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中考非新闻类语段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非新闻类语段概括题,是近几年来中考语段概括题考查的一个重点,是指除新闻类以外的其它所有语段概括类试题。一般来说,它比新闻类概括题要难得多,许多考生面对这类题目,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关键的要点信息,答不到点子上,失分较多。因此,有必要对它的解题方法进行一番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更准确地做好这种题。现结合2005年的各地中考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 寻找中心句,去干留枝。 如果遇到是说明类语段,先看一看是否有中心句。对这类语段中心句的寻找比较简单,或在开头,或在结尾,个别的在中间(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寻找法,做起来较容易。只要找到中心句,
2、去掉枝叶(即修饰语),保留枝干(要点),再压缩到规定的要求即可。如: 1.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用简明的话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河南省非实验区中考题) 这是从原题摘录出来的一个小题,而且要求考生只概括第段的主
3、要内容,从第段的全部内容来看,第一句是中心句。但是还必须进行一番处理,才能符合要求。因为有第段文字材料做背景:门票涨价,游客少,受益减少。第段的概括压缩正好相反。因此,可以概括为:“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或: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2.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这道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只要找出中心
4、句即可。从全段内容来看,主要意思是,老师不是神仙,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不可能知道一切。明白这个意思,再去搜寻全段的关键要点信息,就容易多了。此语段的中心句是第二句,虽然没有限定要求,在回答时也应该把多余的枝叶砍掉,以突出要点信息。很明显,第二句的要点信息是最后一句话:“老师不可能一切都知道。” 一、 筛选各分句要点,叠加整合。 有一些阅读材料,其语段有多个层次,或者多个段落,它们每一层或每一段都有中心句,只不过有的小中心句明显,有的不明显,需要自己归纳。解答的方法是:首先筛选出每一小层次的要点信息,然后再把各个小要点信息叠加在一起,进行整合,使之符合规定的要求。如: 3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
5、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 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这道题的特点是,命题者告诉了考生大的语段包含着三个小层次,且小层次的要点信息明确清楚,考生一看便知,难度不大,只需要把这三个小要点信息叠加在一起,整合成“书法有三美”就可以了。此题难在部分考生容易把三个小要点直接抄上,那就错了,必须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 4开放的海门
6、,吸引了海内外无数宾朋。请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海门。(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享有“北上海”美誉的海门,位于长江之畔、黄海之滨,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隔江相望,拥有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向西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 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謇是海门永远的骄傲。他不仅从家乡出发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更把他睿智的目光和开拓的精神留给了海门人民。政治家季方、诗人卞之琳、画家王个簃等都是海门人民的杰出代表。 材料三:海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成了“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卷中考题)这道题所给出的语段有三个,且每一个语段都有一个侧重点,首先要对每一小
7、段进行信息筛选,其次是把三个语段的小信息要点叠加在一起,最后才能整合完成。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海门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材料二主要介绍海门的历史文化名人,可谓人杰地灵;材料三主要介绍了海门优美的环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把这三方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就是介绍了海门。这道题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考生必须首先有筛选要点信息能力。另外,考生的视野要开阔,既要准确地筛选出每一小段阅读材料中的要点信息,又要把它们完整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整合,去把握它们之间的来龙去脉。参考答案:“海门是一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此题解答的关键是先筛选后整合。 二、 探究逻辑路径,寻
8、找路牌指示。 有个别语段(特别是科普性语段材料),既无全段的中心句,也没有分层结构可以参考借鉴。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沿着它所表达的逻辑思路,探究其路径,找到路牌指示(即要点信息),最后把搜集得指路牌进行整合,完成规定的要求。 5阅读材料,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什么是天然自净作用。(不超过50字) 在生物圈中,同生命密切相关的物质碳、氮、氧、水都在不断地循环。人和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生物死后,尸体被空气、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这样的循环,从宏观到微观,到处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样的循环中,大气得到了氧的补充,不清洁的水通过阳光的蒸发作用形成了
9、雨,有害的物质被微生物分解,或者被大量的水和空气稀释成无害的物质。这就是所谓的天然自净作用。天然自净的循环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天津市中考题) 这是一段涉及到生物学内容的科普性阅读材料,考生对其内容并不陌生,麻烦的是要求考生用所给出的阅读材料下一个定义,是语段概括题中最难的一种,加上下定义对内、语言要求很高,逻辑性要强,把难度提了上来。通过阅读所给出的材料,我们看到,有三个路牌提示现实出来了,它们分别是:(1)物质循环;(2)氧得到补充,水变得清洁;(3)有害物质被分解、稀释。找准这一关键信息之后,在进行整合,便容易解决了:“生物圈通过物质循环,使氧得到补充,水变得清洁,有害物质被分解、稀释,这就是天然自净作用。”不过,这种科普性语段材料概括,因为难度较大,中考考查的较少,但是不可忽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考非新闻类的语段概括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仔细认真地阅读原始材料,看准确其内部结构,行文思路,寻找要点信息是不很困难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训练,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时间长了,能力也就提高了上去,就很容易对付了。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