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2015-3-29目录一 设计目的2二 设计题目2三 设计内容3(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3(2)传动轴扭矩图和弯矩图4(3)设计等直轴的直径6(4)设计D2轮轴处的挠度 7(5)对传动轴进行强度校核10四 程序计算14五 改进措施17六 设计体会18七 参考文献18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
2、,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二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均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 =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b
3、=650MPa,-1 =300Mpa,-1 =155MPa。磨削面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度圆弧r均为2mm,疲劳安全系数n =2。 要求:1. 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2. 作出扭矩图和弯矩图;3. 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4. 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均按直径的等直杆计算);5. 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要求);6. 对所采取数据的理论根据作必要的说明。说明:1. 坐标的选取按图所示;2. 齿轮上的力F与节圆相切;3. 表中P为直径为D的带轮的传递的功率,P1为直径为D1的带轮传递的功率。G1为小带轮的重量,G2为大带轮的重量;4.
4、为静强度条件所确定的轴径,以mm为单位,并取偶数。表一:设计计算数据P/kWP1/kWN/(r/min)D/mmD1/mmD2/mmG2/NG1/Na/mma ()6.62.915070035010080040050030图一:传动轴力学图图二:传动轴零件图三设计内容 (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此传动轴受弯扭组合变形,把各力分解,使每组力只产生一种变形,如图。(2)作扭矩图和弯矩图 根据力矩与功率的关系式:Nm =9549 ,以及力矩的平衡: = 9549 = 9549 = 9549 扭矩图 =X-Y平面支反力求解:=0 代入数据解得: 又因为:内力图和弯矩图: X-Z平面支反力求解 代入数
5、据解得: 代入数据解得: 内力图和弯矩图:(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由弯矩图及扭矩图可以看出来,危险截面可能是D、D1两个截面处。其截面处合成弯矩大小如下:D轮处: N.mD1轮处:N.m根据此两个截面处的扭矩与合成弯矩,分别比较其大小可知,D1截面为危险截面。因为传动轴为受弯扭组合变形的圆轴,所以,由第三强度理论有: 即 由题目要求取(4)计算D2轮处轴的挠度应用叠加原理来求解D2轮处轴的挠度,则在X-Y平面内如图所示3F1+G1单独作用下 =单独作用下G2单独作用下若规定挠度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则在X-Y平面内D2轮处轴的挠度为: 在X-Z平面内如图所示单独作用下单独作用下若规定挠
6、度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则在X-Z平面内D2轮处轴的挠度为: 综上总挠度 (5)对传动轴进行强度计算: 由零件图可知,要对此传动轴进行疲劳校核,必须对轴肩处和键槽处进行校核。 又 则 该传动轴受力为弯扭交变应力状态,由于转动,所以弯曲正应力按对称循环变化,当轴正常工作时扭转切应力基本不变,由于机器时开时停,所以扭转切应力时有时无,可视为脉动循环变化。 其中 其中正应力是对称循环,切应力是脉动循环,故用以下公式进行疲劳强度校核 其中 左端轴轴中点为坐标原点(即左支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对轴肩处进行校核。疲劳强度校核 时 查表得 代入公式得: 此截面满足疲劳强度要求 时 查表得 切应力是脉动循环r
7、=0 故此截面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强化,对此传动轴采用高频淬火,此时,取 带入公式则 此时截面满足疲劳要求。 时 查表得 故此截面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强化,对此传动轴采用高频淬火,取,则 此时截面满足疲劳要求。 时 查表得 故此截面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强化,对此传动轴采用高频淬火,取,则 此时截面满足疲劳要求。 时 查表得 代入公式得: 此截面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键槽处的校核 时 查表得 故此截面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强化,对此传动轴采用高频淬火,取,则 此时截面满足疲劳要求。时 查表得 故此截面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强化,对此传动轴采用高频淬火,取,则 此时截
8、面满足疲劳要求。 时 查表得 故此截面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强化,对此传动轴采用高频淬火,取,则 此时截面满足疲劳要求。四程序设计1. 求挠度#include#include#define EI 382.200 /* 定义EI的大小 */main()double fxy1,fxy2,fxy3,fxz1,fxz2,fxy,fxz,f,a=0.5;fxy1=1.0/9*4757.77*0.8*a*a*a+4.0/9*4757.77*0.8*a*a*a+1.0/2*4757.77*0.8*a*a*a+1.0/3*4757.77*0.8*a*a*a;fxy2=1.0/3*160*0.8*a*a*
9、a+1.0/2*480*0.8*a*a*a+80*3*a*a*a+128.0/3*a*a*a;fxy3=1.0/3*3768.67*0.8*a*a*a+1.0/3*3768.67*4*0.8*a*a*a;fxy=(fxy1+fxy2+fxy3)/EI;fxz1=1.0/3*1884.36*0.8*a*a*a+1.0/3*1884.36*4*0.8*a*a*a;fxz2=1.0/12*2881.07*0.8*a*a*a+5.0/8*2881.07*0.4*a*a*a+1.0/4*2881.07*1.5*a*a*a+1.0/3*2881.07*0.2*a*a*a;fxz=(fxz1+fxz2)/E
10、I;f=sqrt(fxy*fxy+fxz*fxz); /* 求总挠度 */ printf(fxy=%5.2mnnfxz=%5.2mmnn f=%5.2mmn,fxy,fxz,f); 2. 疲劳强度校核#include#include#define PI 3.14#define N 2/* 定义疲劳安全系数n=2 */#define B 2.4/* 定义 并令 =2.4 */#define PF 0.1/* 定义 并令 =0.1 */#define a1 300000000.0/* 定义-1并令-1=300MPa */#define t1 155000000.0/* 定义-1并令-1=155MP
11、a */float a8,t8; /* 定义、 */float w8,wp8; /* 定义W、Wp */float Na8,Nt8, Nat8; /* 定义、 */float Ka8=1.80,1.84, 1.87,2.35,1.80,1.82,1.82,1.82; /* 定义并输入 的数值 */float Kt8=0,1.47,1.49,1.65,0,1.63,1.63,1.63;/* 定义并输入的数值 */float Ea8=0.81,0.78,0.75,0.78,0.81,0.78,0.75,0.78;/* 定义并输入的数值 */float Et8=0,0.74,0.73,0.74,0,
12、0.74,0.73,0.74;/* 定义并输入的数值 */float d8=0.060,0.056,0.060,0.066,0.064,0.060,0.078,0.066;/* 定义并输入d的数值 */float m8=0,184.61,184.61,420.16,0,184.61,420.16,420.16;/* 定义并输入My的数值 */float M8=1393.86,3005.04,3441.25,3006.03,1214.26,2787.74,3659.94,2428.53; /* 定义并输入Myz的数值 */main() int i,count;count=0; for(i=0;i
13、8;i+)wi=PI*pow(di,3.0)/32; /* 计算W */ wpi= PI*pow(di,3.0)/16; /* 计算Wp*/ ai=Mi/wi; /* 计算 */ ti=mi/wpi; /* 计算 */Nai= a1*Eai*B/(Kai*ai); /* 计算*/ Nti=t1/(Kti*ti/(Eti*B)+PF*ti); /* 计算 */if(ai=0) Nati=Nti;else Nati=Nai*Nti/pow(Nai* Nai+Nti* Nti,0.5); /* 计算*/for(i=0;i8;i+) if(NatiN)printf(第%d个位置处的疲劳强度不足n,i+
14、1); count+; /* 校核 是否满足疲劳强度条件*/if(count=0)/* 输出程序校核疲劳强度的结果*/ printf(nn 疲劳校核结果:nn 所有位置疲劳强度均满足要求nn);else printf(nn 疲劳校核结果:nn 共有%d处的疲劳强度不足nn ,count); 本次校核是传动轴经高频淬火后的校核,由程序运行结果可知,所有位置的疲劳强度均满足要求,所以轴工作时安全。当轴的工作环境该变时,只需要确定轴在新工作环境下的所受到的扭矩、弯矩以及其他相应参数,在程序相应位置进行重新输入数据,就可以校核轴在新工作环境下的疲劳强度。五改进措施针对传动轴的强度校核而言,有六个截面处
15、多有不满足疲劳强度要求,可以采取的措施:通过合理选材,改进结构和工艺,表面强化,表面防护,合理操作来提高构件的疲劳强度。就本次设计可以采取在轴肩处加大圆角R,以此减小应力集中对传动轴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增大轴径达到提高疲劳强度的目的,但要注意避免尖角。六设计体会经过这次材料力学的课程设计,对设计中每个数据的查询、计算、校核、处理,加强了对弯矩、挠度、疲劳校核等知识的练习,对于材料力学的知识在复习整理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奠定了我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独立设计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设计以及工作做了一次很好的预习。另外,这次课程设计中综合应用了Word、CAD、MathType、C+、理论力学等一系列
16、的软件知识以及编程知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复习以及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理论学习上的不足,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终于独立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虽然过程也比较辛苦,但是收获更多。回顾整个设计过程,深有感触的就是自己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虚心努力的学习,争取在学业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会更加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学以致用。最后,谢谢孟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七参考文献 材料力学 聂毓琴 孟广伟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材料力学实验与课程设计 聂毓琴 吴宏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绘图实用教程 侯洪生 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 谭庆昌 赵洪志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C程序设计 谭浩强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