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_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978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6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_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37_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37_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37_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37_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10 DB37 山东省山巳1TLF 方标准DB37厅398-2004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2004-08-24发布2004-09-30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rr 398-2004 自;欠前言.II l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定义.1 4 沙化、荒演化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1 5 监测范固与内容.2 6 监测方案的编制.3 7 监测的方式、方法.4 8 质量管理与建档.5 9 监测成果.6 附录A(规范性附录荒漠化程度评价标准.7 附录B(规范性附录)荒漠化区域分布表.9 附录c(资料性附录山东省沙化土地监测小班调查记录卡.oo

2、oo.四附录D(资料性附录山东省荒漠化土地监测梓线调查记录卡.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沙化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12 附录F(资料性附录沙化土地现状统计表.13 附录G(资料性附录)荒漠化土地现状统计表.14 参考文献.,.15 DB37/T 398-2004 目IJ1=1 为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全省沙化荒漠化土地面积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为防治沙化荒f化提供信息,为我省制定和调整防治沙化荒漠化政策、计划和规划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泊f.法、全国沙化、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等有关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沙化、荒漠化监测技术规程。1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

3、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井归口e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允寿孟凤主张金良E吕洪春巩延丰DB37/T 398-2004 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分类标准及监测m: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资源档案管理等内容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在山东省境域内开展的所有沙化土地和荒民化土地监测项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4、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国家林业局全国沙化和荒漠化监测技术规定2003.11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4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 沙化土地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的、以沙(砾)物质地表为主要标志的退化土地.3.2 荒漠化土地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早、半干早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退化土地.3.3 监测指采用一定技术手段对沙化、荒漠化土地的某些指标进行定期、不定期观测,并以某种媒介公布的活动。3.4 监测周期指连续实施监测的间隔朋。3.5 湿润指数指降水量与蒸发

5、散之比.计算公式采用C.W.Tornthwaite的经验公式.气候类型:极干早:湿润指数小于0.05:干早:湿润指数0.05-0.20:半干旱:湿润指数:0.21.0.50:亚湿润干早z湿润指数0.51.0.65:湿润:湿润指数大于0.65.3.6 风蚀指由于风的作用便地表土壤物质脱离地表被搬运现象及气流中土壤颗粒对地表的应蚀作用.3.7 盐溃化指地下水、地表水带来的对植物有窑的易溶盐分在土填中积累引起的土地生产力下降。4 沙化、荒漠化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4.1 沙化土地类型4.1.1 流动沙地C.Ii)指土填质地为沙质,植被盖度小于10%.地表沙物质常处于流动状态的沙丘和l沙地.4.1.2

6、 半固定沙地C.fiJ指土填质地为沙质,植被盖度(10.30)%之间,且分布比较均匀,风沙流活动受阻,但流沙纹理DB37rr 398-2004 仍普遍存在的沙丘和沙地-4.1.3 固定沙地(丘)指士壤质地为沙质,植被盖度30%,风沙活动不明显,地表沙物质稳定或基本稳定的tE.和沙地。4.1.4非生物工程治沙地指单独以非生物措施固定或半圈定的沙E和沙地,如草木机械障、化学物质、以及土石和其他材料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和沙地.4.1.5 沙化耕地主要指没有防护措施及灌溉条件,经常受风划,、危害,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沙质耕地。本标准所括沙化耕地还包括t改田。4.1.6露沙地指士壤表层主要为土质,有斑点状流

7、沙出露(5%)或菇状灌丛抄堆分布,有沙化倾向,能就地起抄的土地a4.2荒漠化土地类型4.2.1 凤蚀荒漠化土地指由于风蚀作用便地表土壤物质脱离地表被搬运现象及气流中土壤颗粒对地表的磨蚀作用而形成的坦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黄泛平原和河流两岸,4.2.2 盐渍荒漠化土地指地下水、地表水带来的对植物有窑的易搭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引起的生产力下降的土地,主要有滨海盐渍荒漠化土地和内陆盐渍荒漠化土地两种类型.4.3土地利用英型4.3.1 耕地符合国家林业局全国沙化、荒漠化监测技术规定中2.3.1的要求。4.3.2林地符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据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九条的要求.4.3.3 水域指河流(包括季

8、节性向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宽度不小于2.0米的沟渠、水利工程设施等用地.43.4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等用地包括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及其他工业设施、泊田、盐田、铁路、公路、机场、不小于2米的乡村道路、名胜古迹、风景旅游点以及眩目等用地.4.3.5 未利用地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以利用的土地-4.3.6其它土地指上述土地中未包括的土地.4.4 林种划分符合国家林业局森林资器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十一条的要求.5 监制范围与内容5.1 监测范围tJ;化土地监测范围是指省域内所有存在沙化土地的地区(连续面积lKm%以上)荒模化土地监测范围是省域内湿润指数为0.5-0.65亚湿润干

9、旱区tt山东省荒漠化监测区域见附录.5.2 监最IJ内容5.2.1 监测对象2 DB37/T 398-2004 监测对象包括沙化、荒漠化土地本身及其防沙治沙工程和荒漠化防治工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生态、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包括监测沙化、荒漠化土地的正(逆演化过程、影响因子和综合效应。井填写山东省沙化土地监测小班调查记录卡见附录C.4(山东省荒漠化土地监测调查记录卡见附录D.5.2.2 自然条件5.2.2.1 地质地貌包括地貌类型,基岩出露与类型,沉积物质,海拔高度,沙丘形态及高度,坡向、坡位、坡度、坡形,侵蚀与切割程度.5.2.2.2 土壤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攘结构,土

10、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土壤有机质及氨、磷、何等含量,土壤石砾含量,土壤紧密度,土壤结皮(如盐碱斑).覆沙厚度及程沙占地率.5.2.2.3 水文包括水源补给,地表水域,径流量,排水能力:地下水储量,可开采量,补给棋致,平均地下水埋深:水质(如矿化皮、水的化学性质等)5.2.2.4 气候气象包括年曰照时数,年辐射强度,无霜期,温度(平均温度、极端温度、有效积温),风(平均风速、起沙风速、风向、沙尘暴),湿度,降水(平均降水量、降水变翠,大雨或暴雨)!发章等.5.2.2.5 植被状况包括植被类型群落种类与组成),植物种类(乔木、m木、草本)及组成、分布、盖度(郁闭度)和生长状况,植物起源

11、及年龄,高度等.乔木还包括阴径,龄组和林种.主要作物种类、产量和下降率.5.2.3荒漠化程度荒漠化程度反映土地退化的严重及恢复其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难易状况.各类型荒漠化土地的荒漠化程度分为四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评价技术标准见附录A.5.2.4沙化、荒漠化土地成因及演变5.2.4.1 沙化、荒漠化土地的成因水资源如水源枯竭,河积湖积,土地资源如开垦、翻耕、城镇、弃耕,植物资源如过牧、樵采,火烧,矿产资源如工矿建设等不合理利用.5.2.4.2 沙化、荒漠化演变包括治理措施和自然演变等.5.2.5 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农(牧)业措施、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综合措施.5.2.6社会

12、状况5.2.6.1 泊理状况荒漠化(或沙化)泊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的情况。5.2.6.2 土地利用状况以县市(区)为单位调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并填写沙化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见附录E.荒漠化士地面积统计表(现状)见附录F.U沙化土地现状统计表见附录G。5.2.6.3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的主要内容:总面积、总人口、总产值、农业产值、粮食总产量、畜牧业情况、农业能源构成、矿产资源、工业耗水量、交迫等.6 监丑IJ方案的编制6.1 监测方案捕制的原则要求3 DB37rr 398-2004 开展沙化、荒漠化监测工作必须制定监测方案,方案必须符合当地实际,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3、,必须有监测技术指标和质量管理要求。6.2 监泪IJ方案的主要内窑包括监测的目的意义和任务:监测的范围、对象和主要内容:监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监测的技术准备和组织准备、物资准各:监测的方法和要求:监测的开展形式和质量管理:监测的主要成果和公布形式。7 监测的方式、方法7.1 监测方式沙化、荒漠化监测体系采取定期监测和实时监测相结合,定位监测站、重点监测区与一般监测区相结合的监测形式。定期监测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沙化、荒漠化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在一定间隔时间内实施的监测。监测周期一般五年。实时监测是根据沙化、荒漠化变化情况,特别是治理成果、损失破坏情况,随时实施的监测。重点监测区是括国家、省及

14、各级政府或部门边切需要了解沙化荒漠化状况的地区。包括沙化、荒漠化发展迅速的生态脆弱地区,大型建设和开发项目区,工农业生产受沙化、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地区和国家、省重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地区等.重点监测区的范围和监测的实施,根据轻重缓急和技术条件,由政府及主管部门去排确定。重点监甜区一般进行实时监测或设立定位监测站。一般监测区是指所有存在沙化、荒漠化土地的地区.一般监测区实施定期监测.7.2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可根据监测形式分为宏观监测和全面监测:也可根据采用的技术手段分为小班(地块监测和抽样监测:还可以根据依据的技术资料分为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宏观监测一般采用抽样监测,全面监测一般采用小班(地块)监

15、测.宏观抽样监测适用于省级监测.7.2.1 宏观地面抽样监规IJ7.2.1.1 调查总体确定及面积到定荒漠化土地面积宏观监测以本省亚湿润干旱地区为调查总体.将荒漠化气候类型界线转给到1:5万或1:10万地形图上,以地形图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面积,分困幅求算调查总体面积,量算面积与控制面积误差小于1/1000时进行面积平差,此面积在各监测期保持不变,沙化土地面积宏观监测以全省为调查总体。将调查总体范围界线转给到1:5万或1:10万地形图上,以地形图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面积,分图幅求算调查总体面积,量算面与控制面积误差小于1/1000时进行面积平差。此面积在各监测期保持不变。7.2.1.2 宏观监制精

16、度要求以抄化士地或荒漠化土地监测范围区域面积为调查总体,按95%的可靠性估计,主要抄化土地或荒漠化土地类型面积抽样精度要求在90%;沙化土地或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动态抽样精度要求在80%以上。7.2.1.3 抽样设计7.2.1.3.1 布设样地(线和估计总体特征数按系统抽样方法布设样地(拌线)和估计总体特征数,7.2.1.3.2抽样的样地(线)数确定,技公式n=tle2计算.取t=I.96e=0.10 c为主要沙化(荒漠化类型土地面积成数现状的变动系数.7.2.1.3.3 固定样地面积和形状4.DB37厅,398-2004 挂有利于布设、测定、复位、管理和保证黯度的原则确定,形状为矩形线形.矩形民

17、边氏度不小于500囚,短边长度不小于100m,长边方向与地形图公里网坐标北一主义。线形线民不小子1000m.样线的方向一般与地形图公里问坐标北致。7.2.1.4 样地垃)调查调查内容见附录D.1.2.2 小III地面监测7.2.2.1 区为l区戈IJ采用县、乡、小班三级,区戈IJ底图选捍比例尺1:5万的地形图,区划调给最大面积不限,最小上因面积为C2X2)mm2,狭长地块的宽度不小于0.6mm.7.2.2.2 Nl戈IJ标准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t!、化土地类型或荒漠化类型与荒漠化程度、拍理方式、主要植物种类、权屑、起源、林龄组、林种、北l、化成因、自然界线与行政界线,均区戈,IJ为不同小班,

18、7.2.2.3 小班调查现地调结或实训小班界线,井调查各小班调查因子.见附录c.1.2.3 遥感监测实施迢感监测必须根据监测内容丰11目的确定使用的追店资料。使用的连感资抖必须是最新资料,遐思影像图必须经过技术处理如几何精校正等)用遥感资料进行抽样监测的,必须满足抽样括度要求,进行小班监测的,必须满足小班监测的要求.使用i里感监测应建立卫星影像图的解译标志.遥感敖据判读专家系统.其深度应能辨别山沙化土地类型或荒演化土地类型和荒演化程度及土地利用类型号.8 质量管理与建挡8.1 制定质量管理办法由有监测管理单位制定质量管理办法。8.2 检查验收8.2.1 抽样监测的检查验收有及市、县市、区成立E

19、荒草检查组,县(市、区)随机抽取5%的样结进行自查,有、市各抽2%进行质量检查。检查主要项目有:样地(线位置、土地利用类型、荒漠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类型、荒瑛化程度,有一项错误即为不合格样地(线)。其他调查因于中有20%项改错误时为不合恪样地(线)8.2.2 全面监测的检查验收各级成立质量检查组.乡、镇检查组对调查资料全面检查:县(市、区)检查组抽取各乡镇5%的小班现地检查:省、市质检组,分别抽取每个县20%的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0%的小班现地检查。检查主要项目有z小班区划界线、小班面积、荒演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有一项错误即为不合格小班;其它项目调查因子有4J页错误

20、,即为不合格小班.8.2.3 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质量评定标准合格率95%以上、(85-95)%、小于85%.分别评为优良、合格与不合格。8.3 建挡8.3.1 建挡的主要任务采用一定手段定期BX随时将沙化土地的m长变化、泊理成效手J发生的问题等信息,准确、及时、全面的记载。8.3.2 建挡内容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建立以乡饵为单位的荒化(抄化)土地监测档案。在挡内容主要包括监测报告、固件、表格、调查卡片、变动记录卡片等,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同时建立电子挡案5 DB37/T 398一20049 监测成果9 1 提交成果9.1 1 荒漠化监测需要提交的成果有、县(市、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现状统计表。省

21、、县(市、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样地(线)点位图.省、县(市、区)荒漠化监测工作报告。样地(线)调查记录及磁盘。b 县(市、区)自然、社会经济等调查表.9.1.2 沙化监测需要提交的成果省、县(市、区沙化土地面积现状和动态统计表.省、县(市、区)沙化土地分布图或样地(线)点位图.省、县(市、区)沙化土地监测报告.9.2 监测成果的审定、上报监测成果采取逐级市定上报,由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议和l验收。DB37rr 398-2004 附录A(规范性附录)荒漠化程度评价标准A 1.地面调查评价指标及级距或状态、评分A.1.1 耕地A.1.1.1 凤蚀耕地(1)作物产量下降率系指作物现实产

22、量与该地区当年非荒漠化耕地产量相比下降的百分数(下同)5%(评分4)、(514)%(评分10)、(l534)%(评分20)、(35-74)%(评分30)、75%(评分40)。(2)土壤质地:粘士评分2)、壤土(评分9)、砂壤土(评分17.5)、壤沙土(评分26)、沙土(评分35)或砾石含量1%(评分2)、70厘米(评分2)、70-40)厘米(评分6)、(39-25)厘米(评分12.5)、(241O)厘米(评分19)、10厘米(评分25)等级划分:指标评分之和15(非荒漠化耕地、16-35(轻度荒漠化耕地)、36-60(中度)、61-84为重度、;主85为(极重度)A.1.1.2 盐法化耕地(1

23、)轻度:土壤含盐量(0.1-0.3)%.盐碱斑占地面积运15%.一般只危害作物苗期,缺苗(10-20)%.大豆、绿豆、小麦、玉米等轻度耐盐作物生长,产量有所下降(运15%).改良较容易.(2)中度=土壤含盐量(0.3-0.7)%盐碱斑占地面积06-30)%较耐盐作物如向日葵、甜菜、水稻、盲宿等尚能生长,缺茵(2130)%,产量下降较大16-35)%。需要水利改良措施。(3)主度:盐碱斑占面积31%以上,作物难于生长,一般不作为耕地使用.人1.2耕地以外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风蚀、水蚀和盐渍化土地采用如下评价方法A.1.2.1 凤蚀:(1)植被盖度10%(评分40)、10-29)%(评分30)、(3

24、0-49)%(评分20)、(50-69)%(评分10)、注70%(评分的.(2)土境质地:粘土评分1)、壤土(评分5)、沙壤土评分10)、壤沙土(评分15)、沙土(评分20)豆豆砾石含量1%(评分1)、(1-14)%(评分5)、05-29)%(评分10)、(30-49)%(评分15)、;:50%(评分20)(3)覆沙厚度100厘米(评分1日、(99-50)厘米(评分11)、(49-20)厘米(评分7.5)、09-5)厘米(评分4)、10米(评分25)0 等级划分t指标评分之和运18(非荒漠化土地)、19-37(轻度荒漠化土地)、38-61(中度荒漠化土地)、62-84(重度荒漠化土地)、85(

25、极重度荒漠化土地)0 A.1.2.2 盐渍化z(1)轻度:土填含盐量(0.1-0.3)%,地面可见少量盐碱斑(20%),耐碱植物出现,植被盖度36%以上.(2)中度:士壤含盐量(0.3-0.7)%.地面出现较多的盐碱斑(21-40)%.耐盐碱植物大量出现,一些乔木不能生长,植被盖度(21-35)%.(3)重度:土壤含盐量(0.7-1.0)%.(41-60)%的地表为盐碱斑,大部分为强耐盐碱植物,多数乔木不能生长,只能生长桓柳等,植被盖度(10-20)%难于开发利用.7 DB37/T 398-2004(4)极重度z土壤含盐量1.0%.61%的地表为盐碱斑,儿乎无植被(植被盖度10%.极难开发利用

26、。A.2 适应评价指标及级E或状态、j平分人2.1幸井地A.2.1.1 风蚀耕地()轻度:有林带等防护措施,一般年景能正常耕作,长势较好。(2)中度:有林带等防护措施,长势一般。(3)重度t无防护措施,作物靠天然降水,生长较差。(4)极重度:作物生长很差,收成无保证。A.2.1.2 盐法化耕地(1)轻度:地表可见少量盐IV在斑(20%).植被盖度36%o(2)中度:盐碱斑占地面积(21-40)%.植被盖度(2135)%。(3)窒度(41.60)%的地表为盐眩斑,植物盖度(11.20)%。A.2.2 站地以外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风蚀、水蚀和盐法化土地采用如下评价方法。A.2.2.1 凤蚀t植被盖度

27、10%(评分60)、(1029)%(评分45)、(30-49)%(评分30)、(50-64)%(评分15)、65%(评分5)0 地表形态z影象上分辨不出沙丘(评分10)、影象上可分辨出沙丘,基本无阴影和纹理(评分20)、沙丘在影象上洁EV可见,纹理明显,沙丘阴影面积50%,纹理明显(评分40).等级划分z指标评价之和运20(非荒漠化土地)、21.35(轻荒漠化土地)、36-60(中荒漠化土地)、61-85(军荒漠化土地)、三86(极军荒演化土地)A.2.2.2 盐渍化8 轻度:地表可少见盐碱斑(20%).植被盖度36%.中度:盐碱斑占地面积(21.40)%.植被盖度(21.35)%。重度(41

28、.60)%的地表为盐碱斑,植被盖度(11-20)队极重度:三61%的地表为盐碱斑,几乎无植被(10%)。咒漠化分区市(地名称个数全省27 莘县片聊城市2 德州市德州片B 聊城市东吉布i宾州市货问三角洲片德州市17 淄博市苦在坊市附录B(规范性附录)荒漠化区域分布表立i丑化区域表县市区)名称莘县、阳谷县德城区、陵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Ilai清市、在平县、商店县n37/T 398-2004 区域面积(公顷)1920028 94563 432365 东营区、;可口区、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i宾城区、思民县、阳信县、乐股市、庆云县1393100 高青县、桓台县寿光市9 DB371T 398-20

29、0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山东省沙化土地监测小班调查记录卡县(市、区、乡(镇村小地名1小班号2航片号3地形图号4小班面相5海拔6气候类型7调查方式8权属9土境类型10土壤质地11坡度12丘高13覆沙厚度14寝沙占地率15地下水位16 jlJ;丘高度17矿化度18盐击化程度19沙化土地类型20土地利用类型21前期利用英型22前期沙化类型23逆转原因24发展原因25发展趋势26 rJ;化主导因素27沙化次要因素28非生物治沙方式29宜林程度30适封程度31主要作物32治理措施33线状地类34零星地类35森林连查情况36线状地类长37线状地类宽38线状地类面积39苓星地类面积40其它植物状况调查记载植物

30、种类林科年龄起源部闭度高度生长状况龄组胸1乔木m cm 1m 盖度2位m cm 革盖度植被综合盖度本折实面织(h旷)密度(株/hm2)f营长(m)林网间作调查日期:调查者:检查者:10 固幅号l样钱号6平均海拔11土地利用类型16土地使用权21坡度26瞿沙厚度31地表形态植物种类乔木器木草本调查(解译员z附录D(资料性附录山东省荒漠化土地监测样钱调查记录卡县(市、区卫片号2样钱类型7地下水位深12荒漠化类型17坡向22石含量27盐碱斑占地率32侵蚀均钱段长占区tJ钱段比例乡镇)纵座标E片时相3样线定位方式4调查方式B钱段号9线段长度(m)13荒漠化改因14荒漠化程度18坡位19土攘类型23盐碱

31、含量24有机质层厚度28作物产量降率29结状地物均宽33治理措施34线状地物类型植被状况调查记载表起源郁闭度高度林种盖度分布盖度调查解译日期:DB37/T 398-2004 损座标5地貌类型10丘高15荒漠化人因20土模质地25有效土层厚度30钱段地提比li91 35其它龄组植被类型综合生长状况11 DB37/T 398-2004 附录E资料性附录沙化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公顷统计单位,曰包计计t!t 旱地水回地水挠地某地林无计立采伐迹地木林火烧迹地地其它无立木林地t也n,匕.牧计革天然草地fJ!人工草地计米抄地利用沙滩子沟 t也盐碱地其F巳.12 DB37/T 398-2004 附录F资料

32、性附录沙化土地现状统计表单位2公顷单位总面积流动半固定固定沙化非生潜在非沙化各i主沙地沙地沙地耕地物工程沙化土地 13 DB37/T 398-2004 附录G资料性附录荒漠化土地面租统计表(现状)统计单位:气象类型z监测期:单位:公顷土地利用荒漠化土地面积非荒漠化类型荒Z-!化程度土地面积合计总面积合计风蚀盐由化合计轻度耕中度地重度极重度,合计林轻度中度地重度极重度合计卫在轻度中度地重度极重度 合计米轻度,利用中度I也重度极重度居民交通工矿用地水域JEL A 计l-t DB37ff 398-2004 参考文献1 全国沙化和荒漠化监测技术规定2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15 寸CON-白的-Fhm口.山东省地方标准沙化荒漠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印刷部印刷字数28.5千字2004年10月第一次印刷印张1,Y.;1/16 2004年10月第-版开本880X1230 不得翻印版权专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