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时澳大利亚与极地地区学习目标1.识记大洋洲的地理概况,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其气候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掌握澳大利亚工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理解其农牧业生产与其环境的关系。3.识记两极地区的地理概况,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4.识记我国极地科考站的分布,掌握其建设的意义。1在图1中,按要求完成:(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下列地理事物的数码代号:西部高原、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墨累河、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2)在图中用直线画出120E、150E两条经线。(3)在图中标出下列城市: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澳大利亚
2、西部港口珀斯(4)用箭头表示出澳大利亚东西两侧的洋流方向,并标注名称。2在图2中,按要求完成:(1)在图中填注: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德雷克海峡、南极半岛、罗斯海、威德尔海。(2)给图中各条经线标注度数。(3)用彩笔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在相应位置上标注东半球、西半球。3在图3中,按要求完成:(1)在图中标出0、180、20W、160E经线,用红色笔描出北极圈。(2)在图中的正确位置标出太平洋、大西洋、亚洲、欧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格陵兰岛、冰岛。考点一澳大利亚1位置和范围(1)位置:主要位于15S与35S之间,以及110E与150E之间,2326S和130E穿过本区
3、中部。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2)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3)重要性: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2地形与河流(1)地形特点: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共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2)河湖分布:C墨累河为全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3气候与植被(1)热带气候面积广大,呈半环状分布。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E热带沙漠气候,F热带
4、草原气候。(2)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点拨】由于澳大利亚大陆的降水量自北、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呈半环状分布,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也有类似特点,即外缘是森林,内陆是广阔的草原,大陆中央和西岸是荒漠。4人口和城市澳大利亚有2 335万人(2014年),人口密度平均为2.91人/km2,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1)分布:受气候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是首都堪培拉,是墨尔本,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是珀斯。(2)原因气候:澳大利亚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交通: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一带有优良的港口,对外交通便利。发展历史:英国移民最先
5、到达这里,开发时间长。5产业构成与经济发展(1)种养结合的农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优势明显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于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为主。(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国,以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最为突出。(3)经济转型:目前,服务业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1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地区气候类型自然带形成原因东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压和
6、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东部沿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南部和西南沿海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东南沿海和塔斯马尼亚岛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终年受西风影响2.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1)地形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2)气候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北部和西部,炎热干燥是它们的主要特征。由于气候干燥,适合牲畜过冬和繁殖,所以发展了粗放牧牛业和牧羊业,采用露天围栏放牧。澳大利亚东南部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7、候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合发展耕作业,也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形成了混合农业。特别提醒澳大利亚大陆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除与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独特的纬度位置有关外,还与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大陆东西宽、南北窄,副高控制面积大,东部山地的阻挡缩小了东南信风和沿岸暖流的影响范围等密切相关。读下图,回答(1)(3)题。(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BQCR DS(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 BQCR DS(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A BC D解析:本
8、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第(1)题,读图可知,R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明显。第(2)题,图中Q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第(3)题,P地位于澳大利亚内陆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因此图中与P地相符。答案:(1)C(2)B(3)A考点二两极地区1南极地区(1)位置:在南极圈以内,临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2)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3)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4)气候特征: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形成原因a纬度高,接受太
9、阳辐射少;冰层反射强烈;西风漂流和中纬西风带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地势高,所以气温低。b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常年在高压控制下,降水稀少。c南极大陆上气温低,极地冷高压气压高,与位于海洋上的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气压差异突出,所以南极地区风力极大。(5)自然资源(6)科考宝地:原始自然环境,科研价值高,图中D为长城站,E为中山站,F昆仑站,G泰山站。2北极地区(1)位置: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2)范围:e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a北美洲、b欧洲、c亚洲的陆地和岛屿(如d格陵兰岛)。(3)气候1月均温:介于2040 之间。年降水量:100250毫米。(4)科学考察的宝
10、地: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1图解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2两极地区差异比较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海陆位置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地表状况绝大部分为陆地60%以上为海洋暖季时间11月到次年3月4月到9月气候类型及特征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以酷寒、大风、干燥为主要特征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自然带冰原带苔原带和冰原带生物资源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植物主要是苔藓、地衣,动物主要是北极熊、北极狐、驯鹿等环
11、境问题臭氧层空洞严重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读两极地区及气温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在南极内陆建成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昆仑站(8025S,7707E)。请在上图中用“”标出其大体位置。(2)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2月份,其原因是_。(3)由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可知,南极气温比北极气温低。你能解释其原因吗?(4)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试列举其科考价值。解析:第(1)题,由题干中所给出的昆仑站的经纬度数值,在图中标注即可。第(2)、(3)题,分析南极大陆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应抓住其位置、地形、水文等因素。第(4)题,从南极环境的独特性分析其科考价值。答案:
12、(1)标注略。(2)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大陆上气温相对较高,日照时间较长(3)南极地区是大陆,平均海拔高,冰雪覆盖。(4)南极大陆是资源的宝库,保存着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天然的实验室。读图攻略极地地图的判读读下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纬度最高的岛屿B冰原气候广布C属加拿大的领土D居民大多为印第安人(2)一架飞机由直线向飞行,其正确的方向是()A先向西北再转向西南B先向西南再转向西北C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D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析图过程标准答案(1)B(2)D1分清经线和纬线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通过极点呈放射状的直线为经线,所有纬线呈封闭的
13、圆圈。2确定是南极地区还是北极地区(1)如果极点上标有“N”则表示北极,标有“S”则表示南极。(2)没有标“N”或“S”,只标有地球自转的方向,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顺时针方向为南极地区,逆时针方向为北极地区。(3)没有标注,但画出了海陆分布,中心是陆地则为南极,中心是海洋则为北极。3判断是东经还是西经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度数递增的是东经度,度数递减的是西经度。4确定方向(1)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若在北极地区,靠近极点的是北方,另一点为南方;若在南极地区,靠近极点的是南方,另一点为北方,判断南北方向时看谁离极点更近或更远。(2)在同一经线圈上运动,越过极点,方向要改变。(3)在同一纬线上的两
14、点,判断东西方向时一定要按劣弧定向的原则,在同一劣弧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前面的靠东,后面的靠西。5确定位置(1)利用经纬度确定。(2)依据海陆轮廓确定。(3)依据熟知的参照点,如长城站(约62S,60W,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附近)、中山站(约69S,76E,印度洋沿岸)、白令海峡(约65.5N,169W,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冰岛(约64N,20W,东西半球分界线)、黄河站(约79N,12E)等。(2015西安市高二检测)北冰洋是北半球各大洲海上交通捷径。读西北航道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6月5日的范围),回答(1)(2)题。(1)下列国家,位于西北航道沿岸的一组是()A美国,加拿大,俄罗斯B
15、加拿大,俄罗斯,冰岛C挪威,加拿大,瑞典 D俄罗斯,芬兰,加拿大(2)黄河站极昼持续的大约时间和当地的盛行风分别是()A1个月东南风 B3个月东北风C5个月西南风 D6个月西北风解析:第(1)题,由陆地轮廓可知西北航道沿线的国家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第(2)题,黄河站纬度为7855N,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约7.8/月,因此极昼持续约3个月,位于60N到北极点之间,盛行东北风。答案:(1)A(2)B考向一大洋洲岛屿地理特征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盛行西风地形抬升暖流增湿反气旋活跃ABC D(2)
16、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A;由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说法错误,排除B、C、D。第(2)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或乳畜业),故选D。答案:(1)A(2)D考向二北极地区航运业的分析2(2014高考海南卷)近年来,全球变暖使
17、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1)(2)题。(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A中国巴西B日本英国C越南法国D美国印度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故D项正确。第(2)题,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项所示国家间走北极航
18、线都不是最近。答案:(1)D(2)B一、选择题下图为“澳大利亚沿28S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A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B从东到西多为热带草原C东岸比西岸年降水量大D东西沿岸自然景观相似2图中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自给自足B农产品商品率高C刀耕火种 D劳动密集型农业3图示海域()A两岸洋流性质相似B西侧洋流能降温减湿C两岸洋流流向相同D东侧洋流能形成渔场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沿28S的地区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但东部大分水岭以东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大,故该地东岸比西岸年降水量大。第2题,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大自流盆地,该地有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这种农业
19、的农产品商品率高。第3题,图示海域,东侧有向南流的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西侧有向北流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答案:1.C2.B3.B读下图,完成45题。4从图中可知,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B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C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区D大陆中部平原地区5该国大部分居民所属的人种为()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黑色人种D混血人种解析:第4题,由图中人口密度的分布得出,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第5题,该国大部分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为白色人种。答案:4.B5.A读图,回答67题。6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B热
20、带雨林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7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D地广人稀,人口分布较为均匀解析:第6题,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为地中海气候。第7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大量出口煤炭和铁矿石;地广人稀,人口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而最大的城市是悉尼。答案:6.B7.B读下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回答810题。8P地的气候特点()A全年温和湿润
21、B年均温在0 以下C全年高温多雨 D各月降水差异较大解析:选A。由图可知P全年温差较小,降水均匀,最低温在0 以上,最高温度在20 左右,全年温和湿润。9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A一路逆水 B航向为东北C一路逆风 D航向为东南解析:选D。1月为南半球夏季,盛行西北风,为顺风、顺水,所以航向为东南。10七月Q地比P地()A人口密度大 B黑夜时间长C日出时间相同 D平均气温高解析:选B。七月南半球为冬季,Q地纬度较P地高,黑夜时间较长。(2015广州高二期末)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位于(8025S,7007E),海拔4 087米。读图,回答1113题。11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
22、点、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昆仑站选址靠近()A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B南极极点C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D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12已落成的南极昆仑站设计寿命只有10年,主要是考虑了哪个因素的影响()A积雪 B干燥C烈风 D严寒13每年的2月2日12时25分为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纪念日,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A昆仑站的气温达到一天的最大值B长城站处于极昼期间C昆仑站“日不落”,太阳始终位于正北方D各国南极科考活动最频繁答案:11.A12.A13.D二、综合题14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
23、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中三地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2)说明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原因。(3)比较地和地水资源的异同点。解析:(1)从图1可以看出,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中西部,出口地为东亚。出口的条件一般从资源本身、交通条件、市场供求等方面分析。(2)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3)从降水看,地水资
24、源明显多于地,地虽然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答案:(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2)地夏季降水集中;地冬季降水集中。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3)相同点: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地水资源总量比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15极地地区是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2015年4月10日,我国执行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顺利凯旋,标志着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顺利
25、完成;2015年7月11日,我国第六次北极科考队又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大洋名称:A_;B._;C._。(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方向。这两个科考站中,距离北京较近的是_。(3)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常年盛行东北风的是_。(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最佳应是几月份?原因是什么?(5)结合下表,描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干燥解析:第(1)题,南极洲与三大洋的位置可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和南美洲、大洋洲进
26、行判断。第(2)题,首先根据两科考站所处的纬度,可判断出中山站位于南侧;然后在两科考站所对应的劣弧间按顺时针(南半球)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出中山站在东侧;也可判断出两科考站各自的经度,然后再判断两者的东西方向。两科考站与北京的纬度相差不大,中山站与北京的经度相差较小,而长城站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因此可判断出中山站与北京的距离较近。第(3)题,首先确定出四科考站所在地区的经纬度:长城站(621259S,585752W)、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昆仑站(802501S,770658E)、黄河站(7855N,1156E),由此可知只有长城站位于西半球,长城站的纬度最低,自转线
27、速度最大,黄河站位于北极圈内,常年盛行东北风。第(4)题,极地建站应选择在暖季。第(5)题,对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形成,要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答案:(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东南中山站(3)长城站长城站黄河站(4)8月份。此季节北极地区大部分是极昼、暖季,利于建站和科学考察。(5)气候特征形成原因酷寒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地处高纬度,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以上,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南极洲表面被冰雪覆盖,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强南极洲终年在极地高压的控制下,降水稀少烈风由于低温,南极大陆形成强大的高压中心,与周围形成强大的气压差,因而形成强大的极地东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