(1)至式(4)和式(6),分别计算各项数字乡村政策的PMC指数、政策质量指数、回应效度指数和政策凹陷指数,并依据政策等级划分量表对各项政策所属等级进行评价划分,结果见下页表6。由表6可知,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省级层面数字乡村政策质量总体较好,基于PMC指数模型可具体划分为两个等级,其中优秀等级政策6项,良好等级政策10项,无可接受等级和不良等级政策。6项优秀等级数字乡村政策中,Q指数、B指数均达到优秀状态,说明这6项数字乡村政策的政策质量较高,且对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领域均有涉及和明显的回应,属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各省份数字乡村政策领域

25、中的典范性政策文件。P2、P3、P4、P5、P7、P8、P9、P10、P11、P12这10项数字乡村政策属于良好等级政策,Q指数和B指数均值分别为优秀状态和良好由于 P10只有一级变量且变量值均为 1,考虑到 PMC 矩阵对称性和曲面平衡性,故剔除 P10。表3数字乡村政策PMC指数模型变量设置一级变量政策性质(X1)政策时效(X2)政策客体(X3)政策内容(X4)保障措施(X5)政策评价(X6)区域特色(X7)政策领域(X8)政策视角(X9)政策公开(X10)二级变量编号及名称X1,1:预测X1,2:建议X1,3:识别X1,4:监管X1,5:描述X1,6:导向X2,1:长期(5年)X2,2:

26、中期(35年)X2,3:短期(13年)X3,1:政府X3,2:企业X3,3:社会公众X3,4:高校及科研院所X4,1:信息基础设施X4,2:科技创新供给X4,3:乡村数字经济X4,4:智慧绿色乡村X4,5:乡村网络文化X4,6:乡村数字治理X4,7:信息惠民服务X4,8:激发内生动力X4,9:网络扶贫行动X4,10:城乡融合发展X5,1:组织领导X5,2:机制保障X5,3:政策支持X5,4:试点示范X5,5:人才支撑X5,6:良好氛围X5,7:网络安全X5,8:评价考核X5,9:资金支持X6,1:内容详实X6,2:规划科学X6,3:权责清晰X6,4:目标明确X6,5:依据充分X7,1:地理环境

27、X7,2:经济水平X7,3:社会基础X7,4:传统文化X8,1:政治X8,2:经济X8,3:社会X8,4:科技X8,5:环境X9,1:宏观X9,2:微观无变量来源文献11文献10文献12;社会网络知识图谱社会网络知识图谱社会网络知识图谱文献11和13社会网络知识图谱文献14;社会网络知识图谱文献11文献1083统 计 观 察统计与决策2023年第21期总第633期状态,说明这10项数字乡村政策的政策质量较高。在政策客体、政策内容、保障措施、政策领域等方面对数字乡村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回应。为更加直观地呈现各项政策的凹陷程度与优劣性,结合表6构建16项数字乡村政策PMC指数的均值雷达图(见

28、图4)。由图4和表6可知,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PMC指数的均值为8.79,政策凹陷指数均值为 1.21,处于可接受水平。X2指数最低(0.69),这是因为目前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数字乡村政策中 44属于中期政策,25属于短期政策。X5指数次之(0.77),63的数字乡村政策缺乏加强网络安全,31的数字乡村政策缺乏试点示范。X7指数为0.78,这是因为目前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份出台的数字乡村政策均未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社会基础及传统文化,未能体现地方区域特色。X4指数为0.82,50的数字乡村政策缺乏乡村网络文化发展。X6指数为0.83,81的数字乡村政策权责不清晰。X3指数为0.9

29、4,25的数字乡村政策忽视了高校及科研院所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00.80.60.40.20政策性质政策视角政策领域区域特色政策评价保障措施政策内容政策客体政策时效图4我国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PMC指数的均值雷达图3结论与建议根据上述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出台的省级层面数字乡村政策质量总体较高,基于PMC指数模型可具体划分为两个等级,其中优秀等级政策6项,良好等级政策10项,无可接受等级和不良等级政策。省级层面单项数字乡村政策主要在政策时效、政策客体、保障措施、政策评价、区域特色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加快制定政策文本,完善有关数字乡村的法律法规体

30、系。当前数字乡村政策大多是中短期的,政策时效短。今后政府部门应完善与数字乡村相关的政策支持,推动数字乡村的建设。(2)扩大政策受众客体范围,形成数字乡村建设的工作合力。政府部门在制定数字乡村政策时,积极发挥政府、市场、农民等建设主体的作用。(3)完善政策的保障措施,健全数字乡村建设保障体系。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加强财政、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支持。(4)明确政策的权责关系,增强数字乡村政策的可操作性。(5)注重结合区域特色与优势,强化数字乡村政策的可嵌入性。参考文献:1巫丽君,刘祖云.数字乡村的理论进展与研究进路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44(2).2沈费伟,叶温馨.数字乡村发展的实现路径考

31、察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探索J.人文杂志,2022,(4).3杨佳锋,杨嵘均.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政策扩散,梗阻及其疏解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4).4方迎君,张奇琦.浙江省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乡村科技,2020,(11).5侯光文,黄超越,张鸿,等.陕西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测度及评价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20,25(6).6常倩,李瑾.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乡村的实践与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3).7张鸿,杜凯文,靳兵艳.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0,33(1).8高昕,孙远太.基

32、于 PMC 指数模型的乡村振兴政策文本量化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2,(19).9Estrada M A,Nagaraj S,Yap S F.Beyond the Ceteris Paribus Assumption:Modeling Demand and Supply Assuming Omnia Mobil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Research,2008,(2).10Estrada M A.Policy Modeling: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J.Journal of P

33、olicy Modeling,2011,(33).11张永安,郄海拓.金融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12蔡冬松,柴艺琳,田志雄.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吉林省数字经济政策文本量化评价J.情报科学,2021,39(12).13王进富,杨青云,张颖颖.基于PMC-AE指数模型的军民融合政策量化评价J.情报杂志,2019,38(4).14毛子骏,梅宏.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国内外人工智能政策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20,39(4).15朱震,卢春天.“十三五”以来我国单项碳减排政策量化评价与优化研究J.软科学,2022,36(11).(责

34、任编辑/梁红)表6长江经济带数字乡村政策PMC指数X1X2X3X4X5X6X7X8X9X10PMC指数Q指数B指数S指数排名等级P11.000.671.000.900.780.801.001.001.001.009.153.675.480.851优秀P21.001.000.750.800.330.801.000.801.001.008.484.004.481.5213良好P31.001.000.750.900.560.800.751.001.001.008.764.004.761.2410良好 P81.000.671.000.800.890.800.751.001.001.008.913.675.241.097良好P91.001.000.751.000.670.800.251.001.001.008.474.004.471.5314良好 P151.000.671.000.800.780.801.001.001.001.009.053.675.380.953优秀P161.000.671.000.700.890.801.001.001.001.009.063.675.390.942优秀均值0.980.690.940.820.770.830.780.991.001.008.793.675.121.2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