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重点)超详细1单选题1、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答案:A解析: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B如图乙,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
2、不需要振动C如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高D如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高答案:C解析:A用力敲鼓,改变的是敲击的力度,影响了振动的幅度,则可使响度变大,故A错误;B振动产生声音,故B错误;C如图丙,笛子振动的幅度比二胡大,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笛子在相同的时间内振动的频率大于二胡,故笛子比二胡的音调高,故C正确;D敲击水杯时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故选C。3、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
3、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3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C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68mD汽车的速度是28.33m/s答案:D解析: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vst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
4、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15s51m;故B错误;CD、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这34m共用了:ttt1+t21.3s0.25s+0.15s1.2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t34m1.2s28.33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 1 金属管做的传音筒, 有图 2 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 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 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B甲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D甲
5、声源比乙声源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答案:B解析:A甲、乙、丙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路径相同,传播介质也相同,所以传播速度也相同,根据v=st可知,三个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一样,故A错误;B由图2甲丙的波形图可知,甲、丙两声音振动的幅度相同,声音响度相同,故B正确;C金属管是中空管,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通过两种介质传播:金属管和管内空气,故C错误;D由图2甲乙的波形图知:甲、乙两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次数相同,故D错误。故选B。5、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
6、是改变声音的音调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答案:A解析:A“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这里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智能音箱接收语音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
7、合题意。故选A。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答案:D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
8、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治噪声产生的是()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答案:C解析: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显示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下列有关声
9、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装水的瓶子,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见闹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答案:C解析:A图甲,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装水的瓶子,四个瓶子装的水体积不一样,那么四个瓶子振动快慢不同,振动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故A错误;B图乙,医生用听诊器判断患者的情况,通过患者身体传过来的声音,得知患者的健康情况,这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C图丙,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在不断变少,同时听见闹
10、铃声越来越小,从而推理玻璃罩内完全为真空时,闹铃声会完全消失,即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车辆上的喇叭禁止,是在声源处减少噪声,不是传播过程中,故D错误。故选C。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答案:C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
11、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图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物理规律,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发声的音叉使脸颊发麻B烛焰随音乐摆动C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D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答案:B解析:选项ACD中发声的音叉使脸颊发麻、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选项B中的烛焰随音乐,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多选题11、如图所示,有的老师上
12、课会使用“小蜜蜂”,使自己讲话能让学生听得更清楚。它由一个带扬声器的机体和一个可挂在嘴边的麦克风(小话筒)连接而成。关于“小蜜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音调B增大响度C小话筒可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小话筒可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答案:BC解析:AB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话筒,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正确;CD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
13、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170m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36m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34m/s答案:ABD解析:A从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时间t1=120.5s=0.25s由v=st可知,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与测速仪距离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误,符合题意;B从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时间t1=120.4s=0
14、.2s由v=st可知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与测速仪距离s2=v声t2=340m/s0.2s=68m故B错误,符合题意;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t=1.05s-t1+t2=1.05s-0.25s+0.2s=1s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s=s1-s285m68m=17m则汽车行驶的速度v=st=17m1s=17m/s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BD。1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答案:ABC解析: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A符合题意;B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符合题意;C摩托车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1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与丙的音色可能相同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D音调相同的有图甲、乙、丁答案:BCD解析:A图甲与丙的波形不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相同,故A错误; B由图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B正确;C
16、图甲与图丁的波形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可能相同,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故C正确; D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故D正确。故选BCD。1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和丁的音调相同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C图甲、图乙的音色不同D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低答案:ABC解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A由图知道,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
17、是甲、乙、丁,故A正确;B由图知道,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甲、乙、丙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C由图知道,甲和乙相比,波形不同,即音色不同,故C正确;D由图知,甲和丙相比,甲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则甲的频率大,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故D错误。故选ABC。计算题16、有一辆汽车在进入隧道前鸣笛一声,汽车的运行速度是90km/h,司机鸣笛后5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多远?(2)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多远?答案:(1)125m;(2)787.5m解析:解:(1)汽车的运行速度是v车
18、=90kmh=9013.6ms=25ms由v=st可知,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s1=v车t=25ms5s=125m(2)5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2=vt=340ms5s=1700m鸣笛时火车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s,则有2s=s1+s2则火车鸣笛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s=s1+s22=125m+1700m2=912.5m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的距离是s3=s-s1=912.5m-125m=787.5m答:(1)从司机鸣笛至5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汽车共运行了125m;(2)汽车接收到回声时离隧道口有787.5m。17、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
19、,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1)2448m;(2)1020 m/s解析:解:(1)声音传播用时7.2s,由 v=st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s1=v1t1=340m/s7.2s=2448m(2)因为距离为2448m,火箭弹用时2.4s,则速度为v2=s2t2=2448m2.4s=1020m/s答:(1)登陆舰距离目标2448m;(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18、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0.4s后听到了回声,这口枯井的深度是多少?答案:68m解析:解:声音传播到井底的时间t=120.4s=0.2s已知在空气中15时声速v=340m/s,由v=st,可得,井底深度s=vt=340m/s0.2s=68m答:这口枯井约有68m。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