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林业可持续发展》电子版讲义.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097696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可持续发展》电子版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电子版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电子版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电子版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林业可持续发展》电子版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林业可持续发展电子版讲义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述 本章要点:主要阐述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内涵和特征。可持续发展如何通过在知识、组织、法制、技术效率等方面人类智慧的提高来实现?不同国家采取了怎样的具体行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演变过程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 迄今为止,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关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大自然的演变过程等都已形成系统的专门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和地球科学等。但就把环境与发展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复合系统,她的演变机制和调控方法等尚未形成很成熟的理论系统。自生态学问世以来,现已发展到人类生态学

2、的阶段,即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目前一般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替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即发展(development)经济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从2-3百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产业急速发展时期的开始(即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尽管这一历史长河从社会发展上横跨几个社会发展阶段,但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上来看,都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即发展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把环境问题排在人类的议事日程上。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前发展时期:1万年以前,即农业、畜牧业出现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主要是本能地利用环境,采集和捕食人类所必须的生活物质,并以生理代谢过程与环

3、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人类的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和乱捕乱采而引起的局部物种减少和物质资料的短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饥荒。人与环境的影响处于原始状态的协调。(2)农业革命时期:即1万年至18世纪初。农业和牧畜业的出现,是人类由简单地利用环境进入开始自觉改造环境的时代。这种改造主要是进一步向大自然索取,农牧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生态性,即农牧业产品一般都具有可再生性,农牧业的排泄物又具有被农牧业自身消化吸收的天性,故容易实现生产生态之间的循环。虽然由于简单的生产工具和自给型经济也对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人口聚集区的环境问题等,

4、但从全局看,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基本上还是协调的。(3)工业时代:即从18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电子时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有极大提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热望,世界一味追求高速增长,出现一股从未有过的增长热。在最近一个世纪,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约30倍,工业生产增加50倍以上。在这些增长总量中,矿物燃料中的3/4左右,工业生产的4/5以上是50年代以后出现的。经济发展把一个受战争创伤的世界,在短短的20-30年时间里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发达的电子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工业时代对环境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第一,

5、大量矿藏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圈与大气圈之间产生物质流和能量流强烈流动;第二,几十万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水圈与气圈;第三,工业生产大量物料的消耗,产生大量废物进入环境,打破了上亿年来地球表面形成的生态平衡。当人们庆贺经济这棵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经济赖以生存的环境根基却被破坏贱踏得十分剧烈。这一划分仍然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解释发展,没有把环境问题纳入发展的内涵之中。所以说,这一阶段的公式可以说是:发展经济增长。 2、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1972年),在经济增长、城市化和人口激增的巨大压力下,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开始深化。1962年美国出版了莱切尔的寂静的春

6、天一书,是一部很好的环保启蒙著作。书中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轰动了欧美各国。人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指出发展不仅是追求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要解决由于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60年代末以来,美国、欧州和日本等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中央政府级环保机构,以工业污染控制为中心的环境管理活动也列为一些政府的日程。我国的环境保护就是从工业污染控制起步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我国一些城市和地方成立了三废办公室,开始进行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和治理。当时人们的认识是如果工业污染问题控制住了,环境与发展就可以协调起来了。没有把

7、污染与生态紧密联系起来,也没有把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因此还不能称其为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一直到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才又升华到新的阶段。3、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从1972年至1992年。70年代开始,发展的观念中开始强调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作用,把发展问题同人的基本需求结合起来,把发展的概念逐步由经济推向社会。把环境问题由工业污染控制推向全方位的环境保护。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面临的多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并且提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环境宣言中声明:在地球上许多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

8、越多的人为的损害迹象: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已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重大和不适当的扰乱;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和陷于枯竭;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类身体、精神和社会健康。这里明确指出了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对水、空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宣言还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大多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像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以及教育、保健和卫生设施。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它们的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在工业化国家里,环境

9、问题一般是同工业化和技术发展有关。这是联合国组织第一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的庄严宣言,指出一部分环境问题是由于贫穷造成的。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人类环境宣言的最后提出26条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共同原则和信念,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必须谴责和消除殖民主义和其它形式的压迫,必须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要支持各国人民为满足基本需求和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防止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这样,人类环境会议即提出了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方向,又提出了改革的措施,所以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一个转折点。为了知晓自1972年以来全球环境保护问题的情况并为199

10、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作舆论政策方面的准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组织21个国家的专家到世界各地考察,前后经历900天,于1987年4月发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指出世界上存在着急剧改变地球和威胁地球上许多物种,包括人类的生命的环境趋势。报告还指出: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的沙漠,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报告列举了自该委员会成立至报告发表的900天里,世界上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环境事件:在非洲,干旱将3500万人置于危急之中;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化学品泄漏事件造成2000人死亡;在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使1000人遇难;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使核尘埃

11、遍布欧洲;在瑞士,农用化学品、溶剂和汞泄冲到莱茵河,使数百万条鱼被毒死;在全球,由于饮用水被污染和营养不良,每年大约有6000万人死于腹泻。报告还列举了一系列全球重大环境问题,认为以上这些,比起侵略军施行焦土政策所造成的破坏还要严重。当然,用侵略行为造成的破坏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环境破坏相比拟是否恰当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论,但就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来说,报告企图告诫人们,如果人类不再反省自己的政策和行为,这个世界的发展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这里,自然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以后,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环境与发展关系上讲,尽管1972年的会议有所推动,但环

12、境与发展两张牌的问题在认识和政策上并没有解决。4、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即环境是发展自身要素之一1992年至今,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即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实践证明,不能发展模式是老样子,而把发展造成的污染留给环境保护部门去解决。这种把环境与发展分开的政策,把环境保护放在传统发展模式的修补位置上,是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转变发展模式,由资源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为技术型发展模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13、新模式。这是人类探索了几个世纪,终于领悟的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这些正是21世纪议程的核心思想。二、环境与发展的新里程碑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等文件,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并建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这次大会有全世界113个国家和一些国家机构代表参加了会议,对推动全世界各国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国际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走出了污染治理的狭义范围,并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及其影响的久远性取得初步共识,开始了世界范围内探讨环境保护和改善战略的进程。19

14、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高举环境与发展的旗帜,在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并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的全球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树起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牌。李鹏总理参加了从此大会,并发表有重要的讲话。这是全人类环境与发展道路上的第二座里程碑。这次大会与1972年的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相比,有三点不同:一是认识的一致性和进一步深化。1972年的会议上发达国家高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未予响应,甚至说环境问题是发达国家的事。而20年后的环发大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和发展的严重威胁,认识到

15、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二是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斯得哥尔摩会议的最大功绩是在于唤起世人的环境觉醒,并在西方国家开始了认真的治理。里约会议不仅扩展了环境问题的认识范围和深度,而且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研究,探求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托的关系,故定名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人类认识的一大飞跃。三是明确了责任,开辟了资金渠道。从影响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环境问题看,重要责任逐渐地或间接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这是历史事实。由此,他们就有义务承担环境治理费用。如果把1972年的斯得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当成第一座里程碑的话,那么1992年的里约环发大会就是第二座里程碑。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

16、、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里约宣言强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是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理论大体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任何实现经济增长。要得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减少每地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研究并解决经济上的扭曲和误区。既然环境退化的原因是存在于经济过程中,其解决答案也应该从经济过程中去寻找。我国目前在实行的两个转变其中就有一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本为基础,强调与

17、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得以实现。要力求降低自然资本的消耗速率,使之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或替代品的开发速率。要鼓励清洁工艺和可持续消费方式,使每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数量尽量减少。(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经济发展 的概念远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经济增长一般被定义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发展则必须使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进化、使一系列社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4)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应当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和服

18、务计入生产成本和产品价值中,并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需要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封闭地、分隔单打一地分别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的做法,提高根据周密的社会、经济、环境考虑和科学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政策并予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纳入经济发展、人口、环境、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项立法及重大决策之中。 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可持续性本身就隐含着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尽管确实如布拉特所理解的,结合了两个基本概念,即发展和可持续性,而且发展也确实是指经济发展。截止1996年2月,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多达

19、98种。值得指出,很少有一个概念象可持续发展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和绚丽多彩的定义和解释。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后,全球范围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着重于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2)着重于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3)着重于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4)着重于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三、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19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land)及其她所主持的有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

20、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在其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以下简称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定义。这一定义在最概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共识。布氏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与其说是一种理论定义,不如说它表述的是一种主张,或者说表述的是经济与社会的进程。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不能危及后

21、代人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十分丰富,主要是:(1)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Fairness)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然而,在人类需求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而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占世界人口1/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二是代际间的公平。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

22、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一代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目前的现实是,占便于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都占便于的80%。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Presidents Counci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一份关于美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要中也承认:富国在利用地球资源上有优势,这一由来已久的优势取代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的合理一部分来达到他们自己经济增长的机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简称里约宣言),已把

23、这一公平原则上升为国家间的主权原则:各国拥有按着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2)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布氏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因为,没有限制也就不能持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Our Common Future)。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

24、环境的承载能力。(3)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Common)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便于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便于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报告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共同性原则同样反映在里约宣言之中: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便于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总之,布氏的可

25、持续发展概念,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观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是为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而建立的新发展观。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发展系统观:持续发展把当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局部区域,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种系统论的观点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核心,并为人与资源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整体框架。人与资源矛盾的产生与实质,是由于人和这一复杂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关系的失调。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持

26、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自然资源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和社会经济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有赖于社会的宏观调控能力,部门之间的协调行为,以及民众的监督与参与意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他部分,以及持续发展进程。因而在解决资源的战略时,需要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以及地区的界限,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2、持续发展的效益观:持续发展的开发与保护统一的生态经济观,为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指导思想。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相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二者应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

27、追求的目标,它需要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没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就无从谈到资源的保护,因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贫困、饥饿和生产停滞的基础上。因此,一个资源管理系统所追求的,应该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并把系统的整体效应放在首位。 3、持续发展的人口观: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和环境质量的下降,构成了便于范围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资源的持续发展,一定要把人口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同时要注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持续发展

28、强调对不同属性的资源,要采取不同的对策。如对矿物、油、气和煤等非可更新资源,要提高其利用率,加强循环利用,并尽可能用可更新资源代替,以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对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限制在其生产的承载力限度内,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命的支持系统,保证可更新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5、持续发展的体制观:持续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信息闭塞和决策失误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能综合调控社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信息反馈灵敏、决策水平高的管理体制,这是实现社会高效、和谐发展的关键。 6、持续发展的法制观: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政策、立法之中,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持续发

29、展的意识,建立与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7、持续发展的群众观:社会发展工作主要依靠广大群众和群众组织来完成。在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到持续发展工作的全过程中来。8、持续发展社会平等观:持续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另一个社团的利益为代价,这种平等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当代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社团与社团的关系,同时也表现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上。这种平等观也反映在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上。在保证人类生存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免对其他生物社团的破坏和浪费。9、持续发展的全球观:人类共居在一个地球上

30、,没有那个地区脱离另外地区,没有那一个国家能脱离世界市场,而达到全部自给自足。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已超越界和地区界限,并具有便于的规模。我们要达到全球的持续发展,必需建立起巩固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国际社会应给予帮助和支持。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经济发达的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对于便于的公物,如大气、海洋和其他生态系统要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管理。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1 美国(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机构1993年6月29日,美国白宫环境政策办公室发出总统令,宣布成立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residents

31、 Counci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具体负责执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起草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行动计划框架。理事会由25人组成,成员来自公共和私人机构代表,工业、环境、政府和非赢利组织。理事会下设8个工作小组:即原则、目标和定义小组,公共联系,对话和教育小组,持续社区小组,国内能源小组,生态效率小组,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小组,示范项目选择标准制定小组以及奖励计划小组。 (2)美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定义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认为,在不损害将来的前提下,发展和满足目前的需要,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一切内容。详细地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

32、主张:i 从长远观点来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不矛盾;ii 应有一些同时被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所接受的政策,这些政策可使发达国家经济继续增长,使非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而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明显损失和主要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理事会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分为三种目标:i 国际可持续发展,即联合国和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给出的定义。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不应对环境造成损害。ii 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意味着通过提高效率和改变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减少在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消耗中的浪费现象。iii 自然的可持续性,即将收获限制在自然系统能循环的程度上。(3) 美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4个主题i 生态效率(Eco-Effic

33、iency)生态效率系指每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数量。资源能耗越低,生态效率越高。美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位是追求提高生态效率。ii 经济进步(Economic Progress)即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发展经济,消除贫困。这一主题包括两个含义: - 应把保护环境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要考虑通过贸易政策、双边和多边援助政策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iii 公平(Fairness)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概念包括:公平地利用和保护地球上的资源;公平地承担环境风险;公平地进行社会分配。一个相差悬殊的世界是不能持续的。iv 选择(Option)即是通过谨慎的技术选择,抑制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

34、减少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2 欧洲联盟为了响应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号召,欧洲联盟于1993年2月1 日通过了第五个环境规划,又叫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战略。其主要内容是:(1)欧洲联盟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推进欧洲联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为最终目的。为此,强调以下几点:i 必须认识到: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为基础ii 为避免浪费和自然资源储量的耗竭,应在原料加工、消费和使用的各个阶段,推进和鼓励资源再利用的管理模式iii 应使人们意识到:决不能以牺牲任何其它资源为代价,只顾及自己这一代人的利益而危及后代人的安全。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欧洲联盟的可持

35、续发展战略带有比较浓的资源战略色彩。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当代,占世界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费了全球生产的80%的能源、钢材、金属、纸张和40%的食品。按此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全球性资源危机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他们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取代了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发展经济的机会,造成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因此,节约资源和能源,转变消费模式,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欧洲联盟的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提出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i 有效管理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鼓励再生利用,避免浪费和自然资源储备的耗损;ii 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需进一步合理化;iii 社会本身的消费及

36、行为方式应予改变。(2)欧洲联盟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i 自然资源,包括土壤、水、自然保护区及海岸带的可持续管理;ii 综合污染控制及废物治理;iii 降低不可更新能源的消费;iv 改进交通管理,包括合理的交通规划与模式;v 制定改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措施;vi 公众健康及安全的改善,特别强调工业风险评估及管理,核安全及辐射保护。(3)重点部门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及旅游业,这五个行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关键性作用。这些部门应采取的策略不仅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公从健康,而且也是为了这些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i 工业工业与环境的关系,特别要关注以下几点:先进的资源管理,阗眼于合理的资源利

37、用和竞争地位的改善;扩大宣传以促使消费者采取更好的选择,加强公众对工业活动和产品政策的监督;制定生产过程标准和产品标准。ii 能源欧洲联盟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是一个关键因素。经济增长需要一个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与清洁的环境。 能源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煤碳在能源中的比重,采用可再生能源政策。iii 交通欧洲联盟认为,交通是商品流通、社会发展、贸易和区域发展中关键环节。欧洲联盟的交通发展策略包括:先进的土地利用规划;先进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和使用;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竞争地位;改进机动车及燃料的技术水平,鼓励使用少污染燃料;合理利用私人轿车,包括改变交通规划和驾驶行为。iv农

38、业欧洲联盟一些国家农业生产已发生变化,导致农业本身赖以持续的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退化。这是欧洲联盟农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其它诸如日用品过剩、农村人口减少及农业预算、国际贸易等都存在严重问题。要使欧洲联盟的农业走上可持续道路必须解决: 提高农业效率和机械化水平;改进交通和市场机制;加强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改善国际贸易。v 旅游业旅游业在欧洲联盟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旅游业是联结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纽带。如果旅游业能规划、管理好,则不但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说,旅游业是助推器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欧洲联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 促进旅游业多样化趋势,包括集团旅游的良好管

39、理,鼓励不同类型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包括信息、参观访问及设施引导旅游者行为,包括新闻宣传、行为准则及交通方式选择。(4)措施i 立法措施ii 市场措施:要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使对环境有利的商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与那些造成污染的或浪费较大的商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iii 横向支持措施:包括要完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基本标准、数据统计、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地区规划、公众参与以及宣传教育和职业培训等。 iv 资金支持机制:对于那些把环境目标建立在预防为主,并纳入欧洲联盟总政策中的环境项目,在资金上应给予足够重视。除原有的生命基金(LIFE)、结构基金(Fund)及环境能源基金(Enviro

40、enger),还建立了新的联合基金(Cohesion Fund)。欧洲联盟有关条约规定:在不对欧共体任何措施抱有偏见的前提下,各成员国有责任提供资金以实施环境政策。该战略对于欧洲联盟是一个转折点。欧洲联盟80年代面临的挑战是建立内部市场;90年代则是如何协调环境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计划为欧洲联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提出一个新的框架,它需要政府及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3、日本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日本政府于1994年初制定发日本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可持续发展途径,逐步实现全球环境保护目标,并声称将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发挥主

41、导作用。(1) 日本今后工作的重点i 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进行普及教育,从环境要求的角度对国民生活方式本身进行变革;ii 积极参加编制有关全球环境保护的富有实效的国际性框架文件,并做出贡献;iii 积极参加以改革GEF(全球环境基金)为突破口的国际合作行动,建立和完善资金供给体制;iv 在努力推进环境技术开发的同时,促进技术转移,通过恰当地有计划地实施政府开发援助项目,为提高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做出贡献;v 在全球环境问题方面,确保观测、监督与调查研究的国际合作努力促进其实施;vi 加强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及非政府组织等广泛的有效的合作。(2) 关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

42、际合作在日本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中,有专章阐述关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问题。其中,关于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问题,拟采取如下政策措施:i 今后五年,政府开发援助(ODA)资金的第五次中期目标为700亿750亿美元;ii 上述款项中包括优惠日元贷款;iii 使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和日本输出入银行的资金,要考虑以下几点:重点放在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助于促进和世界银行等国际开发金融机构与国际贷币基金的协调融资。在实施环境问题援助时,要遵循环保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原则,重点援助以下项目:全球环境问题的合作行动人材培养与合作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基础生活领域经济结构调整(3)关于日本的新阳光

43、计划日本曾制定与实施以新能源开发为中心的阳光计划,以节能技术为中心的月光计划以及地球环境开发技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化,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等,都与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紧密相关,所以要在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中要突出保护地球环境的内容。日本通产省决定把前三个研究计划合并成为新阳光计划,从1993年开始实施,目的在于开发革新技术,实现能源的持续利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新阳光计划包括三个技术体系:i 革新技术开发:这是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革新技术沥青煤炭液化等煤能源革新技术超导发电机陶瓷燃气透平革新技术深层地热调查等ii 国际大型共同研究利用氢的清洁能

44、源系统CO2 固定、贮存技术岩浆发电技术等iii 适用技术开发主要用于邻近发展中国家急需的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能利用技术煤炭液化技术等。这项从1993年开始的计划,直至2020年,全部经费预计为15500亿日元,力争到2030年,使日本能源的消费量减少三分之一,CO2量减少二分之一。4、巴西巴西是南美州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850万平方公里,比我们小一点,但人口比我们少得多,为15300万。巴西的发展经历了几年徘徊,但没有发生大的滑波,1993年国内净生产总值增长46%。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巴西从近30年历尽沧桑的变化中悟出:社会经济发展首先要

45、着眼于人,注重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环境、资源并与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密不可分。巴西视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与自然供需两大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为:(1)消除贫困巴西有3000万人受贫困威胁,占全国人口20%,1990年营养不良者高达全国总人口的2/3。此外,由于缺医少药,全国有6300万人口受虐原虫感染,4000万人受血吸虫感染,500万人携带溃疡菌。故,巴西政府制定发使分配向贫困层倾斜的政策。(2)合理利用能源巴西在能源利用方面规定:不能过分利用自然能源和化石能,要增加生物能,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发展节能低耗工业。(3)建立新的交通体系(4)建立生态平稳经济发展区(5)发展

46、农业多品种种植和食品多样化(6)开发多样化生物产品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然遗传种质宝库。(7)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扩大教育,培养人材加强交流,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内容要点:任何一门体系完整的学科,都应有自己独立的理论思想、价值目标、主导原则、逻辑框架、概念体系、方法论以及具体的操作技术,可持续发展也不例外。可持续发展或持续发展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环境承载力论;(二)环境价值论;(三)协同发展论 (或环境场论)。也有人把生态系统学说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环境承载力论 一、环境承载力概述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不少学者对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也初步给出了它的定义和表述方法。 实践表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具有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