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化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97120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化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化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化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化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名词解释生物化学复习材料1. 血糖: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血液的葡萄糖称为血糖。2. 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糖原分解是指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3. 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4. 糖酵解: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的过程。5.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之后又生成草酰乙酸,形成一个反应循环,该循环生成的第一个化合物是柠檬酸,它含有三个羧基,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6. 有氧氧化:在供养充足时,葡萄糖在细胞液中分解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

2、粒体,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称为有氧氧化途径。7. 血脂:血浆中脂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8. 血浆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一类由脂肪、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与不同载脂蛋白按不同比例组成的,便于通过血液运输的复合体,包括CM、VLDL、LDL和HDL。)9. 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供给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10.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产物。11.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

3、肪酸,但哺乳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称为必需脂肪酸。12. 必需氨基酸:8种体内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13. 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不同种类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相互补充所缺少的必需氨基酸,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14. 转氨基作用:是指由氨基转移酶催化,将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一个-酮酸的羧基位置上,生成相应的-酮酸和一个新的-氨基酸。该过程只发生氨基转移,不产生游离的NH3。15. 一碳单位:有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活性基团,称为一碳单位。16. 遗传密码子:从mRNA

4、编码区5端向3端按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组连续分组,每组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17. 中心法则:是对DNA、RNA和蛋白质之间基本功能关系的解释,即DNA是自身复制及转录合成RNA的模板,RNA是翻译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因此,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18. 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最重要的特征。)当DNA进行复制时,亲代DNA双链必须解开,两股链分别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合成一股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与亲代DNA碱基序

5、列完全一样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和一股新生DNA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19. 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向是从RNA到DNA。20. 转录:是指生物体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DNA碱基序列转化成RNA碱基序列、从而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分子上的过程。21. 启动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均由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转录起始位点及控制转录起始的其他调控序列组成,是启动转录的特异序列。22. 翻译:翻译又称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是核糖体协助tRNA从mRNA读取遗传信息、用氨基

6、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mRNA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过程,或者说是把碱基语言翻译成氨基酸语言的过程。23. 点突变:点突变又称错配,即单一碱基配对错误造成的变异,包括转换和颠换。24. 框移突变:突变点以后的遗传密码全部改变,造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的改变。碱基的缺失和插入会导致移码突变。不过,插入或缺失3n个碱基不会导致移码突变。25. 基因表达:指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指导合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产物。27. 变构调节:特定物质与酶蛋白活性中心之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结合,改变酶蛋白构象,从而改变其活性,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变构调节。28. 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反应使

7、酶蛋白以共价键结合某种特定基团,或脱去该特定基团,导致酶蛋白构象改变,酶活性也随之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29. 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经过转录加工后保留于RNA中的序列和相应的DNA序列。内含子:是真核生物基因在转录后加工时被切除的RNA序列和相应的DNA序列。30. 胆色素:血红素的主要分解产物,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31. 生物转化:肝脏将外源性或内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最终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32. 碱储/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浆NaHCO3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机体缓冲酸的能力,习惯上将血浆NaHCO3

8、称为碱储或碱储备。碱储量用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浆CO2-CP)来表示。33. 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34. 酶原/酶原激活:酶的无活性前体称为酶原,酶原向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35. 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和电泳行为都不相同的一组酶,是生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基因分化的产物。36. 生物氧化:是指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37. 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营养物质氧化释放的电子经呼吸链传递给O2生成H2O,所释放的自由能推动A

9、DP磷酸化生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38.呼吸链:由位于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一组排列有序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构成,其功能是将营养物质氧化释放的电子传递给O2和HO2。二、问答题1. 简要说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机体对其的调节;一、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 血糖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 肝糖原的分解 肝中糖异生作用。 2、 血糖的去路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原 转变为非糖物质和其他糖类 血糖过高时随尿排出。 二、 血糖浓度的调节 1、 肝脏调节: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 2、 肾脏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3、 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上述为简略版答案;以下为详尽版

10、答案:【答:血糖 来源:食物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肝脏内糖异生作用 去路: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转化成其他糖类或非糖类物质;血糖过高时随尿液排出 机体对其的调节: (1)肝脏的调节: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是通过控制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来调节血糖的。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肝糖原合成作用加强,促进血糖消耗;糖异生作用减弱,限制血糖补充,从而使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时,肝糖原分解作用加强,糖异生作用加强,从而使血糖浓度升至正常水平。当然,肝脏对血糖浓度的调节是在神经和激素的控制下进行的。 (2)肾脏调节:肾脏对糖具有很强的重吸收能力,其极限值(可以用血糖浓

11、度来表示,为8.910.0mmol/L(160180mg/L),该值)称为肾糖阈。当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时,肾小管就能重吸收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从肾小球滤出的糖过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糖的能力,就会出现糖尿。 (3)神经和激素调节:正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等。这些激素主要通过调节糖代谢的各主要途径来维持血糖浓度。】 2、简要说明血浆甘油三酯的来源和去路及激素对其的调

12、节;答:(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合成的部位:肝脏、脂肪组织、小肠粘膜等 原料: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 基本合成过程: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 (2)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的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其中关键酶是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甘油的氧化:甘油经血运至肝、肾、肠等组织,彻底氧化。 脂酸的-氧化: 氧化部位: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可进行,其中肝、肌肉最活跃。 过程:(a)脂酸的活化 脂酰 CoA 的生成(胞液)。 (b)脂酰C

13、oA进入线粒体:借助于肉碱的携带。 3、试述五种脂蛋白的组成特点和生理功能试述五种脂蛋白的组成特点和生理功能(或意义) 答: CM【(乳糜微粒)含甘油三酯最多,占脂蛋白颗粒的80%95%。】功能主要是转运来自食物的外源性甘油三酯。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含甘油三酯占脂蛋白的50%70%。】功能主要是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 LDL【(低密度脂蛋白)含40%50%胆固醇及其酯。】功能为从肝脏向肝外组织转运胆固醇。 HDL【(高密度脂蛋白)中含蛋白质最多,占50%,密度最高,磷脂占25%,胆固醇占20%。颗粒最小,密度最大。】功能主要是从肝外组织向肝脏转运胆固醇。 IDL(中密度脂蛋白

14、)是VLDL在血浆中代谢的中间产物【又称为VLDL残体】。多数IDL被肝细胞摄取【,其余IDL的甘油三酯继续被脂蛋白脂酶水解,】这些IDL最后成为【富含胆固醇、胆固醇酯和apoB-100的】LDL。 4、 请叙述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糖代谢的关系请叙述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与糖代谢的关系答:除了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之外,人体各组织都可以合成胆固醇,其中肝脏的合成能力最强,占全身胆固醇总量的80,另外有10由小肠合成。胆固醇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液和内质网,合成原料是乙酰CoA,此外还需要NADPH供氢,ATP供能。乙酰CoA和ATP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NADPH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5、试叙述进食过量糖类食

15、物可导致发胖试叙述进食过量糖类食物可导致发胖答:体内糖转化成脂肪的过程: 糖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可以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糖代谢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以还原生成3-磷酸甘油。糖代谢可产生ATP、NADPHH,然后由ATP供能,NADPHH供氢,在3-磷酸甘油基础上逐步结合3分子脂肪酸,合成甘油三脂。所以从食物中摄取的糖可以简要说明血浆甘油三酯的来源和去路及激素对其的调节作用;生成脂肪酸和3-磷酸甘油,进而合成甘油三酯,进入脂库。 因此,进食过量的糖类食物会导致体内脂肪合成增多,从而引起发胖。 6、简述以下代谢的大致过程和生理意义简述以下代谢的大致过程和生理意义 有氧氧化的过程:有氧氧化途径分为三个

16、阶段: (1)葡萄糖在细胞液中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3)乙酰基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生理意义:人体代谢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 三羧酸循环的大致过程: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2.柠檬酸异构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 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5.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 6.草酰乙酸再生 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糖原合成的过程:包括4步反应: (

17、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异构成1-磷酸葡萄糖; (3)1-磷酸葡萄糖与UTP反应生成UDP-Glc(葡萄糖); (4)在糖原合酶的催化下,UDP-Glc的葡萄糖残基加到糖原引物(Gn)分子上生成糖原(Gn+1),这样在原有的糖原分子上增加了一个葡萄糖残基。 糖原的分解过程: (1)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非还原端的-1,4-糖苷键磷酸解,生成1-磷酸葡萄糖; (2)1-磷酸葡萄糖异构生成6-磷酸葡萄糖; (3)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4)糖原的残余部分即极限糊精,脱去分支后形成寡糖链,寡糖链可以继续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生成1-

18、磷酸葡萄糖。 生理意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是维持血糖正常水平的重要途径。 鸟氨酸循环的大致过程: (1)鸟氨酸与NH3及CO2结合生成瓜氨酸; (2)瓜氨酸再(从ASP)接受一分子NH3生成精氨酸; (3)精氨酸水解产生一分子尿素并重新生成鸟氨酸; (4)鸟氨酸进入下一轮循环。 生理意义:合成尿素,是含氮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 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包括4步反应: (1)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 (2)脂酰CoA以肉碱为载体转运进入线粒体; (3)脂酰CoA通过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应,生成乙酰CoA; (4)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推动合成ATP。

19、 生理意义:主要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生成乙酰辅酶A。 酮体合成与分解:酮体在肝细胞的线粒体中由乙酰CoA合成。酮体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正常产物,是乙酰CoA的转运形式。酮体是水溶性小分子,容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被肝外组织特别是心脏、肾脏和骨骼肌吸收利用。饥饿时血糖水平下降,脑组织也可以利用酮体。7、简述体内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有哪些代谢去路;(1) 氨基酸的代谢去路: 合成组织蛋白; 脱氨基产生-酮酸和NH3等; 脱羧基产生胺类和CO2; 通过特殊代谢途径生成一些含氮活性物质。(2) 丙氨酸的代谢去路:主要是参与合成组织蛋白;脱氨基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脱羧基生成

20、丙酮酸。(3) 谷氨酸的代谢去路:主要是参与合成组织蛋白;脱氨基生成-酮戊二酸和NH3;脱羧基生成氨基丁酸和CO2;参与合成谷氨酰胺和核苷酸。8、 氨与胆红素对人体有毒性,人体分别是如何进行氨与胆红素的转运,以避免其对组织的毒性作用;答:氨的转运:(1)在肝脏合成尿素,通过肾脏排除体外; (2)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等含氮物质; (3)部分由谷氨酰胺转运至肾脏,水解产生NH3,与H+结合成NH4+,排除体外。 胆红素的转运: 游离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有极高的亲和力,所以入血后形成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从而促进胆红素在血浆中的运输,限制其透过血管进入细胞造成危害,阻止其透过肾小球滤过膜

21、; 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随血液转运到肝脏后,胆红素与清蛋白分离,胆红素通过特异性细胞膜受体进入肝细胞,并与细胞液中的(Y蛋白和Z蛋白两种)载体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载体蛋白复合物,向滑面内质网转运; 在滑面内质网,胆红素与两分子UDP葡糖醛酸结合生成胆红素二葡糖醛酸酯,称为结合胆红素或肝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的水溶性强,)易于从肝细胞分泌,汇入胆汁并排入肠道; 排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在肠道菌的作用下脱去葡糖醛酸,再还原成无色胆素原。(80%90%的)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未排出的胆素原一部分由肠道重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其余进入体循环,随尿液排出体外。 9、试叙述DNA与RN

22、A的结构和组分的异同点 答:组分: 同:DNA与RNA都是由磷酸、戊糖和含氮碱基组成;DNA与RNA均含有四种常规碱基,包括两种嘌呤碱基和两种嘧啶碱基。嘌呤碱基均为腺嘌呤和鸟嘌呤;两种嘧啶碱基之一均为胞嘧啶。 异:DNA中的戊糖是核糖,而RNA中的戊糖是脱氧核糖。DNA中的另一种嘧啶是胸腺嘧啶,而RNA中的另一种嘧啶是尿嘧啶。 结构:同:DNA与RNA都含有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DNA与RNA的一级结构都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异:DNA的一级结构是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也指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而RNA的一级结构是多核苷酸链。DNA的二级结构是由两股链反向互补构成,并进一步形成的右手双

23、螺旋结构。而RNA的二级结构是通过单股链自身回折配对局部形成双螺旋区(通过链内互补构成局部双螺旋),不配对部分形成环状。DNA含有三级结构,而RNA没有。 10、试叙述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异同点答:模板:复制的模板为解开的两条DNA单链,而转录的模板是一条DNA链的一段,故为不对称转录。两者都是以DNA为模板。参与酶:参与复制的酶主要有DNA聚合酶、拓扑酶、解链酶、引物酶、连接酶,参与转录的酶主要是RNA聚合酶。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催化核酸合成的方向都是53,其中核苷酸间均以3,5- 磷酸二酯键相连。两者都是酶促的核酸聚合过程,都需要依赖RNA聚合酶。原料:复制的原料主要是四种dNTP,转录

24、的原料主要是四种NTP。两者都是以核苷酸为原料。引物:复制需要以RNA为引物,而转录不需要引物。配对:复制的碱基配对是A=T,GC;而转录的碱基配对是A=U,GC,T = A。两者都遵循碱基配对原则。连续性:复制方式是半不连续复制,而转录是连续进行的。后加工:复制产物为两条与亲链相同的子代DNA双链,不需要加工修饰。而转录产物为与DNA模板链互补的RNA分子,还需要经过剪接等加工过程才有生物学活性。产物:复制产物是子代双链DNA,而转录产物是mRNA、tRNA、rRNA。 11、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核酸有哪些?各自作用如何各自作用如何各自作用如何各自作用如何?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排列由什么决定并按什

25、么规律进行? 答:包括的核酸有:mRNA是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tRNA既是氨基酸的转运工具又是读码器;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由 m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规律:tRNA的反密码子和mRNA的密码子是反向结合的;mRNA的阅读方向是53;肽链延长方向:N端C端。 12、请叙述体内胆汁酸的分类、生成部位及其作用;关键酶及生理作用 答:根据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游离胆汁酸,一类是结合胆汁酸;根据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级胆汁酸,一类是次级胆汁酸。 按来源分类按结构分类 游离胆汁酸结合胆汁酸初级胆汁酸 胆酸、鹅脱氧酸 形成于肝脏 甘氨酸 牛磺酸 甘氨鹅

26、脱氧胆酸 牛黄鹅脱氧胆酸 形成于肝脏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 形成于肠道甘氨脱氧胆酸 牛黄脱氧胆酸 甘氨石胆酸 牛黄石胆酸 形成于肝脏 (1) 作用:胆汁酸作为胆固醇的转化产物,胆汁酸具有较高的亲水性,既直接参与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又是胆固醇的主要排泄形式,并促进胆固醇的直接排泄。 参与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 胆汁酸分子结构具有亲水面和疏水面,能够乳化脂类,扩大脂类和脂酶的接触面,促进之类的消化。 是胆固醇的主要排泄形式 正常人每天有0.4-0.6g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化成胆汁酸,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 部分胆固醇可以随胆汁汇入胆囊。当胆汁在胆囊中进一步浓缩时,难溶于水的胆固醇较

27、易析出。胆汁中的胆汁酸和磷脂酰胆碱可以与胆固醇形成微团,阻止其析出。13、 黄疸有哪几种类型?其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血、尿、粪便检查变化情况如何? 黄疸类型产生原因血胆红素尿色尿三胆粪便颜色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素溶血性黄疸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胆红素过多,超过肝脏的转化能力所致增加不变较深阴性增加增加加深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病变导致肝功能减退,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发生障碍所致增加升高变浅阳性不一定不一定正常/变浅阻塞性黄疸各种原因造成胆管阻塞,使肝内胆红素排出受阻,返流入血所致不变升高变浅阳性减少减少变浅/陶土色 14. 、何谓高(低)血钾?其与酸碱平衡有何关系?主

28、要危害是什么? 答:血钾浓度高于3.5mmol/L称为高血钾。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血钾。 当血钾浓度增高时,部分K进入细胞内与H交换,肾小管细胞泌K加强,K-Na交换减少,导致酸中毒。尿钾排出增多,排H减少,尿pH值增大。反之,血钾浓度降低时,部分H进入细胞内与K交换,导致碱中毒。尿钾排出减少,排H增多,尿pH值下降,呈酸性。 高血钾的危害: 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极度疲乏、肌肉酸痛、面色苍白、肢体湿冷、嗜睡、神志模糊及骨骼肌麻痹等症状。 心肌应激性和自律性降低:会出现心率缓慢、心律不齐、心音减弱,严重时心跳会停止于舒张状态。由于Na、Ca与K对心肌有拮抗作用

29、,故低Na、低Ca会加剧血钾对心肌的危害。 (4) 低血钾的危害: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表现为全身软弱无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呼吸麻痹等症状。心肌应激性和自律性增加:常出现以异位搏动为主的心律失常。 15、血液正常pH值是多少?它的相对恒定是由体内什么机制调节的定是由体内什么机制调节的?了解血液pH值对判断酸碱平衡有何意义? 答:血液正常pH值是7.357.45.机体可以通过血液缓冲、肺呼吸和肾脏的排泄与重吸收来维持体液pH值的相对稳定,维持酸碱平衡。了解血液pH值有助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情况。正常情况下血液pH值是7.357.45;在酸碱平衡失调初期,由于体液的缓冲作用和肺、肾脏的调节及细胞

30、内外离子的交换,可以获得部分代偿,此时虽然NaHCO3和H2CO3的绝对浓度已经有变化,但二者的比值仍维持在20:1左右,所以血浆pH值尚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7.357.45);当酸碱平衡严重失调、超出人体的代偿能力时,人体酸碱平衡调节系统虽然已经发挥作用,但NaHCO3/H2CO3比值发生改变,血浆pH值超出7.357.45范围。如果血浆pH值超出7.07.8范围,会危及人的生命。 16、简述体内以下物质的代谢来源去路 答:(1) 丙酮酸 来源:3-磷酸甘油醛转化成丙酮酸(糖酵解过程第二阶段);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糖的有氧氧化第一阶段)【以上两点二选一】;苹果酸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乙酰

31、CoA合成脂肪酸第三步);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异生的丙酮酸羧化支路);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 去路:还原成乳酸(糖酵解过程第四阶段);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糖的有氧氧化第二阶段);催化羧化成草酰乙酸(糖异生丙酮酸羧化支路);羧化生成草酰乙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第四步) (2) 乳酸 来源:葡萄糖的无氧代谢产生 去路: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3) 乙酰辅酶A 来源:柠檬酸裂解(柠檬酸通过柠檬酸转运体转运到细胞液中,由柠檬酸裂解酶催化裂解生成乙酰CoA和草酰乙酸);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糖的有氧氧化第二阶段);由乙酰乙酰CoA分解生成(酮体利用);脂肪酸的

32、氧化产生 去路:合成脂肪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合成酮体(酮体合成);合成胆固醇 (4) 脂肪酸 来源:从食物摄取;体内利用乙酰CoA合成 去路:作为储能物质分布在皮下、腹腔大网膜、肠系膜和内脏周围;氧化分解供能 (5) 胆固醇 来源:从食物摄取;由乙酰CoA、NADPH和ATP在体内的组织细胞液和内质网合成 去路:转化成胆汁酸;转化成内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转化成7脱氢胆固醇;随粪便和皮脂腺排除体外 (6) 氨 来源:氨基酸脱氨基产生;胺类物质氧化产生;肠道内的腐败作用和尿素分解产生 去路:在肝脏合成尿素,通过肾脏排除体外;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和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等含氮物质;部分由谷

33、氨酰胺转运至肾脏,水解产生NH3,与H+结合成NH4+,排除体外。 17、 调节水盐代谢体液平衡的激素有哪些,各自作用如何?水代谢异常有哪几种类型?答: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抗利尿激素(ADH)是下丘脑视上核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九肽,沿下丘脑-垂体束进入神经垂体储存,需要时释放入血液,作用于肾脏。】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增强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排尿量,维持体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cAMP-蛋白激酶A途径(第十三章,200页),使远曲小管核集合管细胞膜蛋白质磷酸化,加快水的重吸收。】 醛固酮的调节: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主

34、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肾远曲小管H-Na交换和K- Na交换,同时也促进水和氯的重吸收,即排钾泌氢、保钠保水。【醛固酮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NaKATPase的合成而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基膜面的NaKATPase活性,利于排钾泌氢和保钠,也可能是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心钠素(是由心房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对水、钠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ANP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抑制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钠的重吸收,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因而具有很强的利尿、利钠效应。 项目名称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静脉压)脱水(细胞内水、钠缺失,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心

35、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概念机体失水失钠, 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机体失水、失钠,且失钠失水, 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机体失水、失钠,钠水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正常,血浆渗透压正常原因和机制1、 水摄入减少:少见 (1)水源断绝 (2)进食或饮水困难 (3)渴感消失 2、水丢失过多 (1)呼吸道失水过多:过度通气,丢失纯水 (2)皮肤失水过多:高高热热 (3)经胃肠道丢失:小儿秋泻,排水样便,大量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 (4)经肾失水过多 【尿崩

36、症:中枢性:ADH产生 肾性:肾小管对ADH反应性 】 渗透性利尿:大量使用高渗脱水剂、急性肾衰多尿期早期。1、 经肾丢失 (1)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能抑制髓袢升支对Na+的重吸收 (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ddison病醛固酮分泌不足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 (3)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I型RTA)集合管泌H+功能 H+-Na+交换 Na+排出 (4)其它:急性肾衰多尿期晚期、肾实质病变 2、肾外丢失 (1)消化道失液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大量腹水、胸水 (3)经皮肤丢失大量出汗:汗液NaCl浓度为0.25% 大面积烧伤 特点:细胞内液正常、细胞外液减少 等渗体液大

37、量丢失 等渗性脱水为暂时状态 不显失水 不处理高渗性脱水 只补水不补盐低渗性脱水对机体影响 早期不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1、口渴明显:自动找水喝 2、ADH分泌增多 3、细胞内液向胞外转移 4、醛固酮:重者可增多,促进钠水重吸收 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细胞脱水脑体积显著缩小,颅骨与脑皮质间血管张力 静脉破裂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 6、脱水热:高渗性脱水的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细胞脱水使体温的调节功能降低,而皮肤散热又少,从而易引起发热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 休克 (1)细胞外液丢失,血容量减少 (2)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 (3)渴感不明显,病人不主动饮水 (4)早期A

38、DH分泌减少 2、脱水貌明显: 组织间液 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婴儿囟门凹陷 3、尿钠含量: 经肾失钠:尿钠 肾外失钠:RAA系统激活醛固酮 尿钠 18、结合你所学的生化知识,谈谈缺钙时如何补钙;答: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25-(OH)2-D3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能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要多吃含VitD的食物或水果。若患者的肝肾功能异常,则需直接补充1,25-(OH)2-D3。 肠道pH值:钙盐在酸性环境下容易溶解,在碱性环境下容易沉淀。因此,食物中凡能增加肠道酸性的物质如乳酸和柠檬酸等都有助于钙的吸收。胃酸分泌对钙的吸收有促进作用,胃酸缺乏时,钙的吸收率

39、下降。因此,饮食有常可以保证钙的有效吸收。 食物成分:食物中过多的碱性磷酸盐和草酸等可以与钙结合成难溶性钙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因此,低磷膳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血液钙磷浓度:当血液钙磷浓度升高时,钙磷吸收率下降。 从钙的排泄特点来看,“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每天应进食足量的含钙食物。19、 底物和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特点是?答:(1)酶促反应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酶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米氏方程,即在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的速度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当底物浓度很高时,酶都被底物所饱和,此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不再增加,达到了最大反应速度,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2)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升高,当达到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会下降,其原因是酶蛋白在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会变性,使酶的活性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