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交底记录编号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耐磨地面交底提要耐磨地面施工技术交底交底内容:1. 施工准备1.1 材料要求水泥、108胶、C25细石混凝土、耐磨骨料(为金属骨料和水泥的混合物,成品袋装)1.2施工机具混凝土罐车、手推车、铁锹、平板振动器、扫把、墁光机1.3作业条件1.3.1墙上四周弹好+1.000m水平控制线。1.3.2施工前,首先将需要施工的地面用清水及扫把冲洗干净,不得有积灰等杂物。1.3.3地面基层经过质检员和监理单位验收合格。2.施工工艺冲筋打点刷一道水泥浆结合层50m厚C25混凝土浇筑第一次撒布耐磨骨料第二次撒布耐磨骨料表面修饰及养护2
2、.1冲筋打点:地面清理干净后,根据地面施工高度进行冲筋打点,控制最大凹凸偏差在2mm以内,冲筋点用水泥砂浆。2.2刷一道水泥浆结合层:在施工前刷一道水泥浆结合层,水泥浆水灰比在0.40.5。水泥浆在混凝土施工前2小时内完成。2.3 50m厚C2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地面应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一次浇筑比设计标高低2mm标高,使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动,表面翻浆为宜,局部为达到标高处用混凝土补齐,并振捣,严禁用砂浆细部。柱角该部位用木抹子拍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10mm120mm以内。2.4第一次撒布耐磨骨料:判别耐磨骨料撒布时间的方法是,脚踩在混凝土上,约下层5mm时,即可开始第一次撒布施工。
3、先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应先撒布耐磨骨料。第一次撒布量是全部量的2/3,拌合物应均匀落下,不能用力抛洒而至分离,撒布后即用木抹子抹平。耐磨骨料吸收一定水分后,再用墁光机碾磨分散并与基层混凝土浆结合在一起。2.5第二次撒布耐磨骨料:第二次撒布时,先用靠尺或平直刮杠衡量水平度,并调整第一次撒布不匀处,第二次撒布方向与第一次撒布方向垂直。第二次撒布量为全部用量的1/3,撒布后立即抹平,墁光,并重复墁光机作业至少两次。每次应横纵向交错进行,要均匀有序,防止骨料聚集。边角处、设备边及管道下面墁刀机无法作业时,采用人工用木抹子用力搓牙,铁抹子抹光处理。2.6表面修饰及养护:墁光机作业后,面层仍存在抹纹较凌乱,为
4、消除抹纹,左后采用铁抹子对面层进行有序、同向的人工压光,完成修饰工序。耐磨地面表面墁光后57d按照横纵距不大于6m进行锯切分隔缝,缝宽为5mm,缝深为1520mm。切缝用均匀顺直,避免切割时出现斜歪情况。施工完成之后24d后,在表面喷洒养护剂养护,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允许正常使用。3.质量标准3.1主控项目3.1.1水泥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6mm。3.1.2面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3.1.3面层与下一层的结合应牢固,无空鼓或开裂。当出现
5、空鼓时,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两处。3.2一般项目3.2.1面层表面应洁净,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3.2.2踢脚线与墙面、柱的结合应牢固。踢脚线高度及出柱、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均匀一致。当出现空鼓时,局部空鼓长度不应大于300mm,且每自然间或标准间不应多于两处。3.2.3转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表面平整度5.0mm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缝格平直3.0mm拉5m线和用钢尺检查3踢脚线上口平直4.0mm拉5m线和用钢尺检查4.成品保护施工时应注意对水淮线定位定高的标准杆、尺、线的保护,不得触动、移位。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要有可靠保护措施,不得因浇筑混凝土造成漏水、堵塞、破坏或降低等级。混凝土面层完工后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遮盖和拦挡,避免受侵害。5.安全环境保护措施振动器应用绝缘良好的四芯橡皮软线并应接地良好,开关及插头应完整、良好。严禁直接将电线插入插座。搬移震动器或暂停工作时应将电源切断。在运输、堆放、搅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扬尘、遗撒、沾带等现象,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冲洗等必要措施。运输、施工所用车辆、机械的废气、噪声等应符合环保要求。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